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曹操开始 (生吃鱼虾蟹)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生吃鱼虾蟹
- 入库:04.13
他满脸欣慰的笑了笑,沉声叮嘱道:“蔡邕博学多才,却不知变通,铄儿借用其名望即可。”
“孩儿谨记父亲大人教诲。”
曹铄闻言,神情郑重的点了点头。
曹操对蔡邕的评价,真可谓一针见血。
蔡邕博学多才,却不知变通。
曹操这短短十一个字,简直将蔡邕的一生都概括了!
因为在历史上,蔡邕就是在王允面前,为董卓打抱不平。
而受到董卓的牵连,被王允捉拿下狱,最后惨死在狱中的!
“司州乃天下中枢,牵一发而动全身。”
“铄儿占据司州,天下各镇诸侯必群起而攻之!”
“这个时候你不尽快筹集钱粮军械,为接下来可能爆发的大战做准备。”
“最近你怎么忽然开始大肆操持起,中元河灯会来?”
曹操端起桌案上的香茶,轻抿了一口。
想到最近听到曹铄,王允,杨彪三人,主办河灯会的事情。
他不由满脸疑惑的皱眉询问道。
“山人自有妙计,父亲大人到时一见便知。”
“孩儿若是现在说出来,就太无趣了些。”曹铄面对曹操满是疑惑的目光,神秘一笑道。
“钱粮的问题,若是你能妥善解决。”
“这一战我们曹家,就有两成左右的胜算。”
曹操见自己儿子,神情满是自信。
他脸上的凝重之色,不由得也缓和了一些。
但曹操还是十分理智,给这场实力完全不对等的大战,报出了一个估算。
曹铄闻言,深深的看了自己父亲一眼。
他没想到曹操,居然将天下局势看得如此透彻。
十万对六十万!
说实话即便是曹铄脑子里,装着超越这个时代,近两千年的知识。
并且拥有一千玄甲骑兵,这种战场大杀器。
曹铄的心中,依旧没有多少底气。
但是……
如今道路已经走到这一步,他是绝对不可能再退缩。
别说只有两成的胜算。
即便胜算只有一成,他也会继续向前走下去!
“司州即为天下中枢,同时也是我们连接雍凉,并州的纽带。若是失去司州,我们就无法将雍凉,并州,司州三地连成一片。”
“此战关系着咱们曹家,能不能立足于天下!”
“哪怕只有两成的胜算,孩儿也要与天下群雄一较高下!”曹铄望着面色凝重的曹操,神情坚定的说道。
“哈哈……好!不愧是我曹孟德的儿子,好胆魄!”
曹操被自己儿子这番豪气万千的话,说得体内的鲜血都沸腾了起来。
他哈哈大笑一阵后,满脸欣慰的赞叹道。
“如今王允册封司徒,张温高居尚书令,父亲大人对尚书台有何见解?”
曹铄提起桌案上的茶壶,给曹操的杯中添了一些香茶。
待曹操的笑声渐渐停下,他才开口询问道。
“铄儿只需安心备战即可,你录尚书事,为父又手握监察,问责百官的大权。”
“王允,杨彪,张温之流不足为虑。”
“尚书台原本一直掌控在司徒袁隗手里,如今袁逢,袁隗二人已经伏诛,袁氏一党大批官员入狱。”
“现在的尚书台,左右仆射,六曹尚书,十八令史,三十六侍郎,大部分的职位都是空缺状态。”
“张温,王允二人,就是想做些什么,也是有心无力的。”
“只要铄儿的将军府,能够快速扩展起来,届时便能彻底替代尚书台。”
父子两人又对当前的朝局,细细的聊了一番。
曹铄前世虽然有着管理一个集团公司的经验,但是对如何治理一个国家。
而且还是东汉末年,天灾不断,局势复杂的大汉,明显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因此……
曹铄大部分时间,都在认真的听曹操讲。
随着曹操说得越深入,曹铄心中对自己的父亲,也越来越敬佩!
这一刻!
曹铄终于明白: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
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它们真正的分量了!
“铄儿,天色不早了,某若是回去晚了,你母亲又要喋喋不休。”
父子两人一聊,就忘了时间。
临近子时三刻,曹操看了看天色,苦笑着起身告辞道。
“父亲大人,慢走……”
曹铄对于自己继母丁氏与曹操的感情,也是知道一些的。
此刻听到曹操这番,无奈中透着几分酸味的话。
他尴尬一笑,没再做挽留。
李秀宁,何太后,二人的美貌,曹操是见过的。
而且他还知道,曹铄已经与甄家五小姐甄宓订亲的事。
眼看着儿子,妻妾成群,自己还要按时回家。
曹操的心里,能不吃味吗?!
“不用送了,你也早些休息。”
“蔡邕喜欢音律,诗画,书法,该如何去做,就不用为父教了吧?”
曹操转身出门的时候,见曹铄跟在自己后面,他不由顿住脚步。
看了看神情有些憔悴的儿子,曹操朝他摆了摆手。
“孩儿晓得。”
曹铄点点头,感受到自己父亲的关爱,他也不再坚持。
“天下第一才子,若是连个腐儒都搞不定,为父会看不起你的。”
曹操深深看了一眼,面前多智如妖的儿子。
他笑着留下一句话,转身便彻底的消失在夜色之中。
“音律,诗画,书法……”
曹铄闻言,也笑了起来。
这些年他营造的才子形象,太深入人心了。
音律,诗画,书法,算数……
曹铄在这些方面,确实取得很高的成就。
以至于在曹操的心里,他都能碾压当世大儒蔡邕。
“希望我的到来,能够改变你们父女两悲惨的命运吧。”
曹铄站在书房的廊道上,想到历史中蔡邕,蔡琰父女两人不幸的遭遇。
他不由神情复杂的,低声喃喃自语道。
蔡邕在董卓死后,还能为他落泪,显然是一个极重情义的老好人。
只是可惜他忘记自己的立场,最终受到牵连下狱而亡。
蔡琰嫁给卫中道,没两年自己的夫君就病死了。
最后甚至被匈奴的左贤王,给劫掠去草原。
若不是曹操花重金,将蔡琰赎回中原。
恐怕她的一生,都要活在与中原迥异的蛮夷之地。
蔡琰返回中原,曾写下《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诗词歌赋,以渲染自己心中的沉痛悲愤之情!
东汉三国第一才女蔡琰的坎坷命运。
恐怕是所有三国迷们心中,最遗憾的一件事情。
曹铄对于这个才情高绝的女子,自然也有着一些遗憾。
若是明日之行顺利,他不介意出手帮一下。
这个命运注定多厄多难的女人。
第115章 蔡琰(一)
城西街,蔡府。
秋日的风,吹进了蔡府的后院。
院内的树枝东摇西荡,微微泛黄的树叶在秋风中挣扎,发出了自己最后的哀嚎。
随后伴随着无情的秋风,缓缓的掉落了下来。
悠扬萧瑟的琴音,随着落叶在园中飘荡。
蔡琰静坐在后院的小亭内,玉指轻扬,一双白皙如玉的小手抚弹着琴面。
琴铮之声似秋日的落叶,带着几分惆怅与清愁。
蔡琰弹奏的是一首,静心凝神的曲子。
然而……
这首仿如仙音的静心曲,却依旧无法抚平她心中的忧愁。
再有半个月的时间,她就要和卫仲道拜堂成亲了。
卫家是河东世家,名望极高的大家族。
祖上曾经出现过,两位声名赫赫的大人物。
他们分别是大汉名将卫青,以及汉武大帝的皇后卫子夫。
以卫家显赫的家世与蔡家联姻,也算是门当户对。
对于这桩婚事,蔡琰心里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她性子清冷淡薄,自幼在其父亲蔡邕的熏陶下,已然是一位知书达理,端庄温婉的大家闺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卫仲道结为夫妻这件事,她心里是认命了。
然而不知为何,随着成亲的时间越来越近。
她那颗平静如水的心,便忽然有些纷乱了起来。
卫家与蔡家是世交,卫仲道更是以弟子的身份,经常来蔡家听蔡邕讲学。
因此蔡琰与卫仲道两人,对彼此都十分的熟悉。
虽然近些年,经常有人拿她与曹铄一起说事。
但在很多明眼人心里,她蔡琰与卫仲道才是两小无猜的一对璧人。
蔡琰今年十五岁了。
她与卫仲道认识,也有好几年的时间。
对于自己这位未来的夫君,她除了敬重之外,并没有什么男女之情。
原本蔡琰以为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这段没有感情的婚姻。
但是当真正临近婚约期限的时候,她发现自己还是不能做到心如止水。
十五岁正是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年龄。
即便是蔡琰这样生性淡薄,对很多事情无欲无求的大才女,依旧不能免俗。
她不希望自己嫁给一个极其熟悉,心里当亲大哥一样对待的人。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外城发火) 番茄小说网vip2020-12-20完结94.8万字 ·2万人在读穿越到三国成了刘备之子,可是我不是阿斗!无拳无勇,要...
-
大唐:我绝不出山 (键中仙) 番茄小说网vip2021-02-21完结30.5万字 ·3204人在读即便是你李二给我半壁江山,我也绝不出山。站在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