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而水泥的普及,也方便了各边关修缮道路,强化管理。
  同时对其他边镇的军队进行武器升级和新式操练,不仅加强了战斗力,还加强了军队的吸金能力。
  这种种事物,到现在还没有回本,都包含在朝廷的支出范围之内。
  比起当初建设大宁城的花销,支出更加庞大了。
  在文官眼中,是有些看不过去的。
  “原来如此!”于谦听完,只是了然的点点头。
  作为一个强硬派,只要大明好了,他是没什么问题的。
  随后沈固继续念叨其他方面的财政规划。
  除去往年固有的官员俸禄、赈灾和修建各种公共工程的款项,还有对不发达地区农会的补助之外,另增加了一项新的支出。
  教育!
  而且关于“教育”这笔钱,竟然还不少!


第192章 :大明的教育改革【二合一章】
  “礼部为何会花费如此之巨?”
  其他参与内阁会议的臣子听到“教育支出”后,都忍不住站了起来。
  礼部尚书陆瑜也被人关注着。
  依照惯例,礼部的每年支出,大多花费在培训新进官员、招待各国使节上面,各地方郡学、县学等等,却是比不上这两种。
  毕竟前两者都算国家大事,一个代表了人才一个代表了颜面。
  地方上,能读书的人本就占比较小,入学校读书的,基本上也是自己承担生活开支,那些教师工资和三好学生补助,由中央跟地方财政分别承包。
  如此,摊到礼部的具体金额,其实是不多的。
  这些年最大的教育类开支,也就是皇帝一意孤行重新捧出来的“社学”。
  作为大明最基础的教育组织,社学是以“乡”为单位的,建设数量自然不用多提。
  可就今年的预计支出看来,貌似不仅仅要有社学了?
  朱见济轻咳一声,打断了他们的大惊小怪。
  以他的后发优势眼光看来,每年的国家财政支出在教育方面占很可观的一部分,不是很正常吗?
  他早就想对大明的教育行业进行改革了,也就是前些年钱不够用,才一直慢吞吞的弄一些社学,没有全方位的普及开去。
  元年下半年,朝廷开了海禁,允许民间出海经商,虽然还是没摆脱“国营”的影子,但好歹是挣到了不少钱。
  以后想来会更多。
  有了关税收入补血,朱见济就可以在乾圣二年做点他想做的事了。
  “这是朕的意思,几位卿家都只是顺朕的心意办事罢了。”
  他挥手让人都坐好,自己提着腰带正色说道,“国之大计,在于教育!”
  “传承之事,不可轻忽!”
  “这也是当年太祖立国,便在大明之内广设郡县之学的本意!”
  反正朱见济的意思就是祖宗的意思,他说这话着实是理直气壮。
  “可是朕着人去地方考察,再看了最近两次科举录取的举子身份,真是不由心痛!”
  历史的发展规律真的是可怕。
  一些很好的制度,总是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破坏扭曲,逐渐的失去其本意。
  正如卫所制,
  也如大明的教育体制。
  朱见济国家的军政方面慢慢稳定下来后,就将多余的精力放到了其他方面。
  像教育这种百年国计,更是不会被他忽略过去。
  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大明朝在地方上的学校,已经因为各种问题陷入一个尴尬的地步,基本沦为了有钱人的镀金之处,混文凭的地方。
  教师力量不足,招收的学生质量不行,以至于能在会试中大放光彩的举子,大多来自于专门的学堂,学子拜了各种大儒为师,享受一对一指导,方得出身。
  受官方教育出人头地的,反而稀少。
  特别是国子监这种国家最高学府,学风败坏,二代横行,还出现过不服管教的勋贵子弟追打老师,欺凌同学的例子。
  幸好朱见济此前从学校中抽调学生去地方充任吏员,喜欢从被他整顿了一番的社学里面找,不然就这种素质,估计就是去地方给人当“父母官”的。
  对于这种混乱教育混乱现象,皇帝自然大怒。
  在有钱有权的情况下,便决心整顿一番大明的教育体系。
  而且现在也的确有一定的基础,并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
  就像朱见济此前在咸阳宫那边开设的皇家版“技术工人小学”,专门招收来的职工子弟也读了几年书,应该放出去溜溜了。
  毕竟人数越来越多,孩子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一个比一个能长,咸阳宫还有点遭不住他们。
  那地方以后还要给朱见济太子住的呢!
  随着给匠户封官赐爵等事例的出现,一些人也慢慢转变思想,想通过这条路子来实现阶级转变。
  毕竟读书科举的限制太大了,完全满足不了底下人向上爬的需求。
  朱见济也需要更多有素质的工匠来为大明制造更坚硬持久的马车,拉着全国的人狂奔跑向更好的时代。
  于是大明需要专业的“工科院校”。
  朱见济觉得这个东西可以跟着普通的素质教育一块搞起来。
  反正以朱见济的计划和大明的体量,不怕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岗位消化!
  “西南改土归流一事虽然快要收尾了,可还是很缺乏人才的!”他又指出新的问题。
  不论是管理层面还是按照王越此前提出的,在西南原本蛮夷占据之地推广儒学,普及汉化等社会改造计划,都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来辅助办理。
  即便这些年不停的往那边输送社学学生和吏员,还鼓励卫所之中的老兵退休后就地转职成公务员,可西南数省何其之大,还是填不满它的空缺。
  根据王越这个贵州布政使的最新报告,贵州全省还有不少地方只搭了个草台班子出来,朝廷能派遣过去的人员太少,以至于压制不了当地的土民,官民相互对立,国家政策难以及时推行。
  偏偏在土民暴动全被镇压后,这群人也学乖了,不跟朝廷直接对着干,而是玩非暴力不合作,把派去的官吏们当空气,更让当地的掌权者感到棘手。
  兵戈杀伐到底是凶器,不能轻易动用。
  再者西南本就是使用了国家暴力才拔出掉了那些土司,接下来本就该用“柔和”的态度去安抚,更不好去打人强迫他们了。
  所以朱见济总结
  治理困难的根本点,便是在于大明的读书人,太少了!
  以此时的生产力去开发西南诸省不是难事,难得上层建筑需要跟着做好匹配。
  “所以郡县之学和中央的国子监,都要改革!”
  皇帝拍了拍桌板,一锤定音,“读书是人生大事,读书人更是治国基石,再怎么难也得做下去!”
  “各位卿家不用多言了!要是花费太多,朕就苦一苦自己,也是无妨的!”
  现在的帝室根本没几个人,朱见济还把身边能用的宫人都训练成了计算机,不少都放到外面工作去了,只留下了基本的伺候人手,维持皇室的生活质量。
  “朕的四季常服,如今也不过八套,用的材料都是纺织厂中购买的若是还缺钱,还可以再节衣缩食一些,砍掉一半。”
  说到这里,朱见济不由捏了一把肚子上的肉,想着趁机减减肥也是好的。
  话说到这里,哪里还有人敢反对皇帝的意思?
  “陛下如此姿态,堪称古之圣君在世!天下读书人也要感念陛下恩德的!”
  工部尚书徐有贞率先起身,对着皇帝抹他那被感动出来的眼泪。
  旁边的大臣看着他每次开会都必备的“舔狗”项目已经是习惯成自然了。
  不过说真的,要不是他们年纪大了要些脸面,也会忍不住对着朱见济吹起来。
  十三四岁的年纪最是不定,更何况手握最高权力,却能狠心委屈自己,比起往来君主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那就按陛下的意思办可如此大事,应该如何定策呢?”
  商辂发言问道,看向朱见济。
  就见小皇帝提起了裤腰带,淡定说道,“自然是要与各位卿家详细讨论的。”
  “今日大家就加加班,在宫里吃晚饭吧,总得把事情定下章程才放心。”
  不像宗室管理,皇帝作为全宗族中最大的一个,完全可以一言而决,孩子的未来是要考虑很多东西的。
  朱见济肥手一挥,马冲立马出去,将早就准备好的饭菜着人端上来。
  因为时刻盯着加热,在年初的冷风里,这些伙食还冒着热气。
  原来皇帝是早有预谋拉着他们加班了。
  徐有贞看见那些菜肴,却是又感动的哭了起来,扭曲着他那一张独具特色的脸在旁边不停垂泪。
  “你有事吗?”
  坐在他旁边一块干饭的于谦忍不住表示关心,想让他别吵着自己吃东西。
  于大爷是习惯一边进食一边想事情的,最讨厌别人扰乱他的思路。
  真踩到了于谦的火线,他真的能像十三年前那样,拽着徐有贞打一顿,让他管不住嘴。
  徐尚书哽咽道,“我只是见宫廷何等尊贵之地,陛下膳食竟然全是家常小菜一时激动,不免落泪。”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