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人去第五里打听,才知君子已去鸿门入于军伍,如今莫非已要开拔?不知前往何处,又要去多久?”
言辞里小心谨守礼节,但还是掩盖不住她话语里的关切。
过去一年她独自管着一大家子,必须做到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虽然强撑着主事,但毕竟只是个十多岁的小姑娘,夜深人静时还是会委屈流泪,可恨父亲来过一次信就又没音讯了。
倒是第五伦对她家颇为关心,隔三差五遣人送土产过来,常附带书信一封。二人的书信交流最初尚且拘谨,可次数多了后,若是一两月收不到信,却也有些怅然若失。
只是今日见面,言语间却没有书信流畅,马氏反而有点紧张。
第五伦没白跟扬雄学了一年,一些诗句现在已是信口拈来,他知道吗氏淑女信中喜欢引用诗,遂摇头道:“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何时回来实在不知,也许三载,或许五年?”
因为某种原因,这首诗是马氏淑女最熟悉的,她顿时颇感难过:“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离家之情,妾虽不能身受,却也感同,吾父亦是如此,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第五伦笑道:“不过我此番的去处,正好是威戎郡。”
马氏了然,屏退下人,只剩下她弟弟在堂上玩耍,外加一个老傅姆侍候在外以避嫌:“如此说来,君子或有机会能见到吾父?”
第五伦道:“或许吧,届时吾等各营会分开驻扎在各县,我会争取前去特武县,与文渊也能相互照应。”
马氏稍稍松了口气,再度欢喜起来,谈笑未及竟,她又左顾敕令中厨,让他们备下粗饭,莫要耽误了。
“饭食不必置办了,我夕食前必须回到营中。”第五伦道:“淑女可有书信物件,要我带去给文渊?”
让下人置酒,清白异樽,她还亲自为第五伦斟酒,酒入杯中涌生泡沫,随即又消散,犹如花之华疏,像极了此刻气氛的暧昧。
虽已让目光故意不对视,但偶尔一瞥,瞧见第五伦近在咫尺。或许是屋内煤炉烧得太烈,或许是氍毹太暖,马氏脸色显得有些绯红。
但还是稳住手,酌酒罢了,马氏向第五伦敬酒,自饮一盏后,面色更烫了。
今日时间总觉过得极快,第五伦告辞将行,马氏也将写好的信交付于他,第五伦看了一眼,仅有一份,看来只有给马援的,却没有他的。
除了信外,马氏让仆从持着他物过来,却是一整套的马具。
矮鞍上银勒金涂,鞯则文罽玉缨,外加短辔长鞦,一应俱全,都是好东西。
“是要我带去给文渊?”
马氏垂首道:“家父素来爱马,年轻时便喜欢豢养名骏,有客人来,在谈话中只要提到马,他便勃然兴起,与来人大谈《相马经》,末了总要邀客人一同去看马,有时还当众搬鞍持辔,去郊外驰骋。”
“家父远行,家眷不带,骏马和马具却不能缺少,他定是自带了有,自不必家中送去。”
言语中有对父亲的思念,但也有一丝丝的抱怨,马氏将鞍鞯送到第五伦面前:“这一副,却是赠与君子的,一年间,妾与弟承蒙君子照拂关切,无以为报。”
第五伦推辞道:“此礼太为厚重,我当不起。”
马氏将它们捧得更高,都及于眉毛了:“君子受得,好物当归于壮士,唯望君子早日得胜归来。”
“借淑女吉言。”第五伦郑重接过,笑道:“或许我会将文渊一并带回。”
马氏废礼送客而出,按照汉时规矩,虽然妇女能自己迎客,但要把握分寸,送客不能太远。于是她足不过于门枢,只遥遥略再拜跪,直到第五伦身影在里巷中远去,中门才缓缓合上。
第五伦也回首而望茂陵,这是他在边塞苦寒之前,感受的最后一点温馨和繁华了吧。
手指轻轻抚过还带着温暖的鞍鞯,第五伦甚是喜爱,心道:“看来我去了塞北,得按图索骥,照着这鞍鞯大小,寻一匹合适的马儿了!”
……
天色还早,第五伦与随从一路驰骋,行至军营附近时,却见到土丘上有几个人站在那,对着营垒指指点点。
“汝等何许人也,何故窥探军营?”
他皱起眉过去问及几人身份,其余几人都有些慌张,唯独为首那个相貌丑陋,身着儒服的士人十分镇定,只道:“小人平陵方望,与伴当路过此地,遥望见到营垒,一时好奇,故驻足而观。”
平陵第五伦知道,就在茂陵隔壁,但这方望却不曾听闻,遂好心劝道几人:“天子有诏,方出军行师,敢有趋攘犯法者,辄论斩,毋须择时,直到灭亡匈奴后方停止,近来营垒管控甚严,汝等勿要靠得太近,否则定遭缉捕!”
方望等人应诺,只在第五伦走后,方望满脸谦逊重新变成了不屑,又垫着脚望了猪突豨勇营垒几眼,只对旁边几位友人预言道:“以此乱军杂兵北上,休说击灭匈奴,只怕会自乱阵脚,重创缘边,我看这新室不仅东、南有吕母、绿林之殃,北方也要大乱了。”
而等第五伦抵达营中向梁丘赐复命时,却见梁丘校尉一脸踌躇。
第五伦一问,他才说道:“伯鱼应当知晓,吾等作为羡卒,要与正卒一同出发,吾等为彼辈运送粮秣辎重,而正卒则盯着羡卒,勿令猪突豨勇逃跑。”
第五伦知道,所以他们才在茂陵等待正规军,一整个曲明面上五千多人,也要划归一位“裨将军“统帅。
梁丘赐道:“上命已下达,统领吾等的裨将军,乃是韩威!”
第五伦记起来了:“莫非是那位曾向天子上书,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横行匈奴的韩威?”
“然也,他扬言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无异口中蚤虱,所以被封为‘吞胡将军’,从威戎进军。”
梁丘赐满脸惆怅:“韩将军行军急切,又瞧不起猪突豨勇,这一路上,吾等怕是要没好日子过了!”
……
第87章 假摔
“大父,孙儿蹉跎数十年,如今终于有机会,恢复韩氏荣耀了。”
吞胡将军韩威是一位老将,岁数都五十多了,他胡须一大把,但在营中独处时,对着桑木灵位一口一个孙儿,若叫外人看了定觉滑稽。
韩威的祖父名叫韩延寿——在还没单名规矩的汉朝是一个烂大街的名字,他家亦是阔过的,韩延寿曾担任过淮阳、颍川、左冯翊等地太守,颇为贤名,深受百姓爱戴。只可惜后来遭萧望之弹劾,汉宣帝那昏君误听奸佞之言,导致韩延寿被判处死刑。临刑前,吏民数千人伴送韩延寿到渭城,老少扶持车毂,争相献酒寄情,韩延寿不忍拒绝,共饮酒一石有余。
然后就在醉后的状态下,对送他赴死的三个儿子下了遗嘱:“吾等切勿为吏,重蹈老夫覆辙。”
三子引以为戒,都辞职不仕,韩氏就这样当了一代人的白身,韩威虽然没见过祖父,但经常听父亲叔伯讲述他的故事,对汉家十分痛恨,等到新室代汉时,他拍手称快,也将祖父的叮嘱抛在脑后,出仕为官,积极为王莽镇压各地复汉宗室。
只可惜他出仕晚了些,在陈旧的官僚系统里难以出头,混了多年仍只做到校尉。
于是韩威一着急,便在上疏里大放豪言,欲效仿汉时李陵,横行匈奴,五千灭胡!
王莽最喜欢这样的壮士,当即提拔他做了吞胡将军,只可惜那两年朝廷和匈奴没打起来,直到今日,韩威才得以出征。
“此役若成,我便能越过裨将军? 再升几级? 恢复家门二千石的荣耀,甚至能够封侯、伯。“
这时下吏来禀报? 说各曲、营的校尉、军司马都已汇集在营中? 韩威遂披挂威武的甲胄,大步抵达主帐? 里头十余人纷纷起身作揖:右边是正卒的校尉,左边则是羡卒、猪突豨勇的校尉梁丘赐? 第五伦则在梁丘赐身后。
“诸君免礼。”
韩威扫视众人? 尤其是梁丘赐和他身后几位军司马,目光在第五伦身上还停得久了点,那顶麟韦之弁着实显眼。
韩威先说了一堆国家大义,天子圣明的话? 又道:“吾等此去威戎郡北边上河农都尉(银川)? 全程两千八百余里,要走几日,每日在何处歇息,都得定下。”
“依本将军看,每日行四十里? 七十日走完,四月中旬抵达? 何如?”
此言一出,帐内校尉、军司马们顿时暗暗叫苦? 这韩将军也太急了,梁丘赐小心翼翼地禀道:“将军? 一舍三十里乃古之常法? 四十里会不会……太多了?”
第五伦这些时日读了严尤给的兵法? 孙子早就说过:百里而争利,如期抵达的只有十分之一;五十里争利,能按时抵达的只有一半;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如今韩威非要赶四十里,就意味着掉队同样会很严重,而士卒们也会格外疲劳。
韩威却不在意士卒死活,肃然道:“若是行三十里,须得四月底才能抵达上河农都尉,军情如火,耽搁一天,匈奴就可能结束内乱,恢复安稳,如何能不急?此事就这样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