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俘获官兵二千余人,饶强锋将他们打乱编入军中,命部将黄三本、王凯、李宗明、曹成铎、孟子辉各率三千兵马外出抢粮,方州官府看到贼兵闭门不出,放任叛军收割粮食,叛军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董浩云让饶强锋打出“当兵吃粮不纳税”的旗号,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便招收到三万百姓,不过这也让叛军的粮食吃紧。方州的粮食有限,饶强锋为抢夺更多的粮食招纳更多的兵马,下令五将出方州前往晃州、仁州、平州、娄州等地抢粮,官府的府兵和团练无力阻挡贼兵,只能据城而守,等待朝庭大军到来。
永昌帝都,石重伟看着雪片般飞来的告急奏章,愁得茶饭不思,镇北城新增了十万兵马将战事稳住,恒州境内也在转守为攻,刘维部叛军只剩下千余人逃往南蛮,朱易锋正在率兵追击;吴彦浩部被祝谨峰逼到了丽州一角,灭亡只是早晚的问题;还没等他喘口气,方州又出了乱子,马辰光的两万人马居然被贼军所败,真是死有余辜。石重伟抚着自己紧皱的眉头,轻叹了口气,朕登基以来,就没过过几天舒心日子。
朝堂对如何应付饶强锋叛军众说纷芸,有说招抚的,有说让朱易锋回师的,有说从大营调集兵马的,朝堂上吵做一团,石重伟拂衣而去。回到御书房,张谨端上来安神汤,石重伟服下后心神平稳了一些,吩咐道:“召申国公入奏。”
旨意传至申国公府,世子王知祥帮着王克明穿朝服,笑道:“万岁可能是想重新启用父亲了,父亲这回若是重新披甲上阵可要带上孩儿我。”
王克明一捊胸前花白胡须,脑海中闪过江安义的祝寿词,“鬓有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自己胡须花白,仍能为国效命,是何等幸运。
看着雄姿英发的儿子,仿如当年的自己,不禁老怀大慰,拍拍儿子的肩膀,王克明笑道:“你去跟你娘说,只要她愿意我便带你出征。”
御书房,张谨笑吟吟地引着王克明入内,看到桌案后端坐的天子,王克明大步流星上前躬身施礼,“臣王克明见过陛下。”
石重伟自登基后便没有再召见过王克明,王克明六十寿诞也只是派人送了礼,事隔五年再见王克明,石重伟的第一印象是申国公老了,须发皆白,哪里是自己记忆中那个儒雅风流的舅舅。
恍了一下神,石重伟醒悟过来,起身笑道:“舅舅,自家人不必多礼,赐座。”
等王克明坐好,石重伟忍不住感叹道:“舅舅,一别有年,你可见老了,身子骨还硬朗?”
王克明朗声笑道:“多谢万岁挂念,臣已年过花甲,怎能不老。不过请万岁放心,臣须发虽白,雄心不老,仍骑得上马挽得开两石弓,万岁若有所差,不必以臣老迈为念。”
石重伟欣慰地道:“朕小的时候最佩服舅舅,常听父皇母后说起舅舅从军打仗的趣事,朕一向羡慕安寿能跟着舅舅四处游逛,唉,一晃就几十年过去了,真是岁月催人老啊。”
闲话几句,石重伟把方州的情形简短地告诉了王克明,道:“如今朝庭四处用兵,内腹空虚,致使饶强锋数万贼军居然横行无忌,朕想问问舅舅,有何良策对付这伙贼军?”
王克明虽然赋闲在家,但在军国大事十分关心,对方州局势也了解,见天子有问,胸有成竹地应道:“万岁这里可有地图,臣指图为万岁解说。”
小太监张挂起地图,王克明站在地图前先指点到镇北城,道:“镇北城与漠军交战是关键,从这段时间交战的情况来看,洪化侯(齐新文)稳扎稳打,战局已经稳定下来,不过万岁要保障镇北大营的补给不断,防止粮道被劫。洪化侯有爱兵如子,将士乐为效命,但其人对部下亦多有放纵,万岁要暗中提醒洪化侯不可纵兵掳掠那些依附的草原部落。”
手指向东,指向恒州,王克明继续道:“恒州危局已解,昆波部正在加紧掳夺财物、人口,并无久驻之心,朝庭派出五万兵马足以将其逐出恒州。届时派人重修平海关,加强守护便可无忧。武泉王身死,臣听闻万岁怜其为国尽忠,让其子继任武泉王,可增其护卫,命其为国守藩。”
“朝庭将宗室子弟封为藩王,将他们分封到各处,本就有为国守土之意,宁王、楚王、洛王地处腹心未遭兵乱,可命其筹措钱粮助国之难,安阳王(仁州)、武泉王(恒州)、定嘉郡王(娄州)、宜丰郡王(宿州)、连兴郡王(韶州)、宁陵郡王(齐州)等地多有叛军出没,可命诸王操练卫队,临时统领府兵、团练抵御贼后。”王克明的手指在这些藩王的领地逐一点过,石重伟的眼神亮起来,这些领地或将叛军围在中间,或将叛军挡在外面,朕自己没想到让藩王为国效力呢。
王克明继续道:“丽州吴彦浩部是个祸患,此时不宜调动安南侯,而刘维部逃窜至南蛮地段,此地气候湿势,易发瘴役,非战减员增多士气受损,万岁可令朱易锋回兵休整,待大军恢复后再行北上。”
巴掌按在方州位置上,王克明道:“至于饶强锋,不过是无根之木,靠着裹胁百姓四处侵战,只能为患一方。万岁若是信得过老臣,只需五千兵马,节度各州府兵、团练之权,再令朱易锋暂时听从臣的指挥,臣不用两年时间便可将其平定。”
石重伟大喜,朝堂之上那些没用之人争吵不休,哪像申国公这样一锤定音,让朕宽心。石方真笑道:“舅舅一把年纪还为国奔劳,朕着实心中不安。舅舅所提的几点朕都准了,且回去等消息,很快便有旨意传下。”
王克明起身告辞,临出门时想起儿子的请求,道:“万岁,老臣有个不情之请,请万岁应允。”
石重伟正想着该如何补偿申国公,升官加爵是不可能的,只能从金银财物上赏赐,不过这些东西申国公好像真不缺,听到王克明有请求,正合心意,笑道:“舅舅尽管说,只要能做到朕都答应。”
“犬子王知祥已过而立之年,一直想着为国建功,臣请万岁让他随老臣出征,将来为万岁效命。”王克明道。
石重伟有些感动,申国公真是大大的忠臣,不但自己为国竭尽忠诚,而且让儿子也不享安逸为国效命,京中多少纨绔子弟坐在父兄的功劳簿上混吃等死,要是人人都效仿申国公,朕还有何忧。
“知祥表兄愿意为朝庭出力,朕岂能不准。舅舅有了年纪,有知祥表兄在身边照顾也好,舅舅放心,朕不会薄待他。”
------------
第九百七十二章 为国守藩
六月二十六日,朝庭命令王府统领卫队、州府兵和县团练守护本州的旨意下到了安阳王府,在三天前饶强锋部将曹成铎率五千人越过元华江南下到了仁州,仁州大为惊恐。
接旨时州刺史、别驾、司马等人皆在,王府长史涂方林、司马魏猛强、典军方至重都在。刺史吴若雄听完圣旨暗松了口气,贼兵入境他吓得浑不附体,与别驾、司马商量一起前来安阳王府求助。安阳王石方道以藩王无旨不得插手地方事务为由,让州府自行御敌,如今圣旨已至,这副担子人自己肩上挪到了安阳王的身上了。
吴若雄笑道:“王爷,万岁已经下旨让您统一指挥仁州御敌事宜,该如何做请王爷吩咐。”吴若雄是个书生,不习武事,治理政务是把好手,让他领兵打仗确实有点为难他。
石方道与魏猛强等人议过如何御敌,总不能贼兵都打到安阳府来还坐看不理吧,天子下旨理顺关系,石方道也不推辞,道:“既然万岁有旨,本王便暂时接管御敌之事。当务之急,是探明贼兵动向,知此知彼方能调兵遣将。”
司马童锦民是行武出身,拱手道:“下官已经派人打探消息,今早得到回报,贼兵在普仁、天江一带抢粮。”童锦民说着让人把随身所带的一张地图悬起,指点贼兵的位置给众人看。
“普仁、天江靠近元华江,看来贼兵只在仁州边境抢粮,应该不会孤军深入。”别驾周世昊心虚地揣测道。
魏猛强讥道:“依周大人的意思,贼兵抢到了粮食就会离开,不用交战为上,惧战鼠辈。”
石方道道:“魏将军,就事论事,周大人的说法也有可能。不过天子既然让本王守护仁州,就不能不多做准备。仁州有四千府兵,加上各县团练加起来应该会超过三千,本王护卫有一千人马,加起来有八千人,比五千贼兵要多,诸位大人不用担心。”
方至重沉声道:“贼兵飘忽不定,不能坐等其到来,我等应该主动突击,歼灭这伙贼兵。”
吴若雄看了看方至重,沉稳坚定有如铁塔,听闻此人在镇北城与漠人作战,勇猛过人,有这样的铁汉坐镇安阳府安如磐石。
石方道道:“吴大人,州府行文各县让百姓抢收粮食躲进县城,在贼兵到来之前兴修工事,多备守城之物,让百姓上城协防,让他们不用担心,若遇敌两日之内援兵必到;从仁州东南诸县征调团练到府衙集训五日,与二千府兵一道分配到北边几处要城防守,这样一个县约能分到三百多人,足够抵御到援兵到来了;泽昌书院要保护好,好在书院的学子多半文武兼修,比起府兵来要强,只需发放军械,派五十人帮着他们据险而守就行;粮草、军械要……”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之寒门赘婿 (幸福的爬爬虫) 番茄小说网vip2021-02-10完结30万字 ·3498人在读叶晨穿越大唐,成为李靖家的上门女婿,娶了大唐贞观年间...
-
汉鼎余烟 完结+番外 (蟹的心) 起点VIP2021-12-31完结29.92万总推荐伟大的汉王朝渐渐走向了末路。数十年间,人间沦为鬼域,白骨遮蔽平野,天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