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外城发火)


  然而刘铭他们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一个月,他们探查清楚了从永宁到东治的所有暗礁和海岛,这还是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附近一些海岛的位置,才能够这么快的探查清楚这一条航路。
  然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永宁到东治,这条海路上的情况,已经全部清楚,这意味着刘备的军队,可以从东莱沿海出发,一直到达建安郡的最南端。
  那里距离交州,只有一步之遥。
  之前刘备的海船,已经可以从东莱到会稽沿海,那里的海域情况都已经摸索清楚了。而现在,则是摸索清楚了接下来这一段海路。
  当海图绘制好之后,后来的人,就可以避开那些暗礁,在那些有淡水的岛上取得一些补给,同时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当然,刘铭也清楚,以现在的航海技术,最多也就是在近海航行,最多也就是发现夷州——
  也就是后来的台湾,孙策他们要出海的话,无非就是朝着东南亚方向而去,一路沿海,寻找落脚点,然后逐步的探索东南亚的情况。
  或者往北而去,从三韩那里出发,然后发现日本……
  在具备更出色的远航能力之前,大汉的航海,最多也就是这样的水准罢了。
  毕竟现在的海船,还是靠人力驱动的,就算可以用指南针来寻找方向,可是在获得蒸汽动力之前,人类想要横跨整个大海,依旧只是一种奢望。
  到达东安之后,刘铭率军休整了几天的时间,人在海上飘久了,就容易缺乏维生素而引起败血症,虽然每次出发的时候蔬菜都带了不少,还带了许多大豆发芽,可是有机会上岸,还是要多上岸的。
  除此之外,刘晔设计的大黄安装上海船的设计图,也终于送来了。
  之前看海船的时候,刘铭就觉得差了点什么,本来他想着要把投石车装上海船的,万一碰到敌人的话也可以远距离打击,不过和刘晔讨论了之后,就立即被精通工艺的刘晔给否决了,海上波浪起伏,船只也是不断起伏的,投石车本身精度就非常之让人一言难尽,在平地上都很难打准,就别说是在船上了。
  不过传统在雄城墙头上使用的强弩大黄,倒是很适合在海船上使用,只要把弩箭改造成搭钩那样的箭头的话,撞上对方的船体,就能撞个大洞,然后用绞盘把搭钩拉回来,就能撕裂对方的船体!
  而这样的大黄弩,哪怕是在江面上作战,用来对付对方的楼船,也是很有用的。
  听了刘晔的说法之后,刘铭击节叫好,这确实能够让海船以及楼船具备远距离杀伤力,而且也能够改变未来水战的方式。
  这种超越现有作战方式的东西,刘铭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这可以让他的部队在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占很大的便宜。
  现在水战用楼船的其实很少,毕竟不是每次水战都在长江这种宽阔的江面上,更多的是在比较狭小的地方进行,所以艨艟走舸斗舰这种中小型船只才是主流,而作战方式也比较单一。


第275章 发散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错漏之处,然而很多地方却还是很正确的,比如草船借箭虽然是虚无缥缈之事,然而之前诸葛亮和周瑜的对话却说明了水战的精要之处。
  大江之上,什么兵器为先?弓箭为先。
  双方船只没有接触,那就是相互放箭来制造杀伤,而船只相接,就是在船上和对方刀来枪往,拼的就是双方士卒是否水性好,是否站在船上能够稳稳的张弓搭箭,挥刀厮杀,精锐的,站在船上,如履平地,不管是射箭还是厮杀,都能够表现得和陆上一样,甚至还能够借助船只的起伏,让自己的力量变得更足,那就是精锐中的精锐了。
  周瑜和鲁肃在豫章练兵,练的就是这种。
  虽然在江南很多地方还是要靠小的船只,可是一旦某一日和荆州方面进行水军的大型作战的话,扬州这边的大型楼船和这种船弩,就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
  对上中型船只,这种船弩打得准的话,一炮就轰沉了。
  对上小型船只,直接撞过去,就能够将对方给撞沉。
  这样的水军优势,一旦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就有可能让刘备集团拿下荆州的过程,变得一帆风顺。
  所以在快马去信让老爹给刘晔记功的同时,刘铭也开始兴致勃勃的让海船上都装上这样的船弩了。
  这种船弩,展开了足有三米宽,以绞盘上弦,可以以肉眼来瞄准,箭头全部由精钢打造,后面以粗绳系着,发射出去之后,就可以用绞盘收回,要是没法收回,还可以砍断绳索,以免船只受到牵连。
  船头一只,船尾两只,侧翼各有四支,这就是威力巨大的十一门船弩,配合上护卫的那些小船,刘铭觉得自己的船队也算是微缩版的航空母舰了……
  这样的力量,可惜只能在近海航行。不然的话,天下还有能够阻挡的海上力量吗?
  “咱现在有了橡胶,就可以制造密封的盖子了,是不是能把蒸汽机搞出来?可是我不是学工科的啊……
  这玩意的技术含量其实也不算特别的高,不过牵涉到的东西太多了,还是先慢慢发展吧,现在想太多没用,基础文化不提升上去,就别想在科技上有什么进步。”
  刘铭一边看着士卒们安装舰炮,一边在心里想着。
  不过现在那些工匠们想出来的专利,已经极大的刺激了刘备治下各种人的思维,毕竟一个小小的装置,就让葛工取得了一个中产之家上百年才能够积累下来的财富,而刘晔这次船弩的改进,也足够让刘晔得到足够的收入——
  船弩是用在军事上的,刘铭已经对刘备提议,以后每安装一具船弩,就有一笔钱成为刘晔的专利费,一直到十年之后,专利才成为公用专利,不用再付费。
  这样一来,也足够让刘晔发一笔财了。
  刘晔自己也许不在乎这些钱,可是刘铭却表示,一定要给。
  这就叫千金买马骨。
  让天下人看到,发明的这些东西,只要有用,就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
  用利润去驱使那些已经开始学会识字,会更好思考的匠人,让他们的思维,不再拘泥于上一辈传下的知识,而自己发散奇思妙想。
  去除他们身上的束缚。
  他们就能够给予你足够的回报。
  其实刘晔只是做了个小改动。
  海船是刘铭拿出来的设计图。
  大黄弩是古已有之的,守城利器。
  他只是发挥了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大黄弩可以很好的安装上船只罢了,就能够获得这么多的财富。
  谁看了不眼红?
  那些发明,有的有用,有的无用,可是只要累积得多了,人们的思维自然也就更广阔一些。
  哪怕不断的出现错误,错误也是有价值的。
  错误可以证明这条路行不通。
  这就是科学。
  科学就是不断试错,然后尝试出正确道路的做法。
  当大汉的子民,具备了这种科学思维,习惯用科学的方式去解决他们碰到的困难之后,天下还有能够阻挡大汉起飞的东西吗?
  没有了……
  中国的文化悠久,辉煌。
  诸子百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着如此多灿烂文化的碰撞和冲击。
  可是因为太辉煌了,后人只能在百家争鸣的基础上,去发展一些其他的东西。
  同时大一统,也阻碍了新思想的产生,毕竟因循守旧,就可以过得很好。
  而且中国的版图,以当时的技术,已经扩展得不能再扩展了,再扩展,以当时的能力,根本没法做到有效的统治。
  所谓四方四极——西方的山脉,南方的密林,北方的平原,东方的大海。
  包围住了大汉的子民,保护着他们,也妨碍了他们继续向外扩展。
  其实这不是四极保护了大汉,而是大汉扩展到了四极的范围极限之处。
  不管怎么说,在获得了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好的地盘之后,再往外扩展,就反而没有了什么动力。
  刘铭想要让这种动力继续保持下去。
  那么就要让他们拥有更多的驱动力和欲望。
  所以要出海。
  要让大汉子民的目光看到更远的地方。
  就算在刘铭这一代,没法让大汉真正的离开东亚这块地方,在未来,总是会有这样的机会的。
  天下还有很多更肥沃的地方,等着大汉的子民去开发啊。
  想到这里,刘铭就忍不住心潮澎湃。
  和其他古文明比起来,现在的中华文明,可谓已经占据了先机。
  是否能够将这种先机继续保持下去,那就要看自己的了!
  有幸来到这个时代,当然就要做得更好一些了!
  “少使君,船弩基本上都已经装好了!”宋谦的喊声,让刘铭从遐想中惊醒了过来。
  “好,我们准备出海!出发去东安!到了那里,我们就可以去探查,我们从来没有探查过的海域了!”刘铭挥舞了一下胳膊,意气风发的说。
  “大海,果然足以激发出男儿的豪情!”孙策在他身边,同样大笑了起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