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朕摊牌了,朕是皇帝 (会码字的键盘)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会码字的键盘
- 入库:04.13
剩下长孙无忌和一大群官兵留在薛家的院子里发愣。
……
“大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薛海带着家丁出去开始收红薯以后,一旁领头的一名龙武卫中郎将小声问道。
“还能怎么办!立刻回京,如实禀报圣人!”长孙无忌愣了好一会儿之后,沉着脸说道。
随后,为了防止薛海刚才的那番话是忽悠自己的,长孙无忌特意留下一队官兵在薛家村监督薛海他们收红薯。
而自己则是带着剩下的官兵骑马从小队疾驰向长安,准备回去将薛家村的情况如何禀报给李世民。
……
深夜,长安紫宸殿内。
在长孙无忌去薛家村传旨的这段时间里,李世民会同杜如晦、程咬金等大臣已经商议好了对突厥和吐谷浑的反作战方案,现在只等着薛海的十万斤军粮一到,大军即日即可开拔。
为了这件事情,李世民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一直在紫宸殿等着长孙无忌的消息。
“陛下……长孙大人回来了——”
李世民正等的昏昏欲睡的时候,一名内侍匆匆走进紫宸殿禀报道。
“快宣进来——”
闻言,李世民立马来了精神。
“臣——”
“爱卿不必多礼,快和朕说说,征收红薯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薛海可有提出什么条件?”
长孙无忌刚进殿内,还没来得及给李世民行礼,便被李世民迫不及待的打断了。
“回陛下,那薛海已经同意将十万斤红薯全部捐给朝廷用作军粮,不日即可运抵长安。”长孙无忌回答道。
听见这话,李世民脸上的神情才稍稍舒展了一些,自己心里一直担心的事情总算是没有发生。
在长孙无忌前去宣旨的时候,李世民就担心薛海会因为朝廷没能给出每斤八百文的收购价格而拒绝将自己手里的红薯交给朝廷充作军粮。
那样一来的话,薛海势必会遭到朝廷一众大臣的谏议,到时候自己再处理起来的话,怕是会比较棘手了。
现在薛海同意了将手里的红薯充作军粮,李世民的心一下子就放了下来。
只不过,长孙无忌刚才的那番话怎么听着哪里有些不对劲啊——
“爱卿,薛海可有提出什么条件?”李世民想了想,赶紧问道。
长孙无忌在听见这个问题的时候,迟疑了两三秒钟。
随后拱手道:“回陛下,那薛海并未提出任何条件。并且,他称自愿将薛家村那一百多亩还未开挖的红薯全部捐给朝廷,用作军粮支援前方将士作战,分文不取。”
“什么?分文不取?”
在听见长孙无忌的汇报之后,李世民也愣住了,嘴巴微张,对于薛海分文不取的决定显然很是惊讶。
第56章 你可还记得两年前的事情
在薛家村待的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李世民算是对薛海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从卖红薯给长孙无忌,到后面利用红薯的种植技术从朝廷手中得到了长安附近几个州县的夜香所有权和蓝田县到长安的官道所有权。
再到将没有丝毫成本的夜香,一文钱卖给朝廷,一天就创下了上千贯的交易金额。
这桩桩件件的事情,可以说薛海都是有目的去那么做的,即便当时看不出来对他有什么好处,可后面总是会逐渐显露出来的。
可是现在,自己要征收薛海手里的十万斤红薯作为军粮,他不但没有对朝廷提出任何的要求和条件,反而是主动将所有红薯捐了出来,一分钱也不要。
这在李世民的印象里,还是第一次见薛海做这种“无利可图”的事情,因此大感惊讶。
可在惊讶之后,李世民心里对薛海的印象又是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种危急时刻,薛海能够做到将十万斤红薯直接捐给朝廷,这种大义,绝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看来朕当初果然是没有看错他,那小子还是有点儿意思的——”李世民自回宫以后,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长孙无忌,你立刻安排下去,在长安附近就近征招民夫,明日午后便去薛家村拉红薯,运往凉州前线,大军随后开拔!”李世民接着吩咐道。
“陛下放心,征招民夫的事情,臣明日一早就办——”
现在夜已经深了,无论是长安城内还是城外,百姓们早就睡觉了,长孙无忌骑马奔波了一天,也是累的不行,只得拱手回答明日一早去办。
……
而另一边,至于薛海为什么会选择无偿将红薯捐献给朝廷。
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作为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未来人,薛海自然知道唐初的这段历史,内部刚刚稳定下来,外面就不断的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进犯。
在唐朝初年,由于各种原因,大唐一直是处于对外妥协的状态,直到贞观中期才算是对突厥和吐谷浑等有了实质性的军事反击。
现在吐谷浑和突厥联合十五万大军大举南侵,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抓住关中大旱这次百年一遇的机会,与唐朝共享中原之天下,若是能够一举灭亡大唐,对于他们而言自然是更好的。
国之不存,家于何立?
在这种时刻,如果薛海还为了一点点红薯和朝廷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的话,那真是要被钉在耻辱柱上的。
至于第二个原因嘛,就是长孙无忌在说出要将红薯充作军粮的时候,薛海很快就想到了系统商城赞赏值的事情。
如果把自己地里所有的红薯无偿捐献给前线的将士,哪怕前线只有一万士兵能够吃到自己种下的红薯,每人给自己1点赞赏值,那自己也能够获得一万赞赏值了。
如果每个人能够给个满分的评价,那自己短时间内就能够得到至少十万赞赏值。
这对于现在赞赏值紧缺的薛海而言,无异于是最重要的。
钱不钱的,现在都已经不重要了。
因此,当这两个原因遇在一起的时候,薛海果断决定将自己家地里还未开挖的那些红薯全部捐出来给朝廷。
既能够帮助朝廷缓解军粮紧张抗击吐谷浑和突厥的问题,自己又能够得到一大波的赞赏值,这才是真正的一举两得。
在长孙无忌离开薛家村之后,当时薛海就命人将正在建设中的水泥路停了下来,所有的工人全部到薛家的田地里去开挖红薯。
仅仅是过了一个下午,一百多亩地的红薯就全部被开挖出来,并且清洗干净,薛海粗略估计了一下,这一百多亩地所挖出来的红薯大概有十三万多斤。
除了所开挖出来的红薯之外,红薯藤也被薛海完美的利用了起来,因为红薯叶实际上是可以吃的,嫩一点儿的红薯尖还是一众十分爽口的蔬菜。
将地里的红薯开挖出来以后,薛海便带着人将红薯藤上面比较嫩一点的叶子摘了下来,然后装车,准备连同红薯一起送往前线。
……
“老爷,咱们家种了两三个月的红薯,自己还没吃多少呢,就这么全送给朝廷了?”
看着堆积如山的红薯以及红薯叶,身为薛府管家的薛二,可谓是心疼的要死。
这十几万斤的红薯,可是够薛府上上下下吃上一两年的了,就这么白送了出去,换谁不心疼呢。
“现在突厥人和吐谷浑人联合起来进犯我大唐边境,嘉峪关和靖州已经陷落了,今年又是一个灾年,朝廷要打仗,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军心不稳,势必打不赢突厥联军的。
薛二,你可还记得两年前那次突厥人一路南下打到泾州渭水河畔的事情?”见薛二这时候又是心疼了起来,薛海缓缓说道。
听见这话,薛二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两年前,泾州城破的那一天。
那一天,薛二还不是薛府的管家,他只是薛府的一个普通家丁而已,跟着薛府的老管家去泾州城办事。
结果恰巧碰上了突厥大军进攻泾州,泾州的守军只有不足两千人,突厥大军只攻了半日,泾州便被破城。
泾州城破以后,突厥人在泾州城里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薛府的老管家为了掩护当时的薛二逃回蓝田县,被突厥人在薛二的眼皮子地下杀害。
事后还将薛府老管家的尸体用一根绳子拴在突厥人的战马上,就那么一路拖着,最后都没能落得个全尸。
第57章 天降大雨
原本,薛海只是想通过老管家被突厥人杀害这件事情让薛二意识到,现在国家危难,作为大唐的子民,有义务为国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否则的话,一旦大唐战败,泾州城破时的一幕一定会再次重演的。
可薛海却是从来没有想过要让薛二去参军杀敌啊!
而且,现在自己的计划正在逐步进行当中,只要水泥路一修好,以后薛家会涉及道的行业和东西肯定会越来越多的。
现在正是缺人手的时候,而像薛二这样能够深得自己信任的人,怎么可能会同意让他去参军呢。
见薛二一脸认真的看着自己,薛海抿了抿嘴唇,道:“那个……我知道老管家和你感情深厚,他被突厥人杀害这件事情我也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