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 (九宫格夫妻)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九宫格夫妻
- 入库:04.13
荀悦闻言马上郑重地道:“公公这话说的,未免太拿我见外了,我这中书台同样也是天子的官,办公的地点同样也是在北宫,实不相瞒,我自己其实也早已经将自己当做了宦官,你我立场相同,实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次税议,起风波是必然的,无论是明刀还是暗箭,我自然也是要尽力帮你抵挡,我跟你保证,只要是我还在朝堂一天,就绝不让公公受半点委屈。”
同时心中也是了然,恐怕这次校事府查到的东西真的是能将天都捅出来个窟窿,否则这张宇万万也不至于怕成这个样子。
张宇闻言欣慰地点了点头,这才将话题转过来,道:“令君的顾虑我也明白,因此刚刚服侍天子的时候我也已经代令君问过了,天子特意明说,不给伏、郭两家另封爵位。”
“真的?”
“天子原话:‘曹操能封到国公,那是他扶保大汉于将倾的大功劳,与皇后有个球的关系,而郭家受用,甚至郭嘉以后封爵也是必然,但也是因为他们在法家上的权威,是因为朕孱弱时,他们举家来给我当宿卫的报答,同样与后宫事物无关,伏完一介儒生,又没有战功,他们伏家凭什么封爵位呢?’”
“原来如此,那……”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陛下的表兄王瑞袭爵都亭侯,早就托人找过我,问能不能让他封个亭侯,我也早就问过了,陛下没那个心思,他说侯爵乃国之重器不可轻授,别说亭侯了,事实上陛下对王瑞的都亭侯之职都颇有一些微词,还是在老奴的劝说下才给他留着的,您啊,放心大胆的做吧。”
所谓王瑞,即是刘协的舅舅王斌的儿子,袭爵成为了都亭侯,换言之,也就是刘协的娘家人。
事实上,董卓废帝这事儿,其实并不是完全没谱的,先帝时,刘宏换太子的心思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他与何后的夫妻感情也早就已经完全崩盘了,刘协的舅舅王斌就是那时候封的侯,奈何何进当时大势已成,确实是不能轻易废后导致国家动荡,加上他死的确实也有点突然,这才不了了之。
就见张宇侃侃而谈道:“令君,咱家入宫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就连先帝都是老奴看着长大的,既然你答应保我,自认宦官二字,那就是自己人,老奴托大,跟您说两句心里话?”
“公公请讲。”
“我朝自高祖以来,外戚专权这四个字便始终如噩梦一般萦绕朝堂,自光武之后愈演愈烈,就连废立天子之事也屡有发生。不客气的说,这大汉之所以闹成今天这个样子,和这外戚是无论如何也分不开的,对吧?”
“公公所言甚是。”
“外戚专权之基,首在封侯,我朝以来但凡后族几乎都要封侯爵之位,皇后的亲戚封关内侯,太后亲戚封列侯,且总是让他们掌管禁军,这确实是不假的,然而真要是普通人,难道封个侯爵就真的能够在朝堂上只手遮天了么?除了这侯爵制度之外,外戚专权,又何尝不是他们本身就拥有一定的实力呢?邓、梁等家族本就是我大汉一等的豪强大族,勋爵世家啊!”
荀悦闻言自然点头。
“其实,天下人都说先帝昏庸,咱们自家人不说那虚的,天子本人对先帝也是微词甚重,提起先帝,老奴已经好多次从天子口中说到昏君二字了,然而老奴说句真心话,难道先帝就不想重振朝纲么?废宋立何,难道就不是为了终结这外戚专权的怪圈么?”
荀悦忍不住出言反驳道:“确实如此,然而也正因为何进兄妹二人出身低贱,一来不晓朝堂进退之道,终酿董卓进京之大祸,二来,也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根基,这才不得不依重袁绍等党人,而这些党人发展至今早已是尾大不掉,天下变成这个样子,未必就不是他们有意为之。”
“是啊,正是如此,这皇后出身太高,一旦外戚把持了朝政,便是天有二日之景象,就连这百官的奏表都要一式两份,给天子一份,还要再给外戚一份,只手遮天架空朝堂甚至行那废立之事,可要是皇后出身太低,这骤然拔擢到了高位,却是难免要重蹈何进的覆辙,说实在的,那何进就是一个屠户出身,你让他来当大将军,如何能当得好呢?我想,天子这一宫三后之意,正是为了如此啊!这以后三个皇后成为常例的话,首先不再给外戚随意加封赏,其次,真要是再出现主少国疑的情况,三者也能够互相制衡。”
“那,看本朝的情况的话……作为外戚的就是,曹丕,郭嘉,伏典,三者一个勋贵,一个朝臣,一个普通儒生,这……确实是制衡之法啊。”
荀悦也识趣的没提曹操,真要是刘协死在曹操前面,谁也制衡不了,至少又是一个窦武。
第三百一十二章 荀攸之死
且不说,当曹操这次得知自己因为一时气愤,一不小心又搞了一次弄巧成拙,曹曦没废,与他的关系反而愈发疏远,何氏上去了,但因为曹曦没废上去了也基本等于没上去,反倒是他一直以来最忌惮的郭女王居然成功上位,礼与后同,这会儿老曹的肠子是真的悔青了。
且不说,后宫中最近因为两个皇贵人上位,一时间又变得山崩地裂,尤其是曹曦在连续被亲爹和后爹背刺之后心灰意冷,却听说了是郭女王帮她稳住了后位,不但对这位新上来的皇贵人没有什么提防之心,反而是充满了感激,事后俩人紧握着双手,尽释前嫌,甚至于情同姐妹,一起打压何氏与其他贵人,倒是让刘协的后宫少了不少的鸡飞狗跳。
又且不说,曹丕和曹纯两个人所率领的大军走褒斜道赶赴汉中,与诸葛亮、韩遂的联军在阳平关展开对峙,战争打得如火如荼,与此同时那些关中籍的流民也终于在朝廷的安排下在广袤的关中大地上开始了春耕。
至于汉中现有的二十多万关中人口,因为阳平关被堵,褒斜道又是战场,所以如果他们愿意的话,朝廷倒是欢迎他们走子午谷、傥骆道回关中或是走汉水道经荆州折返汉中,程昱负责接应。
不过说实在的这几条路真的都挺难走的,否则阳平关也不会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了,反正大家都认为此战朝廷的胜算很大,大多的流于汉中的关中百姓确实也不着急回去。
顺便说一下,天下大乱之前,官方在籍的关中人口也只有五十万,而在刘协的治理之下,明明此前还是无人区的关中,仅之前流落于荆州、巴蜀、汉中的关中流民,居然也已经远超过这个数字,明年这个时候,关中的在籍人口差不多就能超过一百万了,这还能腾出相当大的地方给他养马。
足见此前关中地区隐瞒人口之嚣张。
总不可能关中被如此严重的祸害之后人口不减反增吧。
然而这些事,相比于春耕来说,却又着实算不得什么大事了。尤其今年的春耕之后,还有一场来自于全国两千石级别以上共同参与的议税总结大会,用以总结前半年财税的收支情况。
由于去年这半年时间发生的事情实在有点多,新打下来的地盘实在有点大,如并州、半个冀州、半个荆州、幽州、关中等地,都是这半年里新打下来的,朝廷的地盘扩大了足足一倍都不止,因此这次的议事,确实是有点不同寻常。
与其说是对去年财税问题的总结,都不如说是针对去年实施的新政在新老地盘的落地状况进行一个归纳总结。
而之所以严重,却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大会开会的前夕,现任汝南郡的太守,前任的尚书台尚书,原,曹操的谋主,荀彧与荀悦之侄荀攸,居然在从汝南赶往许都的路上,被人给刺杀了!
…………
“公达!公达啊!!眼看着大汉就要三兴了,你怎么这个时候既离我而去了啊,公达啊!呜呼哀哉,痛煞我心!痛煞我心啊!”
北邙山上,曹操抱着荀攸的尸体嚎啕大哭,当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仿佛老天爷也被其感动了似的,明明是早春时节,却是下起了罕见的瓢泼大雨。
曹操的后面,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文武百官面前的荀彧只穿着一身单薄的素青色锦派袍,背着手一言不发,由于天降大雨的关系,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这是哭了还是没哭,只觉得心里紧紧的,嘴里苦苦的,肺部却是一呼一吸之间犹如火烧一般,鬓角,居然在收到消息之后的一夜之间染上了些许的霜白。
咔嚓擦!
一道雷光划破了天际,也照亮了荀攸的遗容,只见他左半边的脸一刀深深的,长长的刀疤狰狞地向外翻着,露出暗红泛白的血肉组织,虽然明知道这幅遗容已经尽量的整理过了,但荀彧还是总觉得那伤口里面有白色的蛆虫在蠕动,让他感觉特别的恶心。
“天子驾到~”
一声长啸,打断了曹操半真半假的哭诉,却是刘协顶着瓢泼大雨大步的走来,由于走得太快,给他举伞的内侍居然都有些跟不上了,半边的身子都已经被大雨淋湿。
先是拍了拍荀彧的肩膀:“文若,节哀。”
“谢陛下。”
“魏公节哀。”
“陛下痛失臂膀,也请节哀。”
“谥号定下了么?”
“还没呢,还请陛下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