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搬砖呢别闹
- 入库:04.13
是吗?
真令人期待呢?
周大福啃着鸡肉,舔干净了碗里最后一滴汤汁。
两三天后,水泥路修的初见成效。
民夫们起初还在怀疑这软塌塌的灰泥巴怎么凝固呢,也担心真的跟黄泥一样,干了就脆成渣渣。
结果没想到,只是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有了形状,随后有人大胆的上去踩了几脚,只觉得结实平坦。
寻常的道路,被人马来往的多了,就容易被压力破坏表面,但这条新的小路却一副“很能抗压”的样子。
水泥这种神奇的东西终于让人意识到它有多方便。
周大福他们也啧啧称奇。
照这样的进度,他们收工的时候指不定还能赶上抢收麦子呢!
朱见济听说了工程进度,也很高兴。
只是他还没高兴多久,就有个坏消息到来
湖广衡州府来奏:去冬至今春,雨雪连绵,兼以疫疠,本府所属一州八县,百姓死一万八千余人,冻死牛三万六千余支。
京师要员为此震怒!
“孤记得,之前令人去南方诸府赈灾,除了以工代赈安抚民生外,还让他们谨防大灾之后有大疫之事吧?”
内阁中,朱见济坐在高凳上面,脸色有些严厉。
景泰帝听说了这样的大事,也一改此前放羊摸鱼的态度,跟着儿子一块来到内阁,询问大臣。
父子俩此时都用一张冷脸对着诸位阁臣。
高谷自然要为自己辩解。
“当初臣等的确依太子所言,遣民工赈,并且将东宫所引发的赈灾防疫之册,通晓其余受灾之地,严令其莫要一事平一事起!”
“返程之前,臣也曾与王竑一同巡查诸府,见得地方灾情稍稍平定,方才述职京城。”
“那衡州府是什么情况?”
朱见济愤怒的捏住了腰带上的玉饰,差点把它给扣下来。
他明明在高谷他们南下前说的很清楚,需要注意那些方面,高谷也表示他与王竑尽心尽力的监督了事务,平息骚乱以后才返程。
可结果呢?
冻饿而死一万多人啊!
这不是因为中央没有作为,
而是因为地方上有人欺上瞒下,还敢轻易的搪塞朝廷!
景泰帝在这时候开口,语气没有朱见济那边急切,但也透出了压力。
“朕自然是信重高王二位卿家的,可正如太子所说,他没问题,你没问题,那谁有问题?”
“定是地方官此前见赈灾有所效果,便轻松懈怠,以至酿成今日之祸!”
高谷说的非常果断,“还请陛下再派大臣前去调查,驱除疫鬼,以安百姓。”
“若是陛下与太子有心于臣,老臣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谷也心惊于衡州府上报的灾情,知道自己几个月前才去那边巡视后,结果还出了这档子事,着实难辞其咎,便像江渊那样免冠跪地,自请去衡州府解决这个大难题。
景泰帝把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学士搀起来,让他别太激动。
初春已经劳累过了,这次的衡州府还是有传感病的地方,以高谷的年纪,免疫系统肯定顶不住。
景泰帝舍不得失去这样一位老臣。
他看了眼儿子,又环顾阁臣,“湖广之事,谁去处理?”
“可以让轩輗去处理。”王文推荐道。
“轩輗此时就任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为人刚正有气节,行动起来也比京师去湖广方便。”
衡州府大疫伤民之重,实在容不得继续拖延浪费时间了。
秉持就近原则,先让附近能镇得住场子又能抽身去湖广的大员去,的确是个好选择。
第九十二章 :徐永宁来到了南京
轩輗也是一位老臣子了,不管是在中央还是地方,都有丰富的处理经验,性格比起王竑还要直白,在外的名声是老流氓。
更重要的是,他非常赞同考成法,在听说京师颁布考核官员绩效的命令后,没多久就发来奏疏对着太子大加称赞,并且表示自己早就在南京那边罢免了几个混日子的官员,还暗搓搓的指责南京那边的本地官全是摸鱼党,让他恨不得全给撸了帽子。
“京师这边可以派遣左春坊司直郎林聪而去。”高谷不甘落后,对于洗白自己工作态度这事非常积极。
朱见济却是插嘴,“让锦衣卫指挥使朱骧也去衡州府!”
“此前赈灾,已有通知。可衡州府还是爆发了如此之大的灾情,隐藏至此方才上报不以重法施压,不足以正朝廷威严。”
一万多人!
平常打仗都不会死这么多,结果就硬生生让人给拖死在了天灾**之中!
朱见济决定,他要对衡州府的官员狠狠一巴掌,让他们见识到什么叫做“太祖皇帝的疼爱”。
“那好,那就依太子和诸卿所奏!”景泰帝点点头,眉间因为重大灾情带来的阴影还没驱除。
会议过后,朱骧被急召入宫,拜见太子。
在听闻衡州府大灾后,他也是一副难掩怒气的样子。
作为于谦的女婿,他是非常厌恶这种误国误民的家伙的!
特别是地方上出了问题还要瞒报,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头上的乌纱帽,等瞒不住了才上报中央,让后者来背锅。
想想都恶心!
这也是朱见济放心任命朱骧的缘故。
在这种时候,朱骧的刚正反而是很适合打击黑暗分子的利器,而且他身负皇权和于谦两重光环加持,做的狠了也不会被人喷到哪里去。
“你此去衡州府,对于地方上的那些人,但凡涉及瞒报灾情,尸位素餐的,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不要放过!”
朱见济语带杀气的对着朱骧吩咐道,“父皇那边已经准备,给你便宜行事之权,切莫辜负了湖广数万百姓!”
“卿家掌管锦衣卫,自当为我皇家张目,不使某些官员失职辱命。”
他要借用这个机会,把衡州府的官场好好整顿一番!
朱骧郑重抱拳,“臣,领旨!”
随后几天,朝廷又张榜召集了一些民间有名的大夫,连同太医院的官员,一起打包让林聪朱骧带去了湖广。
而快船快马携带的旨意也迅速达到南京,轩輗接到后,即刻启程,乘船顺着长江而上,直至衡州府。
同时期乘着官方快船来到南京的,除了让轩輗去当救火队员的圣旨,还有徐永宁,以及被朱见济指使过来帮忙忽悠某些人的仝寅。
在朱见济和景泰帝都为了救济湖广灾情而急得嘴上长泡之时,准定国公终于来到了大明朝的第二首都。
“侄儿快来!”
当代的魏国公徐承宗非常热情的接待了这个亲戚。
徐永宁脸色苍白,脚步虚浮的跟着叔叔走入府邸。
真是没想到,陆地上活蹦乱跳的徐国公,竟然会晕船?!
徐承宗在见到大侄子的时候也很为他担心,但徐永宁死活不肯松口承认自己晕船,于是只好维护他的面子,用轿子把人抬了回来。
双方行了家礼,认了一下亲戚,徐承宗见着侄子的脸色还没恢复,便让其余人退下,等人好一点再仔细联络下感情。
在叔叔家里坐了一会儿,徐永宁感觉舒服了些,便问徐承宗,“朝廷不是下旨不准人坐轿子吗?怎么南京这边还是如此普及?”
魏国公长叹一声,跟大侄子解释道,“此前府里的确是不打算坐轿子的,可家中的轿夫自陈不知道后面能做什么,其他官员显贵仍然我行我素,我魏国公府既然在南京总不能过于标新立异。”
徐承宗本人还是顺着老徐家的家规家风办事的,平时生活也算简朴。
再加上他们在靖难之役中得罪过太宗皇帝,一度被夺爵,二代魏国公连个追赠和谥号都没有,所以一家人都算行事低调了,生怕又勾起北京皇宫里的天子不满。
奈何身处南京,徐承宗想把自己打扮成一朵白莲花是绝不可能的,于是在一些日常生活上,也只能跟着潮流走,生怕自己落了伍。
“所以南京这边是怎么搞的?”
徐永宁眨巴一下大眼睛,好奇的打听起了南京官场的动向。
只能说真是“近朱者赤”,徐永宁这么个二哈学着朱见济的手段装无知懵懂,还真让徐承宗有了倾诉的**。
虽然之前和大侄子没见过面,但魏定二府分出去也没多久,双方更常有书信往来,一笔写不出两个徐字,所以徐承宗对徐永宁还是很亲近的。
更何况徐永宁是东宫伴读,靠近权力的最顶端,让徐承宗也想过去蹭一蹭侄子的光。
南京的勋贵们大多在靖难中犯过事儿,对太宗皇帝还是很有阴影的,也担忧自己的富贵会不会哪天被天子废掉。
于是徐承宗为大侄子介绍起了南京的情况。
徐永宁时不时的插两句嘴,引导着徐承宗往自己想要知道的方面说下去。
也许是认为那都是普遍现象,徐承宗并没有生出警惕来,而是顺着徐永宁的话说了下去。
既然大家都在做,
那就没必要瞒着大侄子嘛!
然后徐永宁就知道了南京官员普遍“官商勾结”,并且生活堕落的事。
而这儿,距离正式迁还不到四十年。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起点VIP2022-01-30完结286.52万字 9.54万总推荐明末乱世,天灾人祸,遍地烽火,血流成河。这是一个尸山血海血火交...
-
大唐:我被系统坑了一个爹 (米酒汤圆) 番茄vip2021-05-09完结69.2万字 ·5818人在读一朝身死,却借运重生于大唐,这辈子李翊只想偏居一隅,当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