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郑家也是一样,触犯了大明律法也是要严惩,兵部可以适当的警示一番郑家。
另外,既然郑家在西南沿海,那就让张大可去东南两广沿海一带,控制住这里,打击这一代的倭寇和海盗,朕准备在这里打开了一个贸易港口,没有安定的海疆是不行的。”
崇祯的话说的很明白,袁崇焕心里也非常清楚,不然他也不会来找崇祯说这件事,听了崇祯的话,他点了点头道:“是皇上,臣明白了。”
“这件事你尽管去办,有什么事情可随时向朕直接陈奏。”
“是皇上,臣遵旨。”
袁崇焕见事情说完了,正准备起身告退,却没想到崇祯又开口了。
第747章 治理
“袁爱卿熟知兵事,和蒙古察哈尔部又有许多的接触,朕正好有事情想问问袁爱卿。”
“皇上尽管开口,老臣一定知无不言。”
“王承恩,给袁爱卿上茶。”崇祯摆手对身旁的王承恩道。
“是……”
袁崇焕见此急忙起身弯腰道:“谢皇上赐茶。”
“坐”崇祯冲其不在乎的压了压手。
“是……”
“此次漠北决战,以你对察哈尔部的了解和满都罗的了解,我军是否可以一举击败察哈尔部?”
见皇上问这个问题,袁崇焕心中并没有惊讶,他早想到皇上会问自己,现在皇上整日眉头不展,不正是为了漠北之战。
对于这个问题,他也思索了良久,考虑到两军的优劣势,袁崇焕并不认为明军可以一举将察哈尔部击败,并不是因为明军的战力不如蒙古人,而是环境和地势极大的限制了明军的作战力。
袁崇焕思虑了片刻之后,便抬起头看向崇祯道:“皇上,臣以为我军想要一举击败对占据漠北的察哈尔部,实非易事。不过此战我军是奇袭,并且在前半部分进行顺利,并没有被察哈尔部发现,这也就添加了许多的不确定性。
单轮战力,张世泽部二十五万大军,除了少数京营外,将士皆是各军中的百战之士,经历过各种血战,武器方面更是远远强于蒙古人,单论这两项,我军战力是要强于察哈尔部。”
袁崇焕的话让崇祯不住的点了点头道:“和林城被夺,我军又取了乌尔格,两座王庭皆被明军收入手下,以满都罗的性格,恐怕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皇上,这也正是臣所期待的!”袁崇焕看着崇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崇祯一愣,看向袁崇焕有些不解。
袁崇焕见此急忙说道:“回皇上,我军虽然夺下了和林城和乌尔格。但满都罗麾下的主力骑兵,只有在和林城内的被黄得功部歼灭了一部分,大部分依旧没有任何的损伤。
我军长途奔袭,付出如此多的代价深入到漠北深处,就是为了一举击溃察哈尔部的主力,保护大明边境的安全。
如果满都罗一直不与我军决战,二十多万大军耗费巨大,要不了多久就要退回来的,到时候此前的付出白费了,还会引起满都罗的剧烈复仇。
臣以为,还不如臣我军士气正盛,察哈尔部两王庭尽失,士气低落之际与察哈尔部决战,我军必能一举击败察哈尔部。
只是,我军对漠北地形并不太熟悉,只能看张世泽将军能否引满都罗上钩。”
袁崇焕的话令崇祯眼睛微微眯起,脑中不断的想着袁崇焕的话,袁崇焕的分析很对,不光是分析了两军的优势劣势,还找到了最适合明军的战机。
崇祯这时起身站了起来,转身看向身后的水池,袁崇焕也急忙站了起来。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该怎么把握?是否能够把握住?就看张世泽自己的了。”崇祯紧攥的手松开来,语气严肃。
“皇上所言极是,战场千变万化,后方不应多做干涉,战场上张世泽将军举重若轻,兵部、军机处应当做的就是举轻若重。”
崇祯沉默了,看着水中的鱼儿不断在水中游来游去,紧蹙的眉头突然展开了,不知想起了什么,脸上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皇上,捷报、漠北捷报……”
正当崇祯脸上紧蹙的眉头刚刚放下的时候,突然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声激动的声音传了过来。
转身看去,只见王承恩正急匆匆的朝这边跑了过来,手中还举着一封插着三根羽毛书信,脸上满是激动之色,这还是崇祯第一次见王承恩这么激动。
倒是让崇祯眉头一挑,眼睛盯着王承恩,倒是有了一丝的期待。
袁崇焕在一旁也听到了王承恩的声音,他沉思了一下,随即冲崇祯说道:“皇上,漠北捷报,看来张世泽将军没有辜负皇上的厚望。”
“看看再说吧!”崇祯没有点头,只是平静的说着,眼睛看着王承恩。
只见王承恩来到崇祯面前,直接跪了下去,双手高高举起,激动的大声说道:“主子,漠北捷报来了。”
崇祯和袁崇焕看向王承恩手中的战报,都带着一丝的期待。
崇祯脸色平静的伸出手将战报接了过来,让后一把撕开,抽出了里面的书信。
全神贯注的朝上面看去,一个字接着一个字,崇祯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内容,直到将战报的内容全部看完,他才舒了一口气。
战报从手上跌落了下来,崇祯站在水池旁,双手合十,眼中是掩盖不住的激动。
袁崇焕坚持走上前来,将地上的战报捡起看了起来,站报上的内容非常清楚,甚至连明军的缴获和俘虏的人马,每个将军的所作所为,字虽多,让人觉得如同经历了一场几十万大军的激烈战斗一般。
“好,好啊!臣袁崇焕恭喜皇上,恭喜大明,此一战,可保我大明北方边境几十年不受掠夺之苦。”袁崇焕说着,眼角不仅流出了泪水。
想当年,意气奋发的他见到大明内忧外患,不惜弃武从文,为大明镇守边疆驱逐外敌,如今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大明北方边境终于平定了,这让他如何不喜极而涕。
“王承恩,立即召三位军机大臣入干清宫议事。”
“是皇上……”
“回宫,袁爱卿与朕一起。”
“是皇上,臣领旨谢恩!”
袁崇焕本以为皇上会让自己回去,没想到皇上竟然让自己一同前去议事,不由的有些兴奋。
二人在一众太监、宫女的伴随下,向干清宫的方向走了过去,一路上,崇祯的脸上不时的充满笑容,袁崇焕跟在崇祯后面,脸上都是恭敬和高兴。
“袁爱卿”崇祯步履停顿了一下,将目光看向袁崇焕,随即脚步继续向前走去。
“皇上,臣在。”袁崇焕急忙上前一步,紧紧的跟着崇祯后面。
“察哈尔部主力被全歼,满都罗和察哈尔部的王子、将军死的死降的降,现在的漠北草原大部已经没有了反抗我大明的实力,以你所见,我大明对于漠北应该怎么处理?”
第748章 论策
“臣在河套地区的时候,就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无论是漠南还是漠北,怎么才能解决我汉人近千年来都无法解决的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问题?
如果只是让蒙古人臣服,恐怕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如之前一样反抗大明。
若是能将漠北、漠南治理的如同我大明百姓一般,就会解决这个历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然而,治理漠北所耗之巨,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恐怕会是徒劳无功。”
袁崇焕一边认真的说,一边摇头,像他也很难找出治理漠北的办法。
此前内蒙河套的治理,就证明了,单纯的依靠建立城池、迁入百姓是非常难得。
北方不比南方,南方并无大敌,北方却会连年遭受战乱,如果没有合适的政策,一旦出乱,几十年作出的努力有可能就会付之一炬。
漠北、漠南之大,光是人力物力所耗费的将是天文数字,对于大明来说,弊大于利,这是袁崇焕心中的想法,也是大明百官心中的想法。
不过袁崇焕对此也是一直在思索,是否可以让漠北蒙古成为大明的屏障,抵御来自北方的袭扰。
如果是之前的崇祯,可能对于治理漠北连一点兴趣也没有,但现在的朱由检就不一样,他可是知道清朝治理下的漠北,二百多年来蒙古各部落不仅成为了清朝的屏障,还对清朝忠心耿耿。
这些天来,崇祯也在思考之前治理内蒙的失败,单纯的迁入汉民是不行的,首先要保证的是和平以及游牧民族对大明的认同感。
想到这里,他继续说道:“朕打算以蒙古人来治理漠北,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成为大明的民众和屏障。”
“皇上的意思是?”袁崇焕一脸不解,这个问题他想了许久,并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不只是他,就是历代有为的皇帝也没有彻底解决这件事情。
“朕打算趁此时机,一举使得漠北各部落臣服,然后将漠北划分为几十块领地,分发给各部落,不允许他们擅自侵入别的部落领地。
引进喇嘛教,用宗教来教习蒙古人。将各部落的首领、王、贵族都拘押在京城,给予他们丰厚的待遇,使他们从内心忠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