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捞钱 (我爱白斩鸡1955)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爱白斩鸡1955
- 入库:04.13
王安边说边仔细观察夏育的神色,见对方的脸色变得越发难看,显然是被说中了心事吗,心里便是一喜。
——最终夏育还是无奈地说道——
“的确如此,可又如之奈何?”
见对方也没有办法,王安嘴角含笑,一副尽在掌握的神态说道;
“既然如此,你等何不聚众以自保?”
不等夏育反应,王安便自顾自地解释起来;
“正所谓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只要把所有人的田地和牲口都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大型庄园,再由几位头面人物出面主持。
“如此才能震慑住县中的宵小之辈,才不用承担那些苛捐杂税,不知李公觉得此法是否可行?”
夏育显然从未听过这种惊世骇俗的法子,第一时间就觉得此法过于离奇,于是摇头否决道;
“这些田地和牲口都是各家的私产,大伙都指望着这些来讨日子,又哪里会有人愿意献出?”
王安见对方否决自己的提议,也不恼,反而含笑说道;
“李公此言差矣,我们只是把各家的田地、牲口集中起来,却并非要谋夺各家的私产。
“我们大可按这些田地、牲口的多寡折算一定的比例,待秋收有所产出后,便可按比例把产出分给各家。”
“例如张三把家里10亩田并入庄后,庄里有1000亩田,那他便能获得1%的比例。待秋收后,他就能获得庄子产出的1%作为分成。”
“而庄子呢,则为张三提供了庇护,让他免于负担那些不合理的税负,免受大户们的觊觎。”
李公听罢,想了想后,蹙眉说道;
“可这样一来,那岂非有人能不劳而获?”
“岂会如此简单?”
王安却笑着摆手说道,
“这些集中起来的田地也是需要有人来耕种的,牲口更是需要有人来照料。我们大可把这些都交给愿意干活的人。并按照比例支付酬劳即可。”
“例如田亩,可按照4/6分,如有人愿意承包这些耕地,最后产出的米粮庄子只收取6成,其余4成归此人所有。”
“至于牲口,庄子可以建立一个大牧场,凡是愿意进入牧场做事的,每月可从庄里获得一些米粮。”
“而此前把田亩、牲口并入庄子的那些人,则只能在那6成里面获得分成。”
“如此一来,一方面便能做到劳有所获,多劳多得。另一方面也能让那些男丁不足的民户,也能勉强过上日子。”
待王安说罢,只见夏育恍如听天书般,已经是目瞪口呆,良久未能反应过来。
见对方这副反应,王安心里暗笑不已。
这可是来自1000多年后的集体公社所有制,其先进性足以碾压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生产制度,我还怕说不服不了你这死老头?
其实王安想多了。
要不是夏育等人已经被官府逼入了绝境,眼瞅着前途无望,他还真说服不了对方。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还是讲究个传承,特别是和财产有关的,一代传一代的观念已经是根深蒂固,又岂是王安这三言两语能改变的。
良久后,夏育终于回过神来,叹气道;
“哎!我也不知道这个法子行不行,但总不能坐以待毙,咱姑且一试吧!”
听夏育终于点头同意,王安暗自窃喜。
这老头终于中计了!
这集体公社所有制哪里是那么容易能搞起来的,先不说别的,就是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遑论往后管理起来,还有一大堆的麻烦事!
这夏育如果真按自己的办法去搞,将来恐怕连去茅厕的时间都没有,而且还吃力不讨好!
王安眼中闪过一丝幸灾乐祸之色。
让你这死老头刚才差点让我下不来台,既然这样,咱礼尚往来,我让你将来忙得吐血!
“且慢……”
夏育忽然又想到了什么,皱纹说道。
“计是好计,可要是没有一头面人物出面,县里估计不会买账,到头来还是无用。”
见这老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能想到此中关键,王安也不得不微微额首。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不过这正是王安的狡猾之处,因为他正要借此收买人心。
“也罢!”
王安假装思考一番后,才一副勉为其难的表情说道;
“正所谓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待本官前去与马邑县令分说一二吧。”
“不过你等要答应本官,将来待鲜卑人南下时,你等要协助守城!”
“那是自然!”
夏育也没多想便一口应了下来。
事实上他听到王安愿意无条件帮忙时,心里喜悦,对王安的印象已经好了几分。
旋即才想起方才与对方说了半天话,竟连对方是谁也不知道,于是试探着问道;
“大人高义,小老儿在这里先谢过大人。不知大人能否告之姓名,小老人也好在家中立下长生牌位,日夜供奉。”
王安哪里还能不懂对方的意思,于是昂然说道;
“本官乃是太原晋阳王家三子,叫王安,原为河东杨县长,如今应中枢征辟,要去洛阳为郎!”
夏育听罢顿时大惊失色,他怎么也没想到,面前之人居然出自赫赫有名的王家。
那可是大汉有数的豪门士族之一!
看样子,此子将来定然前途无限。
一时间,夏育起了些许心思。
第100章 只要给我好好地工作,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赵四,乃是移民中的一员,正弯着腰在?水边笨拙地捕鱼。
回想起当初家园被毁后,父亲一病不起,很快就死在了迁徙的路上。
而母亲伤心过度,也病死在了路上,只留下他和3个妹妹相依为命。
所以他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些如狼似虎,面目狰狞的官吏和郡兵,就是这些人破了他的家,还害死了他的双亲。
一路东行,赵四无数次想偷偷手刃几个郡兵泄愤。
怕什么?
顶多就是一命换一命罢了,反正他不亏!
可每次看到自家3个可爱的幼妹时,赵四又犹豫了。
他完全可以预料到,只要自己一死,自家幼妹的下场会是何等的凄惨。
孤苦无依下,饿死冻死算是好的了,还极有可能会被那帮禽兽郡兵给糟蹋咯。
所以赵四这才强忍悲痛,一路上努力让自己不再去想父母的血海深仇,一心一意照顾好3个妹妹。
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郡兵居然还想在半路上夺走他家的马匹和牛羊。
当时赵四便怒了,热血上头下,提着刀就要往前冲。
要不是当时被好心的邻居大叔给拦了下来,他肯定就会和这些贪婪的郡兵拼了。
可最终,当赵四看到蜷缩在人群后面,互相抱在一起瑟瑟发抖的3个幼妹时,他最终还是忍住了,眼睁睁地看着自家唯一的那匹白马被郡兵给牵走。
失去了仅剩的家产后,赵四感到很绝望,也很彷徨。
据那面目可憎的曲军侯说,他们这群人到了马邑后,便会被官府发卖给当地的大户。
对此,赵四虽然内心十分抗拒,却也感到无力。
如今他唯一剩下的,只有这一身力气了。身为长兄,他必须要靠这身力气去养活3个妹妹,否则便是愧对父母的在天之灵。
也罢!给这些大老爷们卖命吧!
也许是父母的在天之灵听到了赵四的祈求,这天,李大叔被那个嚣张跋扈的年轻贵人召见后,便兴冲冲地回来跟大伙说,对方要把之前收缴的牲畜还给大家,还说会帮大家弄个什么庄园、牧场啥的。
对这些个鸟人的话,赵四是一万个不信的,可他信李叔。
毕竟李叔为人豪爽,平日里多喜欢救济乡邻,所以哪怕他并非本乡人,而是在8年前才来到五原定居,大伙也愿意听他的。
不说别的,就说那吕良一家。
当年吕良病死后,留下个妻子独自拉扯着4个女儿和1个13岁大的男孩。
要不是得李叔这些年的照顾,这家人也不知道最后能活下来几个。
哪能像现在这般,一大家子还能整整齐齐的,据说那小男孩当初还拜了李叔为义父,学了一身好武艺。
所以当李叔挨家挨户去询问他们的意见时,赵四便毫不犹豫地一口应了下来。
反正如今他已经身无分文了,不应下来又能如何呢?
下午,李叔找到了赵四,说他家里困难,打算安排他在牧场当个副职,主要负责养马,每月可以领3石米。
赵四惊讶不已,觉得这事实在是虚得紧。
这差事太优厚了,这天下还能有这种好事?
可当着李叔的面,他也不好说什么,只好将信将疑地应了下来。
正当赵四在思忖间,却忽然听到营地前响起一阵人喊马嘶声。
连忙跑过去一看,顿时傻了眼。
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幕。
无数的马匹,牛羊沿着?水而来,仿佛一跳长蛇般,看不到尽头。
赵四一眼就认出自家那匹白马,顿时欣喜若狂。
原来李叔之前说的都是真的,那个贵人果然愿意把他们的马匹、牛羊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