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婉恢弘的挽歌声中,唐王亲率的大祭队伍出了临安城,来到钱塘江边。
江边上,已经准备了数以千计的纸人纸马等祭品。江边上的搭建的木台上,六十四名舞者(八佾)正披发而舞。
“举燔礼!”
很快,纸人纸马等物都被点燃,江边燃起冲天大火。
大火一起,乐舞挽歌更是激扬,声震江海。
接着,队伍又离开江边,往城北的忠武神宫迤逦而去,开始最隆重的大祭。
临安忠武神宫是目前唐国最大的忠武道庙。此时的忠武神宫,香烟漫漫,钟鼓煌煌,无比庄严肃穆。神宫广场上,由三百六十名唐军将士充当的挽歌郎,正身穿白甲缓唱《国殇》。
而六十四名舞者,六十四名乐者,以及八名麾者,八名旌者指挥舞乐。
忠武神宫内的所有道士,都在念着道经,称颂阵亡将士恪守武道,英灵长存,将化为浩然正气,庇佑华夏,永保大唐。
一面巨大无比的浴火凤凰军旗,在广场上拉开。
烟雾缭绕中,李洛携着崔秀宁缓缓下了素车,被簇拥着进入忠武神宫。
文天祥和林必举等宰执紧跟其后,亦步亦趋的登上台阶,上了广场。
偌大的广场上,本来就场面宏大,唐王和大臣一到,就更加隆重万分。
“呜呜呜——”
一排排巨大的号角吹响,整个天地间都一片肃穆庄严。
“唱名!”
号角一响,就有整整一百名武士走上高台,展开长长的名单,各自念出阵亡者的名字。
八万多人全部要念完。他们中有海东时代的老兵,有江南新兵,有乡勇,还有义民。
随着名字念出,很多人都面露哀荣,甚至开始落泪。
名字念完之后,又是一声炮响,所有的乐舞一起停下。舞者,歌者,麾者,旌者等人一起退下。
整个忠武神宫顿时安静起来。
“恭请大王致祭词!”大祭官郑思肖大声唱喝道。
李洛和崔秀宁一前一后登上高台,展开早就准备好的的祭词念起来。
“寡人服膺天命,痛华夏之多难,哀生民之多艰,微时立志,誓以身遂。初,以九品小吏,发轫于江华,建旅曰乡勇,元从者三百零八人。今,凋零几半也…”
“…自立志以来,剿匪,平番,抗元,东征,南讨,灭寇,将士多死,血洒疆场者八万三千余,遂抵定五州之地,解数千万生民于倒悬,而兴复有望也…”
李洛念着祭文,眼前闪过光夏等一张张曾经熟悉,而今变得漫漶模糊的生动面孔,想到江华时代,当都寨时的元从乡勇,不禁怆然而泪下。
很多人,都已经不在了啊。
外人都说李洛有刘备之仁,那不是说说而已。李洛相对同时代的统治者,的确当得起一个仁字了。
傍边的崔秀宁,更是泪流满面,饮泣不已。
“大王节哀!娘娘节哀!”
大臣们见状首先跪下,接着数千人一起跪下。
“大王节哀,娘娘节哀!”
李洛继续念道:“…但正气犹存,华夏国在,而英灵永享祭祀,尊荣长存…呜呼哀哉,尚飨!华夏三九八二年,唐五年七月十五。”
李洛念完祭词,就是献祭了。
“献祭!”
顿时,一排排的纸人纸马都被点燃,号角再度吹响,乐舞再兴。神宫后面的英灵殿,千百支蜡炬被点燃。
李洛率领大臣进入大殿,亲自上香,再分配祭肉给王后,世子,王子公主,以及诸大臣。
等到众人象征性的吃完祭肉,已经夜幕降临了。
李洛离开大殿,最后一道程序也启动了。
又是一声炮响,临安城外数十个灵棚,成千上万只孔明灯一起袅袅升起,照亮了整个夜空。
“唳!”
“唳!”
唐军仅有的十几只海东青,也在驯鹰人的指挥下一飞冲天,带着白色的飘带奋力击空,在灿烂的孔明灯之间穿行翱翔,那长长的飘带犹如凤尾。
而此时一轮皎洁的圆月升起,衬映着辉煌灿烂的孔明灯,和展翅高飞的海东青,显得壮美无比,犹如梦幻。
城内城外,数十万人齐望眼,仰视苍穹,泪目迷离。
生荣死哀至此,足以!
男儿何不带吴钩,血洒疆场,马革裹尸回!
这一夜,不知道多少唐国人心潮澎湃,泪沾衣襟。哪怕是乡村公所简陋的祭祀仪式,也让农人情绪激扬。
整个唐国的士气民心,一夜之间更上一层楼,变得更加凝聚。
大唐举国大祭的消息,风一般传到梁国,宋国,大理,元廷,让唐国的敌人更加惊惧,愕然,难以置信。
举国同日祭祀阵亡将士,数千万人同参与,声势浩大无比,还用八佾之礼,当真亘古未有,骇人听闻。那难道不是君主驾崩才有的大丧之礼么?
怎么唐国竟然用来祭祀战死士卒?
这是非礼!
非礼啊!
唐国,真乃虎狼也。
就连宋国官家赵良钤,闻讯也写诗哀叹道:“从来未有事,竟自出唐国。”
梁国太子萧焱闻讯,久久不语,唯叹息尔。
甚至两国的将士,也羡慕无比。
半个月后,中毒已深、病入膏肓的大理王段庆,得知消息后在病榻上咳血说道:“难,难,难!”
言罢,一声惨叫,咳血不止,竟至当日崩逝。复国仅仅半年的大理王段庆,就这么死了。
他至死也不知道,自己被孝顺无比的儿媳萧畾下了慢性毒药。他根本想不到这儿媳一来就要害他。
同日,太子段正在灵柩前即位,自称大理皇帝,封萧畾为皇后。并遣使大都报丧,恭请大元皇帝拟定谥号,承认自己即位。
而忽必烈得到唐国大祭的消息,也神色阴沉,独坐鹰坊良久。
…………
唐国大祭后不久,李洛终于向群臣公布了得到传国玉玺的消息。
群臣人人额手称庆,纷纷上表祝贺。文天祥,郑思肖,牟巘等大臣尤其激动。
有了传国玉玺,大王称帝就不是白板天子了。
大唐的正统性,将提升一大截!
李洛为了庆祝,在宫中大宴百官,称为玺归宴。
大宴上,李洛将颜隼等人的子爵提升到伯爵,又封曾经的“便宜伯父”李签为伯爵。因为李签曾是高丽宰相,精通东方礼仪,李洛授予李签鸿胪寺卿的实职,位居三品。
可是大宴当晚,李洛和崔秀宁刚刚回到寝宫,特务李织就深夜叩见,送来一份紧急情报。
还是关于临安城的情报。
“大王,老师,古槐坊三日前有一家人暴死,昨日附近几家邻居都出现颈部起包,畏寒无力之症,而三日前去查验尸体的警士,也出现此类症状,估计是瘟疫!”
李洛和崔秀宁蘧然一惊,顿时一身冷汗。瘟疫!
这一定就是瘟疫!
“隔离了没有?!”李洛厉声问道。
作为两人的学生,李织等人当然早就知道瘟疫隔离的措施。崔秀宁上课时,曾经专门讲过传染病,重点就是鼠疫。
事实上,古代中国早在秦汉时就知道瘟疫必须隔离。
只是,李洛和崔秀宁早就告诫的措施更严格,更科学。
“隔离了!大王放心。”李织说道,“如今有数十人发病,七人暴死。尸体发黑,因为可能带有证据,还没有焚烧,暂时封闭在棺材里。警士身上涂抹了药泥,戴口罩,穿了皮甲在查验现场。”
“传递消息的警士,为了以防意外,是用箭绑了书信,射给特察局的。大王和娘娘放心,臣没事。不然也不敢来求见。”
她不知道,李洛和崔秀宁打过疫苗,对各种鼠疫无感。
检查因病暴死的死者,警士一定要全身涂抹药泥,戴口罩穿皮甲。这要是海东时代就规定的手册。
为何?
因为古代的鼠疫太可怕了。而鼠疫的传播途径,就是跳蚤等寄生虫。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非常危险。
脖子上起包,畏寒无力,死者身体发黑,这不就是鼠疫么?
鼠疫在欧洲曾被称为黑死病,是蒙古西征带过去的,造成数千万欧洲人死亡。就是后世,黑死病也是欧洲人心头的阴影。
崔秀宁身子有点发凉,沉声道:“鼠疫不是随便能发生的,南方本来就少发鼠疫,临安城太平一年多了,卫生也比以前好了太多,为何突然出现鼠疫?警士有何发现?”
李织道:“可以肯定,是人为的。那户暴死的人家,几天前来过一个外地人,花钱借宿过两天就离开了。还有,警士在床下发现了一只旱獭(土拨鼠)的尸体,还有一只麻袋,应该是装过旱獭的。”
“我们猜测,有人将旱獭带到了这户人家,这旱獭已经患病。应该是旱獭把鼠疫传给了那家人。臣猜测,倘若真是这样,那人应该带有老师所说的抗体。”
李洛不假思索的说道:“这多半就是元廷干的!这是他们惯用的手段!匈奴人就用过了!”
鼠疫的高发地,就是亚洲草原。就是后世,草原也常常爆发鼠疫。
为何?
因为鼠疫病菌往往携带在旱獭上(土拨鼠),是鼠疫病菌最喜欢的宿主。绝大部分的鼠疫,都是来源于旱獭,就是后世倭国细菌部队的鼠疫实验,也是从旱獭身上提取病菌。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宋最狠暴君 (天煌贵胄) 起点VIP2021-11-16完结 5WSC12.73万总推荐靖康之耻乃至于大宋灭亡真正根源,不在所谓的冗官冗政冗军之类的问...
-
我要做驸马 (北冥老鱼) 起点VIP2021-11-13完结3.3万总推荐李节穿越成为大明宰相的孙子,还没等他高兴,却发现他这位祖父名叫李善长,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