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扑……啊……
伴随着铅弹入体的声音,蒙古将士一个个从战马上跌落,战马也嘶叫着躺在了血泊之上。
“刺……”
极少数的骑兵冒着火枪冲到了明军的阵营前,早已经准备好的长矛手同时刺出手中长长的长矛,锋利的矛尖将战马和蒙古人刺穿,当场一命呜呼。
明军将士进退有序,不给蒙古骑兵冲入军阵的机会,蒙古骑兵如同迎接死亡一般,一排接着一排。
只上千人的骑兵,面对周围近十万明军的围攻。很快,他们便已经没有了动静。
“停……”
蒙古人的骑兵被杀得差不多了,明军的火枪也停止了,战场再次陷入了平静当中,战场上,只有蒙古骑兵躺在地上的惨叫声、哀嚎声传来。
偌大的战场之上,只有几匹带血的战马立在哪里,反观满都罗,整个人挣扎着从地上爬了起来,他的上身和腿部都沾满了鲜血,不知道是他的还是别人的。
用弯刀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将身体站直,身旁他的汗旗被旗手死死的抱住,护旗手也早已经死去多时,但手中依旧紧紧的握住旗杆。
战斗结束了,战场依旧是一片肃静,此时已经是中午时分,太阳已经高高挂起。战场之上,充满了血腥味。
“血染大地、横尸遍野,一将功成万骨枯!”张世泽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说道。
战斗结束了,明军开始打扫战场,此战,全歼察哈尔部主力,明军损失却并不大。
俘虏蒙古将士近八万人,蒙古大军死伤近六万人,逃跑的也有几万人,察哈尔部大汗满都罗被杀,王子、各贵族、将军除少数投降外,全部被杀。
明军方面,伤亡近四万人,营帐被毁,粮食、辎重来不及运走,也在营地内被一把火燃尽,黄胜、何腾蛟等将军重伤。
随即,战报也急忙从和林城发往京城,羽檄飞驰,漠北捷报飞快的向京城而去,一路上传至各地府县,这场被大明所有人关注的大战终于有了结果。
明军之胜,最起码解决了边关百姓几十年的边患,百姓们无不争相庆贺。
十三日午间,负责传达漠北战报的将士一路驰骋抵达京城之后,骑着战马一路上在京城道路上驰骋,口中不断的大喊着:“快让开,漠北大捷,明军歼灭察哈尔部主力,斩杀察哈尔部大汗满都罗!”
马蹄声让街道上来来回回的百姓不自觉的躲闪开来,听着战马上的声音,百姓们纷纷议论了起来。
巍峨的紫禁城内,站在高墙之外,听不到里面的意思声响,站在里面,亦是一片宁静,只有不多的太监、宫女在紫禁城的道路上走来走去。
干清宫内,此时的崇祯刚刚用过午膳,一身常服的他静坐在龙椅之上,身旁站着的依旧是有些瘦弱的王承恩。
抬头朝左手旁看去,空空如也,崇祯不禁有些失望,倒是右手旁的奏折已经堆砌了一层又一层,崇祯却连看也不看一眼。
直到静坐良久,崇祯有些无奈的拿起右手边的一份奏折看了起来,不过几眼,便眉头紧蹙,将奏折扔在了一旁,王承恩这时不禁瞅了一眼崇祯,发现崇祯有些心不在焉。
他自然明白崇祯这是为了什么,这些日子皇上的心思完全放在了漠北战场之上,导致对于朝廷政事却是显得有些索然无味。
“去将这些奏折送到军机处,交给三位军机大臣,让他们批阅过后再拿过来。”
“是主子。”王承恩说着伸手搬起一旁的奏折,走到了门外冲三名太监挥了挥手。
三名小太监急忙走上前来,一脸的恭敬道:“见过王公公。”
王承恩伸手将奏折递向其中二人,二人急忙弯腰伸手接了过来,一脸的谄媚。
第746章 席卷漠北二
王承恩挥舞了一下右手的浮尘,将其搭在左手臂之上,语气严肃的说道:“你二人去将这些奏折立即送到军机处,告诉三位大人,皇上说了,让他们分别批阅过后再拿来干清宫。”
“是公公,小的这就去。”
这时他又看向另外一名太监道:“你带咱家去一趟兵部,问问兵部有没有什么战报传来。如果有,让他们立即送进宫里来,就说皇上等着看那。”
“是公公,小的这就去办。”
其实不用问,王承恩也清楚,兵部现在应该不会有什么战报,自漠北决战以来,皇上独揽战事,陕甘总督孙传庭、宣大总督满桂、大将军张世泽的战报都是直接送到干清宫的,就是军机处也不敢截流,更别说现在形同虚设的兵部了。
不过想到等下皇上必定是要问这个事情,王承恩还是准备提前做好准备才是。
王承恩虽然是太监,不问政事,但常在崇祯身边,对明朝的大事和皇上的心思都非常的了解。
战事进行到这一步,二十五万大军,可全部是大明精锐,一旦有失,说不定会是第二个土木堡,毕竟此战可是抽调了九边中中原府和宣大府的大部精锐,其中涉及到九边中了五个重镇。
一旦战报,蒙古人必定会趁势反攻,到时候防守薄弱的各镇,将会成为蒙古人袭击的地方,一旦破关,必定会直取北京城。
果然,就在王承恩刚刚得到消息没多久,发愣了一段时间的崇祯开口了,只不过声音非常平静。
“张世泽部还没有战报传来吗?”
“回主子,还没有。”
“陕甘总督孙传庭、宣大总督满桂那边可有给兵部的奏折?”
“回主子,奴婢刚刚差人去问过了,还是之前的一些后援粮草的事情,主子都已经看过了。”
“行,朕知道了。”崇祯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这时王承恩从旁边接过一杯茶递在了崇祯的面前,声音关心的说道:“主子,喝口茶吧!”
崇祯摆了摆手道:“朕不渴,自上次拿下乌尔格之后,漠北就再没有消息传来。满都罗想要建立乌尔格来彰显自己正统的身份,以此想要统治整个漠北草原来同大明对抗。
现在乌尔格却被我们夺,不知道满都罗这个人是打算忍那还是打算和我军决战?”
崇祯自言自语,一旁的王承恩静静的听着,也不吭声,仿佛没有听到一般。
“陪朕去御花园走走……”
“是主子……”
八月的天气,已经不是太热,再加上崇祯的心思却一直在漠北战场之上,也就没有感觉到什么热,倒是身后的王承恩,额头不断的有汗滴落下。
二人一前一后,在御花园内走来走去,中午日上三竿,御花园内除了一片碧绿,并没有什么人,除了池塘内的荷花盛开之外,别的花已然谢去。
崇祯坐在亭子内,听着流水声,看着里面的金鱼不断的游来游去,脸上都是好了许多,突然间感觉心思并没有之前那么重了。
就在这时,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直到亭子外停了下来。
“皇上,兵部尚书袁崇焕袁大人在宫外求见。”
“宣,带他直接来这里,朕就在这里见他。”
“是……”
袁崇焕如今已是五十多岁的年龄,呆在河套地区的几年,让他的身体一落千丈,整个人显得有些苍老。
仕途上的三起三落,让他的内心反倒是平静了许多,整个人变得波澜不惊,再次担任兵部尚书,让他感慨颇深,不过现在这个兵部尚书更像是一个虚衔。
走在紫禁城内,袁崇焕的脚步很慢,瘦弱的躯体,但眼神却非常有神。
跟随着前面的小太监,走过一道道走廊,来到御花园内的小亭子前。
“臣袁崇焕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谢皇上……”
“王承恩,给袁爱卿赐座。”
“是,皇上!”
“谢皇上赐座……”
崇祯收回放在水池内的眼神,转向了石桌对面的袁崇焕,时间飞逝,从刚开始对于袁崇焕的态度到现在,崇祯反而越来越看重袁崇焕。
经历了这么多朝廷争斗,见识过一个个的所谓的忠臣之后,崇祯看透,也只有袁崇焕这种官员,才是最忠心与自己的人。
这种人能做事,为了皇上做事,不怕受罚,也不怕为皇上受罚,比朝堂之上那些整天之乎者也、嘴里忠心耿耿,一遇到侵害他们利益的时候就大骂崇祯的官员好的太多了。
“袁爱卿来见朕,是有什么事情吗?”
袁崇焕一脸正色的说道:“回皇上,臣是为了水师而来的。”崇祯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皇上去年制定了关于水师进驻西南沿海的事情,今年兵部已经开始实施了。
目前进驻的第一批水师居住在厦门城一带,目前约有上万名水师官兵,主将为水师参将厉康安,至于战船,已经有上百艘。
不过目前西南沿海一带一向是郑家船队负责,厉康安不就前上奏兵部,说其部下水师出海,常与郑家船队相遇,常被欺之。”袁崇焕看着崇祯说道。
崇祯点了点头道:“郑家当初击败荷兰,立下了大功,现在的东西也是朕赐予他们的。但无论是东南还是西南都是我大明的领地,都要听从朝廷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