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葬元 (武猎)


  唐人喜爱樱花,唐诗中有大量樱花的记载。但是到了宋朝,樱花不受欢迎了,反而在日国大放光华,被人为的大量种植。
  某种意义上讲,后世的日国继承了秦汉隋唐的一些内核审美因子。虽然他们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可是内核却和秦汉隋唐密不可分。
  而后世的华夏文化,不好意思,基本上就是元清异化后的东西了。经过元清的两次异化,其实后世究竟是怎么回事,明白人都知道,不愿意承认而已。
  李洛看着简陵附近的如云樱花,在春风之中随风飘零,落英缤纷,绚烂若粉雪,忍不住开口吟道:
  “分明三月春光好,缘何嵯峨山雪轻。陌上花飞飘八水,碑前樱落祭五陵。若非夕霞失颜色,便是青娥洒玉瑛。绝似王孙幽思意,说与皇祖天下心。”
  唐主一首咏樱思祖的应景诗一出口,随驾的文臣都是面露赞叹之色,就是文天祥和姚隧等大家也认为,平心而论,陛下这首诗在帝王咏物诗中,算是上品了。
  这八句诗,格律森严不说,而且从头对仗到底,四联一气呵成,既情景交融,发静穆之孝思,又能抒发天下家国之怀。
  陛下并非文士,于诗词小道并不上心,能临场发挥的信手写出这样的诗,已经不比温八叉的诗才差多少了。
  本来,文天祥等人都有诗意,可李洛一作诗,他们反而不好再作。
  主要是,怕天子难堪。
  拿皇帝不擅长的诗词,在皇帝面前显摆,那既不是忠孝之心,也不够聪明。
  韦素道:“陛下此诗,犹如天成,非帝王之心,胸怀天下,便不能为也。而在懿宗皇帝简陵之前颂出,就更显陛下孝心啊。我大唐虽然以道治天下,却也是以孝治天下。此诗,大善!”
  都知道,懿宗是陛下血缘最近的帝王。
  张养浩拱手道:“不知陛下此诗何名?”
  李洛淡然道:“就叫《嵯峨山·五陵樱》吧。”
  张养浩立刻取出纸笔,记载:“洪武六年三月二十九,上祭简陵。见樱落如雪,幽思先祖,心怀天下,乃作《嵯峨山·五陵樱》。诗云:…”
  群臣个个肃然颔首,对天子追思祖宗的孝心,很是满意。
  小太子李征稚嫩的声音也响起:“父皇之心,皎如日月。儿臣之心,洁如樱花。这便是天下心了,也就是君道,臣道。”
  李洛听了,心中暗喜,儿子真是聪慧啊。但简陵前不宜高兴发笑,所以他只能淡然点头,不轻不重的夸赞道:“太子虽年幼,却有见地了。嗯,到明年,这祭祀诸陵之事,就由你代朕来吧。”
  李征心中一喜,赶紧谢恩:“儿臣遵旨!谢父皇!”
  他虽然只有十虚岁,可被颜铎调教的很是懂事,加上本就聪明伶俐,当然知道代替父皇来祭祀祖陵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在父皇母后心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祭与戎!
  元从大臣们闻言都是心中欣喜。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啊。
  而非元从系的臣子,其中有些人就有点失落了。
  唉,难道越王这口冷灶,就完全烧不起来么?真的没有希望?
  李征得到父皇的彩头,不知为何目光有意无意在大臣中搜寻了一下,直到看到她那张熟悉的脸后,这才隐晦的收回目光。
  很明显,即便他不是人小鬼大,那也绝对比一般孩子早慧一些。
  可是这看似隐晦的一幕,却被目光敏锐、心怀关注的崔秀宁,捕捉的一丝不落。
  李洛手抚简陵前的石翁仲,目视群臣喟然道:“朕坐了这大位子,虽承昊天之命,诸卿辅弼,却也赖祖宗遗泽,数百来,中原犹思大唐。”
  “可朕今见诸祖陵,无不被盗贼所犯,心生凄然。是以,朕不但要修葺关中十八祖陵,还要将嵯峨山周围五十里地圈起来,修建一道围墙,作为大唐山陵之城。”
  “太上皇义陵在此,朕和皇后的山陵,也会修建在此,这后世之君陵墓,也都要修建在此。以后这嵯峨山一带,就叫唐陵山城,也可称为嵯峨山城。”
  什么?修建一座山城,将以嵯峨山为中心的五十里地圈起来作为皇陵区?
  妙啊。
  如此一来,后世皇陵集中在一处,就能更好的保护了,祭祀起来也更方便。而且,嵯峨山一带本就已经有五座先唐皇陵,太上皇的义陵也在这。
  将陵邑区圈建为一座山城,还能安置将来的闲散宗室,一举两得。
  林必举道:“陛下英明。以臣所见,占地五十里的山城,城墙大概两百里。如果城墙高三丈,那么五万劳力,三年可成,工程并不大。”
  李洛道:“城墙工程虽不甚大,但此事慢慢办,先用万人慢慢修。修个十几年也不打紧。可这工程,要修的精细,要利用山川地势,修出气势,修的与众不同。工部可以立项研究。”
  “遵旨!”工部尚书领命。
  接下来,天子法驾西行,先到礼泉祭拜太宗昭陵。昭陵同样被文天祥修葺过,焕然一新。李洛看到昭陵八骏,又不禁作诗道:
  “昭陵八骏西京待,穆王八骏西天游。我家太宗何雄哉,奋击天下照春秋。煌煌贞观盛世到,赫赫武功万里收。千秋圣主何如似,天可汗名青史留。”
  做完之后,李洛还不忘说一句:“此诗名《祭昭陵》。”
  文天祥等人虽然觉得这首诗远不如上一首,近乎打油诗,可也觉得很有雄豪之气,但要说好,却委实难以夸出口。
  不过,诗虽然太一般,可对太宗的孝心,却是值得肯定的。
  于是,文天祥等人不夸赞皇帝的诗写的好,却夸赞陛下至孝,肖祖。
  崔秀宁听得心中直腻味。唉,男人怎么这么喜欢作诗啊?真染上那所谓十全老人的毛病了?
  祭拜昭陵之后,李洛又祭拜乾陵等诸陵。
  关中十八唐陵全部祭祀完,李洛又去骊山陵墓,祭祀始皇帝,亲自写祭文烧给始皇帝,并下令恢复骊山的石兽和神道,再立碑重写始皇帝功绩。
  离开骊山,法驾到渭水北岸,又祭祀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等九座汉陵。最后,又祭拜隋文帝的太陵。又下令修葺九座汉陵和一座隋陵,恢复年节祭祀之礼。
  李洛带着群臣在关中逛了半个月,祭祀了二十八座帝陵。这才于四月中旬回到长安。
  整个关中百姓,都知道天子巡视关中,祭拜皇陵了。
  这还不算,李洛回到宫中不到十天,就下令皇后摄政,太子监国,他又要去祭陵了。
  这次不在关中,而是在雍州北方的延安郡,黄帝陵!
  但是,不光是祭祀黄帝陵,还要过黄河,巡视河套,登阴山,到塞外。
  崔秀宁很是无语。女人觉得,男人怎么越来越有始皇帝和汉武帝的调调了啊。
  四月二十三,皇帝下诏祭祀黄帝陵!北狩河套,巡视塞外!
  PS:今天就到这啦,蟹蟹大家支持哦,晚安!好累。


第977、978节 大汗晕过去了!

  至元二十八年,四月三十,阿里麻力(伊犁城)。
  天山之北的伊犁一带,气候宜人,水草丰茂,山河壮美,牛羊如云,被誉为“西域江南”,乃是西域最好的地方之一,所以元廷才定都于此。
  此时,年老体衰的忽必烈,正拖着病体召开朝议。一向龙精虎猛、老当益壮的蒙古大汗,终于感知到长生天的召唤了。
  今年,他已经七十七高龄。
  历史上,忽必烈一直活到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享年八十岁。按理说,至元二十八年他的身体应该还没垮。
  可是由于这些年硬生生被大元叛臣李洛造反成功,还被赶出中原,忽必烈的健康受到很大影响。西迁之后,心中那口气一泄,身子骨就不成了。
  尤其是今年以来,西方爆发反元叛乱,起兵者光称王称公的就有好几十股势力,还有数不清的小股势力,而且愈演愈烈。
  大元虽然打下了偌大的西方,开疆万里,可并没有真正掌控住。于是,他的身体就越发不济,已经心力交瘁。
  所以,在听到唐军出塞西征之后,雪上加霜之下,蒙古大汗就病倒了。
  大元铁骑,已经大半都调往西方镇压叛乱,留在西域和波斯的兵马,不到二十万,要在几十万唐军攻打之下保住西域和波斯,似乎已经不可能。
  李洛这个贼子,还真会挑时候啊。
  他知道,以李洛的脾性,一定会西征。可是想不到,李洛在还有几百万难民要赈济的局势下,就迫不及待的西征。
  之前派脱不合出仕唐廷,谈判通商,其实也是为了拖延唐军出兵的日期,等他镇压完叛乱。谁成想,李洛前面答应通商,后面就照样西征。
  自从河西和吐蕃这两大要地落在唐军手里,他就清楚大元很难守住西域了,迟早会被唐军夺走。除非大元铁骑抛弃西方回援,但怎么可能?
  唉,朕真是老了。
  忽必烈靠在宝座上,看着宫帐中一个个神色不宁的大臣,不由心中烦腻,感觉胸口更闷,脑袋更晕。
  “怎么都不说话?嗯,唐军大军压境,你们难道吓得丢了魂么?”忽必烈剧烈的咳嗽起来,深陷的脸颊咳的一片潮红,察必皇后赶紧给他捶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