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汉谋无双 (结草成林)


  “试想秦为不道,豪杰并起,偏偏当今天子能够率先入关,占据咸阳,平定暴秦。项羽虽然强大,也终究导致败亡,先后也不过五年时间,海内即归为统一,这乃天意使然,并不是专靠人力。”
  “今足下僭号南越,不助天下诛讨暴逆,大汉天朝的将相们,都要前来兴师问罪,唯独当今天子怜民劳苦,志在休息,所以特遣使臣至此,册封足下,足下理应当出郊相迎,北面称臣。”
  “没想到,足下却盲目自大,竟然想抗命,倘若天子得知此事,必然震怒,先令人掘毁足下的祖墓,屠灭足下的宗族,再派遣偏将领兵十万,来讨南越,足下将如何支持?”
  “到那时,就算南越的百姓和官吏们,也会一起怨恨足下给他们带来刀兵,足下的生命,也就危险了。”
  陆贾不愧为“有口辩士”,一番说辞,晓以利害,先挫其锐气。
  赵佗听完这一番话,竦然起座,整理衣冠道:
  “在这南蛮之地,待的久了,都有些习惯了,失礼失礼,还请休要见怪。”
  陆贾答道:“足下知过能改,也好算是一位贤王。”
  赵佗随即问道:“阁下自天朝来,我与萧何、曹参、韩信等人,互相比较,究竟谁更胜一筹?”
  陆贾随口说道:“足下似高出一筹。”
  赵佗喜上眉梢,继续问道:“那我比皇帝如何?”
  陆贾答道:“皇帝起自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德比五帝,功盖三王。”
  “统天下,治华夏,人以千万计,地方万里,政出一家,自从天地开辟以来,也仅始皇和皇帝能做到。”
  “现在,足下不过数万兵士,又在偏僻的蛮荒之地,山海崎岖,大小约不过大汉的一郡,足下自思,能比得过皇帝吗?”
  赵佗大笑道:“我不在中原起事,所以只能在此地称王。”
  于是,赵佗留陆贾到客馆,连日宴饮,纵谈时事。
  陆贾应对如流,双方极其欢洽。
  赵佗欣然说道:“越中缺乏人才,许久以来,竟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今得先生到来,使我闻所未闻,也是一幸。”
  陆贾与赵佗兴趣相投,住了月余,劝他诚心归汉。
  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并向朝廷称臣奉贡。
  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高祖成功的通过和平的方式,使得赵佗归顺,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随后,赵佗取出越中的珍宝,作为馈赠,价值千金。
  陆贾也将随身所带的财帛,送给赵佗,同样价值千金,主客尽欢,方才告别。
  从此,南粤作为大汉的一部分,逐渐稳定下来。
  赵佗治理南越,非常重视“以诗书而化国俗”,注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利用中原先进的文化和伦理道德教化、诱导越人,教育他们“习汉字,学礼仪”,从而使世代被称为蛮夷的百越人“渐见礼化”。
  赵佗和首批南迁的中原官民把耕牛犁田、使用铁制农具的技术传播到岭南,极大地促进了岭南农耕业的发展。
  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使岭南地区从落后的刀耕火种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经过赵佗在这里的治理开发,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使一向十分落后的岭南经济,在当时赶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中原经济的发展水平。
  赵佗又对任嚣所建的番禺城作扩建,城周达十里,被称为“佗城”,成为后代广州的中心地区。
  赵佗努力协调当地民众之间的关系,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从而促使广东地区文化经济在秦末汉初年间稳步发展。
  高祖去世后,吕后专权,一反安抚政策,极力推行歧视和压迫少数民族政策。赵佗一方面安抚岭南各族人民,一方面先后三次上书吕后陈述利害。
  在此期间,赵佗得知吕后要捣毁在真定的赵佗祖坟、诛灭赵氏兄弟宗族,并下诏出兵南越,赵佗愤然与吕后王朝决裂,自立为“南越武帝”。
  汉文帝即位后,和“南越王”重新修好,在真定重修赵佗先人墓,还下令在真定为赵佗先人墓置守邑,岁时奉祀。(注1)
  之后,陆贾携汉文帝诏书二次南下岭南,使得赵佗去帝制再次归汉,作为汉王朝的一位藩王继续治理南越。
  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赵佗去世,享年约一百馀岁,葬于番禺。
  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四代南越王至公元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赵佗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五十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统治岭南八十一年。
  赵佗成为秦汉以来第一个接受中央王朝封赐、维护国家统一的少数民族地区领袖,他作为岭南的开拓者,推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以无可置疑的历史地位载入了史册。
  注1:守陵人在此居住,渐成村落。因真定通往获鹿(今鹿泉区)、井陉的驿道从此经过,设立递铺(军事快递专用机构),“赵陵铺”这个村名便一直沿用到现在。


第453章 高祖念念不忘…
  高祖自征灭英布,派出陆贾,说服了南粤,又将假公主派往匈奴和亲,令冒顿十分开心,上表称谢,正是四夷宾服,天下太平。
  高祖从征讨英布的军队中回到长安,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于是,下诏说:
  “秦始皇帝、楚隐王陈涉、魏安釐王、齐缗王、赵悼襄王都绝嗣无后,分别给予十户人家看守坟墓,秦始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
  偏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高祖在英布军前中箭后,身体恢复得一直不好,回到长安后,感觉是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再加上吕后霸道,为戚夫人和如意的未来担忧,竟有好几日不临朝视政。
  大臣们一见,都来宫中请安。
  可高祖不愿见人,诏令守宫侍卫,不准大臣人见,群臣中就连周勃、灌婴都不敢入内。
  群臣们不知高祖得了什么病,互相议论猜疑,人心惶惶。
  十几天后,樊哙终于忍不住了,顾不得那些礼节规矩,推门径直闯进宫中。
  门吏阻挡不住,只得任由樊哙闯了进去。
  樊哙只见高祖躺在床上,用一小太监作枕头,皱着眉头,似睡非睡,似醒非醒。
  樊哙见高祖病情不很严重,不禁悲愤道:“臣等跟着陛下起兵,大小数百战,从未见到陛下气馁,精神头一直十足。”
  “现在天下已定,陛下却不愿视朝,天天躺在这里,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况且陛下患病,大臣们都暗自担忧,都想早日看见陛下,身体是否无恙?”
  “陛下为什么拒绝不见,却和这些阉人在这悠闲取乐,难道陛下没听说过赵高的故事么?”
  高祖听樊哙这样一说,一笑而起,赶走小太监,赐座樊哙,让他近前说话,高祖现在特别希望有人自己拉拉家常。
  也许是回了一次故乡的缘故,高祖又想起早年在沛县,吃过的樊哙做的狗肉来。
  高祖道:“好久没吃过你的狗肉了,不知你现在还有这手艺没。”
  樊哙作为高祖的爱将,一直跟随高祖左右,早年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因此与高祖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当年,樊哙在沛县老县城那一带经营狗肉生意,身为泗水亭长的高祖,爱吃他做的狗肉,但常常是白吃。
  樊哙不好意思和高祖计较,可是不计较生意就要赔本,所以,他后来就躲着高祖。但高祖总是穷追不舍,追上了,樊哙就得给他吃。
  有一天,樊哙挑着担子渡过泗水河,到东岸的夏阳镇去卖。
  高祖在县城的集市找不到樊哙,急得不行,就四处打探,后来有人告诉他说樊哙到河东去了。
  高祖就来到泗水河岸,可是兜里没有钱,摆渡的不肯为他撑船。
  正在犯难,河里游来一只有桌面大小的老龟。
  高祖对老龟说:“我是刘邦,我要渡河,你能驮我过去吗?”
  那老龟听了,就游到岸边,驮着高祖过了河。
  高祖来到夏阳镇很快就找到了樊哙。
  樊哙见高祖追来了,先是一愣,就切给他一块狗肉。
  高祖也不多说,坐在地上就吃。
  樊哙知道高祖没有钱,心想,这都没拦住,就问他是怎么过的河?
  高祖边吃边说河里有个老龟,他说他是刘邦,老龟就驮自己过来了。
  樊哙听到后眼珠一转,顿生一计。
  第二天,樊哙带着绳子和刀来到河边,他对河里喊:“老龟、老龟,我是刘邦,我要过河。”
  老龟不知是假,很快就游了过来。
  樊哙一甩绳子就把老龟套了上来,三两下就把老龟杀了,然后把龟肉拿到家里放到锅里和狗肉一起煮。
  煮着煮着,四溢的肉香,很快袭遍了整条街巷。
  樊哙家就被买狗肉的人围住了,那天没等出门,狗肉就卖光了。
  樊哙很纳闷,仔细一想,可能是龟肉在里面起了作用,于是,他就保存了这锅汤继续用来煮狗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