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堂下的考生闻言,都紧张起来。
  因为这两个题目都太广泛了!
  描述起来,可不是能轻松搞定的。
  新皇果然不喜欢按理出牌,一来就玩这么大!
  幸好这是在殿试,不然这官就当不成了。
  提笔研磨,考生们闭眼思虑一阵后,便开始写起了自己的议论文。
  陈献章坐在其中,感受到来自旁边君臣的视线,重重吐出胸中闷气后,也写了起来。
  “陛下这次出的考题艰难,若是真能言之有物,那便有望成我朝未来的栋梁了!”
  朱见济身边的徐有贞看着奋笔疾书的贡士们感叹一句,顺便吹捧皇帝。
  小皇帝轻轻一笑,“朕出的题目,很难吗?”
  只要那些考生到了京城后不要成天闷着苦读,而是花些心思去看看报纸上的各种咨询,收集朝廷这些年推出的新政策,摸准自己这个皇帝的心思并不难。
  虽说古代的消息传递速度非常缓慢,但这里到底是京城。
  是有文政杂谈和德云社的地方。
  前者是官方出版,上面多得是议论朝廷大政的文章。
  后者是皇家隐藏在民间的喉舌,本就能拿到前线第一手资料,然后编成利于流传的段子去外面。
  由此,就看那些考生的脑子灵不灵敏了。
  朱见济下去走了几圈,看了看某些人的答案。
  靠近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对方的身体僵了僵,好在拿笔的手够稳当,没有紧张到写错别字。
  当他走到陈献章身边时,这人已经完全投入写作之中,两耳不闻身外事。
  他是看过很多期报纸的,又有偶遇时得闻皇帝天音,沉思了这么多天,也该下笔如有神。
  而他写的东西也没让朱见济失望。
  当看到上面的“学以致用”、“学以为国”以求“直达本心良知”,并且有理有据的论证起其观点,并不是其他学子空荡荡的“为往圣继绝学”时,朱见济满意的点了点头。
  而且陈献章的书法写的十分漂亮,赏心悦目,足以再让朱见济给他加几分。
  他陪着这群贡士考完,然后才在众人的拱卫下,带着卷子离去。
  几日后公布殿试排名,陈献章被御笔点为状元,由他带头,骑着高头大马游街簪花,春风得意,让人好好见识了一番新朝进士的风光。
  “陛下对新科状元很是满意嘛!”
  就在朱见济站在城门之上,感叹“天下英才尽入我彀中”时,卢忠赔笑道。
  朱见济没理由否认,“不错,陈献章的确是个人才。”
  但马冲又对此不解,“朝堂上能臣不少,陛下何必对一个进士花心思?”
  别人看来,状元郎是风光体面的,可在朝廷里,这人起码要在翰林院中熬不少日子才能出头。
  论权势地位,连自己这个太监都比不上!
  “你啊你,多读书!”
  朱见济摇头叹息。
  他现在手里能办事的人是有很多,不论中央还是地方,在考成法和皇帝手握兵权的威慑下,大多会安心做事,不敢胡来。
  可要想政策持续下去,改变整个大明的面貌,只埋头做事是不行的。
  他们要把自己做的想的,宣扬出去!
  还是老前辈的话说的精妙舆论战场,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
  现在通过德云社和发行报纸,朱见济对大明的民间言论有了基础掌握,但士大夫的脑子里还充满了他们从“圣贤书”里学来的私货。
  程朱理学僵化之后,当代大儒讲求的,大多是刻板礼教,每天计划好自己穿什么做什么,活得跟个傀儡一样,还利用自己的地位,要求别人跟着他学习。
  不学你就是叛经离道!
  不学你就是存人欲,灭天理!
  至于对方受不了这样的束缚,希望获得更多的自由空气,追求灵魂通透,那就不关理学大师们的事了。
  朱见济上位之后,在东南大开杀戒的事更让他们哔哔不已。
  根据卢忠的情报,有不少士大夫躲在家门之中,小声骂当今天子有暴君之相。
  这差点让朱见济笑出声。
  老百姓夸他仁德,某些人却说他残暴感情他小小年纪,还有两幅面孔?
  他能猜到,已经有些士大夫在预备着,等乾圣朝结束之后,就针对朱见济这个皇帝编一些野史故意摸黑,就像原历史上的明宪宗一样
  明明是个中兴之主,结果在后世人眼里,可怜的宪宗就成御姐控了,他那个丢了河套的儿子才是大明的救星。
  直到后世信息大爆炸,人人都能识字读书,才慢慢打破这些人编造出的虚假形象。
  朱见济需要解决掉他们,并且是一劳永逸的解决。
  靠杀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全面普及知识,以目前的生产力而言,也很难做到。
  所以,他要扶持一个站在自己立场上的儒家大师作为代言人,抨击落后腐朽的礼教,让士大夫学习新的东西。
  大明,需要一场“新文化运动”!
  这位大师要善于做学问,并且能吸引人追随于他,开创新思想新流派。
  就像后世的王阳明一样,为大明的士大夫们注入新鲜血液。
  孔公诚做不到。
  他最大的倚仗,是“孔夫子”这个招牌和站队能力,只说做学问,他还无法成为一代宗师。
  但陈献章有这个潜力。


第177章 :皇帝找到了郑和航海日志
  文化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虽然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当基础稳定后,双方将就会出现互相影响。
  好的政策和思想有利于促进经济,反之则是会产生抑制效果。
  现在大明的边关少有战事。
  在科技差距和朱见济下血本的提高军队待遇,使其受到近代军事训练的情况下,本就处于历史衰落期的蒙古更加难以崛起。
  瓦剌这个在十年前还能给大明带来阴影的草原势力,已经在不断的内斗和大明武力压制下,被打断了腿。
  新任首领达巴拉干干脆认了朱见济当干爹,天天喊爸爸,丝毫不觉得羞耻。
  而它的老伙伴鞑靼,则是还在经历瓦剌的过去,生活内容仍然是内斗、内斗和内斗。
  听说毛里孩在带着他的傀儡大汗过去之后,那些家伙的内斗更厉害了。
  根本不用大明天兵出手,他们自己就能把自己打死。
  朱见济觉得,那些家伙穷的连铁锅烂了都没法补,打又打不过武力提升后的明朝天兵,除了给大明当狗,他们别无选择。
  他不需要再把草原放在眼里了。
  外部没有压力。
  而内部,在改土归流后,大明将西南的土司领地尽收囊中,又增加了一大块可以收税的地方,加上他抑制了一波土地兼并,想来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国内的情况也可以稳定下来。
  所以是时候改变一下大明的思想了!
  他视察了自己的产业后,发现其中不少人的想法有所进步。
  纺织业、农业以及基础建设的进步,都催生出了一批渴求新“道统”的人。
  也许他们现在还有些懵懂,沉迷在赚大钱的快乐里无法自拔,可时间一久,就会寻找起自己做事的合法性。
  新兴的阶级是需要时代给自己一个说法的。
  这群人,算上之前被大辩论事件引出来的潜水分子,以及朱见济这个皇帝充当幕后推手,力量还是足够去挑战下传统道德礼教的。
  后世的思想运动,背景比此时艰难无数倍,不还是搞起来了?
  自己现在是实权帝王,又怕什么?
  而在遥远的欧罗巴那边按照正常的时间轴,应该正在进行文艺复兴?
  就看看大明跟他们,谁先一步解放思想吧!
  朱见济相信以大明朝地大物博,永远不会缺自己想要的人才。
  陈献章打马御街前,浑然不知自己以后会走上怎样的道路。
  等新科进士稳定下来后,朝廷便要给他们安排工作了。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是,这批进士除了寥寥几位入了翰林院,其余的都被外放到地方做官去了,打破了以往的惯例!
  在此时的某些人心里,已经有了“非翰林,不高官”的想法,被放去地方,那是同进士或者低排名进士才会遇到的事情。
  谁不想当个清贵的翰林学士,留在中央陪皇帝读书呢?
  皇帝是对这次选拔的进士不满意?
  可这是恩科,最终的题目和阅卷都由小皇帝亲自过手,怎么可能选出不符合他心意的人?
  惊讶之后,有人回过味来,顿悟了皇帝这一手动作的真意
  朝堂之上虽说极大部分都是景泰朝的老臣,可也是被朱见济调教过好几年的,毕竟先帝在位之时,差不多是太子执政理事。
  既然如此,被鞭挞了这么多年,他们也不至于看不出皇帝的喜好。
  这是一位重实际而不重浮华的统治者。
  所谓的“圣人教诲”,忽悠不到他。
  到现在,不少忽悠他和企图忽悠他的人,都已经滚出了朝堂,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就连他的内阁学士们,也去担任了实际官职,积累起工作经验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