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捞钱 (我爱白斩鸡1955)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爱白斩鸡1955
- 入库:04.13
一番话,说得田畴等人既惊且愧,除了关羽和胡车儿外,所有人纷纷跪倒在地上,却无一人敢说话。
实在是王安这话太过于石破天惊了,他们此前实在没想到这天下百姓居然困顿到了这个地步。一时间,众人心里不约而同起了些许异样心思。
而那有秩却早已吓得面无人色,扑通跪倒在地上,朝王安不停地磕头。
“小的万死,万死啊!”
“你这人好生无礼!”
一直手持沧浪,一言不发的关羽却是终究看不过眼,怒声斥道;
“我家君侯又没如何待你,而且方才我持刀剑在侧,也不见你如此慌乱,缘何如今却要此番惺惺作态?”
“此前实在不知君侯与那甄家有此牵扯。”
有秩不敢隐瞒,只好老实应道:“而且小人方才存了些许私心,所言也非全部属实。甄家虽然早前侵吞了不少土地,可最近几年待那些佃户们却是极好的,而且平常也经常接济乡邻,在无极素有美名。
“所以方才在下一番胡言乱语,还望君侯莫要放在心上!”
“此事我岂能不知!”
王安却是抬手止住了有秩的求饶,嗤笑道;
“要说甄家一味残暴,也不可能成为一郡之望,想来平常也是会行善举的。
“不过我也清楚,乡长方才那番话大体也是属实。”
说到这,王安也不管那早已吓得面无人色的有秩,继续说道;
“乡长放心,我非不通情理之人,断不会将此间言论告诉甄家的,乡长且回吧,省得家中牵挂。”
说罢,王安翻身上马,打马而走。
其余人见此也不好多说,纷纷跟上,留下那依然愣在当场的有秩,在秋风中凌乱。
……
甄府,书房内。
王安刚引众回到甄府,便被甄逸给请入了内堂。
见甄姜也在场,王安便知道这位便宜岳父大概是有事与自己相商了。
果然,三人落座,下人奉上茶水后,甄逸便一脸关心地问道:“贤婿啊,方才听家人说你一大早便出了门,去哪了呀?”
“好叫丈人得知……”
王安听对方问起自己的行程,稍一蹙眉,便随便扯了个谎。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早上起来无事,便领人四处走走。”
毕竟此前东平乡之事与甄家有牵扯,王安当然不可能照实回话。
殊不知落在甄逸和甄姜的耳里,王安的此番态度却是另外一层意思。
见王安表面不动声色,仿佛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一般,甄逸与甄姜悄然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的眸子中看出一丝不安之色。
明明王安是去东平乡存问风俗,为何不以实相告?
难道他已经对甄家心生不满了?
没错,经过女儿的提点,甄逸觉得以王安之智断然不可能忽视甄家侵吞田亩之事。
而以对方的志向,眼里也是绝对容不下此事的。
所以此番王安表现得越是平淡,证明对甄家越是不满。
只是如今还没到与甄家翻脸的时候,所以对方才装作若无其事罢了。
想到这,甄逸觉得浑身冰冷,额头冷汗直冒,心里对自家这位爵爷女婿竟生出了畏惧之心。
此子好深的城府!
骤然获得高位而不自满,面对不平之事依然能深藏于心,如此喜怒不形于色,果然是帝王心术!
女儿说的没错!
这种人将来一旦形势有变,那必将能乘势而起,成为一代枭雄!
可哪怕想到了这一层,甄逸却依然犹豫。
毕竟如果真要按女儿所说的去做,那对甄家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一时间,甄逸又有些不舍。
见父亲默然不语,一旁的甄姜心里着急。
这可是挽回家族声誉的最好时机,要是错过了,甄家侵吞田亩之事一旦在夫君心里留下了芥蒂,届时对家族的发展是祸非福!
一念及此,甄姜再也顾不得还在犹豫的父亲,抢着说道:“其实父亲这些年来,见百姓生活困顿,也是心忧如焚,夜不能寐。如今思考再三,父亲有意将族里一部分田地无偿分给百姓,不知夫君你意下如何?”
“啥?”
王安听罢,当即愕然。
这位老丈人该不会脑子瓦特了吧,怎会傻到把自家田地分给那些黔首?
再说这甄老爷子的三个儿子,长子甄豫早夭,次子甄俨貌似也是个短命的,而三子甄尧是妾室所生,无甚地位。
将来一旦甄老爷子挂了,以甄姜的手段和我如今的地位,这甄家搞不好就是我……媳妇的。
既然如此,那怎可能分人?
不行!绝对不行!
别看王安此前在东平乡说出一番煌煌大言,可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这厮便早把什么黎民百姓抛到脑后去了。
可当他刚想开口相劝时,却忽然想起一事。
这无极将来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王安还记得未来黄巾之乱最严重的地方可是冀州的巨鹿郡,而且张宝驻守的地方乃是下曲阳。
这下曲阳离无极可是只有区区不足百里!
要说黄巾之乱没有波及到无极,王安压根就不信。
而且更严重的是,到了群雄并起时,冀州可是袁绍的地盘。
根据史书记载,这袁绍为了图谋甄家财产,还强迫甄家五女甄宓嫁给他的儿子袁熙。
所以这个无极县如今虽然看起来丰饶,可将来却是战乱不休,甄家如若继续留在这里,是祸非福!
一念及此,王安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
第201章 甄家6
见王安默然不语,甄姜心里开始慌乱了起来,而且还有点委屈。
我甄家都已经做到这个地步,难道你还不满意吗?
就不能看在我的份上,饶过甄家这一回?
“其实甄家还有另外一条路子。”
就在甄姜眼眶微微泛红之时,王安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
前一刻还在暗自伤感的甄姜被王安的话给吸引了注意力,也顾不得委屈,急忙问道;
“什么路子?”
“迁!”
就在甄逸父女那不可思议的眼神里,王安淡然吐出一字。
“迁?”
甄逸父女面面相觑下,甄姜若有所思,而甄逸的脸色却已经沉了下来;
“贤婿莫非在说笑不成?”
“我甄家在无极立足数百年,根深蒂固,又岂能轻易迁往别处!”
其实也难怪甄逸如此生气,大汉可比不了后世,乡土观念极重。
如在官场,抛开政治理念不说,往往出身同一个州的会联手打压其他州的同僚,又会因为来自不同的郡而自发形成一个个小团伙,相互瞧不起对方。
而同一个郡中,又会因为出身不同的县而相互间产生隔阂。
在这种大背景下,王安提议甄家迁徙到其他地方去,俨然不靠谱,甚至有种流放的味道。
面对一脸不善的甄逸,王安却没有生气,只是淡然问道;
“岳父大人听过太平道吗?”
“略有耳闻……”
见王安居然转移话题,甄逸更加不悦,却又碍于对方的身份和背景,强忍着怒火不便发作,只好勉强作答;
“听说这太平道多活跃于乡野间,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甚得人心,乃至于郡县间也有不少吏员入教。”
“老夫此前更是被太平道人暗算,中了剧毒,要不是贤婿的解毒丹,老夫已经死了!”
甄逸还以为王安此刻提及太平道,是想着挟恩要求家族搬迁,脸色更是黑如锅底。
不料王安听罢,却是嗤笑道;
“如果我说太平道很快就要造反,岳父大人信也不信?”
听说太平道居然要造反,甄逸当即愕然,只觉一股凉气旋即从脚底升起,浑身冰凉。
别人可能会不信,可甄逸却断然不会。
其实自从他得知自己被太平道下药后,便一直坚信太平道要造反,只是没想到居然会如此之速罢了。
“可最近这一带已经没有多少太平道的踪迹了呀!”
甄逸忽然又想起了什么,急忙说道;
“哪怕太平道会反,也不至于牵连到这里吧。”
“表象而已……”
——王安摇头轻笑道——
“这太平道人张角本就是钜鹿人,岳父大人想想,如果你是张角,一旦造反会在哪里开始?”
“而钜鹿又离无极不足百里,一旦太平道在钜鹿造反,那甄家……”
“嘶——”
甄逸听罢,倒吸一口凉气,这才意识到了甄家如今的处境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既然如此,我等去报官如何?”
甄逸忽然想到了官府,急忙问道;
“报官?”
王安闻言当即嗤笑,心里对这位便宜岳父有了新的认识。
这人志大才疏,蠢得有些可怜。
可当他看向一旁的甄姜,只见对方虽然目光急切,可神情却依旧清冷,丝毫没有惊慌之色,王安又不由暗叹。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不料甄家却是犬父生虎女!
不过既然此人已经成了自己的岳父,王安也不得不出言提点一二。
“岳父可知太平道造反背后都有哪些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