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吴用忍不住问:“法师,我大宋境内佛门唯有禅宗一家独大,为何辽地竟会有如此多的宗门杂处一城,朝廷不设僧官么?”
“阿弥陀佛,大道三千,皆有佛缘。”
潜如双手合十,宝相庄严。
“大辽当然也有僧官,五京各有僧录司,燕京便有左、右街僧录司,有都僧录、僧正、僧判等职,州郡也有僧正、都纲、都维那,我寺七代主持无碍大师便任过僧正。”
“但北朝不比南朝,域内百族各有传承,朝廷都采用南北面官因俗而治,我佛门虽分宗派,也是因俗而设,此为有教无类,便是南朝,名义上只有禅宗一脉,其下不也分沩仰、法眼、云门、曹洞、临济等小宗么?”
吴用沉吟片刻,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恭敬答道:“小生受教了!”
潜如的话也引起了徐泽的反思。
正如乞丐是城市的脓疮,若要治理,却不在乞丐本身。
宗教归根结底是世俗社会的折射,只要不能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宗教就会大行其道。统治者若没有资源和能力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也起码不能放弃“精神文明建设”,不然就得出乱子。
辽国人口不如大宋,国土却要大很多,且国内民族复杂,西北的游牧民、东北的渔猎部落,南方的农耕种族,无论生存状态,还是文化传统皆想去甚远,极难尿到一个壶里去。
偏偏统治种族契丹只占人口少数,文化传承也远不如汉、奚、渤海等族,南边还有个同等体量且始终不忘北伐的恶邻,就是想靠犬儒思想愚民也不可得。
这种国度,很难做到大一统,管理难度极大,在国势上升期,能不断对外开拓,收取战争红利,尚可掩盖很多矛盾。
可只要一旦停止扩张,各种矛盾就会逐渐爆发,若无意外,这样的国家,将会混乱和动荡常伴,只能是骤兴骤亡,历史上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盛极一时的胡族政权无不如此,正所谓“胡虏无百年国运”。
辽国这个异类却打破了这一“定律”,不仅政局稳定,立国两百余年而未倒,这已经是不是简单的奇迹了,须知,历史上的秦、隋、三国、新朝、两晋加强起来、甚至西汉和东汉单独算,都没有辽国的国祚绵长。
而且这个胡人统治的国家,实际在军事上,还一直稳压南边的大宋一头。
即便是徐泽,也不得不承认其国亦有英豪,正是这些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家特色的路,才保证了其国祚绵延。
这是个真实的世界,原剧情中斗将破阵打败辽国的儿戏就不要想了,若打算日后兵指北疆,就不能掩耳盗铃糊弄自己,正视对手、尊重对手、研究对手,掌握实情是最基本的要求。
徐泽来自后世,听多了“辽以释废”的论断,进入辽地后,确实探听到了不少辽国高层的崇佛事迹。
如辽圣宗多次巡幸五台山及京城诸大寺,大兴庙宇,皇太后肖燕燕“每岁正月辄不食荤茹,大修斋会及造寺”。
辽兴宗任僧人为高官,时任三公、三师,并兼政事僧人达二十余人。
辽道宗佛法造诣极深,精通梵文,对深有研究,不仅能够讲经,而且留下了大量注疏的著作,还创造了一月内诸路“饭僧尼三十六万人”的记录。
须知人口过亿,经济规模是辽国N倍的大宋,都为百余万人的冗兵和冗官头疼不已,而人口仅约千万的辽国,却能“饭僧尼三十六万人”,这是何等的恐怖?
仅燕京城内,不算富贵人家自己供奉的家寺,便有大悯忠寺、大昊天寺、天王寺、法华寺、崇圣院、圆福寺、归义寺、奉福寺、报恩寺、华严寺、仙露寺等大小寺院一百三十余座,僧尼不下万人!
这些僧尼不耕不种,不税不赋,还藏匿大量隐田隐户,对经济和社会稳定的破坏极大。
近日所闻皆是以上种种,所见僧尼也多是肥头大耳,佛经教义半生不熟,迎来送往倒是格外精通。
徐泽原本多了几分轻视之心,此时听了潜如之言,心下检讨,不该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不然的话,得到的,只能是自己想得到的答案,靠这些主观性很强的结论指导实践,关键时刻肯定会出大篓子。


第二十八章 玉带
就在徐泽思虑间,几人已经走进了悯忠阁。
首先映入眼帘的,却不是一般佛塔内常见的金大佛,而是层层叠叠的灵位牌。
香案旁,合唱的信徒和唱经僧神肃穆,就算闭上眼睛,只听整齐而富有感染力的唱经声,也能感受到他们无比的虔诚。
进出的香客和游人无不屏息静气,轻手轻脚,生怕打扰了这份神圣感。
徐泽连施耐庵都不信,更不会对这些感冒,而且此处也不便说话,只看了一小会,就上了二楼。
二楼灵位牌,也没佛像,相对空旷了很多,四面阁墙皆悬画轴。
史进看了几幅画,忍不住问:“大师,你们悯忠阁真是奇特,一楼不拜佛陀,怎的二楼还挂前朝画像?”
“檀越有所不知,我寺最初就是前朝太宗皇帝为感跨海东征之惨烈所建,悯忠阁本就是供奉此役死难将士英魂之所?”
一直没说话的闻焕章立时来了兴致,问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辽国是由人少的胡人凌迫人多的汉人,本就不稳,还敢任由前朝香火延续,就不怕黎民思旧,心向故土么?”
“阿弥陀佛,时光流转,惟佛法永存。”
潜如仍是一脸笑容,乐呵呵的解释道:“唐亡辽立,悯忠寺还是这悯忠寺;幽州变成了燕京,城中的信众也还是那帮信众。”
“檀越从南朝来,门户之见太深了。贫僧祖辈曾也是中原汉人,安史之乱时,才被乱军掳至幽州。”
潜如走到南边窗前,手指前方。
“当年二贼猖狂,还在本寺此处和彼处,各立了一座木塔,炫耀武功,若不是因遭大火焚毁,诸位檀越现在还能看到。”
“前朝晚期,中原混战近百年,多少黎民百姓死于战火、灾荒!”
“辽虽胡邦,却承前朝正朔,胡汉之别,实已很小。儒生或重华夷之辨,小民却只求温饱,我佛则普度众生。幽州正因为割让我朝,才提前数十年致太平,至于后来再遭战火,反倒是檀越口中的故土之民带来的!”
说到此处,潜如的声音已然高了两分,忽然意识到自己失态,赶紧口诵佛号。
“阿弥陀佛,贫僧着相了。”
“哈哈,大和尚心怀世人,已得‘我佛慈悲’之真意,他必得正阿罗汉果位!”
徐泽不屑于争这些口舌长短,直接一个高帽子送给潜如,又转向闻焕章。
“教授处佛寺,仍不忘圣人教化,何其诚也!”
闻焕章尴尬赔笑,算是揭过此节。
潜如见徐泽出面打了圆场,也不愿咄咄人,乃用心解说阁内陈设。
二楼画像记录的皆是唐太宗李世民帅军东征的忠烈事迹,上到三楼,则记录幽州入辽后,辽国历史上的忠义之士,不惟契丹人,汉、奚、渤海、高丽、女直等各族皆有。
潜如口才一流,每幅画背后的故事都讲的极为生动,讲到辽国汉人英豪时,他着重讲了韩德让的故事。
韩德让本为后族私奴,以“宫分人”份入仕,官至大丞相,封晋国王,位于其余亲王之上,领宗州、川州等头下州。
承天太后在世时,赐韩德让以国姓,改名耶律隆运。一次马球比赛中,契丹贵族胡里室撞了韩德让,致其坠马,承天太后立即命人斩杀了胡里室,国人始之太后对其恩宠。后来,承天太后甚至与德让同卧同食,毫不忌讳的一同接见群臣和外使。
圣宗亲政后,也始终对韩德让执礼甚恭。
德让晚年病重,时承天太后已死,早已大权独揽的圣宗皇帝,还和皇后亲自寻医送药,侍奉塌前。韩德让病故,帝怜他无子承嗣,特诏以魏王贴不子耶鲁为嗣。
潜如感慨道:“曹公辅汉,运霸世之机筹;伊尹匡殷,树格天之勋阀。德让与国同姓,乃参天寿木,腾枝叶以同荣;上汉洪河,涌源流而共濬。不谈功业,仅以名实而言,便是曹、伊尹,也稍逊德让。”
韩德让毕竟是对辽宋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人物之一,宋朝境内自然不缺他的传闻,只是两国有别,加上百年光消磨,零碎的传说谬误百出,让人难以信服,远不及潜如讲详细,对几人冲击很大。
一贯冷脸的孙石都动了容,史进已经目瞪口呆。
闻焕章震惊于“太后与宠臣公然同卧同食”,竟能传为美谈,这究竟是蛮夷无礼,还是圣教不昌?更无法理解受到如此羞辱的辽帝还能侍奉塌前,祖龙尚夷嫪毐三族,这个胡人皇帝莫非是真“圣”?
吴用早年也曾苦读诗书,屡试不第后,才渐渐愤懑世间不平,他不平的,也不过是自己未能登科就无法入仕,而“仕”的极致出将入相也远不及韩德让之风光。吴用知道自己的斤两,清楚就算给他机会也做不成韩德让,他感慨的只是大宋书生晋
无路,辽国私奴却能封王。
徐泽前世就听说韩德让,此时倒是没多少触动,只是,由此联想到了,记忆中,大宋曾有一位善使大锤的的韩姓大人物……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