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汪万年瞪大了眼睛道:“才三千支?这可是兵仗局半年的产量啊,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当年被皇太子给坑了,没想到他居然把兵仗局的工匠带走了大半!”
  张世泽道:“呵呵,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你神机营不就是三千火铳兵吗,还要那么多火铳干嘛?”
  汪万年叹息道:“如今国家困难,陛下每月给的钱粮就这么多,神机营能维持三千人就已经很难得了,你神枢营没被裁撤?”
  张世泽道:“裁了,原本七万人被裁了一半了。”
  崇祯最近也发狠了,以国家困难为由,把京营的粮饷用度大大缩减了,逼着这些勋贵自己裁军,说是裁军,其实就是想把勋贵们吃空饷的名额缩一缩。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领兵的勋贵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益,也不招惹皇帝,直接把活人给裁了,军册上留下大多吃空饷的假人,像汪万年和张世泽这种真裁军的勋贵将领几乎没有了......
  汪万年凑近,悄悄道:“我听说皇太子在江南养了十几万大军呢。”
  张世泽大惊:“真的假的?也不知道皇太子哪来的那么多钱粮......”
  提到朱慈烺,汪万年忽然放声道:“你不知道,皇太子领军南下后,黄老弟他们可大出风头了,真可惜当年没跟着去啊!”
  提到黄得功他们,几个将官好一阵的议论,怀念当年一起和勇卫营并肩作战杀鞑子的痛快场景。
  正在这时,忽然有一个传令兵策马冲过辕门匆匆而来,大呼有重要大事禀告。
  汪万年皱眉道:“何事如此着急?”
  传令兵喘了口气大声道:“将军!鞑子大军入关,驻密云的蓟辽总督吴大人和总兵鲁大人先后战死!陛下下旨京师全城戒严,传令神机营和神枢营加强京师防御,不得有误!”
  汪万年大惊道:“蓟辽总督吴阿衡战死了?总兵鲁宗文也被杀了?鞑子到底来了多少人?”
  传令兵道:“号称二十万!据说鞑子大军翻了三天三夜的大山,从墙子岭破开长城入的关,现在已经到密云了!”
  张世泽吃惊道:“密云......不好,鞑子两日内就可兵临京师了,老汪,我得回营准备了,告辞!”
  张世泽一抱拳,也不等汪万年回礼,匆匆而去。
  .......
  崇祯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十万清军入寇,号称二十万,皇太极任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领左翼军;岳托为扬武大将军,分统左右两翼大军大举南侵,多罗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为副将,两路大军同时伐明。
  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大明蓟辽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相继战死,镇守太监郑希诏逃跑,清军从密云长驱直入,直逼京师。
  墙子岭位于密云东八十里,被视为守卫京师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数万清军翻山越岭突袭墙子岭,大明守军奋勇血拼数日,骑都尉感济泰破关被杀,总兵吴国俊畏惧逃跑,前来支援的蓟辽总督吴阿衡孤军被困,力竭被俘。
  当时镶红旗旗主岳托逼迫吴阿衡投降,吴阿衡大义凛然,慷慨陈词道:“我生为大明将领,死为天国英灵,决不屈膝!”
  岳托恼羞成怒,将吴阿衡的双膝骨砍断,又击碎他的牙齿,拔掉他的舌头,最后将他杀掉。
  清军破关而来的消息传来,京师大震,百姓惶惶不安。
  逃跑的镇守太监郑希诏担心皇帝追责,于是上奏称当时自己过寿,吴阿衡前来祝寿,当晚喝高了,导致遇到突袭指挥不力,被鞑子突破墙子岭,最终兵败被杀。
  正当朝廷议定吴阿衡之罪时,吴阿衡年仅二十岁的小妾张氏伏阙上书,表示愿亲检夫君骸骨归葬,并为吴公请恤恩典,荫如例。
  张氏身披麻衣,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了吴阿衡的尸身,她发现夫君的膝盖骨尽被刮去,牙齿被击碎,摇落强半,舌头也不复存在,张氏心中悲痛欲绝,哭晕在地,醒来后又继续哭,如此反复。
  张氏对着吴阿衡遗体悲痛感慨叹道:“天乎!君得死所矣!”
  后张氏以一己之力,上报朝廷为吴阿衡正名,澄清流言,为他争取应有的尊重。
  崇祯得悉后,龙颜大怒,下旨严查,经过一番调查后,当日吴阿衡并未去祝寿,前去祝寿的是总兵吴国俊。
  太监郑希诏与吴阿衡素来有怨,害怕被追责才栽赃陷害吴阿衡,密云一战的真相水落石出。
  当天吴国俊喝的大醉,听说清军逼近,不战而逃,领兵前去支援的吴阿衡孤军拒敌,他跃马挥刀,与清军大战数昼夜,直杀得天昏地暗,尸堆如山,毫无惧意,怎奈敌众我寡援兵不至,吴阿衡最终兵尽粮绝,力竭被俘。
  崇祯愤怒不已,下旨将密云镇守太监邓希诏、总兵吴国俊等人全部处死,吴阿衡则由工部治丧厚葬,礼部对其表彰。


第256章 准备北上
  乾清宫中,崇祯皇帝焦虑不安,建奴的突然入关,让他措手不及,打乱了他的所有计划。
  在乾清宫中的一干内阁和六部大臣也是焦急万分,特别是礼部尚书杨嗣昌,他一直主张与建奴和谈,也派了个算命的和皇太极洽谈,一切进展的都不错,然而现在.......
  崇祯看向杨嗣昌,冷声道:“杨嗣昌,你不是说奴酋皇太极不会入关的吗?”
  数月之前,皇太极亲自领两黄旗和豪格的正蓝旗向山海关进军,做出攻打山海关的架势,不少朝臣建议增兵辽东,与建奴一较高下,杨嗣昌依然主和,认为还是等中原彻底平息战乱恢复发展后再与建奴决战。
  杨嗣昌的主张遭到了翰林侍读学士黄道周的严厉斥责,理学专家黄道周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从理论角度证明杨嗣昌主张议和,是天理难容,违背人伦,最后黄道周还厉声直逼崇祯道:“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
  崇祯大怒,将黄道周连贬六级,调任江西按察司照磨,远离京师当个地方小官,这也变相的袒护了杨嗣昌。
  杨嗣昌感恩戴德,不敢明目张胆的找皇太极议和,只好私下派人接触,皇太极的态度也相当好,回话表示愿意和谈,和谈促成后就会马上率军撤回老家上炕过冬。
  杨嗣昌把这一切都告诉了崇祯,崇祯也很开心,感觉稳了,可谁也没想到皇太极这个狗东西居然趁机偷袭!
  见崇祯责问,杨嗣昌抹了抹额头的冷汗,道:“陛下恕罪,奴酋言而无信,臣也始料未及。”
  内阁首辅薛国观大声道:“陛下,杨嗣昌媾和奴贼,罪不可恕,臣请杀之!”
  薛国观一直与杨嗣昌不对付,此时逮到机会,自然想把他往死里整。
  崇祯也知道二人之间的争斗,自然不会顺着薛国观的意思来,他面露愠色道:“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说说如何应对建奴吧!”
  刑部尚书冯英道:“臣建议让皇太子领军北上,皇太子两年前领军驱逐鞑掳,这次亦可以!”
  此言一出,殿内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起来,几位重臣都不约而同的偷偷瞄向崇祯。
  内阁大臣孔贞运道:“臣附议!”
  刑部尚书冯英也道:“臣附议!”
  薛国观眼色极好,见崇祯脸色忽然变得阴沉,立刻道:“臣请陛下召天下兵马入卫勤王,共击奴贼!至于总督一职,臣推荐宣大总督卢象升!”
  “臣附议!”几位重臣皆道,表示支持薛国观。
  崇祯看了一眼薛国观,脸色稍微缓和了些,道:“宣旨,召宣大总督卢象升,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姜襄,山西总兵虎大威,山东总兵刘泽清......诸镇兵马入卫京师,赐卢象升尚方宝剑,令他星夜来京,总督天下勤王兵马!”
  ......
  自从崇祯九年清兵被朱慈烺打出关外后,卢象升被任命为宣大总督,负责防守九边最薄弱的宣府、大同一带,卢象升在那里大兴屯田,储存了几十万石谷米。
  在他的努力下,被清军糟蹋的一塌糊涂的宣大形势渐渐好转,崇祯为此发布指示,要九边各地都学习宣府、大同,向卢象升学习。
  此次入关,清军知道宣大不像以前那么好啃了,于是改道密云的墙子岭和青山口入关。
  九月二十九日,多尔衮率左翼大军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清军两路大军在京师郊区的通州会师,横扫京郊,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并屯兵于牛栏山,修建石墙城寨,北直隶人人惊恐万分。
  ※※※※※※※※※※※※※
  南直隶,凤阳府中都。
  朱慈烺得到清军再次入关的消息后,立刻召集了文臣武将到奉天殿议事。
  朝廷议和消息朱慈烺早已得到消息,他还知道,皇太极原本确实想议和,给自己稳定内部训练旗丁争取时间,不过在得知大明中原各地的民变被平息时,皇太极最终坐不住了。
  在历史上,大明每次快要平息流寇的时候,清军就会不适时宜的入关南下,迫使明军主力北上,以此给大明各地流寇喘息的机会。
  这并不是说李自成等流寇勾结皇太极,而是皇太极单方面的考虑,他深知,不能让大明有喘息的机会,一旦大明中原安定,休养生息几年后,他们这些狗鞑子日后就不好过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