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圣诞稻草人)


  可以给犍为郡的百姓依照人头,每人分发二十亩田产。
  愿意迁移到巴郡去的,可以给发四十亩田产,再添一头牲口。”
  有道是故土难离。
  犍为郡的百姓如今已经扛过了大难,再想让他们离开,很难。
  鱼禾要快速将没有人烟的半个巴郡发展起来,就必须用优厚的政策吸引人过去。
  鱼禾发给百姓的田产并不多,依照如今犍为郡人口密集程度,以及半个巴郡没有人口的情况,每个人发一百亩地,都绰绰有余。
  但是发的田产多了,百姓们根本就种不过来。
  鱼禾倒是可以派人去抓一些蛮人当分给百姓当私属。
  但王莽好不容易在废除奴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鱼禾只要稍微再添一把火,就能取消奴隶。
  鱼禾干嘛还要开历史的倒车?
  冯英迟疑着道:“是不是发的少了?”
  鱼禾摇头笑道:“不少了,犍为郡的青壮被冯茂和廉丹折腾死了不少,没剩下多少。纵然有牲口帮忙,一个人一年伺候二十亩,都不一定能伺候到位。四十亩地,估计得找人帮忙才行。
  发的多了,只会被荒废。”
  冯英苦笑着道:“留着也是荒废啊?”
  鱼禾笑着道:“所以我准备将各军淘汰下来的青壮,充为劳力,让他们去种田。”
  简单的讲,就是农垦兵团。
  冯英虽然不理解,但觉得此事没有什么坏处,也就没有反对。
  冯英又问道:“那田产的归属,以及田产买卖,该如何管束?”
  鱼禾听到这话,陷入到了沉默。
  这可是一个大问题。
  很大很大的问题。
  田产私有、准许买卖的话,土地兼并是不可避免的。
  新以后的历代,都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
  中华人对土地的热情是永远不会衰退的。
  因此,田产分到了个手里,并且准许买卖的话。
  豪族、商人、官员等等,总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将百姓手里的田产弄到自己手里。
  百姓们最终会沦为佃户、奴仆,帮豪族、商人、官员等去耕种。
  然后豪族、商人、官员等会越来越富,百姓会越来越穷。
  唯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土地国有化。
  如此以来,豪族、商人等想要侵占土地,兼并土地,也做不到。
  后世一些人经常对这一条国策议论纷纷,总是觉得不合理。
  但鱼禾却觉得很合理。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善政。
  为什么?
  因为如果没有土地国有化这一条国策在。
  聪明的人都会用尽各种办法将土地归纳到自己名下。
  穷苦的百姓几乎不会有立锥之地。
  种田的得租田、务工的得租屋。租田的价格和租屋的价格,不会比你所得少多少。
  买房?
  除非你比别人聪明,能赚很多钱。又或者中了大奖,不然你买不起。
  房价不会被抄到一个你望而却步的地步。
  房价只会被抄到一个你根本买不起,或者说永远也买不起的地步。
  贫富差距会快速的拉开到一个你想象不到的地步。
  就像是教育,很多人都在抨击应试教育,鼓吹外国的精英教育。
  外国的精英教育真的好?
  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应用精英教育了。
  所有教书育人的人,都会择英才、择身分高的人去教。
  所以大学问,几乎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甚至一家一室手里。
  人家要是不点头,你连学的资格也没有。
  所以圣人在说出有教无类,并且狂揽了三千弟子,传下学问以后,最后被奉为圣贤。
  在应试教育出现之前,几乎历朝历代施行的都是精英教育。
  其效果就是普通人压根难以翻身。
  国家想要推行精英教育的话,很容易。
  因为有两千多年的经验可以借鉴。
  但国家并没有,国家反而推行了应试教育,并且用统一的书本。
  其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在教育上保证公平,给低层百姓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国策、律法,一直都是在保护弱者。
  强者根本不需要国策和律法去保护,他们只会不断的去试探,去挑衅,去钻律法和国策的漏洞,然后去鱼肉弱者。
  言归正传,土地国有化,是鱼禾目前能想到的解决土地兼并的唯一的办法。
  可惜新朝这块土地并不适合土地国有化的国策。
  常安城里的那位意思穿越者的王莽大帝,就是这么干的。
  然后他快要被人给推翻了。
  所以鱼禾将土地国有化的话,肯定不得人心。
  但放开手脚,人人买卖的话,分下去的土地,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到那些豪强手里。
  在这个豪强当道的时代,豪强在地方上的影响力、权力,远比皇帝还要大。
  鱼禾思量了很久,缓缓的道:“每一户百姓,分上田十亩、中田五亩、下田五亩。上田不允许买卖,更不允许被侵占。中田到手,耕种超过十年,才允许买卖,下田可以随意买卖。
  任何人不得随意侵占他人田产,违令者没收其家产,杀恶首。”


第363章 回滇池
  鱼禾几乎将田产归属和买卖的问题给卡死了。
  不卡死不行。
  任何一点儿空子都不能留下。
  留下了就是祸根。
  明洪武大帝,为了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制定了田产若是荒芜,便收回国有,重新发卖的政令。
  其目的就是为了制约土地兼并。
  让那些占据田产太多,并且种不过来的人,将田产吐出来。
  但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推移,到了明中后期。
  这条政令,就成了要百姓性命的政令。
  官、商、豪族勾结,借着这条政令,硬是将百姓们手里正在耕种的良田,说成荒田,收回国有,然后再低价发卖给自己人。
  明洪武大帝恐怕怎么也想不到,他定下的善政,到最后居然成了侵占百姓良田最好的手段。
  百姓们被坑的是苦不堪言。
  冯英听完鱼禾一席话,是愣了又愣。
  鱼禾要推行的政令,虽然比王莽那种将所有土地收回国有的政令要柔和一些。
  但还是不符合豪族们的利益。
  而豪族是如今天下的主体。
  冯英迟疑着道:“如此一来,那些豪族恐怕会颇有微词……”
  鱼禾瞥了冯英一眼,淡然笑道:“我没将他们手里的田产拿回来分给百姓,就已经很仁慈了。他们还敢有什么微词?
  难道真要我学王莽,将他们手里的田产全拿走?”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革除弊政最好的时候,就是承前启后的乱世。
  当前一个朝廷将百姓压榨的太狠的话,后一个朝廷只需要稍微放松一点,就能得到百姓们的认可。
  王莽这种革新狂魔掀起的乱世,其实是一个最适合革除弊政,辞旧迎新的时代。
  鱼禾在这个时候造反,并且推行一定苛刻的政令,也不会引起太大的反抗。
  这算是一个革新者的好时代。
  可惜汉光武刘秀那厮,没抓住这个时代的契机。
  反而向豪强妥协,并且借用豪强的力量去夺取江山。
  最后造成的局面就是,豪强坐大,发展成世家,瓜分朝中官职,操弄皇权。
  到了魏晋南北朝,干脆衍生出了定品的制度,将人、官阶、世家等等分成了三六九等,以品论高低。
  以至于王谢世家,发展到了顶峰,跟皇族平起平坐。
  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几乎将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宗族的生生死死都钉死了。
  到了隋、唐初,五姓七望甚至连皇族都看不上。
  冯英听到鱼禾的话,哭笑不得的道:“说得倒也是。但你这么做,很容易得罪那些豪族。”
  鱼禾不以为然的道:“我又不借助豪族的力量发展,亦不借助他们的力量征战四方。我自然不怕得罪他们。
  他们若是识趣,大家相安无事。
  他们若是不识趣,那我不介意灭了他们,再将他们的田产收回,分给穷苦百姓。”
  冯英赶忙道:“这……这怎么行呢?”
  如今天下舆论,基本上都被豪强掌握。
  鱼禾又明主之姿,怎么能跟豪强硬来,平白的去会坏名声呢。
  鱼禾笑道:“我又不会亲自去动他们。天下盗匪四起,杀人放火者不计其数。我只需要等到盗匪杀光了他们,我再将盗匪杀了,就足够了。”
  盗匪四起,无非就是为了活命的钱粮。
  而豪强手里的钱粮无疑是最多的。
  所以他们被盗匪盯上的可能性极大。
  一些有实力的豪强,或许还能抗住普通盗匪。
  但似铜马、赤眉、绿林这种动则数十万的人,豪强如何抵挡?
  历史上,刘秀之所以能跟各地豪强们快速的勾搭上,就是因为各地豪强被赤眉、铜马给折腾怕了。
  豪强们迫切的需要一个人去保护他们。
  所以选中了刘秀。
  如若不然,就凭刘秀从刘玄身边逃走的时候带的那十几个人,有什么资格在地方上快速的坐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