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实际上,早在同军突破荆门乐乡镇防线时,之前还在叫嚣“绝不后退”的朝臣们就已经慌了神,转而劝说官家以江山社稷为重,赶紧渡江。
反倒是赵构以“不负前线将士”为名,一再强调自己要坚守江陵,死活不肯撤退。
当然,小赵官家虽然年轻气盛,不愿丢下忠勇的将士们私自跑路,却也知道百姓乃是国之根本,其人当天就下令黄潜善组织船队运送惊恐万状的百姓渡江。
一时间,江陵附近的长江水面千帆尽展,众多由京西两路逃至此处的百姓挥泪登船,前往此生都有可能再不会回来的江南诸地重置家业。
众多的渡船之中,有一艘护卫众多的四车战船格外引人注目,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船上护送的正是潘贤妃和皇子赵旉等贵人。
不过,小赵官家的“仁义秀”仅仅持续了一天时间,便因为同军狂飙猛进,前线不断告急而被其人丢到了一边。
赵构起初还能勉强镇定,命黄潜善腾出所有大船运送前营将士和部分官员渡江,其人留下来为众人殿后。
可是,只过了半天时间,同军攻上长林县北城墙的紧急军情送来,其人就再也装不下去了,当即登上快船跑路。
为防止同军利用俘获江船后渡江追击自己,赵构临行前下令焚毁所有小船。
黄昏时分,无数百姓携老扶幼赶至江边,却见官兵将小船集中起来一把火烧掉,随即又登上大船杨帆而去。
百姓绝望的哭声随着北风传到数里之外的长江南岸,闻者无不落泪。
而远在两百里之外的长林和潜江,深入前线督战的张所、唐重等大臣却在践行自己绝不退缩的承诺。
同军攻上长林北城墙后,唐重亲自率预备队上城支援,死在乱战之中。
随后,长林告破。
督战潜江的张所比较知兵,防御做得更好,城池被攻破的时间要比长林晚一天。
城破之后,张所还率部分将士退入城中与同军展开巷战,最终力竭被俘。
大国之间的战争胜负,首重国力和动员能力,再比战略规划和战争准备,最后才是战役指挥和战术运用。
不幸的是,无论哪方面,新宋政权都落于下风。
所以,这次战争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绝不会因为极少数人的忠义和热血就能够改变其方向。
而当信誓旦旦承诺“不负前线将士”的赵构仓惶跑路的消息传开后,各地宋军的抵抗意志更是迅速瓦解。
江陵之战从发起到结束,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岳飞便拿下了长江以北的荆门军和归、峡、复和江陵府等地。
此时,新宋皇帝赵构已经一路逃到了荆湖南路治所潭州。
这中间还有不少曲折之事。
小赵官家原本的计划是乘坐战船沿长江进入洞庭湖,再转湘江直入荆湖南路治所潭州,等待形势变化再做决断。
结果,因为其人的乘坐的战船逃跑速度实在太快,导致龙舟快要进入洞庭湖时,跟上的护卫战船仅剩下了十三艘,总兵力还不到三千人。
到这个时候,护驾的杨沂中才想起洞庭湖中有正在被韩世忠、李成等人合力剿而未除的水贼钟相,匆忙劝皇帝在此停留一晚,等待后面的大队战船跟上再走。
赵构却担心同军行进如飞,随时都会追上来,哪里敢停留片刻?
其人不顾杨沂中劝阻,执意要冒险穿过洞庭湖。
小赵官家的想法很简单:洞庭湖水面宽阔,龙舟高大,视线良好,航速又快,一旦发现了贼人,不与其纠缠,直接跑路就是。
可等进了洞庭湖,其人才绝望地发现,这个大湖宽阔是宽阔,却不够深,能行大船的水道经常曲折转向,根本不是笔直向南的。
湖中浅滩密布,有不少露出湖面的长满了芦苇等物的沙洲。
甚至,还有一些大的沙洲被百姓开辟出了农田和菜地。
这种复杂的地形简直就是为水贼量身定做的藏身之所,难怪骁勇难当的韩世忠、李成二人合力,半年了都没能剿灭钟相。
洞庭湖内既然有百姓种的庄稼,自然也会有驾船打渔的渔户。
一般渔户见着官船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但也有胆大的家伙,远远的打量。
赵构此时只顾跑路,哪有心思管这些实际就是水贼的家伙要做什么。
敢靠近战船就命弓弩手攒射,若是有形迹可疑的小船躲在芦苇后面的水道,就马上改换水道。
如此,七拐八拐,众战船进入了一个圆筒形的水道,即将驶出时,眺望手突然发出预警信号。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远处“圆筒口”湖面芦苇遮掩的水道内,不断有小船驶出。
而在船队后面的“圆筒底”,更多的小船也钻出了芦苇水道。
原来,“官军战船”才进入洞庭湖,就被水贼的探子发现,并以特殊的联系方式告知了“楚王”钟相。
赵构担心同军追上自己,逃跑过程中并没有立旗,导致钟相也不知道贸然进入自己地盘的官军统领是谁。
但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不管是哪里来的官军,想进洞庭湖剿灭自己,先看看他的命够不够硬!
蚁多咬死象,水道复杂的湖面上,数量众多行动便利的小船就是大船的噩梦。
赵构不懂水战,却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有任何犹豫,当即命所有战船开足马力,笔直朝前冲过去。
幸好其人够果断,水贼虽然借着熟悉地形,赶到官船之前封锁了湖面,却因为准备的时间太短,缺乏留住大船的有效手段。
一场混战之后,水贼成功截下了四艘大船。
赵构再次险之又险地捡了一条性命,等其人狼狈逃出洞庭湖时,身边护卫的战船仅剩下了五艘。
又一次经历生死大劫后,小赵官家对麾下战将的能力和忠心都有了疑心,再不敢盲目相信各地上报的军情。


第一百零三章 京兆新军显神威
赵构逃出江陵时放的那把大火非常有效,既烧掉了江北军民随行在南渡的希望,也截断了同军短期内渡江南进的可能。
没有大量的渡船可用,岳飞便是再骁勇善战,也没法将麾下大军运过长江,只能将精力放在扫除江北残宋势力上。
继荆门军唐重战死,潜江张所被俘后,复州傅亮投降同军、峡州周格弃城而逃等消息接连传到潭州。
在此期间,两淮王进部、两浙关胜部也相继出兵。
新宋这边执行防守任务的张俊、折彦质等人虽然急报不断,最终却守住了各自防线,并没有与同军发生真正的大战。
赵构、黄潜善等人分析综合以上情报后,逐渐摸清了同军本次大战的行动路线:
东线佯动,西线主攻,主要任务是清除新宋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存在。
如果真是这样,那大同海路同出,四个军全部动员,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目标肯定不止一个江陵府这么简单。
由此,赵构将目光放到了京西路的西面——陕西诸路。
同军此战的真正目标确实是陕西。
而且,早在岳飞拿下陕州前,同军就已经出兵永兴军路了。
只是因为同军已经控制江北大部,截断了宋军的交通运输和信息传递线,使得传递紧急军情的信使只能绕道蜀地进入荆湖南路,耽误了太多时间。
大同对永兴军路的攻略任务由第三军和第四军共同完成。
为了防范夏人趁机摘桃子,第三军的进军方向分为两路。
一路由吴堡寨西进,攻入永兴军路最东北面的绥德军;
一路由绛州南下,攻入解州。
绥德军本是宋军对夏第一线,经过百余年时间的持续经营,防御体系非常完整,境内地形复杂,堡寨林立,易守难攻。
大同前两次讨宋之战,第四军连续佯攻过绥德军,都没能拿下其地。
而南面的解州也不好打,其地地形狭长,被河中府和陕州两大重镇夹在中间,很容易得到两地宋军的支援,硬取的代价将会非常大。
所以,第三军在此战中注定是偏师,主要任务仍是佯攻,担任主攻的还是第四军。
不过,大同灭宋之后,虽然止步于京西两路,主动休战大半年时间,却也没有放弃对永兴军路的渗透。
渗透的方法也不难,正常通商即可。
没错,就是通商。
陕西出强兵,前提是有钱有粮,还有不杀夏人就得被奴役至死的仇恨。
可是,大宋王朝被灭之后,三面受敌的永兴军路就陷入了没钱没粮,腹背还受夏人不断攻击的危险境地,所谓强军也就成了无根之木。
虽然没过多久赵构便在江陵建立了新宋政权,明确表示绝不放弃陕西,还勒紧裤腰带,将蜀地的钱粮全部补贴给陕西诸路使用。
但没有京西南、北两路作为侧翼,陕西诸路根本撑不住。
这些年来,同军打到哪里,便将宽阔平整的道路修筑到哪里,并非徐泽爱折腾,而因为交通条件直接决定战略物资投送能力。
没有京西两路的黄河、洛河、丹水等便捷且运量极大的转运通道,新宋政权对陕西的钱粮补给就只能走险要的蜀道。
就算蜀地的钱粮足以养活陕西诸路数十万脱产大军,可受限于运力见鬼的蜀道,这种所谓的全力补给,也就比画饼充饥稍微好一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