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魏崛起 (载酒青衣客)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载酒青衣客
- 入库:04.13
“如果我们带兵杀人,这件事情肯定还是会传到许都,以妾身之见,最好还是约上这两个部落的领头人,我们好好商谈一下,妥善解决!”
按照曹丕最初的打算,一旦南中地区彻底平稳之后,孟获手下蛮兵都要解甲归田,就算是还能保留其中一部分,这统帅大军之人,也不可能继续交给孟获和孟优两兄弟了。
所以孟获手下可以调动的军队,其中有不少中低级将官,都是朝廷方面派过来的,想要指挥他们动手杀人,当然不可能瞒得住许都那边。
听到祝融夫人这个劝慰,孟获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
然后对着孟优开口道:“到底是哪两个部落这么作死?他们又是因为何事对于朝廷安排心怀不满?”
第1234章 杨阜的新职位
孟优开口道:“是铁山部和苍狼部,至于因为何事,说到底还是之前的老问题,粮食,军队,还有他们不会耕种的事情。”
南中地区这么多蛮族部落,老幼妇孺全加上,几十万口人还是有的。
一开始的时候朝廷方面为尽快将他们迁徙出山,一直都在抓进度,所以这出山的部落越来越多。
可粮食方面,因为江东攻略的问题,却有些难以为继。
虽然不至于让这些迁徙出山的部落直接饿死,可多少有些吃不饱,这一点却是事实存在的问题。
至于军队方面,山中部落青壮年几乎是全民皆兵,他们在山中为了狩猎,全族上下都能一起出动。
可到了山外的地界上,因为曹丕根本不允许山中地区这些蛮族部落继续保留军队,这件事情同样是引起一些部落的抵抗。
至于耕种的问题,这个也是很难解决的老大难事件。
百姓种地看着简单,可实际上操作起来,这又不是挖个坑埋点土他就能自己长庄稼。
想要熟悉耕种流程,没有一两年的水磨功夫,根本不可能熟练起来。
而这些山中部落此前都是狩猎为生,忽然之间改变了生活习惯,多多少少总是有些不如意。
再加上耕种技巧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所以怨气积压太久,心中当然也就愈发不舒服了。
听到孟优这个分析,祝融夫人开口道:“军队的问题,朝廷方面根本不会和我们妥协!所以这件事情,铁山部和苍狼部就算是再怎么不甘心,他们也只能解散族中军士,否则早晚都有灭顶之灾!”
“我们以前组建军队,是为了对付刘璋和刘备等人,可现如今天下一统,南中地区也是全部归于朝廷治下。既然没有了外敌需要对付,继续保留军队自然也就没有必要了!”
“这件事情不需要怎么迂回,直接去跟两个部落通知明白即可!”
一旦天下归一之后,所有的军队全部都要隶属于朝廷方面直接管辖,南中地区山高皇帝远,换了谁也不可能放心让这些部落之民继续组建军队,这已经触及到朝廷方面的底线了!
孟获点头道:“这件事情我会亲自去和他们说,可粮食问题,现在肯定是要尽快解决才行。”
祝融夫人开口道:“前几天蒋毅说了,不久之后杨阜会调任南中别驾,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此人到来之后应该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孟优皱眉道:“南中别驾?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官职?”
别驾也叫别驾从事,一般是州刺史或者州牧的佐官,比如当年刘璋还在出任益州牧的时候,这益州别驾就是张松担任。
可南中四郡在名义上仍然属于益州刺史部治下,而正儿八经的益州刺史黄权可是在成都那边。
这南中地区不过半州之地,连刺史都没有,哪来的别驾?
祝融夫人沉声道:“杨阜此人乃是殿下的嫡系心腹,当年就是凉州刺史府辖下一名小官,最后慢慢提拔到武都郡太守。如今他要前来出任南中别驾,应该是殿下处于更深层次的意愿考虑。”
孟获沉声道:“夫人且仔细说说,什么叫更深层次的考量?”
孟优对于这些事情不感兴趣,可孟获很清楚一旦南中地区的时间安排妥当之后,自己多半是要去往邺城那边了。
这去往邺城为官,跟呆在南中地区这小地方完全是两码事,所以有些事情,孟获必须要提前关注一下了。
祝融夫人开口道:“南中地区的局势错综复杂,夏侯渊虽然身为名义上的南中大都督,可他现在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如何支援江东战局方面,而且他只对于军务方面的事情比较伤心。对于政务和民事方面的事情,其实并不太关注。”
“想要彻底完成部落迁徙这件事情,必须要有一名能吏掌握大局才行,杨阜此人深得殿下信任,他此番前来肯定就是作为南中地区实际主事人。”
孟获若有所思道:“可是夏侯渊如今还是南中大都督,而且以杨阜的资历,他还不够资格接任夏侯渊的职位。所以此番任职,其实就只能只能出任这不伦不类的南中别驾一职?”
祝融夫人点头道:“朝廷官员升迁,除了政绩之外,这资历同样极为重要,杨阜资历不够,所以他从武都郡太守调任南中别驾,实际上只能升半级而已。”
“可我们绝不能因为此人职位不够就轻视于人,这山中部落迁徙,想要妥善处置,估计还是要此人出手才行。”
孟获沉声道:“夫人所言极是,杨阜此人我们平常对待即可。”
“只是这眼看着已经进入十月份了,要不了多久就要入冬,天气转凉之时,房屋搭建也必须要尽快准备起来了!”
夏秋时节倒是无所谓,有个帐篷勉强就能住人。
可这一旦入冬之后,哪怕南中地区肯定也会大降温,如果房屋不能提前搭建好,肯定是不利于这些部落百姓的安置。
祝融夫人开口道:“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先跟蒋毅这边知会一下,请他加快速度搭建房屋,还有部落百姓,在这件事情上也要一起出力,毕竟这可是给他们自己盖房子!”
略一停顿之后,祝融夫人对着孟获继续道:“在杨阜正式上任之前,我们必须要提前处置好铁山部和苍狼部的问题,夫君务必要抓紧时间跟这两个部落的统领见上一面了!”
孟获沉声道:“夫人放心,这件事情为夫自会处置妥当!”
建安二十五年,十月初八,邺城。
从江东方面出发之后,一路上涉水攀山千余里,诸葛乔和诸葛融兄弟两人,终于还是顺利到达邺城这边。
诸葛亮跟诸葛瑾虽然是亲兄弟,可两人各为其主,平日里几乎没有什么见面的时候。
也就是诸葛亮之前几次出使江东,所以这才勉强见过几次面。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刚刚到达邺城的时候,诸葛乔跟诸葛融两人面对诸葛亮,其实多少还是有些拘谨的。
好在黄月英脾气柔顺,而且做事落落大方,在她的关怀之下,住了几天之后诸葛乔跟诸葛融两兄弟这才慢慢安定下来。
第1235章 诸葛叔侄
安乐侯府后花园之中,诸葛亮正跟诸葛乔诸葛融两兄弟说着话。
诸葛乔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到了这个年纪,其实很多事情都已经明白。
比如这一次叔父诸葛亮忽然要过继自己跟弟弟,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建业城那边太过危险,只有来了邺城才会安全。
诸葛乔小心翼翼道:“二叔,朝廷此番攻略江东,一旦拿下建业城之后,应该不会滥杀无辜吧?”
诸葛亮点头道:“世子殿下虽然杀伐果断,可想要江东长治久安,此番破城肯定不会杀戮太多!大哥跟元逊又不是武将,未必就会上战场,只要熬到城破自然也就安全了。”
诸葛瑾是摆明了不肯活命了,诸葛恪那边,能不能活下来也悬乎。
可惜诸葛亮实在不忍心对诸葛乔说的这么残忍,所以才有如此一说。
似乎是担心诸葛乔继续询问有关江东的问题,诸葛亮故作轻松笑道:“你们两个到了邺城也有段时间了,这天下之大,可有什么特别想去的地方啊?叔父正好带你们好好领略一番!”
诸葛融眼前一亮道:“叔父,上次我和二哥从江东过来的时候,路过荆州都没有仔细逛逛,要不什么时候送我去荆州那边读书吧?”
诸葛亮神色一滞道:“荆州那边现在还是前线,此时去了也无甚可观之处,等到江东上下彻底平定之后,叔父可以带你们去襄阳那边好好逛一逛,不过想要读书的话,就留在邺城这边即可!”
诸葛亮扯来扯去,本就是想要把话题给扯开。
可诸葛融年纪小,上次从荆州路过的时候总感觉很多事务都瞧着新奇。
而且襄阳和颍川郡等地文风浓厚,他想要去读书也是正常。
诸葛融不解道:“叔父当年不就是在襄阳那边读书耕作么?为何侄儿不能前去读书求学?”
诸葛亮沉声道:“荆州四大家族,你们可曾听说过?”
诸葛乔点头道:“这个倒是听说过,蔡家、蒯家、黄家还有庞家。现如今除了蒯家之外,其余三大家族比起当年都已经落寞了许多。”
诸葛亮开口道:“那你们觉得,荆州四大家族为何会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