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汉谋无双 (结草成林)


  “其三同,最后据守的城池不甚高大,城防不坚,守卫之军多为王室亲兵卫队,是军中的精锐。”
  李信点了点头,将赞许的目光投向对面已经相处了几个月,令其佩服有加的主将。
  王贲与李信自然的交换了一下眼神,继续说道:
  “不同之处也显而易见,其一,国君的凝聚力不同。”
  “原来的赵王昏庸,我军在邯郸俘虏的赵王迁,是公子嘉的弟弟,现在的赵嘉身边尚有一些死忠,历代赵王积累的王侯余脉,一直希望其重振赵国雄风,早日复国。”
  “所以,代王赵嘉,地域虽只一郡,但凝聚力很高,潜力不可小觑。”
  “而燕王喜则不同,连他的亲儿子都杀了送敌,这种无情绝义之举,试想,他的身上还有什么凝聚力呢?”
  李信深以为然道:“确实,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毫不吝惜,那他下面的大臣和将士们,会怎样看他,谁还会为他拼死卖命呢?”
  王贲点头道:“是啊,君主也好,普通人也罢,‘凡事都是做给别人看的,接受别人的评价’,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燕王喜焉能不明白。”
  李信追问道:“既然燕王喜明白这个道理,那他为什么还要杀他的亲儿子,这样分明就凉了所有人的心,何况,太子丹也是为了燕国的江山社稷,为了他父王排忧解难呢?”
  王贲道:“这恰恰是问题所在。姬喜做了三十多年的燕王,对天下大势却判断不清。他以为,我大秦国伐诸侯,是像以前那样称霸,殊不知我们的秦王,志在统一天下。”
  “姬喜以为前期一直配合我大秦攻赵,我大军攻占易水河畔的燕城时,可以割地求和;认为我大秦攻下燕都是为了报荆轲刺秦王之仇,这恰恰说明他的眼光狭隘,判断上出了大问题。”
  “最关键的,姬喜以为他杀了自己的亲儿子太子丹,就可以止兵息战,这又是他的一大错误。”
  “须知,姬喜杀了太子丹,那王位继承怎么办,大臣们的心怎么办,黔首的心怎么办,我大秦还是想灭他,又怎么办?”
  “所以,姬喜这一杀,我就知道,燕王不明趋势,只顾眼前,没有人性,失了民心,即使逃到辽东,仅是苟延残喘而已;我也深知,其死忠追随者寥寥,其无能为矣。”
  王贲一口气说完,意味深长地看着李信。
  【作者题外话】:推荐一本书《839466+妖人战纪》,这是一部无系统的传统玄幻小说,看了一段时间,感觉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在认真讲故事的人。
  细读此书,很多情节让人有如身临其境,欲罢不能。书中的男主是从一个悲情的小人物一步一步慢慢成长起来的,从书中多个人物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的能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
  随着书中角色们的成长,越往后越热血,故事也越来越精彩,是值得追的一本书。


第一六三章 攻代计画(今日五更之二更)
  李信似有所悟道:
  “所以,你在劝降书中说,可保燕王的性命,就是判断出,对于这样的亡国之君,没有了凝聚力,即使给他机会,他也很难复国了;而且,关键是秦王也会这样认为,对吧?”
  王贲这回是欣赏地看着李信,笑而不语。
  其实,这正是王贲高于李信之处。
  所谓的能将,不仅打仗要动脑子,所谓的上兵伐谋,而且还要时刻关注国君的思想。
  因为,所有的战争,不是为了拉仇恨,也不仅仅是为了多占地盘,其背后都是为了实现政治目的;否则,即使打了胜仗,作用有可能适得其反。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说什么君王的脖子底下有“逆鳞”,文人和史学家们经常惋惜“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但很少有人注意,这些战争也好,打仗也罢,背后的政治目的是什么。一旦目的实现,那后面的事情,该怎样演绎,是否就有了清晰的答案了呢?
  就像王翦和王贲父子,上马能打胜仗,下马不问政治大隐于市,这样的能将,即使如秦王,又有什么理由杀掉他们呢?此为闲话。
  见王贲笑而不语,李信接着说道:
  “我有些明白了,因为当初,魏王假杀了我们的信使,在大梁抵抗的态度坚决,投降后,你担心放过他,他还会有残存的势力可用;所以,在秦王让你自行处置的时候,你就把魏王杀了,以绝后患。”
  “不同的投降君主,之所以杀魏王却遣燕王,是基于对他们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判断,以及对我大秦是否构成威胁,而有所不同。这就叫做审时度势,因人而异,是这样吧,左将军?”
  王贲笑着点了点头。
  李信深深舒了口气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一番随将军出征,实在是受益匪浅。”
  王贲谦虚道:“将军何必过谦,你我互为辅助,共同建功,何分彼此呢?”
  李信接着问道:“依将军所说,那另外两个不同,又是什么呢?”
  王贲不慌不忙,扳起手指继续说道:
  “这第二点不同,是战意不同。”
  “燕王喜身边虽有部队,但军心涣散,战意不坚。抵达襄平城外时,我观城上士卒持矛戟的姿势,已有所洞悉,所以,对燕王以劝降为主。”
  “但代国却不同,现在虽然还没见到代军,但据线报,大都是邯郸城破时,追随公子嘉去代的能战之卒。将卒齐心,加上赵军历来好战,恐怕此一役,要费些周折,需做周密的计画和准备。”
  李信一听,倒乐了,道:“那很好,棋逢对手,大可一战。”
  王贲笑着看着李信道:“将军渴望一战,很好,下面的不同,正对将军有用。”
  “噢?”李信的眼睛一亮,期待地看着王贲。
  王贲接着说道:“其三,是地势不同。”
  “此次伐燕,基本是平原和丘陵,尤其以平原居多。而代国多山地,属于半山之城,四周地势起伏,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倒适合灵活用兵。”
  李信若有所思,问道:“将军可是说,出奇兵?”
  王贲点头,赞许地笑道:“将军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正有此意。”
  “此次攻代,我们依旧采取诱敌之策,将军是否愿意,再领前军出战呢?”
  李信眼睛睁得好大,难以置信地问道:
  “左将军之意,仍然信任我,由我打前阵,实施诱敌?”
  王贲笑着看着李信,随后深深点了一下头,道:“然。”
  李信不由得立起,对着王贲行了一礼道:
  “左将军对信前次违令,不仅不究,而且再次委以重任,信实在愧不敢当。如蒙再次领前军,定当严格遵循将令,不再造次。”
  王贲连忙起身还礼,挽起李信的胳膊道:
  “将军言重了,此次伐代,虽然比燕国难办一些,只要你我紧密配合,计画周祥,量代国也无甚大作为。攻取代郡,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李信叉手道:“一切听左将军调遣。”
  王贲示意李信,一同来到舆图前,指着上面的地形,对李信说道:
  “你来看,这代郡东、南、西三面都是高山,北面是略平缓的谷地,我们正可利用这里的地势,给代军摆一个阵势。”
  “是否这样......”王贲低声,对着李信耳语道。
  李信听罢,点了点头道:“将军之计甚妥,就依此计,明日我即带军出发。”
  次日,李信整顿军马,告别王贲,先行出发。
  此次北伐,秦王共交付王贲十万大军。
  经过围歼东胡骑兵一战,损失近千,总体上仍接近十万之数。
  除去留守襄平的万名士卒,现在王贲手下,还有近九万大军。
  而据线报,代国的公子嘉,收拢和聚集的赵国残军,也有六、七万之众,加上城池地利,防守代郡一城,似乎绰绰有余。
  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说的是,当你的兵力是敌人的十倍的时候,就可以包围他;当你的兵力是敌人的五倍时,就可以进攻他。
  所以,按照这个标准,九万之军,攻击有城池做依托的六万之军,无论怎样说,都没有什么胜算。
  但,这是兵书上说,不是王贲说的。
  在王贲的字典里,就没有什么教条的金科玉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是他的战争策略。
  就像当初水漫大梁城,从一开始,王贲即预先派人勘察水系情况,就是看到大梁附近水网密集,因地制宜引河水灌城,最后取得了城坏国灭的战果。
  此次攻代,也是一样。王贲不会笨到带着九万大军,直接去攻城,打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对于他来说,只要能智取的,一定不会拼力蛮干。
  在他面授给李信的机宜里,对战役布置,做了详尽的计画和安排。
  但令人吃惊的是,做为前队的李信,一下子就带走了八万大军,包括那一万精锐骑兵。
  这到底是怎么诱敌,难道用主力诱敌吗?
  而王贲不慌不忙,待李信军出发的第三日,才整理了一下剩下的一万步卒,也没带什么重型攻城装备,轻装出发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