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不是旁人,正是张懋一手调教出来的钱勇。
“再说整个大坂城已经成了一片火海,这里也是唯一能容纳大军行动的道路了,所以我就跑过来了。”钱勇想了想,又补充道。
“既然如此,我就不跟你客气了,好好看着。”张懋也不多说,直接一挥手,自己的部队和钱勇带来的人马,快速合并在一处,然后哦向着倭国军队进发。
此时的明军已经有一万五千人了,张懋原本觉得人手有些不足,毕竟对面是八万倭国军队,打败他们没问题,但要想快速打败他们还是很有难度的。
现在钱勇的部队过来,两边相加已经超过一万人,这么现在底气十足,尤其是现在骑兵他已经有利两千人,足够他之后的行动了。
此时,明军已经来到倭国军队的阵前,这次倭国的弓箭手也学乖了,他们知道自己的武器在明军那些变态火炮面前,简直就是玩具一般的存在。
而作为同行的明军火枪手,射程也远远超出他们,所以他们这次没有将弓箭插入土里,而是拿在手中,就是方便快速放箭。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方便撤退的时候带走。
因为倭国资源本身就极其匮乏,而弓箭的制作的消耗又颇大,所以在作战的时候,不管是进攻还是撤退,能带走就尽量带走,毕竟这东西实在是太贵了。
第229章 一战而定(五)
明军行进到倭国军队跟前,开始安置火炮,明军在安置火炮的时候,对面的倭国军队就有些混乱,毕竟明军火炮给他们带来的印象和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恐怖的射程,加上巨大的威力,让他们还没有开始交战,就先胆怯了几分。
但是他们又不敢趁着明军火炮没有安置好就冲过来,毕竟明军的放在那些怪车上的火炮,射程也远远超出他们的弓箭射程。
当然,如果他们敢冲过来也不是没有几乎,毕竟刚刚双方的人数差距太大了,倭国还有机会给足利义政等大部队拖延时间。
可是现在随着钱勇的带队前来,双方的人数差距也已经被缩短了不少,尤其是考虑到明军的战斗力、武器装备、军队士气,按明军都完完全全占据上风。
明军火炮布置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布置完毕,现在一发测距单重重地砸在了倭国军阵当中,顺带捎走了几个倭国士兵的性命。
简单一番调整,明军的火炮开始对着倭国军队进行轰炸。
倭国军队对于明军的这种战法很不适应,因为对于明军的火炮,倭国军队几乎就是无解。
他们除了尽量把振兴排的散一些,就没哟更好的办法了。他们手中的那些竹盾防护一下刀枪都费劲,更别说炮弹的爆炸,以及飞射出来的铁砂了。
可现在他们接到的命令又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明军追击,给后边的大部队争取时间。
其实倭国所有将士都知道,争取什么时间,能聚集起这三十万大军已经是极限了,除非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或许还能再凑出十几万人。
这还得加上四国岛和九州岛的宗藩,不然再想凑出十万大军都不可能。
而现在他们所出的地方,地势虽然宽阔,但还没有宽阔到能让这些倭国士兵分散开来,可让他们如果向后撤到开阔地带,又很难阻止明军骑兵的突袭。
他们当中倒是有一万多骑兵,但是这些骑兵大多是个个大名的亲兵,由各自的大明统领,即使是这种情况,他们也会轻易交出自己的护卫的。
这些护卫都是他们话大价钱请来的,当然也有些本身就是这些领主大名的家臣,那他们就更加舍不得了。
万一被和自己不对付的人安排个炮灰的活,那自己岂不是白花钱,白忙活了嘛。
所以,倭国的军队只能用自己的身体硬抗明军的炮火。
“他们是不是脑子坏掉了,怎么不躲不闪?”朱祁钰透过望远镜好奇地问道。
“骑兵王爷,如果他们躲开这里,大坂城后边就是一片开阔地,那就对他们更不利了,而且只要大明的军队从他们两侧饶罗过去,他们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稻田叶泽现在已经彻底习惯自己的新角色了,所以听到朱祁钰这么疑问,他赶紧解释道。
楚宁没有说话,眼睛紧紧盯着望远镜,看着前方的战事。
此时在大坂城的另一侧,双方已经开始交战,但是因为那里本来就是设置的一个临时点,毕竟如果明军占领了那里,就可以将火炮运到山上,对大坂城进行俯射。
所以那里的军队人数只有三万人,而明军则是派出了五千人马,双方刚一接触,就进入到了混战当中。
这也是织田敏定在布置的时候告诉他们的计策,因为明军数量的劣势太明显了,而且只要倭国军队和明军交缠在一起,那明军的火炮也就失去作用了。
楚宁看着城东,张懋对倭国军队的炮火轰炸,已经倭国军队那种无奈,无助的样子,他心中是感慨万千。
自己这也算是替另一个时代的华夏人出了一口恶气,也让倭国人尝尝被轰炸,不能还手的滋味!
这时,倭国的军队终于不再沉默下去,不然这么下去就只有两种可能性了。
第一就是倭国军队被明军的火炮炸的溃散,第二就是他们被明军的火炮逐一灭掉。倭国人虽然有武士精神,但也不愿意平白无故地被战死啊!
想到这,倭国的将领们相互对视一眼,然后态度坚决地一挥手,七万多倭国大军朝着明军冲了过来。
现在才是他们最后的一次机会,只如果幸运的话,说不定还能大腿明军。
如此看来,倭国将士们的士气算是彻底被打压下去了,即使是占据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他们也就是敢想着用击败明军,将明军赶回去。
至于说消灭明军,开玩笑!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倭国军队又损失来了一万来人,没办法,许多守在大阵两侧的倭国军人,借着明军炮火造成的混乱,悄悄从小路逃走了。
现在向着明军冲过来的士兵,还是有七万之众!
不过,他们想错了,如果是钱勇指挥,他们或许还有些机会,但是张懋是什么人?
他可是大明公认的当世第一战神的张辅的儿子,就算再怎么不着调,从小也是被张辅耳濡目染。
尤其是这几年出海以来,张懋在楚宁的指导下,大大小小打了几十丈临危不乱已经成了他的基本‘配置’。
张懋在传令兵耳边说了几句,然后随着明军阵型开始调整,首先是相对较大的那些火炮的中间,许多战车快速天不生,而在这时,一支明军的步兵部队越众而出。
这就是很少楼面的,明军的火枪部队。
他们在明军阵前排成三排,静静等候着。
此时的倭国军队以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冲了过来,虽然明军的火炮不断射击,在倭国军队的冲锋里炸开一皮那片空白,但是很快就会被身后的倭国士兵填不上。
而就在倭国军队冲到距离明军只有一百米的时候,明军的火枪手终于开枪了。
三排火枪手,一次交替,一排射击一排装填也,一排准备,面对倭国这种纯粹的步兵身份,他们面无表情地进行着发射,这其实是他们在发泄心中的郁闷。
他们原本被楚宁说是今后军队发展的必然方向的部队,在这次远航中,很少发挥作用,这让一项心高气傲的明军很是光火。
所以这次作战,首次作为排头兵的他们,几乎发挥出了最大的能力,和最好的精神状态。
因此,一时间明军这边阵地之上烟雾弥漫,火炮、火枪发射产生的浓烟经久不散。
第230章 一战而定(六)
明军并不是站在那不动,而是向着倭国军队不断压过来,随着明军的不断前压,倭国军阵开始出现松动。
此时的倭国军队的阵型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也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当然这和主将的侥幸心理有关,毕竟对面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人。
如果这次自己能把对面的明军打败了,或者是击退,那自己在倭国的地位也将随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还有,这些士兵大部分不是自己藩国的人,战死了也无所谓。
想到这里,他抽出自己的武士刀,一指前方的明军,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倭国军队现在正处在一个空白期,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想跑,那个领主带着自己的军队就堵在身后督战。想打,可怎么打?在这呆着只能被明军的火炮和火枪慢慢消灭掉。
冲锋?没有主将的命令就算是前阵冲锋了,没有后边和左右两翼的掩护,无异于给明军送人头。
所以,在主将一声令下,倭国军队总算是有了一个方向,起码比站在这挨打好,得到解脱的倭国军队,跃出阵地,向着明军冲来。
张懋见状点了点头,此时这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自己是这支文官军队的统帅,虽然不会这么做,但考虑到他的水平,倭国军队能作出这样的选择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明军这边见到倭国军队冲出来后,纷纷止住脚步,开始建立防线,此时双方的距离已经只有一里左右,可以说是转瞬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