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西方那帮西夷到处造反,东边唐军又来,这大元朝竟无一日安生不成!”
忽必烈虽然病骨支离,大限将至,可仍然犹如一头狮虎,威严不减丝毫,似乎随时会天子一怒,令群臣如履薄冰。
“大汗。”伯颜硬着头皮出列,“大汗息怒,龙体要紧。大汗就是大元的天,奴才们万事不怕,就怕大汗气坏了身子。”
伯颜小心翼翼的打量一眼大汗阴沉的脸色,斟酌着言语缓缓说道:
“大汗呐,里海以西之地(欧洲和西亚),地域广阔,人口最少也有八千万到九千万甚至更多,那可是大头,是我大元的重中之重。”
“可里海以东之地,整个西域加半个波斯,不过上千万人口,只算小头,值当什么?为了这上千万人口,就和唐军死磕,消耗宝贵的蒙古铁骑,实在是不上算呐。”
“再说,要真是死磕,那我大元就是东边西边两头用兵,也太吃亏了。以奴才所见,不如放弃里海之东,再次西迁,只要守住里海防线和扎格罗斯山,大元就算赚了。”
“等到西方的叛乱被镇压,大元铁骑腾出手来,再夺回西域,甚至夺回中原也不迟啊。”
伯颜敢这么说丧气的话,当然不怕触怒忽必烈。因为他很清楚大汗的心中所想。
大汗为何没有在阿里麻力大兴土木?为何反而要在扎格罗斯和里海南北岸修筑关隘?
这说明,大汗知道西域和波斯很难守住,所以留了后手。就算波斯和西域丢了,起码也能在里海一带占据攻守优势。
只是,大汗当然不好主动这么提出来,需要自己来提。这么丧气的话,自己作为奴才不说,难道要主子来说么?
忽必烈的脸色果然好看了一些。伯颜这奴才,还是好用的。
“伯颜这话,你们还有什么看法么?”忽必烈问道。
反应过来的安童赶紧说道:“禀大汗,奴才以为,伯颜相国说的很有道理,这才是我们蒙古人的做派,不争一时雌雄啊。”
“只要守住里海、扎格罗斯山、高加索山这条大防线,我大元就进可攻退可守。等到西方无事,随时可东征!这里海之东的西域和半个波斯,送给李唐也不算什么。”
桑哥,那措等大臣也纷纷附和,觉得伯颜和安童说的不错。他们,也猜到大汗的心思了。
大汗从来不把土地当回事。天下这么大,有的是土地,根本用不完。大元最在意的,首先是大元勇士的实力,以及奴隶和赋税的数量。
土地再大,勇士们消耗太大,奴隶和赋税很少,又有什么用?
猎人打猎,要的是收获,不是地盘。抢地盘,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地盘上的人口和赋税?
为了西域和波斯这千余万人口,和李唐拼消耗,那是下下策。就算守住了西域和波斯,兵力损失太大也不划算,还是亏本买卖。
实力消耗太大,这西边七八千万黄头色目,还能压得住么?
当然要抓大放小。要怪,就怪李洛太奸诈,竟然挑了这个节骨眼西征。
看到群臣纷纷赞同,忽必烈也放心了。不过,他还是要做足姿态。
“理,是这个理。不是大元怕了李唐,实在是大元主力都在西边,无暇兼顾。不过,这仗还是要打,不但要打,还要好好打,起码要拖个几个月。”
伯颜懂了,“大汗英明。的确需要好好打一仗,一来为了军心士气,二来,我大元西迁也需要时日。”
桑哥出列道:“西域有我们从中原带过来的两百万汉人,上百万老色目,百余万国族。这些人对大元最是忠心,当然要全部西迁。可这么多人西迁,没有几个月不行。”
忽必烈在卧榻山点头,咳嗽着说道:“不光这几百万人要迁到西边,西域和波斯能当精兵的青壮,也要尽量多带,能带多少就带多少。我们的勇士要是少了,西边的黄头色目就不好压制了。”
“除此之外,还有所有的战马,牛羊,财物,也尽量带走。哼,朕就给李洛留一个烂摊子,让他去慢慢收拾去吧。”
“所以,这一仗要给西迁争取时日,争取的时日越多,我们能带走的东西就越多。”
“传旨,告诉云南王,在波斯最少拖住唐军三个月。”
“喳!”伯颜领命。
忽必烈再次下令:“乃颜,高昌和哈密的五万骑兵交给你,三月之内,不能让唐军过轮台。”
“喳!”宗王乃颜领命。
忽必烈又看向侍卫亲军都元帅,“阿虎,抽调三万侍卫亲军给你,会同阿勒泰的兵马,给朕守住米泉,逼迫唐军走沙漠。”
“喳!”
忽必烈连续调兵遣将,除了守卫汗庭大帐的三万骑兵,以及用来西迁的几万兵马,剩下的十多万大军全部调动了。
“你们记着,尽量不要和唐军硬拼。不但要保存实力,还要尽量拖延时日,好让朝廷顺利西迁。你们拖得越久,西迁带走的人力物力就越多。朕就在汗庭不走,等候你们的好消息。”
谁知,一个汉臣排众而出,肃然下跪道:“大汗不可!”
群臣一看,却都认出是户部尚书、中书左丞王四郎,也是大汗近来最信任的汉臣。
这王四郎虽然资历浅,也没有大根脚的出身,可却很会揣摩大汗心思,对大元也是一片赤胆忠心,如今竟然成为朝中汉臣之首。
王四郎虽然是蜀人,可北地汉话也已经说得很溜:“大汗,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大元天子?大汗至高无上,怎可留在此地冒险?”
“大汗一日不西狩,将军们就放不开手脚做一场,他们都是大元滴忠臣勇将哈,这敌军大兵压境,他们怎个放心大汗?这仗还怎个打?”
“是以,奴才泣血上陈,恳请大汗为天下社稷,为大元国运,也为此战成败,尽快西狩,去里海之西坐镇,这方是万全之策呐大汗,呜呜…大汗不允,奴才就跪死在宫帐,呜呜…”
王四郎一边叩首不已,一边赤胆之心的说道,说到最后,竟至于呜咽出声。
其他汉官见状,也呼啦啦的跪倒一群,个个“泣血上陈”,恳请大汗“西狩”。
蒙古色目大臣们傻了眼,不过他们也反应过来,也全部下跪,恳请忽必烈立刻动身西狩。
准备出征的乃颜,干脆说道:“祖汗,乃颜恳请祖汗快点西狩吧,不然,您的侄孙,会因为挂念祖汗的安危,而打败仗的!”
乃颜是忽必烈的侄孙,历史上因为忽必烈削藩而举兵叛乱,兵败身死。可因为李洛反元带来的影响,忽必烈没有削藩,乃颜也没有叛乱。相反,他还成为忽必烈信重的宗王。
大将阿虎也叩头恳请,意思是大汗不走,他就无心恋战。
忽必烈叹息一声,“都平了身子吧。好吧,朕答应你们就是了。朕可以先行一步。”
“谢大汗!”王四郎大喜过望般的喊道,砰砰磕头,小辫子一晃一晃的,煞是可爱。
忽必烈看向王四郎的目光,带着难以觉察的赞许。嗯,王四郎这个奴才,的确很知机,很好用。
不枉费朕重用他。
是个忠心懂事的好奴才。
王四郎站起来,继续说道:“大汗,奴才不懂兵事,这军机大事,奴才就不多嘴了。奴才只会办好迁移人口牛羊之事,帮朝廷治理西夷。”
“大汗,别看西夷们造反闹得欢实,可那是好事不是坏事…”
王四郎说到这里,群臣侧目,都不知他为何说造反叛乱是好事。性子急的大臣,眼看就要发作了。
却听王四郎道:“要是他们不蜂拥造反,那就一直存着反抗朝廷的贼心,憋住心中那股恨。长此以往,这人心就被他们彻底蛊惑,憋个多少年爆发起来,便是一发不可收拾,到那时,镇压起来更难。”
“可眼下不同,他们造反,就是主动跳出来,干脆让朝廷杀,杀完了,也就没力气反了。这些敢造反的死了,剩下的就再也不敢反,因为心里憋住的那口气,泄了。就算还有人反,也不成气候了。”
“奴才之前献策剃发易服,就是要让敢造反的硬骨头跳出来,一股脑收拾了,一劳永逸,杀鸡儆猴。”
忽必烈指着王四郎对群臣笑道:“你们听见王四郎说的话了么?就是这个理,朕认为说的很好。嗯,王四郎,你继续说。”
“喳!”王四郎心中喜不自胜,“还有就是,这些西夷,都信什么十字教,所以虽然不是一国,却往往会沆瀣一气,共同对抗朝廷。这就如同中原汉人,他们都信华夷之辩,所以不好对付。”
王四郎说起这种话,全无丝毫愧疚之心,完全不管自己也是个汉人。
“那么,大元就要想个法子,来分而治之。大汗之前推行六教并存之制,让十字教、律教、佛教、道教、儒教、萨满教并存,信仰自便,相互制衡,的确是大大的英明,奴才敬服万分。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王卿,你只说便是了。”忽必烈并没有生气,这点气量他还是有的。
王四郎大着胆子说道:“只是这佛、道、儒、萨满四家,如今加起来都不能和律教相比,更比不上十字教。这十字教,臣估摸,信仰者不下七八千万,当真势大无比,律教比之也尚有不如。所以,靠其他几家制衡,力有不逮啊。”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宋最狠暴君 (天煌贵胄) 起点VIP2021-11-16完结 5WSC12.73万总推荐靖康之耻乃至于大宋灭亡真正根源,不在所谓的冗官冗政冗军之类的问...
-
我要做驸马 (北冥老鱼) 起点VIP2021-11-13完结3.3万总推荐李节穿越成为大明宰相的孙子,还没等他高兴,却发现他这位祖父名叫李善长,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