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接过侍女送来的一碗茶,浅饮了一口,望着全旭道:“东升,你就打算窝在金州吗?”
这一路走来,卢象升也参观了盖州卫、复州卫和海州卫,只不过在这三卫,全旭只进行了简单的开荒,随着粮食种下去之后,他就让人在建营房,营区,却没有其他动作。
然而,整个金州却成了一片繁忙的工地。
至于空无一人的广宁卫城以及不远的沈阳城,也没有一个人影,他有些奇怪,有便宜不占,这不符合全旭的风格。
全旭擦擦嘴,笑道:“卢大人是好奇,我为何没有把沈阳城占了吧?”
“有些不解!”
全旭苦笑道:“卢大人,您比我更了解咱们的这位陛下,他是什么性格,你应该更清楚吧?”
卢象升恍然大悟。
崇祯是心急,如果他采取孙承宗的策略,等不到崇祯三年,建奴不攻自灭,那一套堡垒战术,把后金可给坑惨了,要不然,后金不会直接攻打高阳县城,灭了孙承宗满门。
他更愿意相信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现在同样也是如此,全旭三年可以平辽,哄得崇祯已经找不到北了。
“沈阳城空无一人,想占下来,别说派出大军,就算是派出一支偏师,哪怕几百人,都可以占下来,可是占下来以后呢,卢大人想过没有?”
卢象升沉吟道:“若是夺回沈阳,陛下肯会下旨,辽东军歼灭建奴!”
“对啊!”
全旭苦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建奴是游牧民族,要打败他们其实不难,想要全歼他们却太难了,他们打不过可以跑,往北跑,往西跑,漠南漠北,广袤之地,可以任由他们驰骋,我们呢?我们却严重依赖补给,我在洪山口城和遵化城抢的粮食,三分之二都交给朝廷了,我拿什么?”
当然,全旭也没有给卢象升说实话。
建奴以全旭的能力,没有猪队友的连累,消灭建奴其实不难,就算华阳社把一百五十门火炮送给建奴,一样也不难。
但是,消灭建奴以后,全旭就没有了用处,接下来,他就要面临整个天下的围攻,以崇祯的脾气,他绝对不会服软,也不会低头。
就算全旭把天下抢过来,估计也剩不了多少人了。
明朝现在可谓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烂透了,贪腐之风席卷已然渗透到这个老迈的帝国的方方面面,蚕食着帝国的根基,这个帝国所剩下的最后一点执行能力都被用来搜刮民脂民膏了。
但鸡窝有时也会飞出凤凰来,在这个由上到下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暮气和腐臭的官僚体系中,还是有一些愿意为老百姓,为这个国家干一点实事的人,比如说卢象升,又比如说孙承宗,包括现在的大名知府南居益。
全旭望着卢象升道:“卢大人,你可以把巡抚衙门建在广宁卫,那里也是空无一人!”
“你想让我给你顶在最前面?拿我当枪使?”
全旭耸耸肩:“没有,没有,建奴总共才多少人口,现在皇太极肯定会找个地方舔舐伤口,不恢复元气,不恢复实力,他连与我面对面的勇气都没有,不出意外,他接下来,就是把进攻方向放在辽西!以辽西、山海关,隔绝我们辽东,然后,在派出细作在朝中散步,你我不臣……所以,卢大人,从现在开始,你就待在广宁卫,修修城堡,种点苜蓿草,等到来年!”
卢象升沉吟道:“我看到你办了很多工厂,虽然说办工厂赚钱,可,你这未免是本末倒置了!”
“什么是本?什么是末?”
全旭冷冷的笑道:“大明倒是没有本末倒置,重农桑,农桑为国之本也,可关键呢?长城防线,如同纸糊的一般,建奴说破就破,国朝减士三百年,可士如何力挽狂澜?如何扶危济困?咱们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你觉得若耿如杞,不是碰上你我,他们的下场是什么?”
卢象升沉默不语。
这件事情,他也感觉不妥。
对,不妥,作为传统的文人,他只是感觉不妥,怎么改,如何改,或者需不需要改,他都不太清楚。
“士农工商兵,哪一种不重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兵不强!”
全旭道:“这是重什么,轻什么,而是要举头并进!”
卢象升默然。
全旭接着道:“我的大炮重量轻,威力大,可以打得建奴狼狈不堪,那大炮发明这么多年,朝廷的火炮为什么威力还是那么弱?因为工匠太穷,他们吃不饱,他们过得连狗都不如,我给工匠们钱,给他们很多钱,发挥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有尊严,有未来,有希望,所以,那种轻便的火炮就出现了,不仅仅如此,我前不久,又奖励了工匠们五万多两银子,他们又制造了一种新炮,威力更大!”
卢象升此时心乱如麻,全旭说的问题他明白,也懂。
可关键是,朝廷还是那个朝廷,百官还是那些百官,这些天,他这个辽东巡抚没有前来辽东,不是因为他牵挂妻子王氏的身体,而是各方势力,一直在百般拉拢他。
百官争的是利,争的是势,争的是名。
他们唯独不关心百姓。
卢象升道:“大明真的需要改变了。”
“改不了!”
全旭苦笑道:“这一仗,建奴不仅没有把朝廷文武百官打醒,反而让他们心中多了一丝侥幸,他们只会变本加利!”
第三三三章 炼尸炉三天彻夜未熄。
胜利带来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东林党对朝廷的影响,并没有被削弱。
在历史上,崇祯二年,皇太极入关,这一仗把大明最后一块遮羞布给扯下来了,崇祯也急红眼了,把上任以来,内阁大臣换了一个遍,文武百官,罢免了一大批。
利用打击魏忠贤的机会,趁机上来的东林党的众君子们,被直接或间接几乎扫了三分之二,然而,由于全旭的出现,他成了卢象升的人,成了孙承宗的人,他也算是东林党的人。
虽然全旭不承认,不过在侯恂看来他就是,所以,在兵部方面,并没有被影响多少。现在,在这个时候,可以说,东林党成了最大的赢家。
孙承宗以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督师蓟辽,他兼管着辽东、蓟镇、天津、山东登州、莱州等地的军务,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同时,卢象升作为东林党的后起之秀,巡抚辽东,包括原本吃瓜落的钱谦益也进京,顶替周延儒,担任礼部右侍郎。
这才是全旭最忧心的事情,东林党不仅仅没有受到崇祯的清洗,反而更加势大,从中枢将近一半的显官,由东林党获得。
他们能做什么?
当然,全旭不在乎。
他只是在稳坐辽东,观风景。
如果崇祯需要他去关内平叛,他不介意让麾下将领去刷刷战绩。
卢象升与全旭的见面,有些不愉快。
因为卢象升明显感觉到了全旭的变化,在大名府的时候,全旭还有些掩饰,现在是彻底不再掩饰了。
一个工匠,一个贱籍,年收入多达一千两银子。
这可是比朝廷一品大员的俸禄都高,这让卢象升感觉非常不舒服。
明朝的官员俸禄是真低,但是大部分官员可不是清官,李东阳是内阁首辅、太子太师,茶陵诗派代表人物、入内阁十八年,可以说已经尊贵到了极点。此外,最重要的是,他的三个儿子都早年夭折,家里人丁很少,应该说养家的负担很轻才对。而且,李东阳并不贪财,只靠工资过日子,他的生活应该也不会很艰难。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李东阳完全没有积蓄,要想过日子,还得通过变卖自己的书画。等到他过世的时候,完全没钱去支撑葬礼的花销,只能通过自己的老同事和门生凑钱来解决。
明朝官员就形成了两极分化特别严重,会捞钱的官员,富甲一方,甚至可以说富可敌国,但是穷官,还真比不上全记的一名普通初级二等工匠。
除了工资方面,还有工匠的住宅,虽然说现在的住宅还没有建造完毕,大部分只是一个地基,可是从地基就可以看出问题。
在全家庄镇全旭给工匠们的住宅,没有超出礼制范围,现在他完全不在乎了。全记工匠的住宅区已经规划出来,共分为三等。初级以下工匠不负责住宅,至于初级工,人均宅基地就是一亩地,马马虎虎,还算凑合,不过分。
可是中级工匠,那就是住宅五亩,高级工是十亩以上。
同时,全家军的军衔也公开化,什么列兵、下士、上士,接着就是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直接代替朝廷的总旗(或旗总)、百总或百户,把总或千户,在全家军军中,连称呼都没有。
当然,卢象升想的并不是全旭会反,他认为全旭没有造反的必要,作为武勋新贵,他现在已经是修武伯,又是辽东总兵,身居高位。
卢象升考虑的是,全旭在改革,在做为试点,准备摸索一条适合大明改革的路。
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全旭不是进士,无法入阁。
他走的是武官之路,这条路基本上就走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