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和六年前相比,当初丁可泽从临沂城带回来第一辆四轮马车,现在都成了大路货了,那怕就是寻常的财主,也有辆既能装货,也坐人的四轮马车,甚至当年标新立异的雪茄烟,现在本地县城也有得卖了。
  甚至就连同丁家的田地也从当初的不到三千亩,变成了四千亩。对于这一切,丁可泽倒是欢喜的很。
  “六子,过两天就要收庄稼了,今个把家里的长工、短工都喊上,东家我请大家伙吃饭,让再去割几十斤肉,肉要肥一些,炖上一锅,让他们好好吃上一顿,到干活的时候,好好的干活……”
  东家请长工吃饭,这是寻常的理,要是待长工差了,长工自然的会换个东家,尤其是在收种庄稼的时候,就必须要请长工好好的吃上几顿,这样长工才会下力气干活,他们要是不干活,地里的活,眼睛看不出来,磨起工来,东家可就倒了大霉了。从种到收,稍微起点歪心思,那少打的粮食可就不是一两石了。就像后世的很多小工厂主在工人返乡回来前后,都宴请工人,发红包一样,为的是来年继续在他厂里干活。
  相比于此,现在花的是小钱。
  喷香的大肉、满桌的饭菜,成坛的烈酒……
  这一切说是东家的厚待,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为了他们好好干活,往日里大家喝酒的时候,喝的是畅快,可是今天郑伟他们的神情却有些不对劲,他们偶尔会把目光投向东家。
  正和家里的几个老长工喝着酒的丁可泽,也注意到郑伟他们那边和平常不同,于是便主动走了过去。
  “郑伟,你是丁家的当家把式,这一年你可没少受累,来,老爷敬你。”
  郑伟连忙举碗喝了酒,然后面带难色道。
  “东家,有,有件事,俺想和你说一声。”
  “啥事?可是家里有什么难处?要是有难处,你只管说,你说长工,可也算是丁家的人,老爷我能帮忙肯定帮忙。”
  东家的话说的这么客气,让郑伟一阵为难道。
  “东家,俺想等这季庄稼收好了,就不干了。”
  “什么!”
  尽管惊讶,丁可泽却看似平静地说道。
  “哦?可是置了田产?忙不过来了?”
  不会啊,这小子种庄稼是个好手,可问题他好吃喝,没有什么积蓄啊,都大三十的人了,还没娶着亲哪。
  “不,不是,这不是官府说,到承化省官府给许亲嘛,俺寻思着这也老大不小了,所以,想到那边碰碰运气。”
  “哦,是这样啊……”
  丁可泽点头道。
  “也好,也好……”
  尽管家里走了一个种田的好把式,可他只是长工,又不是家奴,想拦也拦不住啊。
  “东家,您放心,欠东家的钱,俺走之前,肯定还清。”
  郑伟拍着胸脯说道。
  其实,他已经攒够银子了,当然也不是攒的,就是把家里那两亩田卖了,除了祖宅外,其它的都卖了,反正以后到了承化那边,官府不但分地,还分婆娘,这样的好事到那里找去。为什么留下祖宅,但凡出海的人,有几个没抱着衣锦还乡的心思。将来,万一发达了呢?也正因如此,他才会留下那三间破房子,等着将来衣锦还乡的一天。
  他不行,万一他儿子、孙子发达了呢?
  一个样。
  至少他们回来的时候,有个窝。
  “这不急,不急。”
  其它人见状,无不是站起来说道。
  “东家,俺也打算和郑大家一起去。”
  “还有俺……”
  “还有俺……”
  瞬间,丁可泽的脸都青了!
  这一走,可就是一小半的长工啊,
  你们一个个的都要走?
  你们一个个都走了,那丁家的田谁来种?难不成让老爷我自己吕开袖子下地去干那些活儿?
  偶尔得下地帮衬帮衬也不是不行,那也就是摆个样子而已,但真要是干起活来,还是得靠你们啊。
  要不然老爷我能给你们吃这么好?
  “诸位,诸位,我们丁家待诸位可是不薄啊,你们咋就一个个都要走呢?难不成都要去那个承化不成?”
  “老爷是待我们不薄,可俺们家里就那么一点田,想娶媳妇全靠运气,甚至要打一辈子光棍,到了那边,官府给发媳啊!”
  有人在一旁答道。其它人也纷纷点头称是。
  “你们可得想清楚,那边就是遍地都是女人,也有发完的时候,等你们到了那边,指不定地早就发完了,女人也早就嫁给别人了!况且,背井离乡的那有本乡本土的过得舒服,海外有发达的不假,可古往今来客死他乡那就更多了,要不这样,大伙儿要是不走的话,明年涨一成的工钱……”
  在这一瞬间,他感觉在这个世界上都没有像他这样好的东家了,我这可是直接给大家伙儿涨工钱呀。
  现在你们总没有走的理由了吧?
  面对东家“苦口婆心”的劝说,郑伟他们却铁了心地说道。
  “东家仁义。可是再怎么样,即便是长了这一层工钱,大家也就是勉强过活而已。也比在家吃个半饱,到了那边,能吃饱饭不说,还有媳妇发,搁家里头指不定要打一辈子光棍!”
  他的话声落下之后。周围尽是一片附和声。
  “就是啊,承化没地了,还能到其它地方,海外那么大,到处都是要人的地方。”
  “可不是,树挪死,人挪活,换个地方指不定会过的更好。”
  人心是会变得,过去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是打死不离乡,走来走去,也就是在本乡本土的晃荡着。但是现在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尤其是充满那么多的诱惑。人心有怎么可能不发生变化?
  长工们的决定,让丁可泽傻了眼。
  这,这是什么世道啊?


第774章 衣冠又双叒叕南渡
  宁波。
  和大明的很多港口一样,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的移民出港。尽管自从上海开埠后,曾经热闹非常的宁波港日趋萧条。但这里仍然是大明最重要的港口之中,或许它不再是湖丝、苏绸、松江布等货物的输出港,但是作为浙江最大的港口,仍然颇为繁华。
  与北方港口不同,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抵达中转所。这些百姓大都是被转为民户的旧军户,他们拖家带口来到海宁港,想要移民去南洋闯荡。
  乾圣初年,作为“乾圣新政”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旧卫所的解决,大量名存实亡的军户转为民户,尽管当时朝廷对军田加以清查,但这也是笔算不清楚糊涂账,普通军户田产既有就被军官侵占的,也有他们自己变卖的,即便是军官侵占的,也有在过去几百年间多次转卖的,既有卖给世袭军官的,也有世袭军官卖给百姓,买田的既有乡绅,也有寻常百姓,就算是朝廷清查的力度很大,但是最终还是不得不让步——有相当一部分田产经过多次转卖、分割,早就成了小民百姓的私田,收回来,那些小民百姓就会无业无产,沦为流民。
  最终在裁撤卫所的过程中,也就是收回了不到三成的军田,可即便是如此,那也是费时长达六年,直到三年前才算理了个清楚。与北方的军户大量死于东虏、流寇不同,在南方还有大量的军户存在,这些田产微薄的军户,尤其是沿海军户,是最早的水手,甚至早在乾圣之前,就到海船上去赚钱糊口。
  在“旧卫裁撤”后,没了军籍的约束,深知海外并不是什么“瘴疫恶地”的他们,立即带着全家出海,不再像过去困在卫所等死了!
  这个现象,不止出现在浙江,从山东到广东的沿海地区到处都是。毕竟,无论是沿海军户也好,民户也罢,原本就是地少人多,很多人甚至完全是靠做佃户为生,对于他们而言,“下南洋”是最好的选择。
  过去很多人想走而不知道怎么走,毕竟,那怕就是身处沿海,成天听说谁谁谁在海外发了财。可也就是听说而已,即便是想上船,到什么地方上船?怎么走?船费几何?
  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人们望而却步。消息闭塞,沿海的百姓和内地的百姓,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顶多也就是多一点“听说”而已。
  但是乾圣元年后,报纸风行于世,报纸的出现让消息闭塞的百姓,终于弄明白了如何下南洋,尤其是在官民合作的“船票佃农”制度下,许多人纷纷在报纸上发广告,招募移民,为移民购买船票,以换取未来二十年的三成地租。
  而在唐国立国后,为充实人口也派遣海船于沿海去招募移民。随后平国、鲁国等国藩王就国海外时,也是纷纷招募移民。
  他们的开价都差不多,往往都是授田百亩,能识文断字多分配五十亩,当然,得自己开荒耕种,政府免费发给种子,免费租借耕牛,移民们要开荒就行,五年之内免税免租,五年后开始缴纳三成地租偿还船票,连交十年,毕竟,他们的船票是大王或者商人垫付的。
  反正一句话,只要去了海外就是地主。
  而乾圣九年,新设立的承化省却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开价——普通移民除了土地之外,还许配媳妇。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