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搬砖呢别闹
- 入库:04.13
听说如今的小太子是个会赚钱的,那自己总能找他要点东西吧?
朱见济都没想到,这老头子反应过来,就计划来薅自个儿羊毛。
“这个”
方瑛没有多说,算是默认。
谁让李秉要到了钱,他也能占到便宜。
于是李秉兴奋的打算过几天就递密奏上去,希望皇太子能继续为边关建设出钱出力。
京城这边,将队伍迁移的收尾事项处理的差不多后,又恢复了正常的状态。
仍旧是时不时开会。
“兀良哈那边果然又发来消息了!”
于谦抽出一份奏疏,递给高凳上主持会议的小太子。
朱见济接过来,翻来扫了几眼,没有看完便主动问起于少保,“兀良哈这次说了什么?”
“还是像上次那样,一张嘴就是要城池和甲胄,把我大明当傻子耍?”
“改了!”于谦难得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显然是为大明军威重新震慑住了桀骜不驯的兀良哈部感到欣慰。
“兀良哈首领沙不丹上奏,请求朝廷允许他们内附宣府、大同,在其附近放牧。只是他还提到,大宁等地,当初是太祖太宗给他们牧马的地方,还是希望朝廷能让他们留在那边居住的。”
高谷冷笑,“兀良哈也配提太祖太宗?当年太宗北征打的是谁,他们自己还不清楚?”
“太子千万莫被兀良哈等人措辞蒙骗此等关外磨牙允血之徒,不受教化,不尊大国,礼义廉耻皆无,需警惕之!”
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高谷也知道自己在朝堂待不了几年,说话也越来越直接。
他非常希望能用自己的理念,去感染一下未来的皇帝。
“可关外大漠本就难以管理,当年太祖太宗于那里划分都司卫所,还是让那些人做大了?”
陈循习惯性的反驳高谷,随后提议,“以臣之见,兀良哈三卫既然有了臣服之态,不若遵循旧制,让他们为我大明前驱,东镇女真,西抗瓦剌、鞑靼。”
瓦剌虽然乱起来了,可底子还在,他们也担心管理失控之下,会有草原部落南下攻击大明其他地方的关镇。
就像最近几年,河套那边的守将便有上疏,说草原上的鄂尔多斯部也有南下动向,企图扣关入套。
而且鞑靼势力亦是强大,必须要防备他们趁虚而入。
大明的钱还没重新攒回来呢,能支持起关外建设已经够好了,何谈大规模的向草原出动军队?
朱见济听了沉默,
景泰帝听了打瞌睡他昨天才跟唐妃和好,今天就有点劳累了。
“两位卿家所言,都有道理。”
“以孤的想法,兀良哈收服过来的确有效,如果放任他出去乱咬人,也不利于大明边关的稳定”
“这样吧!”
“既然沙不丹他们提了要求,大明也跟他们提几点”
朱见济再次提上腰带,将早就打好的腹稿说出。
第113章 :对于兀良哈友好的协定
“首先,得让兀良哈那边拿出诚意来!”
“不然大明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他们,他们又死活听不懂人话,不但让朝廷丢了脸面,还让其他蛮夷小觑了我大明。”
“告诉沙不丹,让他们部族里面的人都给自己取一个汉人名字,此后要给孤学汉话,写汉字!”
“别告诉孤,说什么兀良哈三卫他一个人做不了主,别以为孤不知道他的底细!他此前不还杀了女婿脱脱不花吗?怎么可能没有一锤定音的本事?”
“他们在草原上该做什么做什么,可到了我大明直辖之地,便要学会懂规矩!”
景泰帝摸着小胡子,倒是明白了儿子的话中深意,“青哥儿是想对蒙古玩一手当年北魏孝文帝做过的,移风易俗?”
“可当年蒙元立足中原尽百年之久,也没有学会我华夏传统,元帝之中还有不会说汉话的此时这般行事,能成吗?”
别说蒙元了,即便是孝文帝改革后,鲜卑一族的守旧势力仍然庞大,新旧两派的权利争夺没过多少年就把北魏搞崩溃了。
而鲜卑族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还得等到隋唐之后。
由此可见,移风易俗对于一个有自我认知的民族来说有多么困难。
景泰帝有些担心儿子这个计策行不通,白费了功夫。
朱见济安抚好爸爸,“此一时彼一时了。”
“当初蒙元蹂躏中原,那是他强我弱,形势那样,蒙古人怎么肯学我华夏文明?”
更何况在元朝的四等人制下,蒙古人和汉人之间还差了两个阶级,是很难跨过如此巨大的差距去搞什么文化交融的。
以蒙元统治者的本意,他们恨不得治下的所有人都守着自己的传统,永远都不混在一块。
因为只有搞大了双方差距,才有利于作为少数群体的蒙古在其中浑水摸鱼。
“如今我强他弱,对方还有求于我大明,让他们改个名字又能如何?而且儿子说了,让他们在外面用汉名,草原上任其自由,算是大度了!”
“可这么一看,不还是没什么用吗?”景泰帝持续疑惑。
朱见济笑了,“眼下是这样,可等以后就不一定了!过个几年,说不定蒙古还要求着咱们教他读书识字呢!”
“到时候朝堂上的诸位臣公,也能落个教化蛮夷的好名声。”
他给李秉发过去的小册子上面说了一些关于“经济支援”的问题,相信以后者实干派大明朝精英的身份,能够明白其中深意。
而且等纺织厂建立起来后,经济往来频繁,为了方便过好日子,人数较少的蒙古人必然会被汉民吸引进而同化。
这是煌煌大势!
谁也改变不了!
朱见济现在提出这个要求,只是为了日后蒙古人民主动学习中原文化时做准备,给他们减少点负担和压力
毕竟只要有了一个汉名,再接受起其他方面的东西,心里的阻碍就会小很多了。
“此外还有其他要求的,”
“兀良哈三卫需要安排部族中不满六岁的孩童入城居住大宁城以后会建立起来一个专门的学校,就让他们在那里学习!”
“双方开市通商后,也不能随意欺辱我大明商人,必须要心平气和的跟咱们做生意!”
过去就发生过不少类似的事件,
大明商队过去收购草原土特产,结果被人当肥羊和宰了。
只是由于中原王朝“重农抑商”的传统,而且不能“轻启边械”,并没有把这种小事放在眼里,对蒙古人提出交涉,于是严重打击了大明商人前往草原做生意的热情。
而官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常常停留在“你出马子我给盐”的阶段,收益并不是很显著。
不能通过这种事获得利益,也无法把双方正常的关系维持下去,那么双方间分分合合也是常事。
朱见济是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的!
“这个为父不懂,”景泰帝没能理解儿子的话,但秉持着“我儿最好”的态度,还是认可了朱见济的主意。
“青哥儿比为父能干,那就听青哥儿的!”
“你们给沙不丹回旨吧,就按照太子的意思讲只要他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朕就准一半!”
大宁城是绝对不可能给兀良哈的。
朝廷剩下的钱基本都投资进去了,如果转手给了这群人,那就跟傻子拿钱打水漂玩似的。
景泰帝不觉得自己有这么好哄。
“他们可以在各关附近放牧,但一定不能欺凌我大明子民!”
瓦剌压着兀良哈打的时候,后者敢和前者动怒,跑过去砍人家部落的人?
现在大明都把瓦剌给干了,自然也不能让兀良哈继续在自个儿当白嫖党。
史书上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吗,叫什么“夷狄畏威而不怀德”。
只对人好而不给他们大嘴巴子,草原上的饿狼是听不懂人话的。
“臣等”陈循还想说话。
“就这么定了!”
景泰帝挥挥手,结束了这个话题。
“朝鲜有使者到来,恭贺天朝击溃瓦剌之大胜。”
“女真那边也有人请求入京,自述土木堡之后,受制于也先,与朝廷隔绝如今大明收服边城,重新打通了辽东通道,所以想要把往年未能及时送给朝廷的贡品补上,以表忠于我大明之意。”
“此外,还有另外藩国送过来的贺表”
之后,阁臣萧滋将这些事情一一告知。
景泰帝和朱见济对此都不怎么关心。
前者是已经习惯了世界各地的孝子们时不时朝贡,后者则是由于还没到需要关心这些地方的时间。
朝鲜这等“大明头号狗腿子”无需担忧,女真方面,等大宁、开平诸卫重建完毕,迎接他们的必然是浩荡天威。
所以在朱见济眼里,他不需要跟一个死人过多的接触。
和通古斯野人有什么好交涉的?
难道自己会因为他给朝廷送来了一些野山参和兽皮子,就放弃对这群家伙的降维打击了?
有这个功夫,还不如抓紧时间去培训各地农庄的管理人员呢!
像农庄这种集体化的组织,是需要不少人手进行事务调度的,不然一处乱便容易引起处处乱。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起点VIP2022-01-30完结286.52万字 9.54万总推荐明末乱世,天灾人祸,遍地烽火,血流成河。这是一个尸山血海血火交...
-
大唐:我被系统坑了一个爹 (米酒汤圆) 番茄vip2021-05-09完结69.2万字 ·5818人在读一朝身死,却借运重生于大唐,这辈子李翊只想偏居一隅,当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