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是!”
  朱见济从未用这种严肃的语气跟他们说过话。
  在这一瞬间,纯哈如徐永宁都挺直了腰板。
  回皇宫的路上,四轮马车引起了不少人的注视。
  朱见济毫不客气的让人将“太子座驾”的消息放出去,趁着京城人流众多之时,狠狠打了一次广告。
  同时他也没忘记让徐永宁三人回去后将四轮马车这样的新玩意儿推广给自己家人。
  朱见济相信,已经上了他这条大船的几位公侯不会放弃和太子同步的机会。
  不但勋贵们要来给朱见济掏钱,官员们一样!
  必须忽悠好爸爸禁止官员们浪费人力,好为皇庄不久后开办的马车业务扩大市场。
  谁让商业上的迅速扩张,背后总有政策的推动?
  于是在过去将近一个月后,确定了皇庄那边有了足够力量进行马车售卖,朱见济就在一次内阁、六部联合会议中,提出了自己的政见——
  “国家承平日久,难免暗中滋生**堕懒,孤思虑多时,决定奏请陛下,于两京之地实行考成法,以考核南北直隶任职的官员绩效。”
  “此法一行,当查贪污奸秽之人,以正我大明朝纲正气!”
  朱见济坐在高脚凳上,一脸正气凛然。
  这副表情让在坐的大臣都感觉有些熟悉,好像曾经在某人脸上看到过似的。
  正在吏部值班的李贤忽然打了个喷嚏,转而更加刻苦的工作起来。
  因为上次他在朝堂上的表现,让李贤“简在太子心”,派人直接告诉他,只需要再努力打一两个月的工,太子殿下就会履行承诺,将李贤升入内阁。
  美好的未来就在不久以后!
  而在内阁中,朱见济话音刚落,就有首辅陈循表示不能理解。
  “吏部之下自有考功司以为此事,何须再大张旗鼓?”
  朱见济摇头说道,“考功司那边孤也看过,只是负责文官间的评议,且考成法与考功司并不相同。”
  “考功之法,需要调查为官期间是否恪尽职守,若有过失,当通报与各部点名斥责、罚俸、降职、夺官等等,武官方面也要有五军都督府进行考核,文武一视同仁!”
  “而且考成法的标准也更严厉……”
  按照朱见济的计划,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数本账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而特意点出“武将由五军都督府来管理”,则是有意将土木堡之战后垮了一半的武将势力重新扶起来,起码要明确“文武分管”这个原则,不能让文官来当武将们的直属上司。
  要知道以朱太祖恨不得将所有制度设立的永久坚挺的性格,让文官凌驾于武将之上,其实是不可能的。
  老朱同志自己本就是马上皇帝,对文官的各种节操性格也不太喜欢,之后的永乐宣德,也是豪迈帝王,不可能学大宋一样崇文抑武。
  文武并重,这是大明早期的政策,所以在前几十年里,明军豪迈多壮士,赳赳雄风叫草原上的蒙古人见之胆寒。
  这才是真正的“刚明”!
  不过很可惜,正统十四年,一批重要的公侯都督官在土木堡之变中阵亡。
  重要武臣的丧生,使得五军都督府元气大伤,犹如被扒皮抽筋,无法成为承担京师防御战的领导者,从而直接导致以于谦为主的兵部临危受命,变成了防御反击的主导单位。
  而在战后,于谦为了迅速的恢复大明军备力量,反击咄咄逼人的瓦剌,是大力整合了各个部门,不免将五军都督府的武将管辖权挪到了兵部,由此兵部地位迅速上升。
  好在兵部飞起来还没几年,朱见济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决定立马出手打断施法——
  五军都督府目前是缺少人才,不得不将工作转移给兵部,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不会有接班人成长起来。
  这几年瓦剌那边自己陷入了内斗,大明在军事上可以缓缓气,兵部拿走的权力应该物归原主了。
  老领导虽然扑街大部分,但到底有幸存者和经年老吏,有他们的辅佐,只需要五军都督府的主官萧规曹随,就可以撑过这段过度时期。
  反正以文统武的例子绝对不能开!
  创造大明朝的老朱同志也绝对不想看到一个百战之将对着小小文官弯腰自贱的场面!
  就从这个考成法开始吧。
  朱见济缓慢有力的将自己设计的“官员工作考察办法”讲了出来,很多都是照搬了现代公务员考核方法,只是文武有分别规定罢了。
  第一次考成法可以下轻一点手,可以后必要按照规矩来!
  古代当官的比现代考公务员的还难,要是连这点程度都承受不住,朱见济上台之后怎么使唤他们拉着自己走进新时代?
  陈循还想说些什么,毕竟他是个传统的官僚,要是按着朱见济的法子一个个的考核工作,那官老爷的清贵哪里去了?
  不就要像底下的小吏一样东奔西跑的干活了吗?
  而且陈循自己也有问题,害怕查出来后造成伤害,影响到他在内阁中和高谷的竞争。


第四十九章 :太子用政策开拓市场
  “太子殿下之法,乃是谋国之法,大善之!”
  一向沉默寡言的于谦却是先一步开口,极为赞同朱见济的提议。
  他本来就是很严格的人,在他手底下做事,想过考成法其实很轻松。
  但于谦终究不是个圣人,他是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整治全部官场的。
  景泰朝的前几年,于谦一直立志于洗刷正统十多年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但光是整备军队训练团营就花了老大心思。
  等到近来,眼见诸方太平,才慢慢升起了改良官场风气的想法。
  朱见济此时提议,简直和于谦不谋而合!
  于是他毫不犹豫的赞同了。
  “那于卿家对于五军都督府掌军一事,可有异议?”朱见济又问于谦。
  朝野都知道景泰朝以来,于谦率领的兵部在军事方面做出的贡献,眼下小太子如此要求,明显是要夺权了。
  果然对帝王而言,“飞鸟尽良弓藏”都是必备技能吗?
  其他臣子偷瞄着于谦的表情,想看来如何反应。
  于少保此时可是“救时宰相”——
  这外号不但表现出了于谦的伟大贡献,还透露出了他此时的权力。
  真正的权倾朝野。
  要是他不肯交权装硬骨头,也能把小太子一口乳牙给磕下来。
  结果于谦反而略带困惑的告诉朱见济,“武臣升降、统兵一切事宜,按照祖宗成法,自当有都督府负责。”
  “此前事态危急,为国思量,方才和都督府与兵部同掌诸军,如今国势渐好,陛下和太子有意重续太祖之命,臣自然无有不可!”
  所以特意问他干嘛?
  于谦跟朱见济开会也有不少次了,对于朱见济提出的利国利民之事,于谦都会同意。
  难不成他于廷益会是个贪恋权势的小人吗?!
  于谦的反应让其他人目瞪口呆。
  虽然早已听说过于少保的“清正廉明”,但这么果断的让出权力,实在是令他们汗颜。
  毕竟他们都有私心。
  若是手里握着跟于谦一样的权力,哪里舍得轻易放出去?
  果然这位于少保还是太理想化了。
  这种人要不是遇上了个不管事的皇帝,硬是把他提拔到了别人不敢乱动的地步,估计只能在史书上让人感叹他的清白传奇了。
  但这种耿直又有才能的人,对于老朱家而言恰好是个顶级的工具人。
  所以景泰帝和朱见济都非常喜欢于谦!
  “于先生果然为国为民,不谋私利!”朱见济露出感动的表情,连称呼都变为尊称了。
  然后趁着于谦的轻易放权,他又转向其余臣子,“既然如此,诸位有何决议?”
  阁臣商辂表态支持。
  作为被后世人评价为“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商辂,性格也是刚正不阿的,人品很有保证。
  并且在黄观被太宗除名后,商辂作为大明朝唯一的三元及第,他身上的光环是很有分量的。
  于是其他大臣窃窃私语一阵后,也不再说话。
  朱见济双手撑上桌面,踩着凳脚支起身子,扫视周围。
  “现在关于考成法,有孤、于善商辂两位卿家认同了,现在其余之人,谁赞成,谁反对?”
  “臣等没有异议!”高谷陈循等人拱手拜服。
  朱见济随后就令商辂票拟此事,送往景泰帝那边,等朱笔御批好后,就正式推行。
  南北直隶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肯定是要推广全国的。
  “不过考成法使来需要人手,让吏部、礼部、刑部和都察院一起督办,遇到犯了事的直接抓起来便是。”
  都察院这个独立于六部的监察机构介入,也有利于防止走后门这样的事情发生。
  “只是吏部尚书王直已然上了年纪,孤和陛下提过,预计调任都御史王文与其共掌吏部事务,都御史一职则是由王竑担任,如何?”
  王文是景泰帝铁杆,这样的人才必须重用。
  在大明朝,敢于直言乱喷口水的言官实在太多了,把王文放都察院有些浪费,不如让他去权力更大的吏部发光发热。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