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葬元 (武猎)


  第三是成为流民,官府也无法统计。
  奴隶,按照所属性质分为官奴和私奴,按照用途又分为军奴、匠奴、工奴、农奴、牧奴、家奴、宫奴、乐奴、妓奴、矿奴、织奴、船奴、驿奴、寺奴等十几类,就问你服不服。
  汉人当然是大部分。小部分是女真人、契丹人、党项人,他们大多被元廷算成汉人。
  整个北方奴隶的数量,有学者分析,最少在千万以上。
  你算算就知道了,元朝大根脚的贵族、诸王宗室动辄就有上万的奴隶。
  上等根脚的权贵大臣、万户那颜、千户那颜也有数量可观的奴隶…就连根脚最小的十户那颜、甲主、保长,拥有几十人奴隶的也比比皆是。
  大小蒙古官人、回回老爷,那个不是奴隶主?
  半民半奴的“投下私属”,又在千万以上(仅北方)。
  流民,也绝对在千万以上(仅北方)。
  大量的奴隶、半奴、流民不统计,加上残酷的屠杀,这才使得元朝北方变成“几百万”人口。
  南方的情况,看似要好得多。这时南方有六千万人口,看上去比南宋时期只少了两千多万。奴隶,私属,流民比北方少。
  可问题是,南方的“自由民”虽然很多,但却被苛捐杂税(税粮科差制度),和等级压迫(南人最低)搞得生不如死,水深火热,同样流民遍地。
  蒙古帝国没有南侵时,金国人口五千多万,南宋八千多万,西夏和大理各有几百万,整个中国地区的人口超过一亿四千万。
  可到了元初,只有七千万人口(被统计人口)。
  所以,说元朝属于典型的半奴隶半封建社会,一点都没错。
  元朝武力远胜清朝,核心基本盘也强于清朝,可统治的时间却比清朝短得多,就是因为它的制度太过落后。用落后的制度强行统治先进的汉地,怎么能长久?
  制度的粗犷野蛮,把“堂堂大元”变成部族色彩强烈的原始化政府,以至于出现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比如,李洛知道元朝一个很可笑的政治现象:侍卫乱政。
  中国这么多朝代,元朝是唯一能出现侍卫乱政(怯薛乱政)的朝代,奇葩到飞起。
  你以为元朝的侍卫乱政和汉唐明的宦官乱政性质类似?
  不不,你想多了。
  汉唐明的宦官,一般是哄骗或逼迫皇帝。怯薛歹(侍卫)不是,他们是直接偷皇帝的玉玺搞很多空白的圣旨,自己往上填写内容。
  忽必烈死后,大内侍卫放飞自我。今天你写道圣旨封赏我,明天我写道圣旨封赏你。或者,你“下旨”罢我的官,我再“下旨”罢你的官。
  史书记载,最嚣张的十三年内,侍卫们就下了六千四百多道“圣旨”。大都的圣旨天天往外飞,涉及到人事、兵马、钱粮等大事,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地方官被侍卫们升迁到中央做大员了,很多地方的官产落入私囊了,有的地方税率变了,有的人被罢官了,有人无罪被杀,有人有罪被放……皇帝竟然不知道。
  或者即便知道,也无所谓。
  瓦森告诉李洛固安牧场有三千多匹战马,也让李洛吃惊。这还不是大牧场啊,就有几千战马。
  元朝的战马数量,实在太庞大。
  元军四大军系的骑兵总数量,有上百万,按照一人双马计算,需要两百万匹战马。
  草原上根本养不起两百万匹战马,就只能在华北和西北大量养马来补充。
  史料记载,关中在金朝末年还是植被丰茂,一如汉唐,根本没有黄土化。长安失去国都地位,与沙化没有关系。
  关中沙化,主要是因为元朝养马造成。元朝时关中常年养马数万匹,代价就是八百里沃土变成黄土高原。到了元末,关中就真的不行了。
  中国北方大量养马,也给蒙元留下了致命的隐患。造成红巾军一起兵就有大量战马可用,能和元军在华北平原打大规模的骑兵战,成为最土豪的农民起义。
  遍布全国的马场,为反元义军组建骑兵提供了便利。朱元璋就是因为得到“泸州马场”,才变得强大起来。
  李洛随意问了几句话,就继续上路。至于瓦森会不会掩埋尸体,他也不管了。
  几百人都死了,埋与不埋,又有什么意义?
  李洛没有再骑马,而是钻入马车。
  崔秀宁脸色铁青的放下车厢的帘子,问道:“这群元军,属于哪个部分?”
  李洛道:“大都路镇戊探马赤军万户府固定州千户所。”
  崔秀宁咬牙道:“我想要他们死。”
  李洛苦笑:“我现在做不到。”
  “没让你现在做。”警花神色冷漠,“如果以后能做到,就做。”
  李洛道:“这样的元军很多很多,尤其是蒙古军队和探马赤军,几乎都是屠夫,平均每人最少杀过十个百姓。”
  他这话,绝对不是夸张。
  崔秀宁沉默了。过了很久才说:“以后,能杀多少,就杀多少。这样嗜好屠杀的暴力集团,不能存在。”
  PS:今天还没投票的朋友,请把票票喂我(月票,推荐票)。


第211章 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太阳落山时,李洛终于来到“固安站”。
  这名字是不是很现代?别奇怪,元代驿站的名字,就叫某某站。
  一个驿站,就是一个服务体系。可以住宿,吃饭,喂马,发信,用马,用车。
  但是,驿站的这些服务,不为普通百姓提供。
  固安站是从大都到海津(天津)途中的第一站,修建的非常壮观,和官员府邸差不多。
  李洛一行人在驿站门口停下,都烈持着李洛的“根脚告身”,来到驿站城门口。
  你没看错,就是城门。
  由于元朝驿站具有很强的军事运输功能,驿站本身也是兵站,所以修建城墙。一个驿站,就是一个微型城池。
  都烈,上前给驿站小吏看过李洛的“官凭”,就办理入住手续。
  “入住从四品宁海州达鲁花赤官人一位!家眷一人,随从十八人,马车一辆,马十九匹!”驿站城门口的小吏一边记录一边高喊,他是个汉人,说的也是汉语。
  紧接着,好几个身穿黑衣的男子就赶紧出来,先是下跪行礼,然后推开大门,牵马的牵马,赶车的赶车,将李洛一行人带入驿站大院中。
  李洛知道,这些人是“站户”,是元朝诸色户的一种,就像“匠户”,“盐户”一样,专门为官府服务,地位很低。
  驿站很大,中间一个大院,三面都是住房。按照入住的官员品级,住房大小,数量,豪华程度均不相同。
  驿站占地面积很大,除了专门供官员居住的院子,旁边还有兵营,马房,草料场。其实也是兵站。
  李洛是四品,加上如今驿站住的人不多,所以被分到一个很不错的小楼。
  都烈等人也全部住进去。
  官员上任住进驿站,应有服务都是免费,但是,只负责官员本人的伙食,家属和随员的伙食,得花钱。
  这一点,还是很合理的。元朝唯一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这邮驿制度了。
  供给李洛的伙食,不但是大鱼大肉,份量也多,刚好和崔秀宁一起吃。
  至于都烈等人,自然也是大鱼大肉的管饱。这点钱,李洛压根不当回事。
  李洛甚至多叫了很多菜,故意吃不完。因为可以剩下很多,留给伺候马匹的“站户”们吃。这些人本是汉人百姓,如今做了奴隶般的“站户”,都是一脸菜色,面色愁苦,想必平时也吃不饱。
  吃完饭,李洛刚刚下楼,就看见一个年约三十的男子迎面走来,看样子,似乎要上他的楼。
  这男子长身玉立,面容清俊,加上身穿汉家衣冠,显得气质儒雅,竟是个美男子也似的齐整人物。
  卖相硬是要得。
  此人既然出现在驿站,当然也不会是普通百姓,看其打扮,汉官无疑了。
  如今,还大大方方的穿着汉服的汉官,可是不多了。
  对方看到李洛下楼,随即站定,拱手施礼道:“下官新任浙江儒学提举马致远,见过镇守官人。”他说的是汉语。
  马致远!
  是那个马致远吗?
  李洛心中惊疑,神色随即隐藏起来,也还礼说道:“哦,原来是提举官人,在下李洛,不知提举官人有何见教?”
  行省儒学提举,那是从五品的官员,虽然比李洛低两级,但也不太小。
  如果真是那个“古藤老树昏鸦”的男人,那就很有意思了。
  马致远笑道:“方才听人说,驿站来了位高丽官人,乃是宁海州达鲁花赤,想必要经过即墨,下官刚好要去即墨,所以,特来相请同行。”他知道这些,当然是问过负责登记的小吏。
  李洛此去宁海州,先要到海津出海,穿过渤海湾,然后在齐鲁半岛登陆,经过即墨,最后到宁海州。的确是要经过即墨。而且,即墨也是小警花的家乡,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看来,这个马致远,也熟悉天下地理。
  李洛听到对方的请求竟然是同行,立刻就反应过来。马致远虽然是从五品儒学提举,但应该是随从很少,这还要出海坐船,而海上…可能有海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