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旭点点头:“那是却之不恭了!”
全旭自然没有立即跟随柳如是前往她的宅院,他总感觉隐隐有些不对劲。
他承认南京城现在不比后世人口千万,可是纵然如此,南京城也有三五十万人口,要想在三五十万人中遇到某个人,那也太奇怪了。
更何况,全旭确实是想会会秦淮八艳,难道说,自己的身份泄露了?
全旭回到下踏的小院,全旭来到南京自然有人过来打前站,吃穿用度早已准备完毕,不可能让全旭闷着头直接闯。
苗氏有些好奇的问道:“相公,这是要去见那个女公子?”
“人家邀请,拒绝不得,只好……”
全旭说到这里指了指旁边的大箱子道:“帮我准备一个礼盒!”
这些礼物自然是来自后世,化妆品套装,那当然,包装都是单独准备的,没有后世的商标和标签。
苗氏看着全旭大手大脚,有些心疼。
起初她还真不知道这些东西可以值多少钱,后来在经过徐州的时候,她听到别人说,这种香水一瓶不到半斤装,就价值一百多两银子。至于唇膏更贵。
可是,全旭既然说了,她也只好准备,将这种水香,润肤乳、粉底、唇膏用一个硕大的锦盒装起来。
全旭就带着这些礼物,前往柳如是的府上。
一路抵达柳如是的府邸,柳如是站在门口迎接全旭。
全旭将礼物递给柳如是。
果然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见识。柳如是仅仅看到锦盒上的女人坊烫金篆书字样,就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让兄台破费了!”
“不破费,不破费!”
女人坊起初只是全旭的游戏之作,现在已经成了大明奢侈品的代名词,根本就不能用实用价值来衡量。普通的香水已经有很多工厂可以生产了,了不起四五两银子,只要带着女人坊的标志,翻上十倍二十倍,都没有人意外。
就在这时,全旭向里面看了看,只见一个消瘦的青年正怯怯望着门口。
全旭明白过来。
只见那名青年赶紧跪在地上:“学生拜见陛下!”
柳如是也随即跪在地上向全旭行礼。
果然,全旭明白过来。自己果然不是依靠自己的魅力吸引住了柳如是,而是因为顾炎武。
早在辽东的时候,全旭就曾见过顾炎武。
全旭其实还真是想差了。
柳如是确实是与顾炎武认识,但是关系却算不上亲密,只是算点头之交,只不过当全旭与柳如是说话的时候,顾炎武倒是认出了全旭。
特别是听到柳如是相邀全旭,他就急忙跟过来了。
对于顾炎武来说,当不当官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学术思想,能不能在全氏大明推广开来。
柳如是确实是见过不少达官贵人,可是她也没有见过皇帝。
自从全旭落座之后,她就有些紧张了。
再也没有之前的从容和爽利。
全旭喝了一口江南的米酒,入口绵甜,香醇绕舌,后劲不绝,一杯饮下,便觉一股暖流入腹,随后便涌向四肢百脉,全旭并不嗜酒,米酒入腹,不禁感叹道:“好酒!”
“河东君,且坐!”
柳如是有些紧张地屁股微微沾着凳子。只是顾炎武,一直低着头,不敢说话。
“顾炎武!”
“学生在!”
“坐吧!”
全旭非常自然地吃着菜肴,江南菜肴与北方菜相比,显得更为精致,却不如北方菜系大气,可以说是各有特色。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柳如是看着全旭笑道:“陛下,民女有件事情却需与陛下商议。”
“但说无妨!”
柳如是道:“今日设宴,一是请陛下品鉴美酒,二者也是想问陛下对江南大学有何看法?”
顾炎武的腰杆挺直,一脸严肃。
全旭淡淡的道:“没有看法!”
柳如是有些不解:“没有看法?”
顾炎武倒是转的更快一些:“谢陛下隆恩!”
没有看法,不偏袒不照顾,一视同仁,这大概就是全旭对于江南大学的态度了,也就意味着江南大学可以与辽阳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一样平起平坐,坐而论道,各凭本事。
这其实是最好的想法。
全旭并没有完全取缔传统的儒学,就连东林党也没有被针对对待,因为全旭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二战之后美国凭借回形针行动,从德国一共带走700多名科学家,从而奠定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之后世界各国才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后世揭秘的资料,从而可以看出德国在科学方面真正的底蕴和实力。
现在的大明,是因为全旭的个人原因,科技和工业实力暂时处于世界的顶尖水平,可是如果没有输血,或者说持续的发明创造,未来说不定就像另外一个时空一样。
大明就算是朱氏大明时期,科技并没有完全落后于西方,而是在大部分领域处于绝对的优势,至于说火枪和枪炮技术问题,这并不是科技落后,而是官僚的腐败。
全旭是针对了学术领域的物质丰厚奖励,创造一流的科研环境,一流的福利体系,就是为了吸引全世界的顶尖人才。
他还厚颜无耻的提出了一个观点:“科学无国界!”
第八五五章 培养明吹
平心而论,全旭在后世是非常讨厌“科学无国界”这个观点的,毕竟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大都是国家花巨资培养的清北高材生。
的确,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穷,科研人员的收入相比国外的同行们来说,那是非常低的,很多单位的青年研究人员,但凡有点成就的,都在想方设法地往外跑。到国外去哪怕当个实验员,也比在国内当个副教授拿的钱多。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的AI领域有近1/3科学家都是中国人,这些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在中国完成本科,赴美留学后留下来成为美国顶尖AI研究员。
在美国军方的科研项目中,技术项目团队中有许多中国公民,五角大楼对此不甚在意。美国在该领域的许多工作都是由中国学者完成的,美国本土科学家的贡献比例只有20%,而华裔则占据百分之二十九,而这些科研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双一流高校毕业,后去美国留学而留在美国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39所985高校流向美国的人才约有20万。我国大部分985高校人才在美从事高科技行业,软件、计算机、半导体、AI等。据领英统计,全球前50强半导体企业中,包括英特尔、英伟达、高通、AMD等。来自国内主要985高校校友从业人员约有6500余人,一半以上是高级主管以上职位,其中3500余华人都在高科技企业聚集的旧金山湾区工作。一批批中国985高校的精英人才去美国发展并最终获得美国国籍,为美国政府效力,对于这种现状,我们作何感想呢?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在全旭看来,这完全是在扯淡。在后世,全旭作为普通人,对于这种现象,也是有心无力。
不过,不代表全旭不可以抄作业,以大明眼下的产业布局为例,并非,所有的省份都有至少一所大学,其中,像天山省、瀚海省、伯利省、黑水省,包括红河、湄南等省份是没有建造大学的。
大学最多的省份,依旧北京,只要是公办学校,对于教师、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全旭都比较照顾的,早在辽东时期,全旭就开始为外籍教授修建独立庄园,为其公费雇佣仆从、厨师、车夫,对于所居住的区域,提供一流的安保服务。
全旭还不止一次在公开场所,发表科学无国界的观点:“我们大明帝国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帝国,一直以来都对科学保持极大的开放态度,类似笛卡尔先生、西蒙先生这样有能力的人,在欧洲得不到施展的机会,生活拮据,无法给家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到了大明帝国之后,西蒙先生和笛卡尔先生现在的变化有目共睹。”
这个例子让人无可辩驳,笛卡尔因为发表《宇宙论》得罪了神学家雷维尤斯等人,一个二十岁就拿到了波士顿大学博士学位的天才,居然被打击成了破落户,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现如今,笛卡尔从辽东调到了北京城,担任大明皇家学院物理学院的院长。
不仅仅在辽东拥有自己的庄院,在京城里也有一座占地十亩的府邸,府邸规格与政务院内阁大臣平级,关键是收入。现如今大明官方收入最高的是沈明泽这个大明首相,他的每个月薪水约为一万一千两左右。
即使是副相或总参谋部总参谋长这个级别的朱兆宜,他的月薪约为九千一百七十七两银子,然而笛卡尔却可以拿到八千多两银子。别的不说,他光吃利息,十辈子也吃不完。
西蒙比笛卡尔差点,一个月约一千七百多两银子,已经超过高官官员了。最关键的是,他在大明根本就不用花,房子是朝廷发的,连仆从的工资也是财政拨款。
全旭对于教师和外籍科研人员的高薪政策,也被江南大学这个不差钱的民办高校学得有模有样,马林梅森这个人是全旭在江南大学的资料中看到的,这可是欧洲近代历史上有名的数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