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能够做的便是,通过南下劫掠的手段,从大唐这边,来抢夺到足够多的粮食,从而达到让他们突厥人度过雪灾的目的。
可惜的是。
眼下,这个计划已然失败了,突厥南下,损失惨重,损失了二十多万突厥勇士,损失惨重之下的突厥,已经无力于再次的向南方的大唐帝国发起进攻的实力了。
所以,在抢不到粮食的情况下。
草原上的人,只怕是得饿肚子了!
而饿肚子的话,以草原上突厥人的秉性,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届时,草原肯定会陷入内乱,而内乱原因,也将是各个部族,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牲畜,来进行的。
在无法从外部获得养活人口的情况下。
颉利只能够, 通过自已的手段,人为的减少草原上的人口,使得牲畜,足够这么多人食用。
而这,便是他渡过难关的办法!
想到这里,颉利的目光,扫视着远处南方那一片茫茫的大地,仿佛他的视力,能够穿透上千里的距离,望见远处的长城一样,只听见颉利他喃喃道。
“大唐,我迟早有一天,会回来的!”
当颉利回归草原上并且,向草原上无数个部落,挥舞起手上的屠刀之时,大唐长安城里。
随着长安城附近,运河码头上一艘从洛阳驶来的客船靠岸,码头附近,苦力打扮的几个人,瞬间便将自已的目光,对准了那船只上。
这些人,都是李恪手下的探子,他们此刻,所监视着的则是刚刚赶到大唐的高月。
当高月下船的时候,这个曾经在大唐刺探情报的少女,可不知道,这一回她刚刚上岸,便被人给盯上了……
第161章 缓解危机
“李恪这孩子最近在干什么啊?”
当半个月以后,长安城里,李世民躺在龙椅之上,一旁的大殿里面,还摆放着无数个类似于香炉的封装物品,不时有穿梭着的太监,端着一筐的冰块,给那些个炉子里面,换上新的冰块。
原本在长安城里,冰块这玩意可是稀罕物品啊。
因为这玩意,只有在冬天的时候,放在地窖当中,才能够勉强的储存上那么一丁点,可是现在,随着李恪所“发明”出来的硝石制冰技术,在大唐推广开来,此刻,李世民的宫里,也开始使用起来这种技术。
事实上,在任何时代,只要你有权有势,过的,都能很好,就像是此刻的大殿里面,明明是处于盛夏,天气炎热异常,可是,这大殿里面,却好像是空调屋似的,冰爽的很。
听到李恪的问话后,黑暗里面,宫殿里面的梁柱上,跳下来了一个黑衣人。
“皇上,蜀王殿下眼下在幽州城里,无非就是在给那些个百姓们建造房屋,然后,安置他们。”
“那他有没有,从这些百姓里面挑选出来精壮的年轻人,然后,编练军队呢?”
李世民将问题,问到了重点。
“这倒没有。”
后者摇了摇头,李世民长出口气。
随之,又面露凝重问道。
“不过,朕问你,这小子有没有在当地,再进行铸炮?”
“这个同样没有。”
黑衣人摇了摇头。
“如果便好。”
李世民长出口气,这时候,这黑衣人犹豫了片刻之后,吞吞吐吐的说道。
“皇上,蜀王殿下虽然没有在当地,铸炮和招募军队,但是,蜀王殿下这些日子,却一直呆在渤海边上,貌似是要在那里,营建新城!”
“营建新城?”
李世民眉头一挑。
“他在那地方营建新城干什么?”
“好像,好像是为了捕鱼!”
后者小心翼翼的说道,额头上冒出冷汗来,事实上,他倒往李恪那派出去了不少的探子,可是,问题关键在于,他派出去的那些个探子,虽然不至于说被李恪给杀死——李恪怎么可能杀李世民派来的特务呢?
不过,他却有别的办法,对付这些特务,比如说把这些特务们,安排到一些又脏又累的活当中,让他们无暇在他这刺探情报,或者呢,就让这些人出一些“意外”受个伤,然后,下去休养。
总而言之,大唐帝国,李二陛下所倚靠的特务组织不良人们。
这么久了,压根就没能刺探到什么有用的情报。
只知道李恪一直呆在海边捕鱼,至于别的,却是一概不知。
“捕鱼?这小子,究竟是在干什么?”
李世民眉头一挑,喃喃说道。
一旁的手下却是解释道。
“好像是在捕鱼鲸鱼,为的是节省些粮食,毕竟,幽州城附近的百姓,实在是太多了,有四五十万之巨,哪怕是蜀王殿下,一直从长安城往幽州运粮食,可却也支撑不了多久啊。”
“这倒有些道理。”
李世民微微颔首,鲸鱼他是了解的,虽然没见过,却晓得这玩意重量极大,达到了数十万斤,捕上些鲸鱼,确实可以缓解李恪手下的粮食危机。
不过,即便如此,李世民对于手下的不良人们刺探情报的水平,还是有些不太满意。
“好了,你回去吧,不过,给朕听好了,要多派人手,务必将蜀王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给朕呈报上来。”
“是是是。”
后者点点头,随之,便在李世民的挥手当中,退出了这大殿。
……
幽州城里。
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了。
突厥入寇的阴影,已经逐渐的消退,眼下,幽州城外,绵延数里地,只见到,无数的红砖瓦房,排列整齐的在一条条纵横笔直的道路两侧,修建开来,放眼望去,整个幽州城营建出来的新城。
俨然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营盘。
当房子修建好之后。
为了尽快让幽州城,恢复繁华,李恪还派人,从长安城里,自已的手下,调来了大量的商户,开办起来大量的工厂,店铺等等,建立起来了繁荣的商业街。
随着重建工作进行到收层阶段,只剩下了几条道路的铺设问题,还有对幽州城新城的绿化工作还没有完成,此刻的幽州城,早已经恢复如初了。
而与此同时,李恪的系统,则俨然已经开始,朝他发送奖励!
“恭喜宿主,获得奖励,红薯种子,以及杂交水稻种子,还有土豆种子!”
“太好了!”
李恪在幽州城里,刚刚营建出来的蜀王府里面,高呼一声。
随之,当奖励被领取过后,李恪长出口气。
虽然系统说了是发放种子,可是,李恪却十分担心,系统所发放的种子,只有一株,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获得了这些珍贵的作物种子。
可是,李恪他一时半会,也无法完成播种啊。
好在,系统直接给李恪发放了三种作物,各一吨的种子,这让李恪是不禁大喜。
同时,也开始下定决心,在幽州城附近,开始垦荒!
幽州城附近,本身就是适宜耕作的区域。
毕竟,这里在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内,水分是不必担心的,完全可以让作物健康的生长,外加这幽州城附近,水系丰富,既可以为李恪手下的工厂,提供足够多的水力,也可以为附近的田地,提供足够多的灌溉用水。
尤其是,幽州城附近,还属于平原地区。
这就更好了!
外加这里,原先便是耕地。
只不过因为突厥入寇,所以,附近的田地都经过一番肆虐,眼下,都已经荒废了。
不过,虽然荒废了一个月多,但是这却并不影响李恪他们在这些土地上,将那些田地给播种上土豆,红薯等作物,至于杂交水稻嘛?
虽然北方也是可以播种水稻的。
尤其是当下,唐朝的气候,要比后世的气候炎热一些,所以,北方大量的土地,所播种的本身就是稻米。
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
第162章 大种红薯
眼下已经不是播种水稻的时节了啊!
何况,杂交水稻虽然牛逼,可是,种植起来,也比种植土豆,红薯的难度要高一些,在李恪看来,还不如先种植红薯土豆,解决了粮食问题,顺利,在幽州城附近,通过自已手下所掌握的人力资源,改良过幽州城附近的水利设施后。
在明年,开始播种杂交水稻来的好。
“殿下,这玩意,当真可以亩产五六十石?”
听着李恪那夸张的话语,刚刚赶到幽州城,被李恪给委任成自已王府的长吏的褚遂良,此刻满脸的震惊,看着手中那并不起眼的红薯,惊呼道。
“那是自然,红薯这玩意,亩产五六千斤,那再正常不过了!”
李恪笑吟吟的说道。
五六千斤,这还是李恪没有夸张的说法,事实上,系统里面所提供的红薯种子,那可是后世优质选种下,所挑选出来的,产量最高的,而且, 口感淀粉含量最高的红薯。
这种红薯的亩产量,上个万斤都不是问题。
区区五千斤,算得了什么啊?
不过,李恪还是没有敢说万斤的亩产,一则是怕吓住身边的这群大唐土著,二则嘛。
后世红薯的高产,还有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化肥的,还有农药,所以,他便给这些产量,进行了减半,可是,即便如此,放在一旁的褚遂良眼里,五千斤的产量,已经足够让他震惊异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