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其次,明朝爵位全部世袭罔替,亲王嫡长子继承亲王爵位,余子全部为郡王,这就叫世袭罔替。而宋朝、唐及大部分朝代是降爵制度,比如宋朝,亲王嫡长子降爵成为郡王,余子降两级成为国公。降爵制度的好处是有爵位不断降级,最后与平民无异。
  最后明朝宗室保底爵位是奉国中尉,这是最可怕的!
  也是世界史上任何朝代都没有的!奉国中尉的子子孙孙永远都是奉国中尉,正五品,由国家供养。奉国中尉的百子千孙,千秋万代都是奉国中尉爵位,这就是一个呈几何式增长的有爵位的皇族人群,奉国中尉生奉国中尉,奉国中尉又生奉国中尉,无限循环……
  对国家的负担也会越来越大。不能这样搞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怎么负担的起?人家科举仕子辛辛苦苦考试又有多少能得到一个奉国中尉的爵位的官职???
  那些不怎么受庞的藩王还好,了不起一块封地十几万两白银就打发出去了,没多大的事,但是像福王这种受庞的藩王就要命了,就藩的时候万历一口气给了他四万顷上好良田,三千引盐引,还有向山林水泽征税的特权,至于封赠的金银珠宝到底有多少,可能连万历自己都不清楚。
  盐引啊征税啊什么的也就算了,关键是那四万顷良田,实在太吓人了,河南的官员扒拉扒拉了好几个月,哭丧着脸上奏朝廷说整个河南的良田凑起来都没有四万顷这么多。
  万历无奈,只好打了个五折,两万顷好了,可即便是这样,河南还是不够,没办法,万历年,福王朱常洵的王庄高达1.9万多顷土地。除了河南的地几乎被搜刮殆尽外,又将湖广的4485顷零50亩土地给予了兼并,这样才凑够了两万倾。
  即便是这样,这些蛀虫还是不满足,他们被剥夺了从政经商的权力,一天到晚除了提着鸟笼去听戏之外就只剩下干女人玩命造人了。
  造人运动好啊,既可以愉悦身心又可以增加收入,每多一个子女朝廷就是多给一笔银子,这哪里是生孩子,分明就是生钱啊!
  老朱家个顶个的能生,朱元璋还在的时候只有十几个子女封藩,两百多年后,已经是百万不止了,大明根本就养不起这么多皇亲国戚啦。
  在全旭看到朱聿键,一脸认真的道:“朕要削藩,你有没有意见?”
  朱聿键听到这话,脸色一呆,他现在能怎么说?
  朱聿键忐忑不安的问道:“不知陛下如何削藩?”
  全旭淡淡的道:“大明的藩王,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当的对吧?既不能参加科举,也不能当官,不能从事,不能经商,就是一台生育机器,忒没意思了,朕的意思是,从今往后,大明所有的藩王一视同仁,愿意从军,就可以从军,想要从政,那就可以从政,没有任何阻碍!”
  朱聿键深吸了一口凉气,大明的宗室虽然没有后世所说的百万之众,从朱元璋开国开始分封十九子,至崇祯朝为止,大明的宗室共计约六万余众。
  这一口气将六万余朱氏皇室,贬为平民百姓。
  事实上,全旭不仅仅是贬为百姓那么简单,而是要抄家,然后再分给他们按照规定的土地。


第七七二章 禁武是永远不可能禁武的
  朱聿键也一脸苦涩,他知道现在没有办法反对,能给他们一条命,那就是恩赐了。
  全旭虽然没有改国号,可事实上,全旭和朱氏没有什么关系,要说有关系,那就是全旭是朱氏的女婿。
  可是作为女婿也没有养活岳家六万余亲戚。
  朱聿键问道:“陛下,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不惜大义灭亲,削尽天下藩王,功莫大焉,只是……皇室不下六万之众,把他们全部打成平民,他们生活没了着落……”
  “他们可以不服,不服可以学着成祖造反!”
  全旭淡淡的笑道:“若是他们有这个血性,朕甚是欣慰!”
  朱聿键此时更加无语,他虽然身为藩王之人,至少还有胆子跟建奴拼一下呢,当初在崇祯皇帝北伐之后,很快就传来崇祯皇帝北伐大军全军覆没,建奴破关而入的消息。
  唐王朱聿键像历史一样,组织民壮和侍卫,准备出兵勤王。
  只不过,与历史上不同。
  因为历史上的唐王府并不算富裕,而朱聿键也不是一个擅长理财的人,他就算遣散家财,不过募集了千余民壮。
  然而在这个时空,唐王府在全旭的支持下,已经完成了小农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过度,利用唐王府先后向全旭送了八万多亩地,他比全旭手中购买了炼钢技术,采矿技术,通过炼钢和倒卖唐王府名下的矿产资源,朱聿键在极短的时间内暴富了起来。
  他不仅向崇祯捐献了一百万两银子,还在南阳府境内捐资开设学校,百姓是善忘的,他们已经忘了唐王府对南阳百姓的压榨和剥削,只感觉唐王是一个好人。
  在朱聿键这次北上勤王,规模远比历史的要大,朱聿键拥有南阳钢铁厂的工厂,拥有常备的钢铁超过百万斤,虽然他没有火炮和火枪,却利用钢铁,武装了上万人马的民壮义军。
  朱聿键率领上万民壮,浩浩荡荡的一路向北,幸亏被大谷关的守军,二二八团的守位截住。
  大谷关是洛阳城的南大关,也是南阳府为了防备明进攻,设立的关隘,当然,昔日的东汉洛阳八关之一的大谷关早已消失在历史上的长河中,全家军南阳府负责武备全家军第五十七旅立即在大谷镇境内,重修建了大谷关,这座新建的大谷关采取钢筋水泥建筑,关城长约四百五十余步,与设立了营区。
  负责防守大谷关的则是二二八团的一个司,要不然,朱聿键率领这上万民壮真有可能跑到京城。
  只不过,军队没有让他北上,唐王就率领百余侍卫,一路来到北京。
  朱聿键可以对天发誓,大明的这些藩王,绝对没有胆子反抗。
  他只能尽可能为他的那些亲族争取利益,名下的田地、矿山、园林、铁、盐特权是保不住了,累世积攒的家财也保不住了。
  在穷奢极欲两百多年之后,大明藩王集团这一特殊的团体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末日。全旭这个皇帝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新朝政府更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于是,在军队的配合下,大明北方的藩王,像福王、周王、潞王、赵王包括长安城的秦王,统统他们既将被剥夺所有权力,变成平民百姓。
  全旭虽然很讨厌那些不争气的藩王,却也没有把他们往死里逼。在下令尽削天下藩王的同时,他还下令调查各省藩王的收入情况。
  在抄家的同时,却不是直接抄没,而是给他们留下一定的生活物资,经过调查发现,大明的藩王和宗室,超过八成都穷得叮当响。
  另外就是,所有的皇室成员,无论男女,都要接受官府组织的就业培训,在就业培训期间,给他们每个人发放四十五斤粮食以及一枚银元。
  如果在半年之内,当然,他们最好在半年之内学会一技之长,否则就等着饿死好了。
  此外,全旭下旨,允许朱明皇室成员习武、读书、经商,如果自认为有这个能耐的,甚至可以尝试从政或者从军。
  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藩王,全旭就没有这么客气了,全部流放到澳大利亚去,让他们去找崇祯。
  全旭原本以为一改革又掀起了惊涛骇浪。
  出人意料的是,居然没有多少人跳出来反对。
  绝大多数皇室并不留恋自己那皇亲国戚的高贵身份,大明朝廷财政困难,很多王府的俸禄都欠到万历年间,除了有一个虚名之外,除了几大有名藩王之外,大部分宗室的日子过得其实非常惨。
  他们既不能工作,也没有俸禄,田地也不多,日子过得让他们愤恨不已。
  在全旭削藩之后他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开始了新的生活,经商的经商,从军的从军,上学的上学,野心比较大的甚至尝试着去谋个一官半职。
  这一类属于颇有气魄和才学的,全旭朝几乎将崇祯一朝的官吏一扫而空了,工业党集团人才再多也顾不过来这么大的摊子,正需要人手,他们算是找对了时机。
  颇有一些人靠着自己的天份和朝廷一些优惠政策,很快就在商界、政界混出了名堂,用事实告诉所有人,老朱家的子孙并不差,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总能闯出名堂的。
  而闯出最大名堂的却是曾经的唐王,原本历史时空里的朱聿键。
  朱聿键喜好兵事,他就在全旭身边参军,从一个小兵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后来,他成为大明欧洲远征军的总司令,虽然没能当上皇帝,却得到了任何一个大明的皇帝都无法得到的荣誉——欧洲征服者。
  关于改革的朝会已经开了好几天,由于大家都是朝堂外的人,对大明两百多年来的积弊反而看得比谁都透,而且多数核心人物也是多年合作的老拍档了,彼此之间的默契自不待言,因此每一项改革计划都很快就能达成共识。
  崇祯朝吵上几年都吵不出个子丑寅卯的事情他们花一两天就能制订出个大致的计划,然后交给下面的人去完善了,这效率,如果温体仁他们知道了,非得被活活吓得心脏病发作不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