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不屈的代王(今日五更之三更)
却说李信,统帅八万人马,对外号称十五万大军,离了蓟城,向东进发。
一路上,旌旗蔽日,戈戟森森,浩浩荡荡。
这代郡离蓟城,直线距离不过三百余里,但却多隔崇山峻岭,很多地方车马难行,往来交通,尽皆依河谷进行。
李信大军出蓟,向西经怀来,再沿洋河谷地向西南,进入代境。
迎面就是涿鹿,代国的一个小城,坐落在桑干河谷地,是前往代国的必经之地。
这涿鹿城内只有数千守军,墙不甚高。
李信督军向前,强弓劲弩齐射,步卒当先,一鼓而下,守军四散奔逃。
李信也不追赶,安顿三千兵马守城,其余大军沿着桑干河谷,径往代郡杀来。
沿途,早有代国的线报,将警情报入代王宫。
“秦军十五万大军,已过涿鹿,向代郡杀来。”
一时间,代郡城内外,传言四起,代国上下,人心惶惶。
代王赵嘉闻报,紧急召集属下大臣们,来代王宫计议。
说是王宫,其实就是代郡最宽大的一处五进大院。
因代国立国未久,财力有限,代王嘉又颇为体恤民情,对王宫的建设,本着因陋就简,朴素实用的原则,临时搭建了这么一处君臣们议事的场所。
进得大门,迎面是一座高大的影壁,按照周制,这是唯一能显示这座大院主人诸侯身份的规制,除此之外,其余建筑,实在看不出这是一个诸侯国的王室。
两坡屋顶下的一座高大的五间大屋,廊下立着七根涂着青色的柱子,表示这就是王宫了。
虽然王宫显得寒酸了点,但代王赵嘉的庭前议事,还是颇有君王的气派。
这也难为了现在的代王,能有今天,也是命运多舛。
其实,赵嘉是赵悼襄王嫡长子,原本为太子,如果真能后继为王,或许赵国会是另一番样子。
可命运捉弄他的是,赵悼襄王偏爱于倡后(会唱歌跳舞的娼女立为后,可见赵国之亡也是必然),改立其子赵迁为太子,以无宠废。悼襄王死后,赵迁继位,是为赵幽缪王。
赵幽缪王荒淫无道,诛杀战神李牧,自毁长城,遂使秦军攻克邯郸,赵幽缪王投降并被流放。
赵幽缪王降秦后,公子嘉带领宗室贵族们,逃到北方的代郡,被跟随而来的官员、宗亲、百姓共同拥立为代王,作为赵国王室的延续。
赵嘉虽然做了代王,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此时国已不国,江山残破。
但赵嘉不想就此放弃,他的身上还流着赵武灵王等先辈的血,不甘心自己的国家就这样灭亡了。他想凭靠自己的努力,复兴国家,将秦军赶出邯郸、赶出赵国。
赵嘉为了笼络赵人之心,为被赵王冤杀的李牧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表彰其功,复其官爵。并适时发动被秦军占领的赵国地区的民众起来反抗,响应和支持代郡的奋争。
这就是所谓的“做给别人看”。
赵国遗老遗少,蜂拥至代郡,士卒也多有归附,一时聚集了六、七万人马。
赵嘉择其能者为将,日夜操练,企图复国。
此时,只见代王赵嘉在当中一张高椅上坐定,这样可以使他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十几个文武大臣位列两厢。
代王赵嘉,沉稳地开口道:
“诸位爱卿,边关传来警报,秦军十五万已下涿鹿,正往代郡开来,七日内即将抵达。诸位爱卿,这抗秦之计,该当若何啊?”
与其他诸侯国不同,代王上来即议抗秦,因为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投降这个词。
上大夫苏昌率先奏道:“启禀我王,秦军兴师,必是为灭我代国而来。秦军挟刚刚灭燕余威,来势汹汹。臣以为,当闭城清野,动员全国军民,共同守城抗敌。”
将军乐辛出班奏道:“上大夫此言差矣,若坚壁清野,城外百姓势必蜂拥入城。代郡城内,本有十余万居民,再加上我军七万士卒,城内所存粮草仅可供一年之用。”
“倘若四边百姓涌入,恐怕城内用度,仅能维持半年之久。万一秦军围而不攻,半年之后,恐怕我们就得饿死。”
乐辛说的实在是实情。
代郡地处半山区,四周农田很少,即使在赵国时,农业也不甚发达。
代郡南部面向中原的地势是高山,北面的河谷之外,再向北即是赵国的长城。
作为边城,历来是以防守匈奴为主,粮草不能完全自给自足,需要从外部易货或购买,这也是这个城市历经几百年无法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代王赵嘉闻听,深以为然,对将军乐辛说道:
“以将军之见,我们当如何抵抗秦军呢?”
乐辛说道:“启禀大王,自我赵国国灭以来,归附士卒谁人没有与秦的刻骨仇恨,谁家没有被秦坑杀和屠戮之人,现在全军上下,同仇敌忾,战意坚决,正可一战。”
“自古道:兵以气为先,士气是最好的武器。俗话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堰,末将不才,愿率军出城,迎击秦军,与其决一死战。”
代王赵嘉赞许道:“乐将军言之有理。代郡守是守不住的,我赵国历来不乏痛击秦国的历史,亦有斩将杀敌的将军,曾经秦上将军蒙骜,也成我们箭下之鬼。”
“当此时,唯有对战,方可杀退秦军,保代郡城池安全。”
随后,代王嘉起身道:“乐辛接旨。”
乐辛忙上前:“臣在。”
代王嘉道:“孤命你为代国大将军,授虎符,行大将军事,统领代郡,全力抗秦。”
乐辛以头触地,再拜道:“臣当肝脑涂地,誓死保卫大王,保卫代国。”
代王嘉亲将调兵虎符授予乐辛,手抚其背道:
“此次抗秦,责任重大,卿当勉力而为。若战不利,本王将亲率宗族子弟向前,与敌同归于尽矣!”
乐辛慨然道:“臣及以下,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让秦兵看见这座大殿的屋顶。”
一旁的苏昌接着奏道:“除了乐将军出城应敌外,臣恳请大王,仍需动员全城百姓,登城守卫,军民齐心,何惧秦军。”
代王赵嘉点头道:“就依爱卿所言,即日起,动员全城百姓守城。”
第165章 李信的诱敌(今日五更之四更)
代郡这边,上下紧急动员,全民备战。
宁静的边城,霎时间忙碌躁动起来。
乐辛点将、校军完毕,留一千老弱士卒带百姓守城,领七万军马,出城十里,安下营寨,单等秦军到来。
另一边,李信带领的秦军,经过跋涉,终于开进了代郡北的壶流河谷地,距代郡城,仅半日路程。
为何李信军行动如此迟缓,实在是山路难行,尤其是那些大型攻城设备,行动起来破费功夫。
眼看不远处,代郡城楼遥遥在望,斥候来报,前方距代郡十里,发现代军营寨。
李信接报,抬头看了看正当午的日头,吩咐道:
“命令前军,距代军十里处安营扎寨,等候大军到达。”
斥候纵马,飞也似的去了。
前军接到李信命令,遂扎下营寨。
不到半个时辰,李信率中军到达。
李信纵马山坡,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地形。
此处正处于一个依山傍水的平坦处,背后是一座峻岭,一条小溪从营前流过。
李信点了点头,对前军选择的扎营位置,表示满意。
随后,安排各军,按序列扎营。
左、右、前、后各军分列,李信居于中军。
命各军分别派出二百名斥候,向方圆五十里的范围放哨,随时侦查周边敌情。
再派出十支二十人的巡逻队,沿方圆五里的范围内,日夜交叉巡逻,随时监控敌情,以防敌军偷袭。
又命加强后军警戒,保护大军粮草安全。
这一切安排妥当,方命中军,击鼓升帐,聚将议事。
众将闻鼓声,纷纷赶到中军。
李信当中端坐,又一通鼓声,副将点过名后,李信方开口说道:
“各位将尉,本将军奉左将军之命,带军伐代,号令既出,各军需依令奉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军规森严,各宜遵守,不得违反。”
众将齐声道:“喏。”
开场白过后,李信接着说道:“本日各军先安营扎寨,整顿士卒,检点军务,休息警戒。明日,五更灶饭,晨起向代郡发起进攻。”
“大军初到,今夜需衣不解甲,马不离鞍,务必谨防敌军偷营。有失军机者,定斩不饶。”
众将齐声道:“喏。”
李信接着说道:“明日之战,是双方的首战,我的要求是......”
说到这儿,李信停了下来,环视了一下众将方道:
“只许败,不许胜。”
“什么?”
众将以为听错了,怀疑是李信的口误,齐声质疑。
只听李信继续一板一眼地说道:
“是的,再重复一遍,是只许败,不许胜。”
这次众将听得清清楚楚。
“可是,可是,这到底是什么将令?”
众将将疑惑的目光,一起投在李信的脸上。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之八岁武神 (神级吃鸡高手) 番茄vip2021-08-04完结104.2万字 ·1.4万人在读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突厥颉利可汗、...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起点VIP2022-01-01完结 30W收藏61.93万总推荐魂穿越到大明最后一个皇太子朱慈烺的身上,以一个狠字贯穿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