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就算不闭眼,又能挡住自己的拳头吗?
对此凌统很有自信。
他出拳很快,也很重,他现在毕竟才十一岁,力量再大,也不至于把人打出个好歹来,所以也没有收手这种说法。
下一刻,瘦小的少年一个矮身,就躲开了他的拳头,然后朝着他的身体贴近。
凌统一下打空,就吃了一惊,不过他反应还是快的,本来右拳打出去,左手就是负责防守的,当下左手就推了出去,想要把对方给推开。
刚才一拳打空,让凌统的脚下也有些不稳,打空这种事情,本来就容易让自己重心偏向前方。
这一推,反而能够起到借力的作用。
然而对方撞过来的时候,带起来的力量,却出乎凌统的意料之外的大!
所以马上,他就被对方给撞到了地上。
倒地之后,两个人就开始在地上翻滚,很明显瘦弱少年还是处于下风,毕竟在力量上他是处于劣势的,然而在翻滚的过程中,他却扯着嗓子喊了一句:“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这又不是单挑!”
附近的几个少年这才如梦初醒,呐喊着纷纷冲了上来……
刘铭大笑了起来,然后他喊了一声,让所有人都停手。
凌统和瘦弱少年还在地上翻滚着,刘铭从高台上跳下来,然后一手一个,把两人都提了起来。
他现在也是一米九的猛男了,提这两个少年当然不费力。
“好了,打完就完了。”看到两人被自己提着还在那里努力要朝着对方拳打脚踢,刘铭出声道。
凌统住了手,对方也住了手。
看到他们都冷静下来了,刘铭把两人放了下来。
“不错,知道自己力量不足以对付对手,就想办法的打消对方的优势,还会喊人来帮忙……你叫什么名字?”刘铭问。
“我姓丁,叫丁奉。”
听到少年这么说,刘铭就笑了起来:“你有字吗?”
丁奉摇了摇头,他这时候只是刚刚勉强满了十岁的一个少年,哪里有什么字。
“好,从今天开始,你和凌统一样,跟在我身边,他是正统领,你就是副统领。”刘铭道。
丁奉看着凌统,倒有点不服气的样子。
“他刚才也没打赢我,凭什么当正统领。”
凌统怒了:“刚才要不是少使君分开我们,我早就打死你了!”
“要不是少使君喊停,我们一拥而上,死的就是你!”丁奉道。
“以多胜少,好意思说?”
“不是你说我们随便上来几个吗?”
“好了好了,丁奉,凌统确实比你厉害,这你要承认。凌统,丁奉比你小,力气自然不如,又没学过武艺,你赢了他有什么好吹的,而且他还显得比你聪明。
你们两个,各有所长,到时候要取长补短才是。凌统你性子急躁,要多学习丁奉的冷静和判断力,丁奉你也不要觉得凌统就没法对付你,真要是战场上碰面他下死手的话,你再聪明,也早就死了。”刘铭道。
丁奉想了想,然后对凌统行了个礼。
虽然这个礼怪模怪样的,倒也展现出了他的友好。
凌统也回了一个:“你看,我这才是正确的姿势啊。”
“好了,接下来凌统是正统领,丁奉是副统领,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服气的?”刘铭转头对其他少年兵道。
其他人相互看了看,然后纷纷摇头。
不管是凌统的勇猛,还是丁奉的大胆,他们看在眼里,都是服气的。
少年的世界里,没那么多复杂的,你有本事,他们就会服气。
“很好,接下来你们会一起同吃同睡同劳动,接下来会有文字先生教你们习文,有将军教你们学武,还有一些别的技能,我希望以后在你们的中间,能够走出几位顶级的将领出来,不要给我刘铭丢脸,明白了吗?”刘铭大声道。
“明白了!”少年们用整齐的声音回答他。
刘铭满意的点点头,这才离开了少年兵的营地。
接下来要怎么把这群人拧成一股绳,就看凌统和丁奉的了。
当了统领,当然就要学习处理这些事情。
不过能在这里发现丁奉,本身就算是惊喜了。
不愧是将来雪中奋短兵的东吴最后一任大都督,刚才的一系列动作,完全展现出了他胆大心细的一面。
凌统和丁奉,这就是下一代将领的代表啊。
第212章 赵云的疑惑
“子龙叔叔,你觉得这帮少年兵如何?”刘铭问了赵云一句。
“少使君,云可不敢当叔叔这个称呼,叫我赵云就可。”赵云先是这么说了一句,然后道:“这些少年里,那个丁奉不错,以后可能会是大将之才,可是这么多人,不太可能都成材。如果是练兵的话,把精力用在十几二十岁的精壮身上,更合适一些。”
刘铭点点头。
这几乎是正常人会有的看法。
养这种少年兵,一般来说,只有一种原因。
那就是蓄养死士。
从小训练起,各种恩义,各种培养,要的就是关键时刻,要么去刺杀敌手,要么去保护主公,一般一些豪门大族都会培养这样的死士,而这些死士往往也是忠贞不二。
可是那也只是小规模的,没有听说谁大规模的培养死士的,同时也是从极小的时候就开始控制对方的思维,这样才能够有更好的效果。
这些十岁的孤儿们,年纪不上不下的,培养士卒浪费了,培养死士年纪又太大了。
可是实际上,刘铭并不是要培养死士,而是为未来准备的班底。
十岁开始就培养的职业军人,当然不会是在一线冲锋,随随便便就填了战壕的普通士兵。
而是拥有更多技能,可以指挥部队的军官。
水准高的,是高级军官,水准差一点的,是基层军官。
更重要的是,这些少年的存在,将会是将来军校的雏形。
而他自己,就是这个军校的校长。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大量的基层军官,会让刘备的军队更加的精干。
刘铭也不担心尾大不掉,不管是刘备还是自己当这个校长,那么就是这些军官效忠的对象了,而他们作为同学相互之间拉帮结派虽然也难免,可是现在的军制注定了,他们之间就算是拉帮结派,也不可能集体造反。
更何况这种军校还不会只有一家,到时候刘铭要开更多,相互牵制之下,当然就更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而且还能够通过军校,将高深一点的文化,普及开来。
之前退伍的那些军人,可以将基本的文化普及开来,而这些预备役的军官们,则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一些更高深的知识。
这年头文官武官之间的分际,其实一点都不明显。
诸葛亮的出师表名垂千古,诗词文章无一不精,然而一辈子却在带兵打仗,周瑜倜傥风流,精通音律,却也是名将之资,鲁肃、徐庶、庞统、荀攸、陈宫、陈登、沮授……
这些文人哪个不是率领大军,驰骋疆场过?
除了很少个人冲锋陷阵之外,比那些著名的武将,都差不到哪儿去。
汉儒和后面的儒生,都不太一样,君子六艺,那可是从来都没有放下过的,就别说还有很多以“大复仇”和“大一统”为标杆的公羊派儒士了。
这年头文人带兵,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这些将来会成为军官的少年们,同样可以将比较高深的文化,传播开来。
军事方面的,文学方面的,生活方面的……
孔子之所以伟大,不光是因为他是思想家,政治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教育家,将教育扩展到普通人身上,所谓有教无类。
然而秦汉以来,教育更多的成为了一种被垄断的手段,以至于阶层流动极其的不明显,下面的英杰看不到上升的途径,上面的显贵不了解下面的情况,以至于强盛的汉朝,就那么不知不觉的走向了衰败。
刘铭现在要做的,就是圣人曾经做过的事情。
他当然不是想自己做圣人,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统治更容易一些罢了。
既然来到了这个朝代,刘铭不可能傻乎乎的搞什么三权分立君主立宪之类的,任何政治体系都要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够真正的有效。
没有足够的粮食产量,妄想拓土开疆,那就只能是空想,没有足够的运输效率,想要将统治深入到乡间,那同样也是妄想。
衣食住行,这几样不解决,就想要掌控整个国家的行政权力,这同样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不过现在刘铭掌握的技术已经很可观了,农业技术和占城稻的获得,让粮食产量大大丰收,水泥技术和钢铁的大量炼制,让交通变得更方便,也有了前提,这样的话,将来朝堂上的指示要传达到帝国的任何一个角落,就有了可能性。
可是再好的技术和体制,也要靠人来执行,所以哪怕现在似乎显得有些早,刘铭也要未雨绸缪的先做准备。
“子龙将军,如果接下来你有空的话,可以没事去教教他们,教他们骑术枪法之类的,我师父还有三叔和孙伯符也没事就去教教他们的,让他们成长得更快一点。”刘铭对赵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