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咱们还得割点肉给那知州,让他对咱们在各地招募乡兵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还得让他签署相关文件。”王三很严肃的说道。
“那是当然,如果出了事总得有人背黑锅。但是要他担这风险估计代价不小。”石斌不禁摇摇头。
“大哥,这代价咱们出得起。”王三诡异的笑了笑。
听到“出得起”这三个字石斌非常高兴,不过看到王三脸上的笑容知道又不是什么好主意。不过他也不介意对这贪官污吏使坏招。点头示意王三快点说出来。
“大哥,事情没你想的那么过。不过是个小手段而已。那刘知州不是贪财吗,咱们就请他在村中招募乡兵,练好后让我们带去剿灭土匪,那些缴获的金银财宝分成两份,但不止分两成,多分点,分三成给他,这些练成的乡兵就归我们,如此双赢你看如何?”王三得意的说道。
赵刚听后立刻兴奋的说道:“本以为我们要出老本呢,原来只是把赚来的分一份给他,用点金银换几千精兵那可是很划得来。”
众人听后都非常赞同,因为这样既保证了地区的安宁,又练成了一支精兵,还不会遭那帮酸腐文人笔诛墨伐,出了事一切都有那刘知州顶着。
说不定他还能因此得到嘉奖,毕竟如今匪患猖獗,他保证了境内安宁也是大功一件,关键只在上峰如何看待而已。
有了这个方案,石斌便仔细的思考该在哪里招募乡兵,招募多少乡兵,招募后如何驻扎,给他们配备何种武器当制式装备,
一切都想清楚后石斌立刻去了刘知州府邸,听石斌前来,那老油条立刻学起曹操,来个“跣足相迎”。
见这知州大人如此重视自己,石斌自然也顺杆而上,此时可不是批判其虚伪做作之时。不过心中仍旧感叹,果然是能混到知州高位的人,不读死书,能做到“学以致用”。
刘知州严格说来是一个官运并不亨通的庸官,自升至知州后就在此等级打转了十余年,如今都快致仕仍不见有什么晋升的机会。
在石斌看来,这跣足相迎就是刘知州为自己做的最后一次押注。自古都是不同等级退休年龄都会不同。若是刘知州这一任无法升迁就必须致仕回家,和权力说拜拜。
但刘知州能和石斌若处理好关系,让贾似道看重他,再升个一官半职,则又能再过几年好日子。所以,他的行为倒也正好合了石斌的意。
在客厅中一坐下,刘知州立刻差家仆泡了一壶碧螺春,二人就兴趣盎然的讨论起了茶道。
本想用元人南侵引出话题,刘知州这九尾狐却不入套,只是说石斌的功劳人人皆知,他一定会支持石斌。
还认为石斌有些杞人忧天襄樊有孟珙镇守,有他岳父贾似道监粮督战,被打造得如铁桶一般,不会有丝毫问题。
相信久在官场的刘知州在石斌刚进门石就猜到了他的来意,如今却顾左右而言他,其中滋味并不好受。
石斌却也不想将自己弄得如同一个毫无心机的莽夫般,直插主题,于是他便换了一饵。
“知州大人,听闻潭州匪患不绝,让您很是头疼?”石斌笑着问道。
这话可有些露骨,匪患猖獗就表示他刘知州能力不足,是个尸位素餐的家伙。石斌话音刚落,他那满脸笑意已经消失不见,成了面如寒铁。
“知州大人不必误会,卑职是有个发达的机会来送给知州大人。”石斌笑道。
发达的机会?匪患猖獗还发达机会?能不将他贬谪就要谢天谢地,刘知州显然不懂石斌话中之意,立时没了脾气。
“大人,卑职想替大人扫清境内匪患,不知道大人愿不愿意让石某代劳?”石斌询问道。
有人帮他这个文官扫清境内匪患当然是好事,何况还是有名的战将,定然会马到成功。但天上不会掉馅饼,二人平日间并无交集,如今主动请求帮忙扫清潭州匪患,定有所图。
这老滑头早就练就了一身本事,说道:“石统领请直说,你若是要我帮忙,刘某定然全力相帮。就是要预支军饷我也能做主。”
“大人,不必如此麻烦。关键是潭州太大,剿匪容易控匪难。若无有效控制,不出三月定然又会匪患丛生。”石斌这却是说的事实,也让刘知州认同。
最后,石斌才提出了他的计划:招募乡兵,维持当地秩序。并表示剿匪所得的金银财宝三七分成,石斌七成,刘知州三成。
说出计划后那贪官立刻答应,没有任何犹豫,并表示组建乡兵的事情交由他去办。
虽说那刘知州是个庸才,却也是个能办事的,人马不久便召集齐了。被招募的乡兵每天还混了两顿干的一切都还和谐。虽说练了一个月也才练出了个基本队形,却也多少有点样子。
本以为一切就这么在掌握之中会按计划进行,却没想到这乡兵也不是那么容易掌控。
乡兵除了队列外基本就没什么战术训练,一帮会走路的乌合之众而已。关键是连饷银都没有,如今却要他们去和那帮穷凶极恶的土匪作战,当然是一触即溃。
石斌听到是这个原因导致作战失败让他哭笑不得。不由得问王三:“那刘知州难道在出发前就没发点银钱激励激励?不答应他们剿匪成功后会分他们点好处?不会如此吝啬吧,又不是花他一分钱。”
“我的大哥啊,看来你还是不了解这帮敲骨吸髓的家伙。这些银钱是出了,但不是到了乡兵的口袋里,而是进了他们自己的口袋,能给乡兵两顿饱饭他们就认为自己很仁慈了。在他们看来一切能捞到的就都是他们的。”
算是听懂了王三的话,石斌便决定再和刘知州协商如何供养这群乡兵。果如王三所说,一切能捞的都逃不过他们的手心。
好在带兵作战的必须是石斌这些宿将,没有他们,刘知州也只能干看着土匪口袋里的银子流口水。
所以再经过几次谈判,刘知州终于同意了提供这些乡兵的给养,至于饷银和抚恤则由石斌承担了。
经过几次剿匪,刘知州算是发了一笔横财,和石斌的关系越发好了起来。他对石斌的称呼也渐渐的从“石大人”、“石统领”变成了“石兄弟”。并数次暗示,希望石斌继续剿匪,若有需要之处开口就是,只要别忘分他好处就行。
希望他继续剿匪,这话是石斌最爱听的,不过饭得一口口吃。他也只能委婉表示能力不足,但承诺一旦有相关需要定然第一个想到他刘知州。
二人自然不是什么至交好友,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但这种单纯的利益关系却让石斌反而安心,他只求尽快划出一块自己的地盘来个军阀割据。
第五十七章 民、兵、匪
石斌本是个吃货,还喜欢自己下厨,什么东西都想尝尝,按他的说法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其实丰衣他是不管的,主要是得足食,要吃饱吃好来。
如今这条件也就吃吃鱼和蛋,连猪肉都吃得好少,更别说什么牛羊肉了。
不过即使他再爱吃红烧鲤鱼和各种花样的蛋制品,仍旧让他深深的怀念牛肉干,虽然那只是猪肉一点调味料做成的。
他一个潭州统领不可能天天呆在军营里,在他看来那会成为一个只会杀人的呆子,虽然不喜欢现在城里的气氛和现状,但是也必须了解,必须亲眼目睹,有可能还得亲身感受一二。
给众人的理由是:体会一下“民间疾苦”。所有人无一不称赞他有一颗菩萨心肠,但他自己却明白这是为了摆脱枯燥乏味的生活,纯属于“吃饱了撑的没事干”,顺带了解民众生活罢了。
行为是有习惯性的,有了第一次,只要不阻止,就会有第二、第三次,如此一来他就成个游荡者,一没事就潭州城的各处散步,像极了前世下班后跑去各个楼盘观察搞市场调查的情景。
只不过如今不是要考虑买房,而是考虑如何把这块地盘打造得跟铁桶一般,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虽然军队粮草问题已经解决,潭州也基本在他的掌控之中,城中的难民因为能用劳动换粮食,也渐渐安定下来,这座城市有了点生气,不过他仍然感觉有问题没有解决,只不过却一直想不出来。
又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晴天,这个游荡者在几个护卫的陪同下上街散步了。看到街上有了更多的小店铺和茶摊开始经营,石斌高兴了起来,因为这些人的出现说明人们已经有正常生活的能力,也有人肯赚这钱了。
要知道这些小商贩在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的情况下很难出现,苛捐杂税横行,也许一个馒头的钱还没赚到,就已经被巧立名目的捐税给坑了。这种情况下人们更愿意打工而不是自担风险的经商。
还没高兴完,耳边就传来了一阵不和谐的声音——一个老汉踩在鹅卵石的街上摔倒而发出惨叫。
其实遇到这么个情况石斌是有些犹豫的,因为让他感到踌躇的不是别的,而是“碰瓷”。虽说此时想起碰瓷是多么可笑,但也说明自己的内心并不宁静。
不过常年受到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帮助他人的教育,又见一旁的两个护卫似乎有上去搀扶的意思。他立刻打消了那愚蠢的想法,立即快步走了过去将那躺在地上无力站起来的老汉轻轻的扶起,并将他抬到了路旁的一个藤椅上。
相似小说推荐
-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起点VIP2021-12-15完结6.98万总推荐这个水浒:史进没被朱武等人诓,林冲不用再闯白虎堂,吴用有计不敢胡乱想,潘金...
-
带着仓库到大唐 (苍狼五号) 番茄小说网vip2021-02-08完结唐朝有泡面,而且还是蓬莱仙岛品牌的。不仅仅是泡面,还有瓷碗,大米,酱油,麻将,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