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搬砖呢别闹
- 入库:04.13
虽然小太子相信民间自有能人,可官方又不重视,科举也不搞那玩意,朝堂上的官员中能来个理科人才,简直堪称一宝了!
为了徐有贞的本事和马屁,朱见济决定对他好一点。
徐有贞被这又是萝卜又是大棒的手段弄的头昏脑胀,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让小太子如此针对。
不过对方既然如此说了,日后有人再拿这问题攻击自己,他也有话可说了。
皇帝看上去对自己很满意,
太子只是敲打了一番,八成是不满于自己改名换姓的“欺君之罪”,只要以后好好干活,估计也没啥问题。
于是徐有贞摆出一副感动的含泪模样,“臣必然为天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你们说什么了?”
饮茶完毕的景泰帝回过头,就见儿子和徐有贞心心相惜的模样,不由笑了出声。
自己儿子身材矮胖,臣子中的大多数即便跪下,也得微微低头跟他对视。
这个徐有贞倒是正好,跪下后能让太子享受下来自别人的仰视。
难怪青哥儿喜欢!
“没什么,只是问了一些治水的事情。”
朱见济笑着跑到好爸爸身边,父子俩聊起了中午吃什么的问题。
徐有贞见此机会,请求告退。
等着走出大殿,明明是即将入暑的大好日头,却让徐有贞觉得自己背巾湿透了。
朱见济却是不在意他的感受。
在接触巅峰权力日久,朱见济也慢慢的不再对过去历史上的各种“名人”过于看重了。
谁让历史书就那么一点,只能捡着那些人有代表性的经历说?
于谦的人品足够好,但他在生活上死板的作风让他老婆都受不了,锦衣卫隔墙有耳的时候,还听到过他俩夫妻间的吵架,甚至还有过于谦被赶出卧室打地铺睡觉的事。
他做事情还有典型的“我行你也行”理念,导致很多官员都对其不满。
而且于少保在经济方面的确不怎么行,他可以认真的去操练士卒,兼职文武,但他再怎么认真的对账本,也无法赚出来金银财宝。
足以见得人无完人。
所以一个徐有贞,朱见济是不怕的。
他是臣子,是皇权规则体系下的一个正常打工人,只要没有太上皇这个上位的捷径在,他要想获得权力和地位,就只能抱住景泰帝和自己的大腿。
再说了,这人明显有眼力见,溜须拍马的功夫,能把小太子的厚脸皮都拍红了,本事又足够,是个值得一用的。
小太子决定“任用佞臣”,以后让徐有贞帮自己背一些黑锅。
如果曹吉祥在天有灵,只怕会因为小太子的双标而痛哭出声。
明明
明明他俩干的都是差不多的事!
怎么就自个儿被宰了?
对此,朱见济只能表示自己当时初来乍到,操作不熟,真是不好意思。
另外,曹吉祥和徐有贞的身份也不一样嘛
后者是臣子,是有机会改换门庭的自由打工人,所以明末才有那么有投降闯王和满清的士大夫。
但前者是皇帝的家奴!
一个奴婢敢对主子下手,这问题不是更严重吗?
曹吉祥飘在天上落泪又能如何?
朱见济当初,杀他和石亨,可都是“师出有名”的!
他才不会不讲道理,做个肆意杀人的暴君!
小太子可是一个喜欢好名声的人。
“老徐怎么还不回来?”
“他是想死在外面了吗?”
九月份的咸阳宫里,外面的太阳滚烫灼热,但摆放了大量冰块的宫廷之内却是充满了凉气。
解决了手头上几个大问题,近来没有太多烦恼的朱见济终于有空,和小伙伴们对坐吃瓜。
翠皮红壤的西瓜被三个小伙子一人抱住一个,用勺子挖着吃,清甜可口。
作为一种在洪武元年就被太祖钦定为“太庙贡品”的水果,西瓜在大明的培育算得上发达的了,而老朱家的每代皇帝,也都挺喜欢吃瓜。
自迁都北京后,先帝爷们还特意命人在京城周边开辟瓜地,以为特贡之物。
而朱见济弄出来了玻璃后,得知皇家竟然还有“种瓜”这一业务,还特意着人弄了个小小的温室出来,让人在里面种植一些绿色果蔬。
于是在北京的九月里,小太子还能和他的伴读天团一起共享吃瓜之乐。
可惜最能嚷嚷的徐永宁不在。
经过一个暑期,被晒黑了不少的柳承庆跟张懋啃了一大口瓜,满嘴汁水含糊不清的回道,“老徐最近传信,说去了山东那边这个月怕是赶不回来了。”
除了徐永宁被派出去做底层宣传工作,其实这一年下来,他们两个小少年也没闲着。
在农庄集体化推广到其他地方的时候,朱见济就让这两个锦衣玉食的小少爷下乡去“体验生活”了。
作为太子的伴读,现在对方年纪小,是无法做什么大事的,但却注定了他们长大之后,会随着新帝登基而得到重用。
所以朱见济要从现在开始培养起他们。
他可不想以后做事了,身边的人手竟然是个不知民间疾苦的官二代。
认真工作,要从娃娃抓起!
于是在这暑热的几个月里,柳承庆和张懋被迫下田参与了夏收和新一轮的播种,还去参观了织布厂等等地方,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小太子会时时盯着账本了。
他们身为传承数代的勋贵,日常花销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两的,对于正常的社会情况自然有些脱离。
如果不是有个晋惠帝提前说出了“何不食肉糜”这句名言,想来还会有后来的权贵们喊出来。
现在好了,
劳动改造过的两个贵少爷迅速的成熟了起来,慢慢的脱离了哇派护法的身份。
效果比变形记还显著。
只有徐永宁这个二哈,仍然是原来的模样。
自打朱见济给了他方便之权,去各地充当罪恶克星,这家伙便乐不思蜀,偶尔才有一两封信送回来,给大家报个平安。
为此,徐永宁他叔婶亲娘都担忧不已,两位女性长辈甚至入宫求见过杭皇后,想借对方的口跟朱见济说一声,赶紧把飞起来的狗子找回来。
老徐家的嫡系只剩下这么一个了!
朱见济能有什么办法?
他敢让锦衣卫把人绑回来,第二天徐二哈就能给太子殿下制定一个全新的“咸阳宫装修计划”。
为了省点钱,朱见济决定假装不知道这事。
不过今日一问,对于徐永宁跑去了山东,小太子还是很惊讶的。
他捧着瓜皱眉,仿佛手中的西瓜不再甜美,“他去哪里干什么?”
总不能跟徐有贞一样,也要去治理黄河吧?
第117章 :徐永宁在山东
“老徐在信上说,你趁着推广农庄的机会,把地方上的不少恶人都给抓了,搞的他没地方发挥本事,干脆出直隶,去山东那边了!”
张懋憨笑着告诉朱见济,对于徐永宁这样的脑回路也是非常理解了。
他们是亲身参与过集体化建设的人,虽然因为年少,无法过多的做什么,但该了解的还是了解到了的。
比如说在大明的光辉无法覆盖到的地方,人们很多时候都是被当地的地主给统治着。
虽然直隶作为距离皇权最近的省份,无法像东南那样,涌现出不少家产丰茂,土地接天的大地主,可乡村之间,仍旧是爬满了这样的虫子。
农民的认知和信息来源都受到限制,生活方面又必须依赖土地,于是他们中的大部分,理所当然的沦为了为地主服务的长工和佃户。
农庄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即便朱见济不想在此时就挑起矛盾,推行集体化选择的地方,人口属性也是自由农居多,但总有心眼小的地主无法体会到皇太子的善心,觉得朝廷迁移农民去搞田庄,让自己能够使唤的人手少了,便有意的给朝廷大政的实行添堵。
对此,金童转世的小太子动容不已,派出了大量的锦衣卫和东厂人员去对方家里轮流坐了一会儿。
能屈能伸的当场就和朝廷达成了一致,并且为了表示歉意,主动向太子爷上交了半个身家当赔偿。
一身硬骨头的,只能在后面跟农民一样,去农庄里做事了。
借着这个机会,地方上盘踞的小土豪们被打掉不少,徐永宁之前还能找到一两个,后面就发现,一身武艺无处施展,浑身痒痒,心中骚动不可抑制。
于是他就跑到了隔壁的山东去,企图一展拳脚。
“山东啊那可是个好地方!”
朱见济还记得,近几年传来的受灾消息中,“山东”是个出现频繁的名词。
“也好,让他去山东给我看下黄河的近况,水土和顺还是很重要的。”
人都要靠着地里的粮食吃饭,要是水土出了问题,那也是个大问题。
柳承庆吃的一脸西瓜汁,啪啪吐出积了一口的瓜子,“殿下放心,老徐年纪最大,比我们稳重,不会出问题的!”
真的吗?
不说这话还好,朱见济一听小伙伴如此断言,心里反而生出了不好的预感。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起点VIP2022-01-30完结286.52万字 9.54万总推荐明末乱世,天灾人祸,遍地烽火,血流成河。这是一个尸山血海血火交...
-
大唐:我被系统坑了一个爹 (米酒汤圆) 番茄vip2021-05-09完结69.2万字 ·5818人在读一朝身死,却借运重生于大唐,这辈子李翊只想偏居一隅,当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