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财政危机
姜维起身,接过圣旨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哈哈大笑道:“陆丞相,巫县并无蜀军驻守,也不用办理交割,你现在就可以领兵前往,恕我不能相送,哈哈哈!”
“姜维!你这是何意?圣旨上写得非常明白:秭归、巴东、巫县不得驻军,交还吴国,难道你敢抗旨?”步骘惊慌失措地盯着姜维。
“步丞相,此言差矣!我姜维蒙圣上恩典方能升任大将军之职,定当忠于陛下。如今圣上命我驻守秭归、巴东二城,将巫县交给吴国,我身为臣子,岂敢违背?”姜维呵呵笑道。
步骘满头的雾水,姜维上前几步指着圣旨说道:“左丞相请看,圣旨写得极其明白:圣旨到日,即刻撤回秭归、巴东,巫县不得驻军,交还吴国,不得有误!”
“你……姜维!你这分明是狡辩!你这是抗旨!我……我……”
年迈的步骘可能太过激动,怒火攻心,两眼一翻就要晕到,幸好被几名蜀兵扶住。
姜维命兵士将步骘送到城下,交给陆逊后说道:“陆丞相,你家步丞相身子弱,又爱钻牛角尖,待他转醒后,请你多加开导,哈哈哈!”
刚才的圣旨陆逊也听得清清楚楚,奈何这个时代没有标点符号,一段很长的文字中间没有断句,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断句后再加以理解,姜维正是钻了这个空子。
陆逊咬牙切齿地瞪着姜维,恨恨地喝道:“姜维!你给我听着!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笔账我陆逊记下了!早晚会跟你算清楚!”
“陆丞相,如今吴、蜀两家已经缔结盟好,千万不可因为个人恩怨坏了两国的邦交啊……”姜维云淡风轻地说道,话未说完陆逊就拂袖而去。
吴国的三座营寨仍在5里之外,姜维仗着秭归城池坚固毫不畏惧,现在城中粮草极为充足,姜维更加有恃无恐,笑呵呵地盯着离去的陆逊,不屑地冷哼一声,根本没把陆逊剩下的8万大军当回事。
这段时间已经步入冬季,蜀中异常地寒冷,刘闪很不喜欢半夜就起来上早朝。
前几天他提出将早朝时间从卯时延迟到辰时,这项旧制的改革竟然获得了大臣们的一致赞同。
姜维拒不撤兵的消息传回成都,大臣们纷纷谴责姜维抗旨对「吴蜀联盟」造成的破坏,一致要求再发圣旨召回姜维并严加查办。
刘闪未置可否,表示将慎重考虑后再做决定,即将散朝时,少府杜致提出府库很快就要亏空,建议缩减或取消「宫庭织坊」、大型砖窑和「兵工厂」。
刘闪了解到,自己将东、西织独立出少府并大量征招织女,而且前段时间升任了很多文武大臣,另外还在兴建大型砖窑,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铢钱,府库已经入不敷出,估计下个月官员的奉禄都不能足额发放。
如果不是杜致提出这个问题,刘闪一直以为古代的皇帝家里都有「银行」,想做什么只需开口就行,原来皇帝也得想办法「挣钱」!
特别是刘闪听说官员奉禄很快就不能足额发放,第一次感觉到了蜀汉朝庭的财政危机!
穿越而来的刘闪自然知道财政危机的可怕,在他所了解的历史中,曾经有一个王朝就是「穷」死的!
没错,就是「穷」死的!
整个明末时期,明朝政府都以缺钱著称,特别是崇祯年间,为了应对清军的威胁,从1630年前后军费不断扩张,竟然占了中央预算的80%!
也正是这一年,西北发生了旱灾,李自成带领饥民揭竿而起,四处抢劫。
在此后的1639-1643年,各地灾害不断,水灾、旱灾和蝗灾接接踵而至,明朝庭也拿不出足够的银子和粮食去赈灾,以至于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崇祯皇帝也想拼命拯救即将倾倒的明王朝大厦,然而他已经无能为力。
到了1644年初,明朝庭已欠军饷数百万两,南方来的税款却只有几万两,国家粮仓已经空虚。
当京城被李自成包围时,这里的驻军已经5个月未发粮饷,士气涣散,根本无法抵抗叛军,直到李自成打进彰义门也没遇到像样的抵抗,这个情景刘闪曾经亲眼目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
刘闪知道,其实崇祯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是过于刚愎自用。面对财政危机时,他采取了不当的「开源节流」方法。
崇祯皇帝的”开源“就是增加税收,这只会使得百姓更加困苦,甚至背井离乡,这正是当时盗匪猖獗,叛乱四起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崇祯的「节流」就是对过多的公务员裁员分流,尤其裁减基层的驿站成员,他并没有减少皇室奢侈生活支出。这样的政策只能更加壮大反叛军队的实力。
现在的蜀汉朝庭,很多官员暂时不了解那几个机构的重要性,不论他们怎么反对,刘闪绝对不会将其撤销或缩减,更不能出尔反尔地增加百姓的赋税。
暂时想不到「开源」的办法,刘闪只能从「节流」入手,想办法尽量缩减开支。
已经升任的官员不可能再「降任」,也不可能削减他们的奉禄,更不能削减10万军队的粮饷,刘闪将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后宫。
刘闪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和几个嫔妃的膳食,这绝对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当场就决定降低标准:除吴太后和居住在宫里的姜维家人外,自己和各级嫔妃的膳食统一改为早晚2道菜,午膳4道菜,也不需要那些珍稀菜品,就用市场上能买到的常见食材就行。
另一方面,刘闪还决定减少宫中太监、婢女和杂役的数量,除吴太后和姜维家人所住的清雅殿之外,所有嫔妃的婢女都减至2个,这样也能降低一些支出。
这个决定让朝中大臣感激不已,纷纷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奉禄。
在刘闪看来,降低官员的奉禄确实能省出一些铢钱,这仍是杯水车薪,于是拒绝了他们的好意。
杜致和众多大臣仍未放弃,他们一再要求取消砖窑,并将「兵工厂」和「宫庭织坊」恢复旧制,因为这三个机构需要大量的铢钱才能维持。刘闪对此坚决反对,在这方面,毫无商量的余地。
刘闪注意到大司农孟光一言不发,而且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当即宣布散朝,并请孟光请到宣室殿。
第31章 大汉万年
现在的蜀中地区广泛使用并且官方承认的货币是「蜀五铢」,这是刘备入蜀后所铸,形体小于两汉五铢,较厚,面背均有外廓,笔画较肥,铜质晦暗。
另外,民间也有「两汉五铢」在流通,甚至「魏五铢」、「董五铢」和「直白五铢」也在流通,并且各地还有一些私铸行为,可以说现蜀汉的货币极其混乱。
在孟光看来,蜀汉的危机并不仅仅是当前的「财政危机」,而且还有巨大的隐患,要永久解决蜀汉的财政危机,并且长久稳定蜀中的物价,除了「开源节流」之外,统一蜀汉的货币势在必行。
当前的蜀汉国力衰弱,但民间的百姓基本吃饱饭还没什么问题。
孟光提出,趁着百姓手中尚有些余粮,要尽快将民间现有的各种铢钱更换成新铸的铢钱,防止魏、吴两国的铢钱大量流入造成物价的波动。
对于孟光的这个建议,刘闪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觉得要尽快实施。
因为现在各种铢钱都在民间广泛流通,吴、魏两国的商旅能用高于蜀汉官方承诺的价格,用他们的铢钱大量买走蜀中百姓手里的粮食,唯有尽快铸造并停用老式的铢钱,才可以保证这些粮食不流入吴、魏两国。
孟光这个掌管全国经济赋税和农桑劝课的大司农果然不同,刘闪对他的经济头脑赞叹不已,暗叹自己虽然是穿越者,在这方面却远远比不上他。
对于眼前危机的解决方式,孟光这位「穿越者」竟然提出了「与民借贷」的概念,这在刘闪看来,简直跟一千多年后的「银行」没什么区别。
诸葛丞相灵柩回成都时,百姓自发出城相迎就能看得出来,蜀中的百姓对蜀汉朝庭是拥护和信赖的。
孟光提出,在铸造和换发新铢钱的同时,可用「借九还十」的方式,将民间的铢钱和余粮收到朝庭手中,待到明年六月和十月的收获季节,收取赋税后再还给百姓相应的铢钱和粮食。
孟光的这个建议确实不错,因为朝庭的财政危机只是暂时的,不出一年就能缓解。
待到明年的收获季节,百姓手中的余粮和铢钱都会换成丝帛或青砖,到时候粮食和铢钱还是会回到朝庭的手中。
刘闪相信,孟光能有这些奇思妙想,也只有他才能办好这些事,于是将「开办银行」和铸换新币的事都交给他去办,自己只提了一个建议:新铸造钱币上的「五铢」二字换成「大汉万年」。
不错,就叫「大汉万年」!
自从穿越到这个乱世,刘闪确实想做点事情,起初只是不想让蜀汉亡国,现在有了更高的追求:让大汉的军队纵横寰宇,一统华夏,八方来朝,基业万年不灭!
孟光离开后,刘闪随意在园中闲逛着,一阵低微的抽泣声传入刘闪耳中,听声音像是一个小女孩,不时还夹着另外几个孩童的嘻笑,刘闪觉得有些好奇,寻着声音的方向缓缓靠近,很快就在园边找到了几个玩耍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