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说,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
罗世明无论多害怕,全旭让他赶的事,能干他去干,不能干硬着头皮也去干。
袁世卿负责对外事宜,多次采购或者出售,帐目问题从来没有出过错,就像这次与大名府六大保长合作,共同对付鸡鸣寨。
罗世明带着三十多名军大衣,不仅盯着大名青壮不让他们动手脚,反而他们从缴获物资中,偷偷出价值七千多两银子的财物。
至于盘帐的袁世卿、牛金星、无双和红尘他们也在账上做了手脚,将三千多匹上好丝绸,价值四万五千两银子的财物。
另外还有一大批古董和字画、首饰之类,刻意隐瞒了下来,如果真正统计清楚,这次缴获收益,全旭真正情况下也可以分二十多万两银子,当然,大名府青壮们少分了将近九万余两银子。
这就是没有文化的坏处,明明袁世卿把他们给卖了,他们还感觉,全旭是一个厚道人。
周宏儒隐隐有些明白了什么,他知道,但凡不在乎金钱和财物的人,所图甚大。
毕竟,没有哪个员工愿意跟着一个吝啬的老板。
全旭的家丁兵,就形成了三种人。
既成年男子,一百三十七人,这些人的年龄在十八到三十五岁,三十五岁以上的一个人都没有。
其次,则是成年女人。
从二十岁到三十三岁不等,共有四十五人。
女人并不是用来打仗的,也不是用来看家护院,主要是为了方便于女人坊服务。
女人坊难免有不开眼的人上来找茬,全旭就让这些女人出手。
再次就是十二岁到十四岁的少年,共计七十一人。
这些少年也不是用来打仗,而是全旭亲自培养,作为种子,成为未来的军官。
全部家丁兵加起来共有二百五十三人。
这二百五十三人,此时排成整齐的队伍。
全旭咳嗽一声:
“全体都有,听我口令,向后转!”
“向右转!”
“向左转!”
“向前齐步走!”
“蹲下!”
“起立!”
“立正,稍息!”
虽然四面转法,三大步伐,这是解放军的基础功,然而,这么家丁兵却无法分辨左右,经常闹出笑话。
为了避免出错,全旭采取了另外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右手戴着白线手套,左手则涂成黑。左脚用墨水涂成黑色,右脚则是正常色。
口令也变成:“黑鞋转”,“白鞋转”、“白手套”“黑手套!”。
足足三天时间,经过数百上千次不停的训练,这二百五十三名家丁兵终于知道了左右,全旭感动得想哭,太难了。
练兵,正是因为他不会练兵,所以在一股脑的把从后世得到的所谓军事知识,都搬过来。
早上起来五公里,喊着“一、二、三、四”的口号,长跑五公里。
五公里过后,就是吃早饭,饭菜都有肉和菜,米、面管够。
接着上午练一个时辰的军姿,然后再是齐步走。
下午再是一个时辰的军姿,然后是四面转法。
全旭把少年当成成年人,把女人当成男人,男人当成牲口进行训练。
众家丁兵连兵器都没有摸,就被全旭操练得欲哭无泪,他们累得吐舌头,很想放弃,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干了。
可是,想着家人可以拥有十亩免租田,其他的田都是收两斗租子。这相当于每个人都给他们家里节省二十多石粮食,而且还是每年。
他们的待遇,折算下来相当于三十两银子,这可比军户的待遇强多了。
他们苦,他们累,可是,他们却咬牙坚持了下来。
喊口令,可是耗费嗓子的,全旭倒也省事,喊累了就让他们站军姿。
就在全旭训练家丁兵的时候,就引起了一名老铁匠的注意。
这名老铁匠其实并不是他对外所说的那个叫祁虎,事实上他叫戚虎,当然,本不姓戚,他其实是戚家军的军二代。
第八十二章 人不轻狂枉少年
戚虎的本姓刘,他本名刘虎,他的父亲刘深是戚继光麾下哨长。
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的仙游之战中,倭寇千余残兵据漳浦蔡丕岭死守,刘深则率领麾下精锐,从山崖上攀登而上,与倭寇短兵相接。
虽然斩首倭寇一百余级,奈何被倭寇的鸟铳击中腹部,伤重不治而亡。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亡,戚继光被朝廷罢免,调往广东,戚继光在经过义乌的时候,却看到时年仅仅十八岁的刘虎,因为抢一个馒头被十几名壮汉围殴。
十几名壮汉硬是没有逮住刘虎,戚继光派出亲兵出手,拿下刘虎,经过审问这才知道是旧部遗孤。
戚继光原本想给刘虎一笔钱,奈何他一心想学父亲,跟着戚继光南下广东,戚继光无奈,就收下刘虎为亲兵。
刘虎在戚继光身边,陪着戚继光度过最后的岁月,戚继光临时死前,赐刘虎为戚,派其在其族戚金麾下效力。
浑河之战,戚金率戚家军在浑河桥北被金包围,三千戚家军,在杀伤数千名后金军,弹尽粮绝,全军覆灭,在川军的策应下,仅几十人突围。
而戚虎则是其中之一,这一战之后,戚虎对大明朝廷是彻底失望。
作为戚继光的亲兵,戚虎跟着晚年的戚继光多少了解一下军伍知识,可惜,他识字不多,只是一知半解。
不过,戚虎对于戚继光的练兵之法,几乎可以背下来。
早在全旭第一天开始练兵的时候,他看了一眼全旭练兵的方式,很是不以为然。
全旭只注重家丁兵的三大步伐,四面转法。
哪怕戚虎当过戚继光的亲兵,也亲眼见过戚大帅练兵,可是他实在想不通全旭这么做的真正目的。
“就这还练兵,如果能训出精兵,找只猪栓在那里,都可以练兵了!”
现实很快就打脸了,全旭只是按部就班,每天都把这些家丁兵往死里折腾。
直到大年二十九,吃过中午饭,在站了一个时辰的军姿后。
全旭望着众家丁兵道:“齐步走!一、二”
“砰砰砰……”
二百五十三名家丁兵,目不斜视,整齐抬腿,整齐落脚,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几乎都是一条直线。
这种场面,在看过多次阅兵视频的全旭来说,属于正常。
可是,对于戚虎来说,实在是太震撼了。
全旭满意的点点头,终于有点样子了。
全旭付出的代价就是,这些家丁兵每人穿破至少一双鞋子。
就在戚虎目瞪口呆的望着全旭这二百多名家丁兵的时候,一名少年走到戚虎身边:“虎伯,你看这支兵如何?”
“不简单!”
戚虎老眼迸射出咄咄逼人的精芒,他捋着胡子,低声道:“少爷,此人不简单,此军若成,必定是天下无敌的劲旅!”
那名少年还是不相信的样子。
戚虎耐着性子向少年解释道:“少爷,您的看,东家把他们训得这么狠,他们可敢顶嘴?可有怨言?”
少年观察了好大一会儿,好像还真没有。
一名少年的膝盖被磕破了,鲜血直流,疼得脸都抽了起来,他还没有吭声。
少年也是军旅世家出身,深知这些仆从的性子,他们就算不敢明面上顶嘴,至少也会在背地里发牢骚。
可是,现在这些家丁兵被骂了也会继续训练,摔伤了也咬牙不吭声,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戚虎解释道:“先是赐给士卒良田让他们有一份恒产,有恒产者方有恒心,就冲这块良田,士兵们也会为他舍命死战;接着增加口粮,让每名士兵都足衣足食,就这两点,他已经赢得军心了。”
少年道:“战国时期,吴起从魏军中拣选精锐,严加训练,并且赐予每名士兵良田、奴隶,使他们衣食无忧,得以专心训练、打仗,战力大增,打得秦国全无还手之力。东家的练兵之法,跟魏武卒有几分相似。”
全旭其实并没有想那么深。
事实上,他感觉,这些家丁兵把命卖给他,他有些过意不去,所以才补了十亩田。
再说了,全旭知道未来是乱世,天下大乱,像房屋、田地这样的不动产,最终都会化为乌有。
如果不是考虑他有太多人要养活,他甚至想把田地全部卖掉,分给每个家丁十亩田,总共也就两千多亩,对于他的土地根本就没有影响。
全旭没有往深入想,反而歪打正着。
秦朝时商鞅变法强军,采取的其实物资上激励,地位上提高,士兵可以通过作战,获得他们想要的一切,比如政治地位,和财富。
汉军其实也差不多,汉军以良家子从军,所谓的良家子,家产在十万钱以上,放在现在也是中产阶级。而且汉朝非军功不得封侯。
唐朝的府兵制与明朝的军户制有着明显的区别,唐朝的府兵,名义上是半职业化军队,与军户制一样,战时为兵,闲时为民。
然而,唐朝的府兵其实不是农民,而是地主,每名卫士都有自己的田产、农奴,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自己置办兵器和战马,社会地位也相当高,因此士气高昂,敢打敢拼,打遍诸国无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