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在大顺,这样的色目奴大概有二十几万,都是青壮男丁,分属各个卫所,他们耕种着卫所军丁的军田,而表现良好的奴隶,可以随同顺军参战,以人头累计军功,杀敌十人后,就可以分配到女奴,他们就成了主家的家奴,然后生育的孩子将会成为平民。
  即便是奴隶,那也是有晋升空间的,尽管很狭窄,可却也让奴隶们看到了希望,那怕是他们的父亲、兄长死于顺军的刀下,母亲、姐妹成为顺军的妻妾,也不妨碍他们尽心竭力的为大顺效力,期待着成为主家的家奴,子孙成为平民……
  这一套体系还真是大顺独创的,比大清那种“全民皆奴”的方式更符合人性,孙可为创造这套体系时,只是稍微借鉴了乾圣朝的“海外婢女制”,大明禁止百姓自卖,但是却准许商人从海外引进婢女,卖给士绅百姓为婢为妾,而且只能引进婢女,不准引进男奴。而为了防止奴婢群体的扩大,特意制定了二代放良的制度,就是婢女生育子女一率为平民。
  大明是为了避免奴婢群体的扩大,而大顺则是为了让国内多出一个平民段层,而不仅仅只有军户,反正,目的各有不同吧。
  一行人来到千户所石堡,这里既是堡垒,也是卫所兵丁家人住的地方,石砌的堡墙外,一队少年正在操场接受队列训练,一旁还有孩子在那里练习刀术,按照李过颁布旨意,他们每天要读两个时辰的书,所以卫所里,往往实行半天制,既半天学习,半天习武。
  在千户的陪同下,李过观看了一会少年的训练,然后就问道。
  “李千户,学堂教室在什么那?”
  “陛下,在城墙箭楼,那里光线好。”
  李千户的回答,李过满意的点头道。
  “嗯,走,过去看看!”
  一行人来到城墙顶部的箭楼时,隔着门窗就听到了从箭楼里传出来的读书声,李过并没有过去打扰孩子们的学习。
  直到课业结束后,他才走进去,然后与丞相一同考校这些孩子的学问。甚至还特意给学业优秀发了奖作为激励。或许李过是造反起家,但他骨子里尊重读书人,认同读书,这也是他要求大顺兵丁的子弟必须读书的原因,而这也是大顺与大明的共通之处——重视教育。或者说,这是华夏千年以来的传统,相比之下,满清那边,就没有这样的硬性要求。
  在随后的半个月里,李过与丞相一行又巡视了二十几个卫所、千户所,每一次都会着重了解少年的学习、训练,毕竟,当年的老营兵正在老去,将来大顺还是要靠那些少年,那怕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混血儿,有着明显的异族特征,虽然男的帅,女的靓,但在大顺,还是那种纯正的汉人更受欢迎,这种歧视平时显不出来,可是,在这些孩子谈婚论嫁时却表现的很明显,那种爹妈都是汉人的,三五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家争着结亲。
  为啥?稀罕啊。是纯正的汉人啊!
  至于色目……那是奴婢,那怕是自己的儿子,那也是妾生子。
  不过,对于统治者来说,那怕是这些混血儿,有着明显的异族特征,但他们长大了都是大顺的军丁,都是大顺的战士,血纯纯不纯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打仗,能杀人就行。
  “你怎么看?”
  沿着渭河,也就是旧时的“阿姆河”返回长安的路上,李过问道。
  “陛下不是已经决定了吗?”
  孙可为笑道。
  “既然陛下已经决定了,那就这么办吧。”
  “嗯……”
  点点头,李过说道。
  “不过,我还是担心啊,要是咱们只派普通的军户子弟过去,万一他们沉迷于大明的花花世界,不愿意回来,到时候该怎么办?”
  “是啊,西域虽好,可江南更好,天下再好好不过江南,别说是江南了,便臣做梦都能梦着河南老家啊……”
  孙可为的长叹,让李过也跟着叹了一声。
  回不去了,至少他们是回不去了。
  “所以,寻常军户子弟过去,十之八九会选择留在大明,以臣之见,还是应该以卫所军官、朝廷官员的子弟为主,他们父亲身居高位,他们在大明学个十年八年回国后,必定会受到朝廷重用,这样一来,他们自然也就愿意回来了。”
  大明是什么地方,那里可是天朝呀。一般人到了天朝肯定不想回到这边,所以绝对不能让一般人过去。
  要过去就得让那些达官显贵的子弟们过去,毕竟,哪怕是天朝再好。肯定也比不上他们在这边的特权。人性从来都是如此。
  “那就这么办吧!”
  想了想,李过又说道。
  “你说,他会帮咱们吗?”
  想往大明派留学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得加一些伪装不可,这件事靠大顺自己还真做不到,还好,大顺还是能够找到人帮忙的。
  孙可为笑道。
  “不是他帮不帮,而是他必须要帮,况且人不多,也就几十人而已,他堂堂一国伯爵,这点权力还是有的,况且他帮咱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刚来他要是在那边待不下去了,至少还能来咱们这儿,还不至于走投无路,我想这一点他能分得清。”
  “但愿如此吧。”
  李过长叹了口气。
  “真不知道……”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其实,孙可为也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肯定是在想大明什么时候会把他们给忘记。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和大明保持某种相对平和的关系,哪怕就是臣服于大明,成为大明的藩属国这都可以。
  可是大明会忘记他们吗?
  大明会忘记死在煤山的皇帝吗?这些大家的心里都没有底。毕竟对于大明来说,他们是叛逆,是流寇。是敌人!
  可是在内心深处,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大明人……


第786章 留明幼童
  乾圣十一年的冬天,一队北方商队打扮的波斯人来到了霍尔木兹港,在这座繁忙的港口中,像这样的商队一点也不新鲜。
  很快,这支商队就进入了港口附近的一家商站,这家商站表面上是明商的,可实际上却是大顺的官商号。
  这队波斯商贩进入商号后,他们纷纷脱掉了波斯人的衣裳,他们全都是明人的相貌。领头的是一个中年人。
  “李大人,船已经联系好了,说是唐国的船,可实际上是咱们自己的船,你们直接去唐国。”
  商站的负责人恭敬地说道。
  “事不宜迟,能今天走,就今天走。”
  李汉节倒并没有犹豫,身为大顺国第一批“留学生”的负责官员,他知道自己的责任,这些少年都是大顺朝官员的儿子,官最小的也是指挥使,万一有了闪失,他这个翰林可担不起责任。
  还是赶紧走吧!
  作为波斯最重要的港口,霍尔木兹港云集着各国的商船,这两年大明的商船也越来越多,也正因如此,当这队波斯人换上一身汉衣后,倒也不怎么显眼。
  不过,即便是如此,这五十几个汉人少年,仍然引起了港口明商的注意,尽管他们小心掩饰着各自的身份,穿着布衣短打,可霍启智仍然暗自嘀咕道。
  “大明的水手,很少穿短打了,而且他们瞧着也不像啊……”
  现在大明的水手穿“丘八衣”的更多,它耐磨、耐脏,简直就是天生为水手准备的衣裳。可这些少年呢?刻意的穿着短打,但却又浆洗的很干净。
  水手身上可能会那么干净吗?
  当然不会!
  而且他们挺胸抬头的模样,显然是受过军事训练的。一般人或许注意不到这个细节,但他霍启智不是一般人,他是北镇抚司的锦衣卫,去年刚在这里开设了情报站。这地方……平常也就是搜集一下本地的情报而已,但这些人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梁子,你去打听一下,他们是从那条船上下来的。”
  在弄清楚这些人的去向后,霍启智沉吟片刻,然后便回屋写了一封密信,随后又吩咐梁子把信送走。
  在信被送上船的时候,那艘唐国的商船已经离开了港口,看着远去的港口,和其它同行的人一样,孙以智的目光中带着某种不舍,但又带着某种期待。
  不舍的是因为这一离开,至少十年八年都不会再回来,而期待的是什么?
  “你是明人,总有一天,还是会回到大明的。”
  又一次,孙以智的心里念叨着父亲的话,身为大顺国丞相对儿子说这样的话,合适吗?
  他不知道,但他知道。
  爹是想念河南老家的。
  河南是什么模样?
  大明,又是什么模样?
  所有人都对传说中的那个大明充满好奇,他们的父辈曾是帝国的反叛者,而现在,他们却将会踏上那片陌生的土地,在那片土地上求学。
  为什么要去大明求学?
  是为了大顺的将来,为了大顺的生存!
  其实,无论是李过也好,孙可为也罢,以及其它的大顺高层官员,尽管大顺现在距离大明有万里之遥,而且有沙漠、高山的阻挡,可他们仍然相信,终有一天,大顺必定要面对大明的威胁。甚至“入侵”。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