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 (九宫格夫妻)


可问题是,本朝天子如此的强势,这政策再怎么商量,也注定不会给异族什么话语权的,而本朝之后,将来的异族首领那都是什么人啊,那可都是皇亲国戚啊,这岂不就成了皇亲议政?
东汉一直以来真正核心且无解的矛盾是什么?不就是皇帝都死的太早,以至于外戚专权么?外戚专权其实还算是好事儿,自家舅舅专权总好过外人专权吧?
皇亲议政,这不就是守为藩篱么?如此一来,臣权必然进一步的收归于皇权,万一到时候朝内主少国疑,这些统领异族的皇亲,就可以通过议政的机会对权臣进行一定的压制啊!
这些皇亲本来就有身份,有军队,现在又有了议政的名分,这以后朝廷再想出个权臣可太难了。
如果将来有一天主少国疑,参与议政的皇亲赖在京城不走了,自己成为了权臣,他的军队在外可以保证那个莫须有的权臣不敢轻易动他,而他的军队在外也进一步保证了他在京城至少干不出废立皇帝的事儿。
这皇亲虽然有兵权,但有的都是异族的兵权,离着朝廷中枢又远,一年只开一次会,也保证了他们在加强皇权的同时本身并不会对皇帝本人进行侵蚀,也无需担心再有个七王之乱之类的。
退一万步讲,万一哪天朝廷内部再有个农民起义啥的,朝廷也可以堂而皇之的调异族军队进来镇压,万一让这个异族首领做大,进而夺下了江山,那这个新首领不也还是姓刘么?他难道还能改国号?
那你说这到底是异族抢走了政权,还是本朝王爷借异族之兵复国?
天子的这一手集权,玩得可真是漂亮啊!


第二百二十五章 凌烟阁与功臣们
就这样,刘协在幽州一待,就是将近一个月。
经过尚书台的选拔,最终,并州阳曲郭氏的郭缊接替了这一职务,此人以前做到雁门太守,也是两千石,并州人么,同样是胡汉杂居的地方,对于管理幽州事物也算是触类旁通,最关键是此举也算是给并州的那些士族一个明显的信号:只要你们乖,还是允许你们当官的,以前的事儿咱们都可以既往不咎。
从此以后,并州人去幽州当刺史,幽州人去雍州当刺史,雍州人去并州当刺史成为常例,却是在百年之后意外整出来一个边郡士族集团,却是后话了。
此外,刘协顺便在涿郡搞了一次大赏群臣,给此战中所有有功劳的将士都封了官,赐了爵位,并且传令给正在洛阳搞建设的司马防和糜竺,让他们把现有的张扬殿给改一下,给改成了凌烟阁。
并且明确的表示,要在此供奉二十四个有功之臣,给予最高规格的礼遇,让他们香火与太庙同在。
内心深处则是计划着让二十四位权臣再接再厉加把劲,把自己架空好推动君主立宪再进而禅让回家。
首先是曹操,作为官渡之战主力战场的指挥者他是毫无疑问的首功,而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却也实在是赏无可赏,想了想,刘协还是决定封他为魏公。
这一个在东汉来说,实际上已经有一点超规格,甚至有一点点僭越的赏,命令他继续全督魏郡的战事。
希望他可以像历史上一样再接再厉,争取也能称个王什么的重新把自己架空。
当然封他当魏公这个事儿确实也是有一些反对的声音的,但总得来说反应不算大,毕竟只是封个公又没加九锡,也不像封王那样敏感,最关键的是,大家确实是已经不知道还能赏赐曹操点啥了,如果拿他当个忠臣来看的话,确实是太特么的功高震主,赏无可赏了,将来只要他不造反,凌烟阁第一位的人臣必然是他,谁也抢不走。
(那啥,之所以把主战场写的比较简略实在是因为没啥可写的,主线上和历史上差不多,写出来就跟趣味讲历史似的,这还真不是跳得急,没让猪脚去官渡也是因为如此,那仗怎么打也打不出历史之外的主线,写这一仗的网文也太多了,我的能力有限,实在是写不出什么花来。)
第二功是贾诩,这也是毋庸置疑的,这贾诩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平定了关中,嗯,虽然平定了的是一个破破烂烂几乎连人口都没有了的幽州,但好歹也算是是平了,更关键的是他的绕后一击,一举将整个西线战场的战局逆转,进而使得天子顺畅的兵出壶关,进而成为此战逆转的胜负手。
第三大功是单骑平幽州的刘备,这却也没什么可说的,刘协直接将两人都封为县侯,食邑八千户。
之所以还差着两千户没给到一万户,也是希望他们俩人再接再厉么,为了万户侯而努力么。
这两个人,自然也是稳稳入凌烟阁的了,便也干脆命令司马防将俩人的画像也给挂上。
又想了想,干脆又加了个张杨,好歹人家也是太傅么,虽然现在狗屁的实权也没有了,但当年的杨安典都是人家建的,这份忠贞总是要褒奖的。
你们多录几个权臣,咱的权力不就分出去了么。
第四大功夏侯渊,这也没什么可说的,毕竟青州是他平定的,虽然听说张辽在其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但毕竟他是张辽的领导么,也给封了县侯。
这个就暂时不挂凌烟阁了,毕竟这夏侯渊此前也没什么前功,这个功绩以后也未必就不能被后人反超。
第五功荀彧,第六功杜畿,第七功钟繇,仨文官都给封了乡侯,除了荀彧,其他人也就都暂时不进凌烟阁了。
至于此战中表现的也算是比较优秀的张辽、徐晃、于禁、夏侯惇、还有关羽、张绣、贾逵等,也是人人都有封赏,不做细表,反正都没进凌烟阁。
又想到刘备这次明明立了大功却主动放弃幽州刺史的高风亮节,又特意拜刘备为录尚书事。
想了想,干脆给贾诩也加了个录尚书事职衔。
刘协的目标,是希望大家都去录尚书事,不是都说这是权臣的标志么?希望大家都能当个权臣,把我这个君主的权力都给分走。
要不是夏侯渊的这个战功实在是太虚,他自己以前也确实是没有什么其他的功绩,刘协都想把他也给录上。
然后吧……众人就忧心忡忡的心中咯噔一声,而得知了这一消息的曹操也郁闷的仿佛吃了狗屎。
一个人录尚书事那叫权臣,两个人录尚书事那叫重臣,一堆人录尚书事这算是怎么回事儿啊!这权责不就和议税阁重复了么?
这哪是在奖励刘备和贾诩啊,这分明是在夺曹操的权啊!
除了刘协之外,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看出来了,随着袁绍的身死,刘协与曹操这位功高震主赏无可赏的新任魏公之间,恐怕又要掀起一轮新的政治博弈了。
就是不知道这次的斗争能不能控制好这个烈度,希望,别给这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朝局造成太大的震动吧。
这么一想,天下的有识之士喜悦之心尽去,又变得忧心忡忡了起来。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
老实说,这一个月里刘协过的是真的挺开心的,每天就是带着文武百官到处去各个少民部落中乱转,天天开篝火晚会吃烤串,晚上有三个大美人暖被窝轮番宠幸,有时候状态好还能一起宠幸。
这日子,真的是舒服啊,舒服的他那颗想要回家的心思都有一点淡了。
他甚至还心血来潮的,跑到右北平郡去赚了一圈,可惜,两千年的差距实在太大,除了一条无定河,哪都认不出来。
一个月里,刘协将麾下的屯田之兵中,未曾婚配的,和这次帮助他一块作战,但实际上压根并未真的打起仗来的冀州辅兵,都给留在了涿郡和广阳一带,命令他们在此处耕种,择其精壮重新军屯,并交给了郭缊来进行管理。
又命令一部分汉化程度比较高的少民以迁都需要填充人口为名,让他们去河南一代进行耕种。
算是在两地进行了一次人口调配。
这其中,又有好多的少民贵族和幽州本地的游侠被刘协所招募,成为了禁军和宿卫,而这两支职业的精锐的军队,数量上又一次的飞速膨胀,经过并州、冀州、幽州三弟的扩充,数量眼看着就要突破两万大观。
反正许都肯定是吞不下了的,回去之后刘协就会让禁军改为洛阳屯驻,也算是为迁都做准备。
再用许都来做国都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司马懿曾经提醒他,如此一来全职士兵太多,朝廷的财政打完仗虽然稍微宽裕了一点,但想养活这么庞大的全职士兵队伍,还要发俸禄,还是有一点吃力的,建议刘协进行军制改革,并且为两支大军进行军事改革。
而对此,刘协却是胸有成竹地打了包票:“你放心,此事我早有算计,回了许都之后就会实行。”


第二百二十六章 养寇自重
建安四年十一月初,初冬。
虽说是初冬,但幽州的初冬也是真的够冷的了,感觉比许都的深冬都还要冷得多,小风一吹,冻得贼鸡儿僵硬,必须要搂着新娶的三位贵人才能感觉好一点。
这样的冷风里,来自于南边,前线的两封战报却是给了他一丝温暖。
这一日,作为朝中中书令,但在此战之中并没有什么表现以至于明明随君出征,但事实上作者已经把他忘了刚想起来的荀悦跌跌撞撞地就跑过来,脸色颇为愤懑地递上来两封来自于南边前线的奏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