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普通的百姓不仅不惧怕官兵,还主动给休养的伤兵送来草药、面饼或鸡蛋等慰问品。
文钦询问过多个百姓,问他们为何不怕「抓丁」,那些百姓误以为文钦是刚刚迁来的羌人,争先恐后地给文钦讲解「全国百姓免征赋税」的新政,却没提「抓丁」之事。
百姓没提,文钦却亲眼所见:蜀国仅仅一州之地,不仅不用「抓丁」补充兵员,百姓还天天往治所跑,询问当地的官员何时能恢复征兵,这种情况在魏国绝不可能发生。
如果蜀中各地全都是这样,这将是多么可怕的对手!文钦的心里充满了困惑。
前方,一名身着鲜艳汉服的少女正蹲在门口掩面哭泣,文钦好奇地上前询问。
“姑娘,请问何事伤悲?”
少女抬起头看了文钦一眼,反而哭得更伤心了。
正是这名少女清秀的脸庞和楚楚可怜的模样,激起了文钦的怜悯之心,也勾起了他心头的憾事。
文钦被牵连下狱之后,新婚不久的妻子被一户门阀之子抢去,自此之后,再也没人愿意将女儿许给曾经下过狱的文钦。所以,年近40的文钦仍旧孑然一身。
少女没有回答,只是一个劲地哭,旁边的一个中年妇人插话道:“这位小哥,你有所不知,这小妮子犟得很!他爹给他许了门亲事,她却死活不肯!”
“哦?自古以来,婚姻大事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何不遵之理?”文钦不解地问道。
“小兄弟,你是刚刚迁来汉中的吧?难怪你不知情!现在这些小姑娘啊,她们的眼光一个比一个高!那些富家公子全都看不上,非要嫁给英雄!天下哪有那么多英雄给她们嫁啊!”
“张婶!你怎么跟爹爹一个样?天下的英雄多着呢?我为何就不能嫁给英雄?”
“英雄?何为世雄?”文钦饶有兴趣地问道。
少女擦擦眼泪,噼里啪啦地说道:“上阵杀敌的兵卒是英雄!领兵征战的将军是英雄!献计献策的参谋也是英雄!有这么多的英雄,我为何要嫁给徐家的那个胖公子?”
“那……魏国……的……将军是英雄吗?”
“不!”少女坚决地说道:“就算蜀国的普通兵卒,那也是英雄,魏国的将军却不是!”
“哦?为何?”
“因为,他们不是为大汉的复兴而战!”
“大汉的复兴?”文钦的心猛地一颤。
这个词,大魏的皇帝都不曾说过!它却出自蜀国的百姓之口!竟然出自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女之口!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如果……我……只是蜀国的……一个小小的将军,姑娘……可否愿意嫁……”
第116章 战略转折
20万羌人已经顺利迁入汉中,由于陈仓已经落入魏军之手,魏、蜀两国在雍州的态势恢复到战前的模样。
不同的是,魏国的骑兵损失殆尽,而蜀国由于迷当和治无戴的归降,以及多次大败鲜卑和匈奴,其马匹数量已经增至6万匹,现有的骑兵也达4万之多。
为了持续地消耗魏国,姜维和魏延等将商议后,决定在汉中部署3万骑兵和5千步卒:由步卒严守大散关的同时,3万大汉铁骑可以随时出大散关,趁魏国骑兵薄弱的时候纵横于雍、凉二州,不用攻占魏国的任何一座城池,让魏国再也不能在这两州实行军屯。
这样一来,蜀国在雍州二州袭扰、训练骑兵、繁衍马匹的同时,魏国将彻底失去雍、凉二州之粮,如果能维持个三五年,对魏国的打击将十分沉重。
这段时间,赵广和夏侯霸的「风光」大家都看到了:他们那几个营的战马全都由奴隶在喂养,并且他们的衣服和战马被鲜卑奴隶洗得干干净净,并且许多士卒家里的田地都会由奴隶在耕种,而且不用上交高额的「奴隶税」。
这样的好处谁也不愿放过,迷当、赵统、治无戴、牛金、文钦和马岱都想留守汉中,甚至不懂骑兵战法的张绍、傅佥、关索和魏延等人也想留守汉中。
大家都明白,现在的骑兵被称为「大汉铁骑」,能引领骑兵征战将是无上的荣耀,至于额外的好处,大家都心照不宣:鲜卑和匈奴的骑兵已经名存实亡,如果留在汉中,可以随时带着大汉铁骑,去鲜卑和匈奴的地盘「训练」一番。
经过慎重的考虑,姜维决定让魏延、马岱、王平、赵统和牛金五员大将坐镇汉中,近万名伤兵也留在汉中疗养,其余众将领着8万大军返回蜀中。
刘闪的阴谋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蜀中汉人奴隶的价格越来越低,而前期带回鲜卑奴隶的兵卒却发了一笔大财,因为鲜卑和匈奴奴隶的价格已经高得离谱,大批的奴隶贩子都不约而同地云集于汉中。
有鉴于此,一队又一队的大汉铁骑陆续前往匈奴和鲜卑的地盘,开启了热火朝天的「长途奔袭」训练。面对敌兵的犯境,驻守在大散关的魏国兵将也无可奈何。
当然,刘闪肯定知道这种行为大量存在,他不但没有加以阻止,还表现出默认,甚至是纵容的态度。
趁着汉人奴隶被大量甩卖,刘闪命人悄悄地买下汉人奴隶,然后为他们建立户籍,并分配到各个郡县安家定居。
刘闪相信,用不了多久,30万汉人奴隶都将恢复普通百姓的身份,这将为大汉的复兴打下坚实的人口基础。
羌人迁来之前,蜀国承诺对他们免征10年赋税,等到迁来以后,又享受到「永久免征赋税」的待遇,他们都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
在巨大的地图跟前,一部分羌人选择迁往南中或永安等地,也有一部分羌人选择留在汉中,更多的羌人却想迁往成都以西茂县、汶川、红原及若尔盖等地,因为这些地方也有草原,跟他们以前生活有环境有些相似,并且这些地方离他们的故乡更近一些。
由于这些地方尚未开发,刘闪便给迷当和治无戴分配了足够的粮食、农具和马匹,由他们带领十几万羌人前往那里定居;
对于迁往其他地方的羌人,当地治所的官员也会帮助他们安家定居。
经过将近半年多的「缓冲」,各郡县治所的官员已经习惯了「只登记不征兵」的惯例。
刘闪正式发出告文,去除了各地郡守的征兵权限,征兵工作将由指定的领兵将领负责,此项政令再也没受到朝臣和各地官员的抗拒。
考虑到南中地区的兵源特别丰富,刘闪未经考虑就同意了费祎的上表,令马忠在南中地区征召15万「后备军」。
当这15万后备军征召完成后,他们的首要任务并非征战,而是前往交趾以南的九真、日南二郡实施军屯。
由于蜀国的人口太少,就算吴国涌入三万多百姓到交趾郡,也只能基本满足本郡的开发,南边的九真、日南仍是不毛之地,唯有派遣军队前往,才能让这二郡迅速得到开发和发展。
交趾、九真、日南都是一年三熟,在一千多年以后,这里将是世界第3的大米出口国,刘闪可不愿浪费这块巨大的粮仓。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5万蜀军面对1千多人把守的陈仓,诸葛亮试图招降守将郝昭失败,于是连续攻城20多天,其间蜀军用上投石车、冲车、井栏等攻城器材,甚至往城内挖了地道也没能攻克,魏将张郃率领援军赶到后,蜀军被迫撤军。
夷陵之战时,秭归被蜀将张苞仅用6个时辰就攻破,荆楚的大门由此敞开,致使吴国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幸得陆逊力挽狂澜击退蜀军。
夷陵之战后,吴国不想重蹈覆辙,及时加固了秭归的城防,本以为能万无一失,谁知朱然中了姜维之计,自此秭归就落入蜀军的手中。
陆逊计诱守将吴懿出战,本以为吴懿重伤之后守军群龙无首,谁知吴懿的副将句扶和李韶临危受命,继续带领城中守军坚守城池。
秭归的城墙被重型投石车砸了20多天仍旧屹立不倒,加之姜维准备充分,在城中准备了足够的粮草和军械,陆逊伤亡7千多人仍不能克。
秭归本就位于长江的边上,水源极其充足,蜀军在城中挖了几百口井解决了饮水的问题,如果城中粮草一日未绝,吴国就没有攻克此城的可能。
陆已将一百多个美女送至城下,给句、李二将承诺的官位已至「四方」将军,俸禄已达5万斛,奈何二将都以「大汉复兴」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陆逊的诱降。
前段时间,蜀军兵退潼关和武关,主力陆续撤回汉中,满宠的10万大军又至襄阳城下,孙权和陆逊都有骑虎难下的感觉。
孙权令陆逊北上增援襄阳,陆逊却担心攻打秭归已经引起蜀国的不满,蜀军回师永安后很可能大举东进,仍然坚持布重兵在宜都郡内,以拒蜀为主。
此时的孙权再无颜面向蜀国重提「修好」之事,只好令诸葛谨引兵5万至襄阳,协助朱桓守城,同时加快攻打秭归,希望在蜀军援军赶到前拿下此城。
几天后,得知姜维的8万大军并未回成都,他们出梓潼郡后直扑永安而来,陆逊终于有点不淡定了。
第117章 后主攻巫县
“张将军,大将军到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