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 (九宫格夫妻)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九宫格夫妻
- 入库:04.13
“文若,你是什么意见。”
“回陛下,公达生前曾跟臣聊过这事儿,他说,若是死后能得个恭字,便也不枉此生了,陛下既然问臣,臣请陛下赐号,恭。”
刘协闻言却是叹了口气,道:“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公达,还真是谦虚啊,朕早年疾苦,幼年登基以来几度沦为傀儡,若无公达、文若你们庇护辅佐,安能有今日大汉之三兴?”
说着,就见曹操颇为无奈地低下了头,微微往后退了一步。
“恭字对公达来说,太轻了,我以为,贞字更合适一些,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文若以为如何?”
“这……臣,代公达拜谢陛下。”
满朝文武听了之后齐齐身体一震,却是都从这个贞字中,听出天子的几分杀意。
清白守节曰贞,说的是荀攸一辈子清正廉明,尤其能守大义;大虑克就曰贞,说得是荀攸一生深谋远虑,帮着朝廷和天子很是做成了大事;然而这个贞字其实还有一个意思:不隐,无屈,曰贞。
不隐不屈,一个是说他为人刚正不隐瞒也不向强权屈服。老实说,这个解释着实不太适合安在荀攸的身上,所以此前这荀家三相聊天的时候,也都觉得贞字给荀悦更合适。
所以这里面自然就有另外一种解释了,隐,本身有几分哀怜的意思,屈,也可以解释成屈辱。
分明就是在向天下表明信号,这荀攸绝对不会白死啊!
而堂堂天下第二大郡的太守,前任朝廷尚书,死在上计进京的路上,谁都知道这里头的水到底有多深,此时这天子给个谥号都给得如此杀气腾腾,怎能不让人想到发生在光武年间的度田事件呢?
当年,光武帝刘秀同样作为中兴之主,同样也是因为上计之事闹得沸沸扬扬,面对最后几乎天下大乱的局面,终究不得不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以至于遗祸无穷。
却是不知今时今日之天子,比之光武又会如何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刘秀,王莽,与丘拜斯
“奉孝,事情查清楚了么?如果答案是否,多久能给朕一个答复?”
北邙山下,刘协亲自将郭嘉叫到身前出声询问道。
“公达行至上蔡一代被袭杀,随行两百多名郡卒皆死,随行的财物,甚至连马匹,贼人都没有抢,但随行的公文奏表全部都不翼而飞,刚刚传来消息在平舆城留守的郡丞萧平几乎是同一时间遇刺身亡。这……其实根本就不用查,定是汝南地区的豪强大族联合所为,也一定是跟此次上计有关,陛下若是想要大开杀戒,将汝南最顶级的那几个豪强大族排排坐,挨个杀,估摸着也杀不着冤枉的。”
“汝南的郡丞也死了?好,好好好,真是太嚣张了,这是拿朕当刘秀了是吧,张宇。”
“老奴在。”
“汝南的账,有问题么?”
“这……根据校事府粗浅的调查,汝南的问题,确实是不小,然而具体的情况,还是要详查,校事府能力有限,也是力有不逮。”
“是只有汝南有问题,还是天下都有问题。”
“这……只能说汝南的问题,更严重一些吧,除了南阳、颍川二郡,以及兖州之外,天下各处,几乎或多或少都有一点问题。”
这头刚说完,下面却是炸了锅了,一时间,所有人都是两股战战,紧张的吞咽着口水。
确定了,这就是光武朝的度田事件重演,就看天子到底想闹得多大了,当天晚上,这满朝的文武百官无不是彻夜难眠,有些出身不好的武将更是一脸懵逼的到处去求教,根本不理解发生了什么事。
比如关羽就在问:“大哥,你们所说的那个度田……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备则叹息一声,一边给关羽斟酒,一边解释道:“此事,说来也是话长了,你知道我朝其实,一直都有一个上计的制度的是吧。每一年,各郡长官都要派上计吏进京,向朝廷详细汇报郡内田、人、牛马、财物、以及风土人情的详细情况,其实天子的议税之法,同样也是脱自于此。”
关羽闻言不屑地笑道:“那也叫上计?天子亲政以前,完全是胡说八道,名存实亡,否则这天下如何也变不成今天的样子。”
“不错,上计乃国之根本,然而本朝那么多上位者难道都是傻子么?不知道这些么?事实上,我朝以前对上计之看重,几乎是仅次于军政大事的,而之所以后来变成了形式主义,就是因为那场度田事件。”
“建武十五年在上计时,光武帝敏锐的察觉到上计有假,无论是耕地数量还是人口户数,光武都认为各郡有所隐瞒,遂下令全国各郡县重新统计,这份诏书,就叫做度田诏。”
关羽闻言道:“光武帝起于微末,名为中兴,实为开创,自然不是好忽悠的,威望怕是能与当今天子比肩,各地两千石居然连光武帝都敢欺瞒,怕是活得腻歪了。”
刘备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道:“真如你所说的话,这天下就不会变成这样了,各地两千石面对光武帝的高压,只得选择优饶豪右,侵刻羸弱,即,将老百姓的住宅都算作了耕地,将人口,田亩的缺口尽量都从普通百姓身上找齐,而豪强大族,他们依然不敢查,或是没有能力查,而即使如此,数据也依然是错漏百出,而在复查中,陈留郡所递交的上计簿中,还另外附带了一封信,上面写的是,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意思就是说,让他在汇报的时候,参考着颍川和弘农的数据去报,不要参考河南和南阳的。呵呵,毕竟河南和南阳都是勋贵豪强云集之所在,报上来的数据,纯属胡编,不具备参考价值么。”
关羽闻言都惊呆了:“好家伙,面对光武重压,居然还敢如此胆大妄为,此乃国本之策,居然可以照抄,胡编的么?以光武的威望,他怎么可能忍得了?”
“他确实是忍不了,事后光武帝勃然大怒,亲自派遣信得过的人下放到地方,重新去审查上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近郡守、刺史这些两千石的官吏,就处死了足足十几个之多。”
“这下,他们应该不敢再作假了吧?”
“哎,接下来,便是天下各郡皆反了啊,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杀所在郡县的长官,其中,青、徐、幽、冀尤甚。要知道冀州,可是光武之所以能席卷天下之根本啊!就连新莽王朝末期,也从没发生过暴民杀官的情况。
关羽闻言,一时沉默不已,好一会儿才问道:“后来呢?”
“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啊。”
“哎,豪强大族之祸,由此而始啊!”
“这,也是那些宵小之辈的胆气所在了,以光武之威能,尚且拿这些豪强大族全无办法,最后也不得不进行一定的妥协,今上,纵有经天纬地之才,然而此时袁尚、公孙度、孙策、吕布、韩遂,这些不臣之人尚在,天子威德,未必就强于光武,这些人既然敢反光武,反今上,怕也不是不可能了,眼下正值春耕时节,本就不便用兵,再加上冀州,汉中又都在打仗,强压之下,万一出现天下皆反的情况,只怕,我大汉三兴之势,就要断送了啊!”
关羽闻言也是心忧不已道:“天子爱民如子,此等上计之事关乎天下百姓福祉,绝不可能放任不管,何况荀尚书都因此而死了,这口气,天子咽不下。”
“可是,等大汉真的重新一统之后,再行彻查难道不是更好的良策么?再不济,也得等到秋收之后吧,朝廷现在哪里还有镇压叛乱之兵呢?”
关羽闻言,也唯有沉默以对。
易地而处,他都觉得天子太难了。
其实这事儿,包括刘协本人在内也大多都有数,他也想过这次议税,首要解决的肯定就是各郡县政府大规模弄虚作假的问题,也是特意因此去重读了光武本纪。
说到底,刘协对于自家地盘的统治根基,还是太不稳了,而他的改革,又实在是太猛了。
官渡之战以前,刘协改革的强硬措施之所以能实施,一来是那会儿吕布帮他杀了不少人,把那些地方豪强都给杀怕了。二来,也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尤其需要感谢曹操给他打下的基础,是真的好。
官渡以前,朝廷名义上掌控了四洲之地,即司、豫、兖、徐,以及一个南阳。
司州,被董卓给祸害的几乎都没什么人了,豪强大族的实力大减。
豫州,名义上虽然归属于朝廷,但实际上朝廷真能控制住的也就是一个颍川,而颍川所谓的豪强大族,那不都在朝堂之上了么,一部建安大典,把他们都给抬成学阀了,他们自然是不可能去反对天子的。
兖州,那是多亏了曹操经营的好,权力抓得牢,再加上连年的天灾,兵灾,先后被黄巾、青州黄巾、黑山贼、吕布、曹操本人,以及地震、旱灾、蝗灾、瘟疫轮番祸害,豪强大族本就多已无力,又有李典作为榜样转行做了军事贵族,大多尤有余力的人家不是投了天子在朝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就是跟着曹操,也算是既得利益者,其他人确实也是无力反对。
至于徐州之地,反对势力其实也已经先一步被吕布给杀光了,就连陈登都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而在此之前,吕布,袁术,曹操,刘备,陶谦等英雄在此地轮番登场,尤其是曹操此前屠城时一顿乱杀,却是也终将此地的豪强大族削弱的不轻,虽然配合程度比不得兖州,但当时来看,确实是面临天子屯田之兵的时候有心作乱也是无力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