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在宴会散席后,朱慈烺就开始写捷报,加急送往京师,和捷报送往京师的还有一份奏疏。
  朱慈烺在奏疏中提到朝廷要继续大规模搜捕李自成,以防其东山再起,还有就是河南和陕西的灾情,朝廷应该尽快派出专员治理二地,以防再生民变。
  朱慈烺还建议让黄得功领兵驻守湖广,肃清地方残余流寇;孙应元授从一品武散阶荣禄大夫,外放扬州府。
  湖广是朱慈烺大搞建设的地盘之一,不仅位置极其重要,还人多地广,他是不可能放弃的。
  朱慈烺让孙应元去扬州,则是为了进入南京拿下南直隶最富庶的几个府做准备,扬州府和应天府等南直隶五六个府,是大明最富庶的几个府,也是南京勋贵的大本营。
  朱慈烺想动盐税和几府的卫所,必然会引起勋贵的强烈反弹,如今江南大定,朱慈烺不能像战时那样随便派兵驻扎各地,最起码表面上不占理,如果朝廷让孙应元领兵常驻扬州府,局面会好很多。
  朱慈烺计划着回到凤阳修整一番后,就准备进入南京,对南京勋贵下手。
  在衡州府修整了两日后,朱慈烺领军坐船沿湘江而上,出洞庭湖入长江,沿江东进返回凤阳。
  ※※※※※※※※※※※※※
  京师,紫禁城中。
  崇祯皇帝看着陕西和湖广一前一后发来的捷报,心情十分激动。
  李张二贼被灭后,大明各地的民变基本平息,要么被灭了,要么就是投降了,一切都消停了。
  崇祯心中感叹道:崇祯十一年真是个好年头啊,长达十年混乱的民变基本平息,朝廷也基本安定,大明终于迎来了曙光!
  崇祯意气风发道:“朕忙活了十年,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再用十年,等朕平定辽东,大明必将天下太平,社稷兴盛!”
  崇祯高兴之余,再次翻阅起两份捷报,看了一遍又一遍,特别是张献忠被俘正在押往凤阳的路上,太子朱慈烺在奏疏中请示是在凤阳杀掉,还是押往京师献俘后再杀。
  在思考了片刻后,崇祯执御笔快速批复:恐生变故,直接在凤阳就地处决,不必麻烦押往京师!
  对于朱慈烺让朝廷防范李自成的建议,崇祯丝毫不在意,他心中暗想,一个只带着十七个属下逃窜山中的流贼,还有何资格需要朝廷特别防范?败了就是败了,难道他还能凭着几把菜刀东山再起不成?
  从古至今,多少枭雄豪杰失败后自杀了,连西楚霸王项羽这等人物都自刎于乌江,李自成算个什么?说不定现在已经在商洛山找棵树上吊了........
  在崇祯的印象中,李自成只是高迎祥手下的一个小小裨将而已,高迎祥死后沿用闯王名号扯虎皮拉大旗四处作乱,跳梁小丑罢了!
  崇祯兴奋之色溢于言表,他看向王承恩道:“宣杨嗣昌!”
  王承恩低头告退,去文渊阁传旨去了。
  自崇祯九年杨嗣昌接任兵部尚书以来,一直深受崇祯的赏识,特别是崇祯十年初,流寇闹腾厉害的时候,崇祯在中极殿以“剿兵难撤、敌国生心”为主题策试大臣(相当于后世国家公务员考的申论)。
  杨嗣昌在策论中以天象引入话题,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力主对建奴妥协,集中全力平息中原群盗。
  当日杨嗣昌在殿中舌灿莲花,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上天象示警与异族关系的故事,如东汉时日蚀火星,汉光武帝与南匈奴议和,宋太宗时月蚀荧惑,宋军兴师伐辽而战败等,来影射他对建奴议和的主张。
  尽管当时多数朝臣反对此议,并大骂杨嗣昌卖国,是袁崇焕第二,应该拉出去千刀万剐,诛灭全族!但崇祯却对杨嗣昌非常的赏识,认为他无偏无党、勇于任事。
  于是在崇祯十年六月提拔杨嗣昌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管兵部事物,可谓是恩宠之极!


第253章 张献忠,请问你舔过那个吗?
  在回凤阳的行程中,朱慈烺忽然想到一个事情,他立刻让人将张献忠带上来。
  张献忠身材高大,是个大黄脸,留着一大把胡子,看起来很想凶猛。
  朱慈烺含笑道;“张献忠,后悔当初没投降吗?”
  张献忠嚷道:“后悔?咱老子就不知道后悔怎么写!”
  朱慈烺笑吟吟道:“你又不识几个大字,不会写不是很正常吗?”
  张献忠冷哼一声道:“如今咱老子栽了,要杀要剐赶紧处置!”
  朱慈烺摆了摆手道:“不急,不急,父皇的旨意还没下来,我可不能轻易处置你,今日找你来,主要是因为一件私事。”
  咱俩还有什么私事?张献忠很是好奇,问道:“什么事?”
  朱慈烺搓了搓手,显得很不好意思,道:“本宫有个问题想问你,不知道方不方便........”
  张献忠洪声道:“跟个娘们似的,有什么问题痛快问!”
  朱慈烺不好意思的笑道:“那么请问........你舔过驴屎吗?”
  “你娘的!”张献忠大怒,当场急眼了。
  “放肆!”徐盛呼喝一声,一脚将张献忠踹翻在地,连刀子都掏出来了,准备一刀捅死他。
  朱慈烺对着徐盛摆了摆手道:“别捅死了......”
  朱慈烺看着龇牙咧嘴爬起来的张献忠,又道:“本宫听说你年幼时随父去四川贩枣,驮枣的驴在一个地主家的门前留下了一堆屎尿,地主家的恶丁让你父子二人舔干净,不知是真是假?”
  张献忠显得很暴躁,厉声叱骂道:“朱家小儿!你辱我!”
  “哎,看来这个历史谜团是解不开了。”朱慈烺长叹一口气,摆了摆手,让人将这位暴躁老哥拖走冷静一番。
  朱慈烺又让人把李定国带上来,准备招抚这位历史上杀鞑子凶残的猛人。
  不多久,李定国就被带了进来,朱慈烺对其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身材颇高,长得眉目修阔,肩宽体健,气宇轩昂的,很有朝气。
  朱慈烺命人给他松绑,又赐下座位。
  李定国今年只有十八岁,却很是沉稳,他没有坐下,直接道:“有何话不妨直说吧,我张定国既已被擒,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朱慈烺淡淡一笑,慢慢道:“李定国,表字鸿远,陕西榆林人,生于天启元年,十岁时被张献忠收为义子,从寇转战各地,临敌陷阵以勇猛称,人称‘小柴王’、‘小尉迟’。”
  李定国淡淡道:“官府打探的倒是清楚。”
  朱慈烺接着道:“你喜读史书和兵法,有文武之才,虽在贼寇军中,但独以宽慈,攻破城池未尝妄杀,遇士绅百姓必设法保全,呵呵,倒是一个心善之人,只是可惜,卿本佳人,奈何从贼?连本姓都不用了!”
  李定国轻哼道:“不从贼又能怎样,我十岁时父母双亡,家贫如洗,这些都是官府害的,如果我不从贼,那就只能一心等死了!”
  朱慈烺脸色一板道:“你从贼之后呢,可曾改变什么?流贼所做的一切你应该很清楚,他们使得多少人和你一样,父母双亡,家贫如洗,只能一心等死呢?”
  李定国默默不语,他为人宽厚,虽然尽力保全一些无辜百姓,但张献忠从来都是滥杀无辜,很多次都是当着他的面子的做,李定国明知不对,却也无能为力。
  朱慈烺见他不语,又道:“如今大明匪患已除,但在北方仍有满清鞑子虎视眈眈,李定国,现在正是你建功立业,出人头地的时候,归降朝廷,和本宫一起杀鞑子去吧!”
  李定国虽然有些心动,但依然摇了摇头,道:“是官府把我逼上这条路的,官府的所作所为,比我们这些做贼的强不到哪里去,吾不屑与之为伍!”
  朱慈烺笑道:“官府之中有好有坏,本宫也是痛恨压榨百姓的贪官污吏,我天武军人马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也绝不会欺压良善百姓胡作非为的,如果你愿追随我,本宫让你执掌一旅五千精兵,或外放为一地总兵!”
  李定国凝视着朱慈烺,道:“我承认你很英明,也很佩服天武军的强大,但我不是孙可望!义父于我有救命之恩,背他而去,绝无可能!”
  朱慈烺点了点头,笑道:“知恩不忘报,不离不弃,重情重义,很好!若是你和孙可望一样给个二品官身就下跪投降了,我反到会看不起你,本宫今天所说的话你记住就行了,如果哪天相同了,可以随时来找我。”
  说着,朱慈烺从桌上拿起一本书递给了他,又命人将李定国带下去看押起来。
  李定国接过书,心中有些感激,这本书正是自己最喜欢看的《资治通鉴》.......
  ※※※※※※※※※※※※※
  九月中旬,朱慈烺一行人从庐州府上岸,走陆路回到了凤阳府。
  囚车中的张献忠看着一路的情形,忍不住感叹道:“这京师周围就是不一样!”
  看守囚车的一名天武军军士鄙夷道:“没睡醒?这里是凤阳府!”
  连续走了几天水路,张献忠早已不知道这是哪里了,当他看到沿途规划的井井有条的屯堡,特别是湖泊河流边那一眼看不到头的高大水车时,还以为自己被官兵从大运河一直被送到了京师。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