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作为大明前几十年的首都,南京留下来的遗产是非常丰富的。
  比如说,曾经铸造过郑和宝船,让中国人率先西方数十年踏上世界其他地区的龙江宝船厂。
  因为宣德年间还有过一次下西洋活动,所以此时的宝船厂还颇有活力,不算彻底废弃。
  可李继业还是敏锐的发现,随着大明对外政策的收缩,宝船厂的地位下降,已经有些地方被人开辟成了农田或者水塘。
  当初太祖为了更好的修建船只,命人特在南京钟山开辟了漆园、桐园、棕园等园圃,也受到了一样的待遇,其中种植的数万棵有用良木被人盗伐近半。
  这些树被人砍去做了什么?
  过去太祖迁过来的四百多户造船匠户,又有多少人不在造船厂工作了?
  李继业顺藤摸瓜,最后发现的确有一些东南商户或者官员打通了门路,把人和物都据为己有,然后自己造船出海。
  虽说大明有“海禁”政策,但执行起来一直很灵活,要不然郑和下西洋怎么来的?
  完全不像后世鞑清一样,“片甲不得下海”,并且强迫沿海居民迁往内陆。
  因此,有钱权之力的人完全可以下海捞钱。
  南宋之时,由于江山只有半壁,一边要压榨百姓供统治阶层享乐,一边还要给金国上供,对钱财的需求是很大饥渴的。
  可偏偏南宋就做到了,还富得流油。
  根据后世统计,南宋有不少财政收入,来源于海外贸易。
  所以像朝廷里某些官员说“下海没出息,请陛下继续海禁”的话,都是来忽悠人的。
  不过像金濂临死前的发言,却是坦诚的站在朝廷角度上来说的
  永乐到宣德年间的数次下西洋,主要目标是“耀兵异域,以示中国富强”,换句话说就是去撒钱笼络海外蛮夷的,让你看看什么叫做天朝上国。
  像这样的行为,对于国库来说自然是个庞大负担。
  但如果大明能放下面子,在进行政治任务的同时兼职卖货,那局面就不同了。
  对钱财的追求让商人们对下海趋之若鹜,所以在东南沿海,常见有海船往来。
  但是他们的收入,是不计入纳税程序的。
  不用向朝廷缴税,每次出海的利润有几倍到几十倍之多。
  也难怪海商几乎人人富有。
  而背着朝廷偷偷做这种事情,还用舆论蒙蔽统治者的耳目,忽悠皇帝不关注海外动向,自然也有某些官员参与。
  反正他是锦衣卫,李继业也不讲究,直接把自己感觉有牵扯到这些事情中来的人物都记了下来,弄出来了一张关系网。
  当身处东宫的朱见济受到这封密奏的时候,也不由得称赞起了李继业敏锐的嗅觉。
  这跟他祖宗简直是两个极端!
  尽管此时已经到了秋日,晚上的天气还有凉爽,但朱见济仍是穿着亵衣直接光脚站到地上,双手叉腰哈哈大笑。
  服侍小太子入睡的马冲急得不行,生怕朱见济凉气入体,在夏秋换季之时受寒生病。
  “这是何等好事,能让殿下如此开怀?”
  朱见济摇摇头,没跟他细说。
  本来想着入睡的,现在睡意都给笑没了,他干脆告诉传消息过来的卢忠,“李继业这个人的确有些才智,给他提拔提拔吧!”
  东宫咬人的狗养了不少,会喳喳叫的鹦鹉也发展成了遍及全国各省的大社团,但鼻子灵通的还是少的。
  北边有个柴犬,南边也该来一条土松了。
  可惜,现在下手还不行。
  有些事情是好的,但得一件一件来做。
  再说了,
  钱嘛,赚来赚去其实都是在大明的手里,等朱见济人马一齐,直接杀过去把财物都抢了都行。
  如今盐政和商税每年可以收入大笔钱财,名下的布业和玻璃厂也扩张了几倍,都快去南方这个纺织业的传统地带踢馆子抢市场了,一切运行良好。
  所以小太子并不着急找人要钱。
  他现在关注的,是中央统治的问题。
  改土归流
  这个在上半年就被抛出来,在经过朝臣的吵吵闹闹后,终于得到了认可,并且推行起来了。


第151章 :改土归流
  “云贵大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动刀兵!”
  “夷人不识天威,反复无常,以至于代有边祸,欲根除之,必加之以雷霆!”
  “雷霆降落,兼有雨露,不可过于优容制苗之法,固应恩威并用。”
  在向西南方面的官员,以及曾在西南有过长时间工作经历的方瑛求证了多项信息之后,内阁中,商辂明确提出了对“改土归流”的正确态度。
  其实对于此时的大明朝而言,对土司制度进行改正,换为流官制,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一来,在永乐年间,太宗皇帝虽然因为要征讨越南交趾,需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从而对西南各地的土司大加恩赏,但后面由于思州、思南两个宣慰司的叛乱,从而将之镇压革除,换成了贵州布政使司。
  这是有先例在的!
  二来,经过西南此前的几次叛乱,又被朝廷铁血浇灭的事,西南方面的土司势力实际上也被削弱了一部分。
  很多原本属于土司管辖的地方空了出来,也出现了很多因为战事而被迫走出大山的苗人、彝人等等。
  他们属于没有另外土司接纳的流民,正好能够被朝廷招收过去,作为普通农民一样,在西南那边推广农耕种植。
  有缝隙,那朝廷的势力就能够挤进去。
  蒙能之乱,以及此前的思机发之祸,也给了朝廷废除土司,设立地方政府的理由。
  大明对着土司进行征讨改革,是有大义在的!
  于是景泰八年的下半年,已经被考成法折磨了几年,练出来一身本事的朝廷官员在皇帝的一纸诏书之下,疯狂的运作起来。
  土司的长官们对于自己手中的权利,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他们甚至还痛骂朝廷出尔反尔,当初朱太宗征安南,是亲口许诺了他们种种特权的。
  是双方签订的契约!
  现在景泰朝的君臣要推翻这个契约,那就是对方的错!
  他们要反抗!
  可惜由于之前几次叛乱牵扯过深,正如朱见济他们判定的那样,西南土司在刚刚遭受重大打击,又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并没有能力在段短时间内组建出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出来。
  只强的一支,在联合了周边大小势力后,也就数万人。
  这在刚刚平定了蒙能叛乱的大明官兵面前根本不算什么事。
  西南方面给大明带来的最大阻力,是它的地形!
  支离破碎的地形地貌,以及南方的十万大山,给行军带来的巨大的困难。
  不过没关系,只要后勤到位,问题是不大的。
  “给我放火烧了这片林子!”
  徐永宁穿着铁丝甲,对着手下的官兵们说道。
  是的,
  伟大勇敢且忠诚的定国公又回到了他曾经征战过的土地上,并且企图再建立起新的功勋。
  他因为出身良好,又在东宫跟着六率们一块训练过,胆略是很超群的。
  所以此前一战,便从一个有爵无官的少年,成为了大明朝正六品的昭信校尉。
  这还是他因为初次上战场,过分莽撞而犯过错误,将功折罪后获得的成果。
  以他的年纪,加上徐永宁多次对着审核功劳的官员强调的“千万不要因为我是定国公而怜惜我”,能够成为诺大帝国的六品带兵武官,已经是很出色了。
  毕竟在朝政的各种改革之后,官员的升迁的事被严格管理着。
  像景泰朝前期,那种为了拉拢朝臣宣示自己权力地位,从而对官员升任过分优容,使得不少人跨级升官的行为,在现在已经消失不见了。
  要有功,才能升迁。
  “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在他的旁边,柳承庆忍不住念叨一句。
  他今年也有十六了,作为勋贵三代,没人指望他读书考科举,所以在这个古代能算成年的年纪,柳承庆也被家人放了出来,参与实战。
  他跟着徐永宁一块,被朱仪带着,目前已经亲手杀了两个人,拿燧发枪枪毙了十来个。
  在东宫待的那些年,伴读三小伙也不是闲着的。
  柳承庆的父亲柳溥长期担任神机营长官,在枪斗术一事上,柳承庆既有家学,又有天赋。
  目前除了张懋因为年纪还不够,徐柳二人已经走上自己的路了。
  “坐个屁的牢!”
  “谁敢抓老子!”
  徐永宁让人在箭矢上面绑上渗了火油的布条,点燃后扔到了林子中。
  秋日里干燥的草木迅速蔓延出火焰。
  “咱们再把这片地方提前围上,把那群家伙逼出来!”
  徐永宁又下令,让跟随自己的几百人尽量把这个山头裹住,守株待兔。
  等到大火烧掉山头上的大半草木时,躲在其中的人终于逃了出来。
  他们身上都带着纹身,头发也不像中原人那样束起来,看上去非常野蛮。
  这是一个反叛寨子的残余分子。
  徐永宁已经追他们很久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