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新书 (七月新番)


  然后便脸色一板:“推下去砍了!”
  “乃公最烦别人胡乱编排我身世。”
  樊崇也不要人伺候,自己拎着瓢打水喝,边喝边骂道:“我家在琅琊,八代人都是佃农贫户,平生最痛恨那些王侯将相,谁再敢乱说我是刘信,以‘王’称我,必杀之!”
  樊崇是苦出生,受够了被人踩在身上践踏的日子,如今翻身成了天下知名的大盗渠帅后,竟没有像陈、吴那样,也来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倒要求手下和他一样,依然保持草根的称谓。
  樊崇自称“三老”,他手下的干将琅邪人逄安、东海人徐宣等是号为“从事”,再往下则是卒史,都是乡下人所知的乡吏之名,至于平素的泛称,则是“巨人”。
  所以樊崇喜欢别人叫他樊巨人、樊三老,亲切!
  虽然队伍已经壮大到了数万人,可依然没有繁文缛节,只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部曲、号令。
  可就是这样一支看似松散的队伍,在樊崇带领下却战斗力极强,从琅琊打到泰山,成了气候,重创郡兵,吸引了朝廷派遣将军景尚来击。
  随着开春,景尚开始聚拢数万大军,从西边的东平向泰山靠拢,景尚自将一路,兖州牧为一路,青州牧又为一路。
  他们的军事决意,是一群人相互帮掐着虱子谈论出来的。
  “管他几路来,我只聚集部众,盯着景尚打!只要能打掉他,其余州牧郡兵根本不用担心!”
  樊崇将一只吸血到胀大发紫的虱子拍死在石案上,仿佛这就是王师。
  和遇到强敌就退却的迟昭平不同,樊崇等人根本不畏,景尚已经围剿他们大半年了,不知有多少人的家眷乡党死在王师手中。纵是飞蛾扑火,但他们早就没了选择,只能和王师战到底!
  就在泰山脚下,大战一场!
  有人提出:“官军郡兵里,也有许多壮丁民夫,和吾等一样衣衫褴褛,等交战时若不加以区别,恐怕会杀错人。”
  和魏地那位黄巾大头领不同,樊崇等人被官军困在泰山附近,是困难到连弄点头巾裹额都办不到的,但樊崇却大笑道:“这还不简单?”
  他来到石穴外面,春雨刚刚下过,山上泥土湿润,樊崇只弯腰捏起一捧土,他们这些农夫最爱的土,山上有红壤,呈现赭褐,这也是底层和囚衣的颜色。
  樊崇就这样糊了一手赭泥,一点点抹在自己眉毛上,造就了一对夸张的赤眉。
  泰山贼众有样学样,都跟樊崇一般,蘸着泥浆,相互帮忙,将其抹到了眉毛上,相互看后,都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带着简陋的武器,唱着齐鲁之地的歌谣,随樊崇去与官军决战!
  是日,泰山万人尽赤眉!
  这将成为他们的标志和新名号。
  “赤眉军!”
  ……


第163章 散装大郡
  在顺利击退平原流民贼众后,第五伦要继续他的行春旅途了。
  离开元城前,第五伦建议那被豪强玩得团团转的郡属令史熊:“史属令不妨派人去拜访平恩许氏,辟除其子弟,引为助力。”
  汉宣、汉成两位皇后的平恩侯许家,和史家一样,都是宣帝朝开始发达的外戚,被汉宣帝刘询抬举成了显贵,他们曾经休戚与共站在同一战线,帮助汉宣帝和大将军霍光做斗争。直到后来,史家见汉室无可救药,遂跳船投靠了王莽。
  第五伦初至郡时,曾派人给第五代平恩侯许敬送过礼物,很乐意重新为史、许搭桥,令他们再续前缘。
  史熊只道第五伦一心想帮他夺权,大为感激。殊不知第五伦只是嫌弃史熊太菜,根本不是魏县柴氏及郡东豪强的对手,索性给他拉一个盟友。接下来大半年,就等着他们在郡东相互掣肘,不要妨碍自己--史熊亦是朝廷派来盯着他的眼线啊。
  离开元城后,第五伦在魏成东北的馆陶、清渊、平恩绕了一个圈,等车驾重新西行时,冯勤却难得主动开口,向他提议道。
  “接下来的郡北三县,我奉劝郡大尹不要去!”
  冯勤所指,乃是邯会、邯沟、即裴(今邯郸成安、肥乡)三个县,都位于漳水中游,紧挨着北方的桓亭郡(赵郡),富昌郡(广平郡),土地平阔,也是人口大县。
  第五伦曾听黄长提及过这三个县的情况,此刻既然冯勤主动开口,便让他细细道来:“伟伯且说说,何故不能入?”
  冯勤道:“郡尹应当听说过本郡‘三赵’之说,指的是三家传承自赵国的刘姓侯国。”
  且说魏成虽头上戴着个“魏”字,可在历史上长期归属赵地,汉初时分封了好几个赵王,这一带都是其辖境。
  不过大汉朝的赵王好似被诅咒了,骤立骤亡,吕后一个人就弄死了三个。加上她的女婿张敖,吕姓侄儿吕禄也做过赵王,都没好下场。
  短短十几年,赵王就换了六个,俨然成了最倒霉的王爵,刘家的孩子们避之不及。直到汉武帝的那位命硬的兄弟刘彭祖被封到这,才算坐稳了王位。
  刘彭祖谥号“赵敬肃王”,虽然不如隔壁的中山靖王能生,但也有二十几个儿子。赶上了汉武帝搞推恩令,硕大一个赵国当然逃不掉,于是一口气分出去二十四个侯国。
  邯会、邯沟、即裴,都是汉武帝、汉宣帝时期分出来,划归魏成郡管辖的,可人家从血脉到地理,都跟邯郸更挨着,身在魏郡心在赵。
  王莽上位后,背弃了承诺,还是将刘姓侯国给废除了,但三个县被刘姓统治百年,并不会因为空降来一个县宰就跟着朝廷走,依然被三家把持。
  冯勤道:“三县虽然上计归魏成管,但吏治、县卒,无不自行其是。更可惧的是,他们与赵地二十多个兄弟县同气连枝,皆以邯郸的赵王后裔为大宗,听其号令。”
  这是什么,这就是强化般的临渠乡诸第啊,二十几家豪强合力,兵力都能凑出几万来,多么可怕。
  正因为赵王后裔们太过庞大强势,没有哪位郡尹敢触碰,甚至连李焉造反事件都没将他们牵连进来:牵一发而动全身,赵王子刘林振臂一呼,便能引发真正的叛乱,跨郡连县,整个河北都将易帜,没人担得起这责任。
  冯勤道:“我听说,三县与武安李氏联姻,而李能亦同故赵王子刘林交好……”
  “伟伯是担心,我贸然进入三县,会引来宵小劫杀?”
  确实不能不防,第五伦已经和武安李氏隐隐对抗,他能练兵做谋划,对方也能拉盟友啊,而且还拉了个第五伦短时间内根本没法解决的庞然大物。
  “刘氏复兴,李氏为辅?”
  看来鼓捣出了这个谶纬的李焉只是为王前驱,这预言只怕还能翻来覆去用好几次呢。
  第五伦只能暗暗上报朝廷,将这谶纬编排一下送上去,看能不能得了诏令,联手其他郡,遏制赵王的后裔们。
  同时也打量着平日里鲜开尊口的冯勤:“伟伯平素只做好自己的上计掾之事,今日怎会与我说这些?”
  冯勤却只道:“因为下吏觉得,大尹之所作所为,确实能救魏地。”
  其实,冯勤数月前还曾拒绝第五伦征辟,对第五伦道德绑架,费尽心思逼自己入仕还有些不满,可经过数月相处和这趟行县见闻,冯勤现在却在心里觉得……
  “第五公,应该是真贤!”
  冯家乃是万石之室,光二千石就出了八个,冯勤经常听叔伯谈论,知道这世上的郡尹,大概分几种。
  被问题解决的郡尹,实在是太多了,那些被豪强、流民压垮,或死或撤职的都是。
  非但无法解决问题,还制造更多问题的郡尹,比如第五伦的前任李焉。
  最后一种格外稀有:能解决问题的郡尹。
  当然,冯勤毕竟是豪强子弟,哪怕佩戴着官印,屁股依然坐在地头蛇们一边,并不认为自身是问题所在,倒是觉得,魏成郡现在面临的麻烦只有一个:不断冲击郡界的流民贼!
  除了少数像武安李氏那种心怀“大志”唯恐天下不乱的豪强外,其余豪右都希望能保持安宁,无恒产者一拥而入,受损的只会是他们这些有恒产者。
  所以魏成郡需要一位领导者,能凝聚全郡豪强力量,抵御流民侵扰,当然,最重要的是,保卫冯家的利益。
  在冯勤看来,第五伦确实展现出这样的潜质。
  “化名入邺乱李焉之心,展现其胆识。”
  “在邺城理政辟除干吏,笼络西门氏,显露其文韬。”
  “如今行县途中竟能挟柴戎而号令郡兵,驱赶流民贼,是为武略。”
  在写给自己好友、梁期县令的信中,冯勤便是这么夸自家郡君的。当然,在平日里这高个小帅哥依然一副冷冰冰的面孔,第五伦有事问他就就回答,无事就专注于协助处理郡务。
  不像那侏儒黄长,整日嬉皮笑脸往第五伦面前凑。
  总之,冯勤渴望魏地稳定,不希望第五伦夭折在与豪强的斗争中,故而好言提醒。
  得了冯勤提议后,第五伦从善如流,不过邯会等县,直接向西行进,是夜第五伦在置所中看了许久地图。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