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报上说,李绩在接到李世民的军令之后,连夜奇袭颉利可汗的部队,大获全胜,就要趁势追击,一举将东突厥这个心腹大患铲除之际,驻守在汗国东部的突利可汗率兵赶到,与颉利可汗前后夹击之下,大破李绩大军,死伤者数以万计……
李世民猛地将奏报撕成粉碎,脸色阴沉无比,“李绩为何要犯下如此过错,不知道穷寇莫追吗?好不容易才打了场胜仗,结果还没来得及高兴呢,又被东突厥给讨了回去!混账!混账啊!”
侯君集低着头,就算是他,也极少见到陛下这般盛怒的姿态,看来三年前东突厥南下的耻辱令陛下一直耿耿于怀啊。
只是,自从三年前帝师离朝之后,大唐军队就丢了魂,训练杂乱无章,阵法不成样子,早已经不是那支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大唐天军了。
如今,李绩能够跟东突厥的大军打的有来有回,这已经是李绩领兵有方了,换成其他的将领,有可能做的比李绩还不如。
李靖等大将都选择了归隐,加上三年的疲软,如今的大唐军队就是没了牙齿和利爪的老虎,早已经不复当年的威风。
“陛下,东突厥气数未尽,强行征讨……恐对大唐不利。”侯君集劝谏道。
李世民叹息一声,坐在软榻上,轻轻揉着发胀的额头,道:“朕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近年来军纪涣散,数十万大军貌合神离,朕都看在眼里。”
“你说,如今梁师都刚刚归降,大唐将士士气大盛,正是一鼓作气的时候,如果这时都不能把东突厥平定下来,那今后还有机会吗?”
侯君集抱拳行礼,将心中思虑良久的想法说了出来:“陛下,如今想要平定东突厥,非帝师不可为,唯有帝师出马,才能一举定乾坤啊,还请陛下明鉴。”
李世民眼中闪烁着意动,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如果他再次前往首阳山的话,帝师难道就会原谅他吗?
要知道,上次他可是在首阳山上下跪了的,放下了帝王的尊严选择下跪,这样都无法挽回帝师的心,他还能做什么呢?
李世民神色凄凉,那种如同孩童般的无助又重新出现在他身上。
难道说,真的要眼睁睁看着东突厥日益坐大,周边外敌不断蚕食大唐国土而无可奈何?
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第112章 平定东突厥,非帝师不可
宣德殿内,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众大臣齐聚,各个脸色凝重,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思索着什么。
就在方才,李世民紧急将他们召来宣德殿,说了关外李绩战败的事,要集思广益,看看能不能想出一个破解眼前困局的计策。
思来想去,想来思去,长孙无忌三人依旧没有说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计策。
实际上他们都知道,这一切的源头啊,还是得追溯到帝师的身上。
眼前的困局,实际上全是因为李世民而起,如果不是李世民将帝师的兵权收回的话,也不会导致李靖等人相继归隐,大军军心、军纪涣散,士气低迷,短短三年战斗力就直线下滑,军中兵卒良莠不齐,大有一副杂牌军的迹象。
这样的军队,又怎么可能打得过披盔戴甲、战马精良的突厥铁骑呢。
突厥铁骑的战斗力,那可不是梁师都这种跳梁小丑能够媲美的。
所以说啊,这一切的过错都得归咎在李世民身上,不过房玄龄等人身为臣子,虽然知道这些,但也没有点破,毕竟他们不是魏征,还是会给李世民留点面子的。
最关键的是,李世民已经知错了,此时再旧事重提的话,就显得有些刻薄了。
李世民的观察力很强,虽然房玄龄等人一句话没说,但他也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出端倪,心中不禁长叹一声,又有了给自己两巴掌的冲动。
自己当初,怎么就一时冲动,犯下了如此大的过错呢!
现在想想,有帝师统领的大唐军马那是何等的骁勇善战,那是何等的士气高昂,一个个都跟小老虎似的,恨不得扒敌人的皮喝敌人的血。
再看看现在的大唐军马,一个个焉得跟漏气的皮球似的,完全就是一滩烂泥!
哎,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李世民又想到前个月首阳山下的对决,十万禁军对上五百镇国军,竟然愣是攻不上去,这还是在李靖这个百战百胜的智将手下打出来的战果。
由此可见,如今的大唐军战斗力衰弱到了何种程度。
其实,李世民又如何不知道这些,甚至他比房玄龄等人看的更加透彻,只是他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从而选择当一个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
让长乐公主给北伐军供给白盐,也是在亡羊补牢,试图将大唐军往日的威风挽留下来,但是很显然,他失败了。
关外的一纸急报,将大唐军的最后一抹遮羞布也扯了下来,让他不得不直面大唐军不堪入目的战斗力,这是何其悲哀的事。
在品尝了强大的滋味后,再从强大慢慢萎靡到弱小,这种感觉,怎能用一个绝望来形容。
“哎……”李世民忽然长叹一声,道:“此时,朕竟然开始怀念魏玄成了,没了玄成的规谏,朕有许多过失都无法察觉啊。”
随后,李世民望向房玄龄三人,道:“众卿都认为,要想平定东突厥,非帝师不可?”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视一眼,没想到李世民会率先道出真机。
也罢,既然陛下都点明了,那他们也没有什么好顾及的了。
“二郎,帝师武力冠绝天下,如果帝师能出手的话,区区东突厥何足挂齿。”房玄龄抱拳说道。
“是极,东突厥之所以如今不敢南下,原因便是摸不清帝师的态度,不敢轻举妄动啊。”杜如晦也说道。
李世民一怔,细细想来确实如此,自从帝师归隐之后,东突厥还真的没有南下劫掠过,明明东突厥有许多次机会可以趁机南下的。
“可是……帝师执意不肯回朝,这可如何是好啊?”李世民一脸犯难,头都要愁秃了。
如果帝师肯回朝的话,让他做什么都行啊,只要不把他从皇位上赶下来就行。
“尽管希望渺茫,但微臣还是要劝二郎再次前往首阳山,如今剿灭东突厥的希望,全在帝师一人身上。”杜如晦目光熠熠道。
房玄龄沉吟片刻,道:“或许不用帝师出马也行,只要能让帝师给出解围的妙计,如此也能解决掉东突厥这个心腹大患。”
房玄龄的提议,比较现实,也比较有实现的可能性。
顿时,李世民的目光明亮起来,是啊,先前帝师就给出了梁师都十日之内必亡的见解,如今如果再度请求帝师出谋划策的话,还是很有可能得到帝师的帮助的。
是了,是了,这条路子可以一试……
李世民兴奋地站起身,来回踱步,开始思量这件事到底要怎么做才合适。
“朕亲自前往?不合适,帝师如今还未原谅朕,见了朕估计依旧会闭门不出。”李世民看向房杜二人,又道:“要不然劳烦房公和克明再跑一趟?”
“陛下有令,不敢不从。”房玄龄说道。
只是,此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长孙无忌站了出来,望着李世民,眼中光彩闪动。
李世民也看向长孙无忌,眼底深处闪过一抹复杂,说道:“长孙卿可是有什么话要说?”
长孙无忌又行了一次君臣礼,深吸一口气,将在心中酝酿了许久的打算说了出来:
“陛下,臣有罪,自从帝师出现之后就一直没有建言献策,实在是臣的过错。如今东突厥肆虐关外,大肆掳掠我大唐百姓,臣虽人微言轻,却也想为大唐尽一份犬马之劳,恳请陛下将此次前往首阳山的任务交给微臣吧。”
李世民深深看了眼长孙无忌,心中不得不感慨一声,长孙无忌终究是长孙无忌啊,拿得起放得下,果然不是易于之辈。
要是换做别人,自己长子的婚姻大事被帝师破坏,估计早就对帝师恨之入骨了,再不济也是老死不相往来,从此结下梁子。
而长孙无忌却能在此时站出来,主动请求前往首阳山,这是在表明他的态度,不会对帝师得到所作所为耿耿于怀啊。
这波,看似长孙无忌是认怂了,实际上是以退为进,主动认怂向帝师示好,不仅能保全长孙家的地位,还能消除李世民的猜忌,更能消除与帝师的敌意,如此一举三得的事情,果然不愧是长孙无忌。
只是……长孙无忌这么做的话,就不怕天下世家对他有所不满?
要知道,七宗五姓对于帝师可是恨之入骨的……
瞬间,李世民就想到了许多,看了眼房杜二人,发现两人没什么意见,想了想,觉得让长孙无忌前往首阳山是个不错的选择,便说道:
“既然长孙卿有此心,那此次前往首阳山就由长孙卿前往。”
“臣领旨。”长孙无忌长长作揖,领命而去。
第113章 长孙无忌拜访首阳山
首阳山上下起了小雪,天地笼罩在洁白之中,银装素裹,只有料峭悬崖上的几棵古松依旧顽强的绽放着青翠,宛如化身斗天斗地的勇者。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废材穿越做狠人 (公子好坏) 番茄vip2021-01-26完结53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后世柴废魂穿到明末穷书生身上,没有爹坑,身无长技,读书也...
-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番茄vip2021-04-01完结84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中等生穿越明末,成为崭新的崇祯皇帝。你问他如何开天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