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以秦、隋两朝之强,也经不起这样地连番折腾,甚至某种意义上,两个强大王朝的覆灭,也与这两个皇帝的频繁巡游有一定的关系。
扮作车夫的王汰竖起耳朵,吴用、王伦两人也打马跟了上来,自燕京城听说了辽国众多传闻后,这几人就对捺钵制度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
受儒家传统影响很深的几人,都无法理解这种皇帝常年巡游,耗损国力的制度,为何能在相对贫穷落后的辽国坚持百余年,且国家没破产,臣民还对此习以为常。
这完全超越了几人的认知范围,为此,三人还讨论了好几次,终无结果。
徐泽倒是知道一些后世关于秦始皇巡游的真正目的和功绩的论点,但对捺钵制度确实不了解,所以每次都只是默默倾听。
耶律大石见几人兴趣甚浓,反问道:“三位夫子熟读史书,可想过周武代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秦合诸侯,废封建,置郡县;汉继秦业,为何又逆潮流,再封诸侯?”
王伦道:“秦统天下,多得益于其国内无层层封建,收举国之力。汉高分封,乃是吸取秦朝过犹不及之教训,郡国并行,慢慢化解六国遗风。”
闻焕章道:“汉高起于寒微,皇族势弱,功臣百战而存,功高震主,汉高年迈,为子孙计,分封实是为了守内虚外,相互制衡。”
吴用在想耶律大石的本意,晚了片刻,道:“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其国上下早已习惯郡县制度,推广天下,既是惯性使然,也有人才保证;秦末人口锐减,汉高再定天下的时间太短,帐下人才虽多,但各有抱负,真要治理全国郡县却不足。所以,才有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之盼。”
“三位夫子大才,大石佩服!”
徐泽没有参与讨论,他的注意力全放在耶律大石身上,这人仿佛自带魅力光环,极具亲和力,举手投足都能吸引他人关注。
徐泽自认不是天降英杰,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尤其是这种能够快速拉近与陌生人关系的技巧,简直是势力领袖必备。
耶律大石对徐泽还以微笑,接着说:“我朝起于部族,兵民合一,游牧既是传统,也是国力长盛不衰的保证。捺钵名为巡游,实是传承先祖游牧遗风。”
“我朝疆域广阔,域内部族众多,游牧、渔猎、耕种之民生活差别极大,风俗迥异。若只守一地,循一法,根本无法管控全局,国朝之初,捺钵未定,就常有动荡。”
“捺钵虽需国族内外臣僚、南北院主要官员从行,然路线相对固定,一应供给从简,低级官吏还要自己管照牛马,是以所费甚少。”
毕竟是分属两国,耶律大石的讲解极为简略,只是简单讲了花费少的原因,却没有讲其运行机制,几人仍是满腹疑惑。
闻焕章问:“捺钵四时不停,又需众臣僚随行,岂不就是朝廷本身?”
“然!”
“朝廷常年巡游,那国之大事如何能及时有效处理?”
“中京有汉宰相以下的南面官员留守,负责行遣汉人一切公事,其余各部内部事务,向来都是其部首领自决。”
“春山、秋水,各部首领必须参加,伴随圣驾,聆听圣音,部族之间若有纷争或各部难决之事,亦可上报朝廷处理。消夏、坐冬,召开召集北南臣僚会议,处理包含部族和汉人之事在内的所有政务。”
徐泽差不多听懂了,这不就是“送服务下基层”么?
以此时的生产力和管理水平,人口集中的城市还好,边远部族只能采用羁縻政策。
这些生番蛮夷大多生活艰辛,部民除了烂命一条,别无长物,只能为朝廷服血税,除了响应战时征召外,官府基本无法有效管理这些人,甚至于派人巡查他们都是浪费粮食。
只是,与宋朝对羁糜部族基本放任不管不同,辽国兵员的主体是部民,对这些悍不畏死的边远部族就不能不重视。
由此,每年春秋捺钵,各部首领陪皇帝钓钓鱼、打打猎,一起吃顿头鱼宴和烤羊腿,既能集中处理各部事务,还可联络感情,甚至通过部族首领自发献歌舞、讲段子、敬酒之类的细节,观察他们的忠臣度变化,确实是很好的管理模式。
但闻焕章几人仍有疑问。
“中京留守官员,真能行遣汉人一切公事?”
“当然不能,除拜武官或文官县令、录事以上官僚,只行堂帖权差,待冬夏捺钵,召开召集北南臣僚会议研究后,再取旨,出给诰敕。”
“原来如此。”
闻焕章、吴用、王伦不再发问,几人皆陷入沉思,各自在心里琢磨这一制度的优劣。
……
有了耶律大石一行人的加入,商队无论是选择行进路线,还是寻找水源补给,都比以前更有效率,行进速度明显加快。
碰到的马匪探子,见到商队番汉结合的“护卫”,也早早躲开。
唯一的意外,就是孙石和石秀仅凭日常接触,竟然各自偷偷记下了这些契丹人畜养马力、刨冰筑营,甚至追踪寻迹等方面的小技巧。
十余日后,商队顺利到达春州。


第三十二章 奉先
春州鸭子河泺,是近些年辽国皇帝春捺钵之所,同舟社商队大前天就已经到达这里——当然是不可能的,远在鸭子河泺以西二十里外,商队就被游弋的宫分军士卒挡住了去路。
待验明耶律大石身份,问清商队来此地的缘由后,两名宫卫只带走了耶律大石一人,商队和耶律大石的仆从们则被勒令退后,自选避风处宿营。
塞外天寒,冰如铁,风似刀,即便穿上了同舟社被服坊专门赶制的羽绒服,仍感觉寒气入骨。
冰天雪地的野外,一旦停下,滋味可不好受。
为免嫌疑,日常训练是不能搞了,但室外集体活动身体不能没有,徐泽带人跑完步后,径自去了李逵所在的车帐。
李逵前几天受了风寒,这厮犟得很,起初不愿告诉别人,等实在扛不住时,病情已重,此时已经发高烧了。
徐泽上车的时候,李逵还正含糊不清地梦呓,王英的伤还没好利落,留在车上照顾李逵,见到徐泽,赶紧起身。
徐泽摆手制止,上前,触摸李逵的额头,问:“铁牛昨晚情况怎样?”
王英苦着脸,道:“晦气!半夜醒了一回,吵着要喝酒,俺给他喂水,半碗打俺身上。躺下没一会,又喊渴。大早听他笑,俺以为他病好了,一摸才知道,这厮尿了!”
“辛苦你了,等会小七替你,你赶紧补个觉。这鬼天气,可千万别倒下!午时前,若还等不到耶律大石的消息,我们就启程,不能再等了!”
徐泽掀开车帘,跳下车。
车上,李逵迷糊中,喊了句“娘啊,铁牛热”。
千辛万苦走到这里,还没找到进入女直部落的机会,就倒了下一个。
冰天雪地的野外,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若不能换个好点的环境及时医治,是真会死人的。
商队在外,各种意外都可能发生,当初出发的时候,大家就做好了应对危险甚至死亡的准备,进入辽国后,在与马匪的交战中,就先后死了九个人。
剧烈而短暂的战斗中死人很正常,只要比率不高,影响就不会太大。
但伤病死人不一样,在病痛的折磨下,眼见着壮实异常的汉子逐渐消瘦,直至失去生命,非常打击士气人心。
放眼远处的深山,茂草密林之间,依稀可以看到游弋的宫分军兵卒。
在徐泽视线看不到的深山背后,宽阔的河床之上,是一座长枪为墙的营寨。
营寨外,拒马、鹿角、警铃一应俱全;营寨内,千余毡帐分区而立,成队的骑士来回奔驰巡戒,气氛肃杀。
营寨跨河而立,成椭圆形分布,居中拱卫的,是一座毛绳连系的巨大毡庐。
毡庐帘子掀开一角,一名中年内侍倒退着走了出来,轻手轻脚地放下毡帘,回身,向躬身候立在寒风中的大辽枢密使、兰陵郡王萧奉先摇了摇头。
不同于南朝以文驭武,大辽武尊文卑,这位兰陵郡王乃是正儿八经的百官第一人,中宫萧夺里懒和元妃萧贵哥二位贵人,皆是其妹。
外戚加重臣的双重身份,使得皇帝随身内侍对他也要恭敬分。
得益于家族的优良基因,尽管年过四旬,但萧奉先俊朗的面孔上,基本看不到岁月侵蚀的痕迹。
这是个谦和宽厚的君子,绝大部分与其初次见面的人,都会作出这样的判断。
但此时萧奉先一贯沉静的面容上,却是掩饰不住的焦虑。
酒量甚豪,多年不曾宿醉的皇帝陛下昨晚居然醉了,而且醉得非常突然,至此时还未醒。
须知陛下正值壮年,精力充沛,登基以来,甚少晚起,即便偶尔醉酒,次日也照常早起,今日这般,实是第一次。
那酒?不会有问题吧!
此刻,萧奉先的内心无比悔恨,前日怎就信了那小子的花言巧语,向陛下献什么酒?这要是出了什么意外,自己这一世富贵可就全完了!
皇帝寝帐外,守卫森严,即便亲近如萧奉先,也不可能带着扈从陛见。尽管来时,特意吩咐了,看住那小子,萧奉先还是犹不放心,频频张望自己帐篷的方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