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其人则趁着城中混乱,孤身一人易装出了城。
到次日下午,张员逃入两浙路衢州境内,为同军斥候所捕。
而用计顺利拿下了建州,福建路宣抚使刘韐却愁眉不展。
此次兵变的贼首最后下落不明,刘相公倒是不太在意。
张员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本事,在乱军中的号召力也不是很强,跑了就跑了。
当务之急是整编叛军,赶紧恢复被张员破坏的建州社会秩序。
这两件事并不是很复杂,却需要时间,还得在建州留下相当数量的兵马镇守维稳。
现在的问题是同军随时都能打过来,刘韐必须重新调整福建路的兵力部署,不能将过多的兵力浪费在建州。
没错。
拿下建安城后,刘宣抚立即审问了几个叛军头目,重点是这段时间同军斥候进入建州的频率变化。
依据审讯的结果,刘韐得出了一个令他头疼不已的结论:
同军确实有可能会借建州兵变之机出兵福建,但其突破点却未必是兵荒马乱的建州,还有可能是紧挨建州的福建路首府福州!
刘韐不愧为熟悉福建路情况的帅臣,其人对同军动向的判断极为准确。
建州兵变平定的第四日,同军第六军庞万春率四个营的兵马由温州平阳县南下,攻入福州境内。
之前,为了平定兵变,提举福建路常平公事陈桷檄从福州带走了不少兵马,并将剩余的兵马收缩到福州治所闽县和侯官(双附郭县)城内。
福州最北端的长溪县仅有紧急招募的三百本地射士守护,仅能勉强维持城中秩序,根本没法抵挡同军的进攻。
同军尚未完全展开阵型,仅仅是庞万春一箭射落了城墙上的大旗,惶恐的长溪县守军便开城投了降。
兵不血刃便拿下了长溪,庞万春继续向南突破。
但其部并没有完成快速突破到闽县城下的目标,在关隶镇西南的仙游山,庞万春部遭遇到了宋军近三千人的阻截。
宋军占据有利地形,且提前扎下了数个互为支援的硬寨。
庞万春亲自带队冲了两次,都没能打开缺口,只能退到关隶镇与宋军对峙。
收到仙游山传来的军情,坐镇福州的刘韐终于松了一口气,又将注意力转到还没有真正安稳下来的建州方向——同军兵力充足,完全可以多线同时进攻。
其人这一次又猜对了。
同军确实多线进攻,但新的攻击方向却不是建州。
而是来自海上!
当大同靖海舰队舰首张顺统率的联合舰队经澎湖中转,由南面出人意料地杀入泉州港外时,泉州守军几无准备。
丢掉第一大港明州港后,大宋王朝加大了对福州和泉州港口的投入,泉州港便编制有一个将的水军。
但由于同军的突然袭击,仅有四艘战船收到预警后人员及时到位出港。
等驶出港口的宋军看清了同军舰队的庞大规模,当即便降了帆——投降。
拥有大量福建籍骨干组成的“海东混编营”顺利登陆,当天便攻下了泉州治所晋江县。
次日,张顺带着舰队继续北上,炮轰福州港……


第一百零二章 钟相洞庭擒赵构
同军陆海并进大举进攻福建的紧急军情送至江陵时,新宋朝廷正在为如何应对即将开始的大战而争吵不休。
进入十月份之后,京西南路襄州、郢州两地的同军斥候就频繁越过边境,加大了对荆湖路宋军的侦查和袭扰力度。
而宋军探马冒险出境侦查,也发现了同军正在向南面大规模集结的种种迹象。
很明显,经过大半年时间的休整,大同帝国已经初步消化了京西、淮南四路,即将掀起第二次灭宋之战。
敌人的用兵战略,也没有出乎新宋君臣之前的预料。
应该还是先利用热点问题开战,以在战争中调动宋军的兵力部署,再集中精锐兵马直捣新宋中枢的老套路。
现在的问题是大战将起,新宋政权的备战工作却严重不足。
两个月前,枢密院综合各地上报的数据,得出全国现有兵马计二百二十六将,总兵力六十三万七千五百人的结论。
这个数据明显注水严重,绝对不能当真。
就算是真的,也不能指望拿他们与兵马总数更少的同军对抗。
新宋军队的主体是被收编的溃兵、义军和盗匪,兵源杂乱、整训不足、甲械不全号令不熟,战斗力成疑,只比乌合之众稍微好一点点。
这样的军队,也就勉强打一打小规模的袭扰战。
要想组织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大会战,莫说打不打得赢,仅仅是统一指挥的问题,就能难到一众将帅。
新宋、旧宋虽然都是宋,但已经灭亡的王朝重新建立哪有那么容易?
即便有大同正乾皇帝故意放水,重建了大半年的新宋朝廷也才勉强压制住内部的混乱,现在的家底太薄,实在承受不起再次大战的失败。
尤其是刚刚有点规模的御营兵马,更是新宋朝廷稳定统治的关键。
若是轻易消耗在战争中,朝廷将再次失去对地方的掌控,甚至彻底沦为摆设。
考虑到这些现实困难,黄潜善等大臣建议赵构主动放弃江陵,将行在转移至长江以南,尽力避免与同军拼消耗。
而后,利用长江以南水网纵横,很多地区不利于同军骑兵和炮兵大规模展开的地形特点,与其慢慢周旋。
待熬过了大同的这一波攻击,朝廷再聚集力量反攻江北。
客观上讲,黄潜善等人的建议比较符合新宋政权的现实,乃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放弃江北的主张却受到了很多大臣的强烈反对。
上个月,宰相汪伯彦护送宣和太后前往潭州,就有不少大臣弹劾汪伯彦、黄潜善等奸臣贪生怕死,蒙蔽圣听,枉为宰执。
好在赵构驱逐李纲、斩首陈东等人的威慑力还在,倒是没人张口就喊打喊杀。
但反对南渡,要求皇帝坚守江北与大同拼正面的态度却是极为坚决。
聪明人一切违背常理的言行背后,肯定有利益关联。
这些大臣之所以知道江陵很难守住,仍要坚决反对朝廷南渡,乃是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就是江北之人,或者在江北有自己的利益。
朝廷只要还守着江陵,就有北伐中原,收复故土的希望。
可一旦南渡,新宋将彻底沦为割据政权,再难恢复雄心。
赵构能当上皇帝重建大宋,只是因为其人能勉强凝聚所有既得利益者的人心。
但你一面高喊“迎二圣,复故土”的政治口号欺骗不忘故土的忠臣义士,一面还没有开战就想着逃跑,算怎么回事?
小赵官家通过对同外交才站稳脚跟,自然不能支持放弃江陵。
甚至,为了表达“迎二圣,复故土”的决心,证明自己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其人还得有意打压“逃跑派”。
皇帝拉偏架的结果,便是以黄潜善为首的“逃跑派”虽然更加有理有据,却被占据大义的“主战派”骂得狗血喷头。
不过,赵构到底不是没有主见和决断力的赵桓。
明修栈道不成,那就暗渡陈仓。
如:以龙图阁直学士钱伯言知潭州、以直秘阁王圭为江南西路招抚判官,遣兵部员外郎江端友等抚谕湖、广、江、陕诸路,及体访官吏贪廉、军民利病。
表面看是“打压”这些建议南渡的大臣,却是将他们发配到长江以南筹备钱粮、招募军队、安抚百姓,其实就是为南渡做退路。
而对“信用”的主战派,则委以前线督战的重任。
如:以起居舍人唐重督荆门军,以监察御史张所督潜江,以荆湖北路经制副使傅亮督复州,等等。
求战者得战,全部顶到前线去。
如此,不到半月时间,本就没有编满的新宋朝堂竟然去了小半大臣,小赵官家的耳根顿时清净了不少。
其人又命枢密使黄潜善亲自督办,命御营官兵搜集沿江所有船只,尽皆集中到宜都、松滋、江陵、公安等地严加看管,随时准备“支援前线”。
在新宋君臣紧张备战中,时间匆匆来到十月下旬,同军第七军由襄州、郢州两地同时攻入荆湖北路,宣告新一轮的同宋大战正式开始。
荆(江陵)襄(襄州)一体,襄州、郢州居高临下,处于沮水、漳水、汉水上游,同军顺水直下攻打江陵,兵力和物资投送都非常容易。
尽管有主战的大臣亲临一线督战,新宋军队的作战意志明显要强于旧宋禁军,但在同军的猛烈进攻下,前线各寨堡仍是在短时间内相继告破。
开战仅两天,岳飞便将战线推进到了长林和潜江两县的防御外围。
无论是长林还是潜江,距离江陵皆只有两百余里,这两地一旦被攻破,同军的骑兵都能在一日内推进到江陵城下。
江陵过于靠近大同边境,缺乏防御纵深的弊端在此战中尽显无疑。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该考虑如何增援前线以扛住同军的攻击了,而是赶紧将忠于朝廷但的军民撤到长江以南。
要知道,江陵城内外不仅有行在数量庞大的朝廷官员和御营大军,还有包含他们亲属在内的南逃百姓数万人。
即便朝廷提前搜集了大批江船在江陵和公安等地,可想要在短时间内将数量如此庞大的人员全部运过长江,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