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濞是高祖二哥刘喜的儿子,高祖因刘喜匈奴围攻代地时,弃国逃到洛阳,便贬他为合阳侯。他的儿子刘濞被封为沛侯。
此次,在征伐英布反叛的战斗中,二十一岁的刘濞体格魁梧,臂力过人,以骑将身份随从刘邦,显示出勇猛的气概,临战先驱,杀敌甚众,得到高祖的赞赏。
刘濞拜官授印后,高祖见他面目犷悍,隐带杀气,就对刘濞说道:“你的相貌有造反的气色,奈何?”
刘邦心里有些后悔,但已拜官授印,就拍着刘濞的背部说道:“汉后五十年,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吗?天下同姓皆为一家,希望你好自为之,不要造反。切记切记。”
刘濞叩头,连称:“不敢。”
自此,刘氏子弟分封,共计八国,分别是齐、楚、代、吴、赵、梁、淮阳、淮南,除楚王刘交和吴王刘濞外,其余都是高祖的亲生儿子。
然而随着吕后势力日大,高祖担忧汉室江山被吕氏夺去,因此,决定与刘氏诸王及诸位大臣们,杀白马为盟,以策万全。这就是历史上的“白马之盟”。
杀马盟誓,是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就是将马杀了后取血,用手指蘸血涂在嘴唇上,以示恪守盟约。
盟约为:“国以永存,施及苗裔。”意思是,只要汉帝国存在,大臣们及其子孙就永远有酒喝有肉吃。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也即,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如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
当下,各诸侯王、一百三十四位受封功臣们,一起歃血为盟。
高祖心下稍安。
第449章 迎风而唱大…
白马盟誓后,高祖顺路回了一次沛县。
这是自高祖当了皇帝后,第一次回到故乡。
那是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时节,高祖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
这是高祖衣锦还乡的风光时刻,是豪气冲天的惬意时分,也是经过九死一生后的痛快淋漓之际。
高祖在沛宫中设置盛大酒宴,把父老乡亲们全部召集起来,和大家开怀畅饮,欢声笑语地叙旧。
想当初,刘邦以三尺之剑起于草莽,斩白蛇,抗暴秦,最后又和自己的好兄弟项羽在楚河汉界捉对撕杀四年,才艰难地拥有了天下。
触景生情,面对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高祖兴致大起,酒过三巡之后,拔剑起舞,吟唱了那首后来广为传颂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此气势磅礴的诗篇,纵观历史,是仅次于《沁园春雪》的一首帝王力作。
在这首诗里,高祖仿佛看到了,十三年来,从一介亭长,到沛公,到汉王,再到一统天下登基为帝的一幕幕。
而眼下,新建的汉帝国相继经历了燕王臧荼、韩王信、陈豨的叛乱,如今英布造反被平定,但北面的匈奴虎视眈眈,国内反叛实力也伺机而动,整个国家尚待休养生息。他的内心是多么渴望有勇士为其镇守四方。
随后,高祖命人挑选沛县儿童一百二十人,由他亲自领唱,让儿童们练习和唱此歌。
歌声豪迈悠扬,直透心脏,大家唱了一遍又一遍。
歌声中,高祖回想那艰难而光辉的岁月,慷慨伤怀之间,热泪一行行地从眼睛里汹涌而出。
那是高祖的真情流露,说明他并不是冷血动物,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即使他将儿女毅然推下车的时候,即使他要和霸王分太公一杯羹时,即使他心怀天下不逊私情的时候,也埋没不了他内心的真情实感。
随后,高祖又动情地说道:“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魂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都说天子以四海为家,但作为第一个平民出身的天子,高祖却把自己定义为游子。
高祖说自己虽然定都关中,但即便是他死了以后,他的魂魄依然思念在沛县度过的美好时光,依然思念沛县的一切。
而且,他以沛公的身份反秦,沛县百姓在自己起事初期给予了力度空前的支持,他很是感激的,因此决定,自此后,沛县的百姓,世世代代都免赋税。
皇帝的一声令下,沛县老小无不欢呼雀跃高呼万岁。全县的父老兄弟和一切故交,每天都来陪高祖高谈阔论饮酒作乐,极尽欢娱。回顾前尘往事,更加是感慨万端,常常惹得高祖眼泪不听话地流下来。
这样无比欢乐地连续宴饮了十几天,高祖想离去了,因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沛县的父老乡亲极力婉留高祖要多住几日。高祖连忙说:
“不啦,你看我,带了这么一大帮人马,坐吃山空啊,怕你们负担过重了。”
说完,命令起程。
于是全县民众,都倾巢而出相送,在西郊等着和高祖告别。
看到大家依依不舍的欢送,为了不拂大家的好意,高祖于是便又决定在西郊停留,然后搭军帐设宴和大家又痛饮了三日。
随后,沛县父老兄弟三叩九拜请求高祖道:
“既然沛县有幸被皇帝免除了赋税徭役,那就索性连丰邑也开恩赐免吧,毕竟丰邑也曾是高祖起家的地方。”
高祖没有立即答应,说道:
“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太多的美好回忆,也是我一生中最不能忘记的地方。”
“但因为我刚刚起事时,雍齿带领丰邑子弟兵投奔了魏人,那是我生命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所以我一直恨不讲义气的雍齿,到现在还不想原谅他,也正是因为他的缘故,我才不考虑免除丰邑的赋税徭役。”
尽管如此,有情有义的沛县父兄仍然坚持向高祖泣求,高祖碍不了情面也只好顺水推舟,免除了丰邑的赋税徭役,一切和沛县看齐。
因为以高祖的宽厚仁爱,绝对不会太拂乡亲们的面子,何况,对雍齿的私恨,高祖也不想使故乡受制。
高祖自沛县启跸,行过鲁地,令人备具太牢,前往孔府祭祀孔子。
待祭祀已毕,改道西行。
途中,箭创复发,匆匆入关,还居长乐宫,一卧数日。
第450章 萧何的自污
高祖打道回长安后,不久,就把相国萧何抓了起来。
自萧何辅助吕后,诛杀韩信,很符合汉高祖“固根基”的方略,是为高祖除去了一块心病。
高祖对萧何更加恩宠,加封五千户。除此之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国的护卫,真是封邑进爵,圣眷日隆。
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也非常高兴,颇有点志得意满,踌躇满志的意味。
这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席庆贺,正在喜气洋洋之际,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却身着素衣白服,昂着头进来吊丧。
萧何见状大怒道:“混账东西,你喝醉了吗,还是走错门了,没看见这里正在庆贺吗?”
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灭亡后隐居城外的家中种瓜,味极甘美,时人故号“东陵瓜。”
萧何入关后,听说了他的贤名,就招至幕府下,每次萧何有什么行动和大事,便找他计议,经常得到出计献策,获益匪浅。
今天,他见萧何生气,未领会他的意思,就说道:
“相国不要盲目高兴庆贺,从此,你的后患无穷矣!”
萧何不解,问道:“我位居相国高位,皇上的宠眷越来越隆,况且,我遇事小心谨慎,从未敢稍有疏忽,阁下何出此言呢?”
召平说道:“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相国呆在首都安然享乐,没参与战阵立功,反而得到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怕是在疑心相国。相国难道没看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
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
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
汉高祖十分高兴,褒奖有加。
到了这次高祖亲自率兵征讨英布,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高祖都要问:
“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
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
高祖听后,总是默不作声。
来使回报萧何,萧何也不明白高祖何意。
一日,萧何偶尔将此事问及门客,一门客说道:“公不久要满门抄斩了。”
萧何大骇,忙问其故。
那门客接着说:“公位到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你呢?这就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
“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再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那您到底要干什么呢?”
“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非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之八岁武神 (神级吃鸡高手) 番茄vip2021-08-04完结104.2万字 ·1.4万人在读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突厥颉利可汗、...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起点VIP2022-01-01完结 30W收藏61.93万总推荐魂穿越到大明最后一个皇太子朱慈烺的身上,以一个狠字贯穿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