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捞钱 (我爱白斩鸡1955)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爱白斩鸡1955
- 入库:04.13
“这……甄逸一时间被王安问得哑口无言。
见父亲这番无用,一旁的甄姜也不想父亲在丈夫面前失了脸面,只好对父亲说道:
“父亲,夫君的意思是,太平道的势力不是明面上这么简单。据女儿暗自探查所知,这太平道背后全赖地方豪强大族暗中资助,而这些豪强大族又多有子弟在官府任差,所以官府中人难免与太平道多有勾连。”
“事实上夫君早在杨县时便抓住了太平道的贼首张角,只是后来移交给州刺史府后,被其人逃脱了,至今下落不明。”
“父亲不妨仔细想想,这张角已经被朝廷定为反贼,居然还能在刺史府的大牢里从容逃脱,还能在大汉的疆土里隐藏身份不被人发现,如果说这太平道与各地的官府没有牵连,女儿是不信的。”
“所以父亲一旦将此事上报太守府,必将引来太平道的全力报复,甄家离被灭门也就不远了。”
听到女儿说得如此严重,甄逸早已吓得面无人色,急忙看向王安,颤抖着声音说道;
“贤,贤婿,如今奈何啊?”
见甄逸如此胆小,王安是一阵鄙夷,可当他看到甄姜也向自己投来恳求的目光时,心下不由一软。
无论我是否喜欢对方,这甄姜毕竟是我的妾室,我怎么也不可能袖手旁观。
而且要是帮甄家规划好了,取得了对方的信任,将来还可以为我提供钱粮,好让我去洛阳行贿。
一念及此,王安便再无保留,直言道:“为今之计,只有两策!”
“贤婿快快道来!”
甄逸听说居然有两个法子,当即大喜,急忙问道;
王安却是好整以暇地说道:“正所谓狡兔三窟,一策乃是正如我此前所说的,甄家可以把部分族人和产业迁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去,以待来日复起。”
说罢顿了顿,扫过甄逸的脸色后,这才继续说道;
“另一策则是如姜儿此前所说的,让利与民。不过却不是简单地把田地分给百姓,这毫无用处!”
“那又该如何让利于民?”
甄逸听说不是把田地分给百姓,更加高兴了,急忙问道;
“此事简单,一则主动向官府交税,不要再隐瞒田地和丁口。如此一来,必然能让本地的百姓每年少交很多税负,这样大家一直感念甄家的恩德,此乃收外人之心。”
“二则针对甄家的佃户,推行集体公有制,将土地拿出来……”
于是王安把当初忽悠夏育的那一套又拿了出来,详细地说与甄家父女听。
“这样一来,甄家的佃户三五年内便可分得土地,有了盼头,就会感念甄家的恩德。
"而有了集体公有制,受到邻里的约束,个别心怀不轨之人也不好造反,此乃收内人之心。”
“如此内外并济,哪怕届时张角真在钜鹿造反,波及中山郡,甄家也可以借着家世与民望,据城而守以待援,应能渡过一劫!”
“妙啊!贤婿此计大妙!”
甄逸听罢,激动得站了起来,死死地握住了王安的手。
而一旁的甄姜看向王安的目光里满是炽热,仿佛要把王安给烧融化掉一般,显然已经是动情到了极点。
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夫君!
我的大英雄!
第202章 甄家7
“只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可还没等甄逸的高兴劲过去,王安继续说道;
“所以在无极也只是尽人事罢了,此处终究不是立身的根本,所以还是需要另寻他处才是万全之策。”
“这个……”
甄逸犹豫了半晌,也只好勉强认同了王安的说法。
毕竟战场太多变数了,无论此前做了多少准备,要运气不好,一样得死。
甄逸享受惯了,可不想死!
——于是他急忙问道——
“那贤婿认为,甄家该迁往何处为好?”
王安想了想,竖起两根手指头说道;
“我思来想去,唯有两处地方适合甄家,不过究竟选哪一处,还望岳父大人好生斟酌一番。”
“贤婿快快说来。”
在甄逸的催促下,王安缓缓道来。
“第一处乃是并州雁门郡,此处虽然是边疆,可前有武州塞,足以抵挡鲜卑人袭击,且四周环山,易守难攻。
“兼此地人口稀少,没有太平道在此传教,足以让甄家好好招募流民开垦土地,重建基业。
“我王家与雁门太守郭公素有来往,如岳父有意此处,我可拜托郭公援助一二;
“不过此地唯一的缺点便是丘陵山峰居多,土地贫瘠,远不如无极这里的田地般肥沃。”
王安顿了顿,瞥了眼甄逸,见对方一脸老大不愿意的样子,便继续说道;
“第二处乃是幽州辽东郡,此处虽是塞外之地,可处于辽河平原的核心区域,土地肥沃,又兼人口稀少,最适合重建基业。加之远离中原纷争,更不会有太平道为祸乱!”
“此地唯一可虑者便是胡人,尤其是鲜卑和乌桓两族。不过此番鲜卑大军被我击溃,短时间伤了元气,定不能再大举来犯。所以数年内应无大碍。
“而此地最妙处莫过于辽东郡缺乏人口一事,在岳父这里反而可以从容解决。”
“哦?”
甄逸听王安说自己可以解决辽东郡的人口问题,顿时感兴趣。
“贤婿有何良策,且快快道来。”
“岳父,我且问你一事……”
不料王安却没有直接回答甄逸的话,反而又抛出一个问题;
“甄家有兴趣发展海运吗?”
“这……”
甄逸还在犹豫间,一旁的甄姜却已经眼前一亮,仿佛想明白了什么,急忙跟父亲解释道:
“父亲,夫君的意思是,一旦将来天下大乱时,盗匪四起,陆地的贸易往来必然中断。
“可如果咱甄家有了船队,便可以在幽州、青州、徐州乃至于江东做生意!”
——甄姜越说越兴奋——
“届时,凭借着海运,江东的稻米可以运往青州,青徐的海盐又可以运往幽州。”
“甚至可以依托海运,将流散的人口直接运回辽东,以充实我甄家……呃,以充实辽东,届时我甄家甚至可以借此独占一城,成就百年基业!”
听完甄姜的一番解释,莫说那早已惊得呆在当场的甄逸了,就连王安这个出主意的人也是惊讶不已。
没想到这女人居然聪明如斯,我好不容易想到的计策,一下就被她给看穿了。
而且更夸张的是,这女人居然还想在辽东建城!
这魄力……
也就是甄家做主的是甄逸这无能的家伙,要是让甄姜主持家中所有事物,甄家何愁不兴?
想到这,王安看向甄姜的目光也有了变化,开始打起了异样的心思。
就在王安思忖间,只见回过神来的甄逸一拍大腿,豁然站起,满脸兴奋地说道;
“我意已决,甄家主脉迁往辽东郡,同时发展海运!”
……
甄家,某间客房内;
牵招正在擦拭着自己的佩剑,却只听有人敲响了房门。
话说甄家豪富,对王安这位姑爷更是礼数有加,就连王安的每一个随从都给安排了独立的房舍居住,由此可见甄家在此地的雄厚实力。
“进!”
随着牵招的应声,只见简雍推门入内,聊了没几句,便有数名随从寻来,都是幽州来投的游侠子。
话说当初王安南下时,不断有人前来投靠。其中有杂胡者,皆自发聚拢在了莫护苟的身边;
而那些豪强大户子弟,则终日与田畴为伍;
至于游侠子,理所当然地找上了牵招和简雍。
而两人也是来者不拒,私下里皆与之为善,牵招更是被这些人视之为领头人。
其实王安对底下这些人的操作也是一清二楚,不过这年头就是这样,地域、门第观念极重。
以牵、简两人的身份,天然就与这些幽燕的游侠子亲善,所以王安也就没多理会。
几人坐下后,便开始自顾自地闲聊了起来,而作为客人的简雍坐累了,居然索性在席间伸足侧身,最后更是直接躺在了人家牵招的床榻上。
而牵招见此,知道此人性情如此,也没多加理会,继续仔细擦拭着佩剑,耳中则听着这些游侠子的聊天。
随着聊天的深入,众人越聊越兴奋,没一会,话题竟落在了此前的东平乡上。
“你们说主公会如何对待甄家?”其中一人问道;
“甄家可是主公的妾族……”
——另外一人回答——
“主公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吧,不然呢?难道还能翻脸不成?”
“可这岂不是会连累主公的名声受损吗?”还有人疑惑道;
“那又能如何?”
——此前答话之人两手一摊——
“我算是看出来了,这河北也好,中原也罢,哪家豪强大户不是这样干的?
“既然大家都如此,那又有谁能以此事责怪甄家,又有谁能借此攻讦主公?”
众人听罢,纷纷点头应是。
“非也!”
正在此时,一直没有说话的牵招终于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